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虚拟仪器的二代身份证检测识别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二代身份证的检测识别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智能检测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实现了多系统的网络互联.方案中基于嵌入式系统和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设计了二代证的感应检测终端,基于PC机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证件信息的智能处理软件平台,最终实现了多个检测系统的网络互联.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科学可行,检测速度较快,为实现更加精确高效的身份证全国联网管理和查询识别奠赶了基础,对打击假身份犯罪和逃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平台的身份证识别有广阔的应用。针对智能手机拍照的二代身份证图像字符分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图像对照的字符分割方法,该方法可对身份证图像在拍照过程中的旋转进行自适应校正,并能有效实现手机拍照身份证图像字符的精确分割,进而有利于身份证字符在移动平台上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3.
以太网的二代身份证RFID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一种基于嵌入式以太网的二代身份证RFID系统,给出以二代身份证为载体的局域网内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模型 着重介绍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分析系统软件部分的测试结果,并指出系统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第二代身份证数字信息中包含有合法持有者图像的特点,本文探讨和研究了一种通过结合人脸识别技术和二代身份证自动读取的验证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可验证身份证自带信息,同时也通过摄像头获取使用者头像并和二代身份证中子带的合法持有者图像进行比较来完成验证.  相似文献   

5.
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二代身份证“一卡通”系统,此系统通过读取绑定了各类只读卡信息的二代身份证序列号,结合上位机中数据库和“一卡通”软件的控制管理,实现“一卡通”功能.此系统不仅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可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手工录入个人基本信息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代身份证的房屋产权交易代理系统。首先该系统采用USB接口连接二代身份证读卡器,然后在VB6开发平台中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采取机读方法来读取二代身份证的个人基本信息,并快速有效的识别身份证真伪,最后实时存储在数据库中。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二代身份证的机读方法有效解决了个人基本信息录入的效率问题,能够满足系统对客户基本信息的录入验证要求,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叶钰  符钰  李太宁 《福建电脑》2012,28(3):99+90-99,90
二代身份证阅读器生产厂商几乎虽然都提供了开发接口,但大多数是CS的开发接口,大大限制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该文提出了B/S接口可行性的多种方案,着重介绍了通过开发ActivX控件的方法,让WEB程序能够读取到二代身份证中的信息,大大方便和拓展了第二代身份证有关应用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仝虎 《软件导刊》2010,(6):85-87
利用数据库开发工具PowerBuilder和小型数据库ACCESS2003,在身份证读卡器提供的接口类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了一个高校师生二代身份证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高校师生身份证信息的自动存储。  相似文献   

9.
电子身份证(也叫智能IC卡身份证或智能身份证)最早于1999年出现在芬兰,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居民身份证。也是我国确定选用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它将作为传统的塑料薄膜压制的第一代居民身份证的替代品。正式走进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天津,或者上海等地,第二代身份证换领已经全面铺开,最晚到2008年,全国范围的身份证换领要基本完成。新的身份证启用后,一方面将对传统的户籍管理体制和手段提出挑战,一方面将极大地方便我国人口的自由流动和异地管理。作为我国身份证件及户籍管理改革最大的项目之一,二代身份证也就是电子身份证将成为我国行业IC卡应用再次发力的一个标志。 与二代身份证一样,绝大多数IC卡最后都必将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但由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来推动其应用却显得必不可少,IC卡应用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鲜明的行业烙印。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以及到发卡,也就是应用推广,无不如此。比如社保卡,即由社会保障部门强力推动,或者如二代身份证,公安部门是主要关联机构。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目前我国各个行业应用推动的IC卡应用,要么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要么大幅降低了管理机构的管理成本,并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数据采集卡为硬件平台,采用VB语言编写数据采集卡控制程序和系统界面,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的浓度检测仪器,实现了浓度的全自动检测.实验结果证明该仪器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等优点,可广泛运用于各个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2.
可用性是体现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用性评估可以考察软件的效率、有效性、用户满意度,该文研究开发的可用性评估平台为软件开发过程的可用性评估提供专家知识支持。为了使可用性评估平台根据已有知识向用户提供具有价值的建议,使用改进后的启发式归纳分类算法:ID3决策树算法。根据对已有知识的信息熵计算,建立多叉决策树,然后利用交互过程中用户选择的节点信息得到用户的知识分类,向用户提供知识建议。系统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层层深入的交互方式,不断引导用户进行思考,做出选择,细化知识内容,排除冗余信息影响,明确具体属性值,实现主动的智能交互。通过改进的ID3决策树算法配合分层交互的方法建立的可用性评估平台系统能够有效地帮助用户完成软件的可用性评估工作,受到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红树梁煤矿选煤厂各智能控制子系统数据在异构条件下难以整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集成平台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各智能控制子系统集成到自动化集成平台中,从而实现数据的综合分析及实时统计、评估;集控室人员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环节的主要设备,从而实现全厂的数据采集、生产调度、决策指挥的信息化。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运行稳定、可靠,提高了选煤厂的生产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通过智能家居模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甚至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本文设计了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手持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它采用深圳华禹工控二次开发的MTK6225/6235手机模块作为终端应用平台,成熟的硬件方案颠覆了传统硬件设计从零开始搭建设计的模式,直接进入了在手机平台的系统架构上的软件编写方式,使得产品的可靠性大为提高,满足了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大型数据库应用为背景,基于多Agent技术,构建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访问平台。研究分布式环境下的语义缓存技术,提出一种Agent平台下的智能预取算法,以及一种改进的黑板模型,用于实现多Agent间的通信。在大型数据库系统上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对海量数据的统计查询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智慧能源开放、动态和可控难度大等特点,为了实现开放、自主、灵活的能源消费方式,本文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全新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等特点,采用区块链技术支持智慧能源领域新的应用模式。本文分析了区块链的基本原理、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基于智慧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对比分析结果,提出了智慧能源区块链平台并设计了平台架构。随后,本文对平台技术选型进行了分析,提出并设计了平台技术架构和平台接口。最后,本文基于智慧能源区块链平台,提出了社区能源共享及绿证发行管理两类智慧能源典型应用,设计了两个典型应用的数据结构和功能函数。基于本文的分析与设计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在智慧能源领域和未来能源革命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智慧能源区块链平台的相关理念和技术特征符合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基于该平台可培育、衍生出众多的基于区块链的智慧能源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汪义旺  陆军  张承成  陈海 《测控技术》2015,34(11):64-66
为了解决目前医用输液监控普遍采用人工控制方式存在的一些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输液监控系统,该系统分为智能输液监控器装置和远程无线监控平台.智能输液监控器以STC11F04E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称重传感器和自动断液控制阀实现对输液过程的自动监控,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或者远程控制实现输液过程的自动切断,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监控平台可以同时实现对多台输液监控器装置的监控与管理,实现无线组网.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无人看护远程智能输液的监控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停车难,以及现有立体车库管理混乱、结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丝杆传动的全自动立体书架式车库系统。系统采用丝杆滑台配合传输平台运作以实现车辆的存取,大幅简化结构,提高运行效率且方便改造搬运。本系统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上位机管理界面,可对车库进行存取操作并实时显示车库状态;由Arduino单片机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控制丝杆滑台实现存/取车传输平台在二维平面内的准确定位;由STC89C52R单片机结合光电传感器检测,控制传送带以实现车辆的自动存/取。该车库系统结构简单,停取方便,充分利用了车库的有限空间,使停车管理更加智能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智慧旅游平台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旅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一个功能全面的智慧旅游平台非常重要和必要。以旅游行业的整体需求为目标,以物联网系统结构为理论依据,以物联网关键技术为技术基础,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对智慧旅游平台进行了整体架构,设计了智能终端子平台、智能管理子平台、智能营销子平台,从而实现了服务游客智慧化、主管部门管理智慧化、商家营销智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