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针对常规PID控制器不能在线进行参数自整定的问题,结合模糊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的方法.运用Matlab模糊逻辑工具箱进行仿真研究表明,该模糊PID控制器能迅速消除系统余差,改善普通模糊控制器的性能;既具有PID控制器高精度的优点,又具有模糊控制器快速、适应性强的特点,保证了调节系统具有良好的动、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吴义强  彭万喜 《功能材料》2007,38(A09):3495-3497
旨在寻找降低木材胀缩性的新途径,探索木材胀缩性在循环处理中的变化规律,采用人工模拟大气湿度变化规律,对尾巨桉木材进行循环解吸-吸湿处理,并实时测定木材的弦向胀缩性.结果表明:在解吸过程中,初含水率对尾巨桉木材弦向干缩率影响显著,解吸-吸湿循环次数对尾巨桉木材弦向干缩率影响不显著;在吸湿过程中,初含水率对含水率差影响不显著,循环次数对尾巨桉木材弦向湿胀率影响显著.循环处理可以使尾巨桉木材弦向胀缩率达到稳定的时间减少,有利于其木材尺寸稳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GB/T10322.1-2000《铁矿石取制样方法》和GB/T19494.2中关于对缩分机的缩分形式和缩分工艺要求,结合自己的开发过程,描述定比例缩分机工作的实现原理。  相似文献   

4.
传统冷库空气幕通常以出口风速的研究作为提高阻断效率的重点,对射流风速在沿程上的持续性缺乏关注。本文通过对空气幕装置进行三次针对风速优化的结构性设计改造(改进安装了小型静压箱和渐缩喷口;在静压箱中安装导流叶片;设置回风系统)以减少空气幕射流沿程快速衰减。通过搭建空气幕性能测试实验台,对所设计空气幕沿程风速衰减情况进行测量,使用气体示踪法计算了不同配置空气幕的阻断效率。结果表明:加装静压箱和渐缩喷口对送风前半程的风速提升较大,安装导流叶片对风速库门后半程的风速优化影响较大,回风系统会使后半程风速显著提高;冷风渗透实验中单层风幕、双层风幕和三层风幕的密封效率分别为0.16、0.19和0.22,单层循环风幕、双层循环风幕和三层循环风幕的密封效率分别为0.29、0.38和0.43。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滚珠丝杠副导程的定义出发.通过对数显万能工具显微镜的改造,仿照丝杠动态测试仪的结构,利用数学回归分析,实现了对滚珠丝杠副导程误差的测试和分析.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无丝杠动态测试设备下测试滚珠丝副导程误差的难题,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凹版印刷的制版过程中,扩缩工艺情况复杂,经常要根据不同的活件制定不同的工艺参数,本文重点就凹印制版过程中的扩缩标准作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许多初学者在初次使用FANUC系统数控机床封闭切削循环G73指令进行数控编程程,往往因为对该指令参数理解不清而造成不知如何设置参数或因设置参数不合理而造成加工错误及走空刀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得出计算公式以及参数的两种设置,并通过举例编程和仿真加工来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计算超流氦蒸发焓,比较了Watson方程、WVK方程、FL方程、TS方程、H.W.Xiang方程以及Somayajulu方程的适用性,并对系统参数作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Watson方程、FL方程、6参数TS方程、H.W.Xiang方程和Somayajulu方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一、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砂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千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现有的条件无法对大型结构进行地震试验,只能采取缩比模型试验配合有限元时程分析。以某岸桥结构为例,进行时程数值计算时阻尼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的精度。采用工程上最常用的4种不同Rayleigh阻尼模型对岸桥1:15缩比模型进行了时程动力分析,并同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所得的试验值进行了比较,选出与试验结果最相近的阻尼模型。将该阻尼模型用在岸桥原型的动力时程分析中,将所得结果进行相似系数变换后,与缩比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岸桥原型采用该阻尼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与试验之间的误差在许可范围之内,说明采用该阻尼模型是正确的,同时也验证了缩比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坐标测量机中七项基本几何要素的构造方法,提出了实体要素与逻辑要素的参数化模型,研究了各类逻辑操作的参数方程,为在坐标测量机应用软件中采用参数法管理几何要素、构造几何要素模块和扩展几何模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浇注温度对定向凝固Al-Cu合金热裂的影响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心叶片类定向凝固铸件存在的热裂问题,开展了定向凝固热裂规律的研究。本文选择凝固参数较全的Al-Cu系合金,研究了定向凝固工艺参数之一的浇注温度对Al-0.6wt%Cu和Al-2.0wt%Cu合金热裂的影响。定向凝固热裂试验表明,提高浇注温度可以降低Al-0.6wt%Cu合金的热裂程度,但对Al-2.0wt%Cu则无作用。理论分析认为,合金在不可补缩区的冷却速率变化是改变合金热裂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空心叶片类定向凝固铸件存在的热裂问题,开展了定向凝固热裂规律的研究。本文选择凝固参数较全的Al-Cu系合金,研究了定向凝固工艺参数之一的浇注温度对Al-0.6wt%Cu和Al-2.0wt%Cu合金热裂的影响。定向凝固热裂试验表明,提高浇注温度可以降低Al-0.6wt%Cu合金的热裂程度,但对Al-2.0wt%Cu则无作用。理论分析认为,合金在不可补缩区的冷却速率变化是改变合金热裂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最小条件”为宗旨.通过检测实例.从凸轮轴的检测内容.检测位置的确定,检测起始转角的求解,升程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数据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适用于板料轴对称成形过程的应力平衡方程对薄壁圆筒工件抛物面型缩口成形中的应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薄壁圆筒工件抛物面型缩口成形时的经向应力与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及缩口力的计算公式,从而为工艺设计人员制定此类缩口工艺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水平连铸QSn6.5-0.1带坯的显微缩松评级标准,将缩松从轻微到严重依次划分为六个等级;研究了缩松等级、密度值和轧制情况的大致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显微缩松从一级到六级,对应平均密度值从8.920~8.860g/cm^3变化;一级到三级缩松,基本上不会因显微缩松而引起轧制开裂;四级缩松时有少量轻微开裂;五~六级缩松,则出现严重轧制开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壳体零件缩口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零件的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及缩口凹模的设计,同时介绍了模具结构及模具的工作过程,并对该零件缩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措施,保证了该零件缩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管件电磁缩径是高端智能制造的一个新方向,缩径成形质量好坏主要与集磁器线圈参数、管件自身参数和放电能量大小有关,研究集磁器和管件工艺参数对电磁力和成形性能的影响尤为重要。针对3003和6063铝合金管件,本文结合实验研究和数值仿真方法,讨论了集磁器结构和管件参数等对电磁力的影响,研究了放电电压、管件金属材料类型、管件长度对最终管件成形的影响规律,并探究了影响管件成形均匀性的原因,可为合理制定管件电磁成形工艺方案提供一定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集磁器内斜面角度变化对磁场力有明显影响,且角度为40°比较合理;3003铝合金管成形性较好,最大缩径率31.2%,塑性变形影响区域长度7.0 mm~15.5 mm,在5000 V~6000 V放电电压时成形均匀度φ≦18%,但是放电电压达到6500 V时出现失稳现象;6063铝合金管强度较高,最大缩径率16.2%,塑性变形影响区域长度5.3 mm~9.4 mm,管件变形均匀φ<14%。  相似文献   

19.
厚壁管温热缩口与管壁增厚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主要研究厚壁管两端同时温、热锥形缩口工艺的特点,以及缩口过程不同工艺参数对壁厚增厚的影响。方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材料模型与热力耦合等温度场模拟参数,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使用DEFORM体积成形软件对厚壁管两端同时温热缩口工艺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温、热缩口两种条件下应力应变分布特点。结果模拟实验获得了管材缩口系数、模具半锥角、t/d0值、摩擦因子、成形温度等工艺参数,在温、热两种条件下对壁厚增厚量的影响曲线。结论管材缩口过程具有典型的变形阶段:入锥弯曲阶段、反弯曲阶段和缩口稳定阶段;管材高温下缩口变形特点为周向、轴向的压缩变形和径向的增厚变形;厚壁管缩口的增厚变形量随着模具半锥角的增大和缩口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同时受摩擦因子、成形温度、管材壁厚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管材缩口壁厚增厚工艺提供了基础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刘镇清 《声学技术》1997,16(4):189-191
本文研究了硫酸水溶液的超声波特性。用脉冲回波法在0-75℃温度范围测量了不同浓度硫酸的声速,并计算得诸如摩尔声速,声阻抗,经热压缩系数,分子间自由程以及纯H2SO4液体的声速等参数,另外还推算出逾量声速,逾量绝热系数,逾量分子间自由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