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评价重症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将74例重症颅外伤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及留置胃管护理,康复组除上述的护理,还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结果 康复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下降.结论 早期积极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吞咽障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4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康复组除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外,在成人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儿科特点,对患儿实施寓教于乐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测试和才藤氏的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为评定标准,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20d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价.结果 康复训练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经洼田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吞咽功能训练前后经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吞咽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及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介入吞咽功能训练.结果:经过2周训练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及护理对可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加快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分法分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吞咽能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康复组除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外,在成人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儿科特点,对患儿实施寓教于乐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测试和才藤氏的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为评定标准,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20d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价。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经洼田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吞咽功能训练前后经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吞咽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灵燕  吴小梅  黄德文 《护理研究》2005,19(28):2583-2585
[目的]评价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伴吞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另外给予康复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摄食情况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效果。方法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在入院第一餐前和治疗四周后进行测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实施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结果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康复组2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和鼻饲插管,康复组除常规治疗与护理及鼻饲插管外,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价及吞咽功能、摄食功能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康复组有效率95.8%,对照组有效率69.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接受吞咽功能和摄食训练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可减少并发症,并减轻护士及家属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康复组)和神经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为观察评价标准,康复组进行系统吞咽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结果 康复护理治疗组疗效评价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全面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吞咽障碍的原因,确定吞咽障碍的发生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能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康复组)和神经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为观察评价标准,康复组进行系统吞咽康复护理训练治疗.结果 康复护理治疗组疗效评价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全面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分析吞咽障碍的原因,确定吞咽障碍的发生环节,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能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吞咽障碍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70%,亦是颅脑外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者可引起患者窒息、噎食。早期有效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颅脑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作者通过对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的早期识别、吞咽功能训练、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的临床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探索最佳康复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吞咽体操与冰刺激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医院神经外科从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93例纳入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用组45例和常规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健康宣教,联用组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用吞咽体操与冰刺激干预。分析两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满意度情况、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用组吞咽功能恢复总体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联用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联用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用组各项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吞咽体操与冰刺激联合应用可促进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缺损、感觉障碍对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4例脑梗死并发摄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MMSE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吞咽功能障碍合并认知功能缺损组16例(A组),单纯吞咽功能障碍组18(B组).B组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并行针灸治疗,A组在B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训练和心理疏导.结果:治疗前洼田氏评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个月后两组吞咽评定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间洼田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A组的颜面失用/流涎、失语、口腔感觉程度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在认知功能训练后MMSE评定与自身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与吞咽障碍等级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和-0.51).结论: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缺损的存在可加重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认知功能的改善可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以及减少吞咽障碍所引起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吞咽功能级别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吸入性肺炎15例(25.0%),营养不良9例(15.0%),对照组吸入性肺炎27例(45.0%),营养不良16例(2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进行有效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不仅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日常能力和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的最终预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各31例,对照组按留置胃管行常规护理及治疗,康复组入院后即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训练,未给予留置胃管。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38.7%,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恢复吞咽功能有明显的效果,避免了鼻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护理人员操作上的繁琐,便于患者出院后的营养管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K点刺激联合吞咽-摄食管理在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河池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200例颅脑外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颅脑损伤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K点刺激...  相似文献   

17.
应用黄芪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黄芪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伤后24小时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设立黄芪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分别在伤后第14日采集血清及血涂片标本。采用放射免疫等方法检测白介素-2(IL-2)、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IL-2、CD4和CD4/CD8减低,而SIL-2R和CD8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均<0.01;黄芪治疗组在伤后第14天血中IL-2、T淋巴细胞CD4亚群、CD4/CD8降低及SIL-2R、CD8升高程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抑制,应用中药黄芪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李宣兰  晁永梅 《护理研究》2004,18(13):1160-1161
[目的 ]减少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潴留引起腹胀的发生。 [方法 ]将 2 4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在实行肠内营养的同时加服多潘立酮混悬液 ,对照组仅实施肠内营养 ,观察两组病人腹泻情况。 [结果 ]研究组腹胀症状明显改善 (P <0 .0 0 5 )。 [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时 ,配合多潘立酮混悬液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减轻腹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听觉诱导对昏迷病人早期意识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昏迷且颅内无活动性出血的病人18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按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常规治疗、护理加语言唤醒治疗;对照组按颅脑外伤昏迷病人常规治疗及护理;2组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脑电图(EEG)动态监测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BAEP与EEG阳性率、出现呼唤反应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语言唤醒疗法对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的早期意识恢复可起促进作用,应用听觉诱导指导语言唤醒疗法的实施是一种评价语言唤醒疗法疗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在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98例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用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连续14 d.根据GCS评分、GOS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CD),包括大脑中动脉(MCA)及颈内动脉(ICA)的血流传播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第7 d、14 d GCS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3个月预后按GO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CD结果显示治疗组脑血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应用马来酸挂哌齐特,可降低颅脑外伤后的病残程度以及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