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及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中医主症积分及炎症指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应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儿,疗效显著,能降低相关炎症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采取自愿原则选取28例,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治疗时予以阿奇霉素注射液单药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时予以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将2组患儿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57.14%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获得的92.86%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患儿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阴影消失时间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应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静脉点滴阿奇霉素,口服对症药物,治疗组在点滴阿奇霉素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在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佐以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阿奇霉素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永霞  陈可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33-733,767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的疗效.方法将 60例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加味麻杏石甘汤.结果 治疗组的体温下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及 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 (痰热壅肺型 )疗效较之单纯西药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5.
《光明中医》2021,36(11)
目的观察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81例,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40例患儿归为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41例患儿归为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加减方治疗,分析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分别为85.00%、17.50%以及97.56%、2.44%(P 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退热、肺部湿啰音消失、咳嗽停止3项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 0.05)。结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治疗效果显著,中医辨证后对方剂进行合理调整,可更为迅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药物安全性理想,值得临床加大力度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芳琴  王旭博  翟礼娜 《新中医》2018,50(6):148-15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治疗10天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2组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等中医症状的消失时间、不良反应率及随访6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痰鸣、喘息的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22%,随访6月复发率为1.11%;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6.67%,随访6月复发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和复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6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而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3.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对抗炎、平喘疗效肯定,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样支气管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蒿芩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和轻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急性支气管炎和轻症肺炎患儿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给予蒿芩麻杏石甘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蒿芩麻杏石甘汤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急性支气管炎和轻症肺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拔罐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蒿芩麻杏石甘汤口服与拔罐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显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好转时间、痰壅好转时间及啰音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中药口服和拔罐治疗支原体肺炎可提高痊显率,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肺功能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对肺功能、呼吸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咳嗽消失时间、X线炎症吸收时间、气急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P0.05),但达峰时间比(t 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tE)及每公斤体重潮气量(Vt/kg)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呼吸做功(WOB)、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Cdyn水平上升程度与WOB、Raw、PIP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阿奇霉素共同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缓解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指标,患儿肺功能及呼吸动力学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钟蒙蒙  李昌崇 《新中医》2019,51(1):56-5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联合西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取118例肺热壅盛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NF-α、IL-8的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气喘、咳嗽、肺部湿啰音和哮鸣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中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热壅盛型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亚红 《新中医》2015,47(4):196-19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痰热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口服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疗程均为15天,观察2组患儿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1%,治疗组为9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咳嗽、气喘、便干、痰多黄稠等证候积分有所下降(P<0.05),治疗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儿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含量均有所减少(P<0.05),治疗组嗜酸粒细胞含量减少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可降低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方春仙 《新中医》2015,47(2):44-46
目的:观察采用麻杏石甘汤联合氨茶碱缓释片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热哮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与氨茶碱缓释片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经治疗,咳嗽、气喘、湿啰音及哮鸣音均明显改善,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8%,治疗组为10.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联合氨茶碱缓释片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有效缩短了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唑肟+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罗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阿奇霉素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抑制机体内炎性反应,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且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风热犯肺证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麻杏石甘汤组,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每组40例。麻杏石甘汤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进行治疗,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和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治疗,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3组的疗程均为10 d,治疗后,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以及3组在热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全胸片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的77.5%(P0.05);麻杏石甘汤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治疗后主、次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分别为(3.90±2.06),(1.88±0.85)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热退时间为(2.30±0.76)d,与麻杏石甘汤组以及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P0.01);中药加中医定向透药组以及麻杏石甘汤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6.15±1.30),(6.25±1.11)d,与阿奇霉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中药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组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20±1.08)d,与其他两组比较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26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味麻杏石甘汤)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1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热退、咳嗽、肺部啰音、气促和X线吸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麻杏石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儿190例,分为A、B两组,A组(160例)哮喘患儿,进行ACQ量表测试。B组(30例)患儿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率以及肺功能测定。A、B两组均分为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治疗组予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对照组予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1周后分析临床疗效情况。结果:(1)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组和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组均可以有效控制哮喘,在哮喘控制上无差异,ACQ得分无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在咳嗽、咯痰、舌质、脉象、肺部体征证候积分上无差异(P0.05);而在喘息证候积分上有差异(P0.05)。(3)肺功能测定方面FEV1增值、PEF变异率均有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高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比低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临床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喘息症状,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价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采用X线及实验室检验评价患儿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症候主症、次症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医症候主症、次症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为76.19%,对照组为54.76%,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炎症因子、G-CSF、D-D、CysLTs、MPO、GSH-Px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炎症因子、G-CSF、D-D、CysLTs水平低于对照组,MPO、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患儿2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免煎颗粒)口服,外加咳喘膏贴敷天突、肺腧穴。对照组予小儿氨酚黄那敏、利巴韦林颗粒、氨溴特罗溶液口服,3天为1疗程,治疗1~2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证候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50%,对照组为68.8%(P0.05)。结论:麻杏石汤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肯定,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132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与利巴韦林、普米克和可必特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观察组在发热消失时间、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单纯西药治疗更短(P0.05),总有效率也更高(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