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控震源地震扫描信号易被地下介质吸收并形成高频部分衰减,降低对地下地质体的分辨能力.分析地震信号扫描方式,研究非线性扫描信号特性及其在补偿地层吸收衰减的地震相关子波信号影像中的作用,利用正演模拟和现场试验验证非线性扫描信号在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地震分辨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非线性扫描通过控制高频能量信号的时间分配,提高激发信号的高频成分,选择合适的非线性扫描信号类型和激发能量,能够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该研究结果对实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前,深部探测专项《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研制》课题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成果验收。课题组经过联合攻关,自主研制了分布式无缆自定位地震仪系统、宽频带地震仪、10k N可控震源、MEMS电化学地震检波器、动圈式低频地震检波器,以及多种震源兼容的地震触发站、大容量野外采集数据快速回收站和野外数据采集的监控管理软件,并在辽宁兴城、西藏阿里等地进行了第三方测试及野外比对实验,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如何选择可控震源的扫描长度和震源台数、振动次数以及扫描频宽等参数 ,指出采用数台可控震源组合 ,增加扫描的总时间和利用相关技术是提高可控震源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有效方法 ,也是可控震源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豫中平原的严冬冷风刺骨,漫长萧瑟的深夜本应是酣然入眠的寂静,可是在禹州葡萄寺附近的旷野里,头灯闪烁,身影穿梭,汽车发动机的轰鸣越发衬托出寒夜的寂静……这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测队禹州葡萄寺先期开采地段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夜晚施工的场景。该项目勘探面积8.98平方公里,施工面积约20平方公里,设计物理点6654个,激发方式为可控震源激发。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该项目至少也  相似文献   

5.
地震勘探作技术为一种重要的勘探方法,可以经济、有效的发现资源和解决资源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构造、地层、岩性等问题。煤炭地震勘探发展过程中地震野外数据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解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煤炭地震勘探正进一步向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高清晰度、高精度、定量分析的方向发展,未来也必将在煤炭资源发现和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的探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震勘探是目前寻找石油资源、煤炭资源,是解决后期石油开采、煤炭开采,查明地下地质构造发育程度,有无影响开采的地质异常体等最适宜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潞安矿区是山西省重要的产煤基地,较早就引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该区地震地质条件良好,为进一步查明矿区煤层的精细构造,为采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部署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特在常村矿区开展三维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7.
利用sPn震相计算九江-瑞昌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震震相sPn与Pn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应用此方法,计算了发生在九江-瑞昌地区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利用区域台网sPn-Pn的到时差确定地震震源深度较为可信.根据华南地区速度模型,建立了九江-瑞昌地区sPn与Pn到时差与震源深度便查表.  相似文献   

8.
基于华东地区测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18-04-06无为M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120°,倾角57°,滑动角27°;节面Ⅱ,走向15°,倾角68°,滑动角144°;震源深度为12 km。双差定位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位于无为盆地西南边界,沿SE向分布,震中由NW向SE迁移。根据震源机制解和精定位结果推测,无为ML4.1地震的断层面解为节面I,地震可能是在区域背景应力场作用下由无为盆地西南边界底部的SE向断裂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2013-10-31~11-23吉林省松原地区连续发生5次MS≥5.0地震,其中最大地震为2013-11-23 MS5.8地震,该震群的突发性及密集性与区域历史构造地震特征不相符。通过计算2013年松原地区5次MS≥5地震零频极限值的相关系数发现,第1次和第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相似性较大,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地震的震源机制相似性较大。将松原地震同典型的构造地震和塌陷地震的地震参数进行比较发现,2013年松原地震的位移震源谱较典型构造地震呈现衰减早、衰减快的特征,波形复杂度和谱比值等时域、频域特征参数也与典型构造地震相差较大,更符合塌陷型地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和震源区应力场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祁连山中东段地区断层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2~20 km。龙首山断裂震源深度分布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门源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为5~15 km,倾向SW;金强河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倾角较高;老虎山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深部呈近垂直产状。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自西向东递增,推测祁连山东段地区更深部可能已发生构造活动。2)研究区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3)沿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一系列走滑断裂与前缘逆冲断裂的组合破裂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出的一种重要的构造变形调节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部煤炭资源勘探程度的进展,地震勘探已在准格尔盆地东缘大面积展开。为满足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大井矿区开发和建设年产2000万t大型矿井的需要,对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大井矿区三井田进行勘探工作,为矿井建设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根据矿井开拓方案,在勘查区的先期开采地段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查明构造和煤层的赋存状况,其他地段采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控制。经钻孔验证,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煤矿地质勘探是煤炭综合业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要想实现煤炭产业数字化,首先要解决勘探业务的信息化问题。基于MapGIS平台开发的MapMole煤矿图件编绘系统致力于解决勘探开发工作中的图数一体化与互操作问题,包括地质构造图、等值线图、录井柱状图、连井曲线图在内的一系列专业图件都能方便快速地制作,并且采用组件式技术将成果图封装为控件,使用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3.
济宁煤田为鲁西地区的主要煤田之一,岱庄井田位于济宁煤田的中北部,总体呈向SE倾斜的单斜断块构造。岱庄井田内构造以断裂为主,NE向、近SN向和NW向3组断层互相交叉、切割,致使煤层错动,影响工作面和巷道的布置,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该文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提出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探、采结合的方式查明断层的构造特征,以达到充分合理开发煤炭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煤矿断层导水是引起煤矿水害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煤矿断层的导水性勘查与评价是煤田水文地质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煤矿采区布置与安全开采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煤矿开采初期查明矿区内断层构造的空间分布及其含导水性,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充分收集新安煤矿矿区地质、水文及物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瞬变电磁技术,对区内断层等构造的含导水性进行了勘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煤矿的开采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有效地预防了煤矿开采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地面物探、钻探和井下巷探、钻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方法,对鲁村井田深部进行了补充勘探,并对井田以往地质资料进行了重新对比分析,发现该井田-400~-1 300 m的埋深范围内不但存在以往认为已被剥蚀缺失的太原组上部地层,还保存了较完整的山西组,尤其是在该段地层中新发现了5个局部可采煤层,为井田增加了资源储量、延长了服务年限。填补了沂源煤田太原组上部和山西组含煤地层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结合地震正演数值模拟及波阻抗反演结果来预测新疆准东煤田大井矿区三井田B1煤层结构,定量解释了B1煤层一次分叉合并区范围,并准确预测了一次分叉合并区0.8~2m厚的夹矸的范围。经过钻孔验证,该方法精度高,为矿井开采及巷道布设提供了准确的地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采空区的塌陷、涌水等地质灾害因素给煤矿正常采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威胁煤矿设备及其人员的安全。大倾斜煤层采空区的勘查解释较倾斜、缓倾斜煤层采空区的勘查解释复杂。通过正演模拟验证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大倾斜煤层采空区的可行性,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贵州六盘水某煤矿和遵义某煤矿大倾斜煤层进行采空区勘查,从理论和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大倾角煤层采空区勘探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治理煤田采空沉陷区,可以清除黄河泥沙,降低黄河河底高度,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该文讨论了巨野煤田开发存在的沉陷问题,以及因此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研究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恢复煤田沉陷区的途径和方法,对于类似沉陷区治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展济宁矿业集团资源危机煤矿勘查试点工作,系统收集煤炭生产、地质勘查、科研工作的成果资料,充分调研煤炭矿区资源危机程度,经过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建议将花园、阳城煤田普查列入危机矿山资源接替勘查试点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