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幽燕 《石油商技》2012,30(3):94-96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对三江口油库汽车装车系统进行了改造。介绍了油气回收装置的设计方案以及油气回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对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后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装油站台应用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进行了分析,成功开发出了平衡型密闭气体回收罩技术,解决了油气回收时装车口密闭性差的历史难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活性炭吸附解吸油气回收技术在石油石化企业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依据覆土油库的特点,结合气相分子扩散理论、工程热力学、化工产品焓值分析理论,分析了安装呼吸阀的钢质覆土油罐全置换式油气收集系统,即收发油过程中和半置换式油气收集系统,即扫槽、收油同时进行的工况时的油气挥发、回收气量、能量损耗等问题。结果表明:覆土油库采用全密闭油气回收技术可行,其小呼吸挥发量低于国家规范限制标准,大呼吸时采用平衡式油气收集系统可比传统油气收集方式减少90%的油气处理量;采用吸附后冷凝的回收工艺与其他工艺相比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轻质化工产品在装车过程中会挥发,挥发的油气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产生极大危害,因此油气回收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最为成熟。近年来中国对油气回收技术愈加重视,在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吸附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文中在分析国内冷凝加吸附油气回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车间设备设施改造后的实际使用过程对活性炭吸附解吸工艺的优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轻质化工产品在装车过程中会挥发,挥发的油气不仅会造成能源浪费,还会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等产生极大危害,因此油气回收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最为成熟.近年来中国对油气回收技术愈加重视,在冷凝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吸附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文中在分析国内冷凝加吸附油气回收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车间设备设施改造后的实际使用过程对活性炭吸附解吸工艺的优化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9,(9):118-119
目前,许多油气库及站场中的储油罐无收气装置或原油稳定装置,当大罐挥发气正压力高于呼吸阀启动压力,挥发气会从呼吸阀溢出,大量的油品蒸汽散失于大气中,在造成油气损耗的同时还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总结梳理了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四种常用油气回收工艺技术,根据各技术的特点,最终选用冷凝—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油气回收,先经过三级冷凝后回收大部分C3以上组分,再经过活性炭吸附剂对低浓度油气进行吸附。该工艺适合全组分烃类混合物的回收,在某油库应用后可实现年盈利139万元,投资回收期3年,技术成熟后可在各油气站场及油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成品油库汽油装车油气回收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4种油气回收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工艺特点,通过对4种方法优缺点的分析比较,确定采用吸附法作为油气回收首选方案,通过计算给出装置的油气处理能力,并对油气回收的外部系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以国内某大型地下水封洞库为例,介绍了原油油气回收技术的初步研究。分析了原油油气的性质和特点,比较国内外原油油气处理方式,为了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建议采用油气回收方式来处理原油油气。根据原油油气排放量较大、浓度较低,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甲烷、乙烷等轻烃的特点,综合比较目前常用的几种油气回收工艺方法,认为水封洞库项目原油油气回收不宜采用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宜采用吸附+吸收(活性炭吸附、真空再生、原油吸收)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吸收油量、切换时间、再生压力等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并介绍了吸附罐、吸收塔、真空泵等主要工艺设备以及关键仪表等的设计和选用。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关定义及评价模型,并采用此分析法对现有四种油气回收方法(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的指标数据进行综合量化分析和实际调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量化评价结果与现有文献的非量化评价结果一致,可以为石化企业油气回收方法的选择和方案设计提供量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化工产品储运过程中产生的蒸发损耗是困扰石化储运和环保行业的重要课题,文中以苯装车工艺过程的产品损耗为例,指出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同时对4种油气回收技术: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薄膜选择渗透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铁路汽油密闭装车系统采用的是气囊式密闭装车鹤管设备,经检测装车过程中装油罐口处油气泄漏质量浓度小于200μg/g,同时通过采用吸收-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油气回收,在冬季检测油气回收率达0.84‰,油气回收装置处理效率达98%以上,经回收装置处理后油气排放质量浓度小于6 g/m3,实现达标排放。系统运行稳定,对汽油正常装车过程无影响。比较了气囊式密闭上装小鹤管与普通锥帽式鹤管的结构特点,介绍了油气回收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工艺操作条件,分析了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油库在接卸成品油时产生了巨大的蒸发损耗,既危及安全生产又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在油库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油气回收技术(活性炭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冷凝法)的原理;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工艺路线、性能指标和应用范围;提出了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注意事项;简述了成都某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辨识含三苯类芳烃罐区油气回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油气回收系统的安全设计和运行水平,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对油气回收系统开展了工艺危害分析。以某企业吸收+膜+吸附油气回收工艺为例,分析了油气回收的控制参数,给出了偏差的分析结果,并针对取压点设置不合理、装填速率不明确等残余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分析结果有助于提高装置工艺安全水平,也可为其它芳烃罐区油气回收的安全运行和隐患整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航空煤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结合中国石化某分公司航空煤油储运装置油气回收器建设,介绍了采用冷凝和吸附技术组合的航空煤油储运油气回收器结构设计、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设计了采用换热预冷和机械制冷冷凝、活性炭吸附和解析再生技术的油气回收处理器,并应用于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油气经冷凝和吸附回收处理后排放气体的总烃质量浓度≤25g/m~3、回收效率≥95,符合GB 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轻质油品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大量油气产生,实施高效、安全、可靠的油气回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油气排放场所、排放量及油气收集系统组成,介绍了油气回收设备与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及油气处理量确定方法,并对回收物回送系统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石化企业几种常用的凝结水精处理方法进行了简介,主要介绍济南分公司2005-006年实施的凝结水回收及精处理项目。选用耐背压率高的倒置桶式机械疏水阀和小型凝结水泵,主要回收油品罐区凝结水,经过一级隔油、二级双膜覆盖过滤、三级活性炭吸附过滤工艺精制处理后,作为中压锅炉补水,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年增效益246×10^4 RMB¥。  相似文献   

17.
油气回收技术已普遍应用于国内石化行业装车系统,而储运罐区油品储罐的油气挥发回收设施却少有使用 储罐的油品挥发对环境的影响较大,芳烃类储罐设置油气回收系统迫在眉睫.传统的油气回收技术经过多年的运行已暴露出各自的缺点,通过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结合其它设施的耦合方案,可以有效地杜绝苯类油气挥发至大气,在炼化企业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活性炭纤维的产品性能,采用甲苯及甲乙酮的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处理含甲苯与甲乙酮的废气。由于采用了优越的吸附材料和先进的工艺设计,使吸收率达95%以上,它具有活性炭纤维用量少、装置占地面积小、全自动运行、吸附解吸速度快和减少污染等一系列优点,收到了很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封岩洞储备技术,是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的优选方案,然而,原油进库产生的油气会对洞库正常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排到大气中不仅浪费石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文章针对地下水封岩洞原油库油气产生的特点,通过对3种油气处理方案进行分析对比,确定了一个较好的方案。认为采用活性炭吸附回收油气方案,与提高洞库的设计压力、加大洞库容积方案以及设置火炬燃烧油气2种方案相比,在经济性、可行性、适用性、安全环保性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文章还着重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油气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油气冷凝和吸附集成回收工艺,并对其回收效果进行了模拟和实验研究。考虑到太阳能作为动力能源供给,开发了冷凝和吸附集成回收装置,利用Aspen Plus软件灵敏度分析工具,对4种不同浓度的汽油油气冷凝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冷凝段的冷凝温度可以设计在-25℃左右,此时回收率在50%以上;当冷凝温度为-25℃时,油气回收率的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该集成工艺回收装置的油气回收率达到99%以上,出口油气质量浓度低于7.7 g/m3,可以达标。吸附剂动态吸附容量可达0.24 kg/kg,通过高真空解吸及微量氮气吹扫,饱和吸附剂可被完全解吸。该工艺的吸附热效应远低于纯吸附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