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术后镇痛的非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临床上,非药物治疗往往被临床工作者忽视,研究早已证实,术后疼痛既包括生理成分,又包括心理成分,只有两种成分都进行干预,才能突破单纯药物镇痛的局限性,显著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国内外已有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非药物治疗能降低术后疼痛的评分及镇痛药的剂量。因此,应重视术后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治疗的方法及药物种类很多,但临床差异较大,现对临床常用药物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对阿奇霉素、头孢三嗪和头孢噻肟治疗淋菌性尿道炎的结果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提供既经济又合理的治疗方案。运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比较三种药物的治疗成本和效果,得出头孢三嗪治疗淋菌性尿道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的临床配伍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11000)张华1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分类1.1抗胆碱药各类组织中存在的胆碱能受体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采取选择相应的抗胆碱药物治疗。其中,叔胺类抗碱药物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5.
引起老年人HF的病因主要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以其中1种为主,其它则参与并加重HF,使病情复杂化。老年患者具有主诉不确切、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特点,使诊断和治疗错综复杂。在心力衰竭多药物治疗的现实情况下,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改善老年人HF预后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现实课题,根据老年人临床特点实施个体化治疗,调整使用药物的传统顺序与组合,是目前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本文详细阐述老年心力衰竭(HF)的临床治疗特点及其治疗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是建立在及时掌握药物信息的基础上的.临床药师应经常收集有关药物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资料,以便对临床治疗工作中的问题,提供药物信息。同时,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提供信息,促进医药护之间的合作,沟通医药患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本文结合自身体会,总结介绍医院药师如何及时掌握药物信息。正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2008年3月采用扩张血管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5例治疗后死亡。结论:从血管扩张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来看,扩血管药物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刘泽明  黄永茂  邹永胜 《四川医学》2009,30(8):1309-131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热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药物热,且常在抗结核治疗的前2个月内发生,以单纯型发热较多,弛张热型多见。结论在抗结核病的过程中,如在用药后2个月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并给予正确处理,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抗高血压药物有六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和血管扩张剂,以前五种药物应用最为广泛。高血压药物治疗方面尽管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但近几年来一些大规模的高血压药物疗效评价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及JNCⅥ的公布使我们对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我们决定对高血压病人开始治疗时,药物选择和联台用药不仅要考虑病人年龄,血压升高的程度,更要注意病人靶器官损害、临床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否,井根据这些因素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危险性分组以指导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某些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因用药剂量与时间差异、药物自身、机体病理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与其治疗目的完全相反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之为药物的治疗矛盾或双重效应。如阿斯匹林具抗血栓作用又可致血栓形成,肝素具抗凝作用又可诱发血小板凝聚及血栓形成,利尿药双氢克尿塞又用来治疗尿崩症等。这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特殊类型。药物存在双重效应的情况在临床上井不少见,受到了临床上日益重视和广泛关注。因此,有必要认识和了解药物的治疗矛盾,正确使用这些药物,使之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1 阿斯匹林(ASP)ASP在抗凝过程中有…  相似文献   

11.
龙君祥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52-153
目的探讨致敏药物和药物性皮炎类型之间的关系以及药物性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108例药物性皮炎患者的性别、年龄、致敏药物和皮炎类型关系构成比等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性别组药物性皮炎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59岁年龄段皮炎构成最高达38.0%;致敏药物类型中抗生素最高。结论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激素、非激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在国外发展较早,20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展了这项工作。2002年我院临床药学科根据临床需要也开展了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为了解我院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及结果,将我院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6种药物,173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慧 《中原医刊》1998,25(10):39-40
利福平(RifampicinRFP)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结核性感染的治疗。因该药又是一种广谱抗生素,故近年来利福平在非结核性感染的临床应用中亦日趋广泛。但作为单一药物应用,结核杆菌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症,临床致残、致死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为减少心房颤动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药物近几十年的发展情况,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抗凝药物提供便利及理论依据,归纳了房颤抗凝治疗药物历史及相关药物优点、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临床应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肝衰竭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衰竭是一种难治性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由于诸方面的原因,内科治疗仍占重要地位,本文就肝衰竭的药物治疗,尤其对并发症及病因治疗进行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在临床上每一种药物都有其药物作用特点,但随着药物的质与量的变化,其作用的强度与其持久性都有相应变化,对临床的治疗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如给药的剂量、次数、途径恰当,大多数均能产生预期的药理效应。但在临床上由于受病人的个体差异,药物本身的质量及给药的方式等不同,临床药物效应差异亦较大,下面就临床影响药物作用的常见因素分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涉及内分泌系统及骨骼系统的代谢性骨病,以因骨量降低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风险增大为临床特征。针对骨质疏松,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为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吸收药物及双重作用药物联合治疗,随着对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不断深入研究,为对临床工作者更有针对性选择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本文对骨质疏松症的各类治疗药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青光眼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致盲率为10%。临床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以药物治疗为首选,其他类型青光眼药物治疗也很重要。随着人们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抗青光眼药物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治疗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降低眼压,同时要注意保护视功能和防止视功能进行性损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姚旺  裴静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7):782-783
广泛的精神疾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目前均不十分清楚,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及各种神经症等。一种疾病的治疗通常首先要对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进行研究,然后再用相应的药物以及其他的方法加以治疗。然而在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很多的情形是药物对某一种精神疾病治疗,产生疗效后再反过来根据药物效用和作用机理来推断这种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本文就药物在精神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研究中的作用加以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病人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药物相互作用可使药物作用的效应增强或减弱,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还可出现单独用药时没有的药理效应。药物相互作用的后果可表现为临床有益的治疗作用或有害的不良反应,而医生们在联合用药时,常常只考虑有益的方面,而忽视其可能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在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