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土人参提取液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取昆明种小白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土人参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天于颈背皮下注射D-半乳糖125 mg/kg,连续42 d,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三个不同剂量实验组每天分别灌胃土人参提取液5、10和15g/kg,正常对照组及衰老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42 d后测定小鼠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酶的活性,及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心脏、肝脏组织SOD及血清中GSH-PX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增加(P0.01)。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土人参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心脏、肝脏组织SOD及血清中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心脏、肝脏组织中MDA含量降低明显(P0.01),低剂量组小鼠肝脏的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上述结果表明:土人参提取液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有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年龄增长过程中海马氧化/抗氧化相关因子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的变化,探讨海马内抗氧化损伤能力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与海马老化的关系。方法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测青年组(2-3月)、中年组(6-8月)、老年组(18-20月)雄性C57小鼠海马细胞衰老程度。比色法、硫代巴比妥酸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GSH、GSH-PX、MDA、BDNF、GDNF在各组小鼠海马内的水平。结果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海马组织衰老程度逐渐增加,而抗氧化的GSH含量减少、GSH-PX活性降低;氧化损伤产物MDA含量增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BDNF、GDNF水平降低。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海马结构的老化可能与海马抗氧化能力下降、氧化损伤程度增加和BDNF、GDNF等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里红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老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n=12):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中、高剂量阿里红黄酮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的阿里红黄酮(100、200和400 mg/(kg·d))灌服小鼠6周后,计算衰老模型小鼠脑指数及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测定其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阿里红黄酮3个剂量组可不同程度的升高衰老模型小鼠的脑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脑组织中的GSH-Px活性及肝组织中的CAT、SOD活性,降低其脑组织中的MDA含量。结论:阿里红黄酮可能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而达到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重点探讨人参皂苷Rg1拮抗D-半乳糖(D-gal)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障碍的机制。采用D-gal构建小鼠衰老模型,体内注射Rg1干预衰老过程,观察睾丸组织细胞衰老的病理学改变;体外构建D-gal致睾丸间质细胞(TM3细胞株)衰老模型,在培养体系加入Rg1拮抗D-gal的致衰老作用。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和体外培养TM3细胞的衰老情况;ELISA法检测TM3细胞分泌睾酮水平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水平;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M3细胞合成睾酮的关键酶和Nrf2/ARE抗氧化通路相关蛋白表达;qRT-PCR法检测相关炎症因子及睾酮合成关键酶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注射Rg1拮抗D-gal致小鼠衰老过程,衰老的睾丸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Rg1体外拮抗D-gal致TM3细胞衰老作用后,细胞分泌睾酮水平无显著降低;IL-1、IL-6、IL-8等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细胞内GSH-Px和CAT表达活性提高同时细胞产生丙二醛(MDA)与活性氧(ROS)能力受到抑制;StAR、3β-HSD及P450scc等睾酮合成关键酶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Nrf2、HO-1等抗氧化蛋白表达上调,Keap1蛋白表达下调。研究提示,Rg1可能通过激活Nrf2/ARE抗氧化信号通路,拮抗D-gal对睾丸间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进而调控睾丸雄激素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橙皮苷(HDN)对机体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2+-邻二氮菲法检测HDN体外清除自由基、抑制线粒体肿胀和红细胞氧化溶血;实验小鼠灌服不同浓度HDN(0、80、160、320 mg/kg)连续12 d,ELISA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组织中MDA含量,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RT-PCR技术分析抗氧化物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DN组自由基(·OH、O2-·、DPPH·)清除率明显提高,小鼠红细胞体外氧化溶血和线粒体肿胀显著降低;小鼠组织及血清中MDA含量降低,抗氧化酶SOD、CAT、GSH-PX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中抗氧化酶mRNA(SOD、CAT、GSH-PX)表达上调。结论 HDN能够清除自由基,降低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氧化损伤,抑制过氧化物生成,上调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及提高酶活力,呈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银耳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银耳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影响。将ICR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衰老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银耳多糖(TP),8周后获取小鼠心、脑,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差异。结果:TP各剂量组SOD和GSH-Px活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SOD、GSH-Px活力均高于低剂量和中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TP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MDA含量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银耳多糖对于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正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儿茶酸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模型小鼠脑组织中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原儿茶酸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连续5周腹腔注射鱼藤酮(1mg/kg.d)建立帕金森模型,之后2周分别注射原儿荼酸(5mg/kg.d)和阳性药物关多芭(125mg/kg.d)。应用生物化学方法,观察原儿茶酸对帕金森模型小鼠中脑和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以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原儿茶酸可提高帕金森模型小鼠中脑和纹状体SOD、CAT、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同时病理切片染色显示原儿茶酸可减轻鱼藤酮诱导的脑组织损伤。结论:原儿茶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保护机制可能是提高脑组织内源性抗氧化酶活力,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减轻了脑组织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
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是一种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含量丰富,且具有抗氧化效应的天然物质。本文基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介导的抗氧化系统,探究不同时长低温暴露对骨骼肌抗氧化酶的影响及SFN对低温暴露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首先,3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0 h组)、低温暴露1 h组(1 h组)和低温暴露3 h组(3 h组)。其次,4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PBS常温对照组(PBS+Con),PBS低温暴露3 h组(PBS+Cold),SFN常温对照组(SFN+Con)和SFN低温暴露3 h组(SFN+Cold)。小鼠在急性温度干预前腹腔注射4次SFN或等体积PBS。急性低温暴露后,取小鼠骨骼肌,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Nrf2介导的抗氧化酶和参与生成谷胱甘肽相关酶的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f2介导的抗氧化酶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0和1 h组相比,3 h组小鼠骨骼肌Nrf 2和抗氧化酶基因(Gpx 1、Hmox1、Cat、Sod 1和Nqo 1)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ROS水平显著增加。与PBS+Con组相比,PBS+Cold组小鼠骨骼肌Nrf2和抗氧化酶(HMOX1和CAT)蛋白表达、GSH/GSSG比值及T-AOC水平显著降低,而GSSG含量和ROS水平增加。与PBS+Cold组相比,SFN+Cold组小鼠骨骼肌Nrf 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抗氧化酶(HMOX1和SOD1)蛋白表达、抗氧化酶基因(Gpx 1、Hmox 1、Cat、Sod 1和Nqo 1)mRNA转录水平、参与GSH生成的酶基因(Gclm和Gss)mRNA转录水平、GSH/GSSG比值以及T-AOC水平显著提高,而GSSG含量和ROS水平显著降低。综上,3 h急性低温暴露降低了Nrf2介导的抗氧化作用。而低温暴露前给予SFN补充,则激活了Nrf2介导的抗氧化酶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增强了骨骼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0 μmol/L槲皮素调节BRL大鼠肝细胞谷胱甘肽(GSH)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槲皮素对BRL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肝脏谷胱甘肽 S转移酶(GST)、γ-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γ-GCL)、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GSH-Px、GST、γ-GCL和GR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内的Keap1、总Nrf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JNK、p-JNK,以及细胞核Nrf2的蛋白水平。结果:槲皮素不影响大鼠肝细胞的活力(P>0.05);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组细胞内还原型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P<0.05)显著降低(P<0.05),γ-GCL酶活性显著减弱(P<0.05),GR和GSH-Px的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Keap1和JN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可减少BRL大鼠肝细胞还原型GSH的含量,这种作用主要与槲皮素抑制GSH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归芪多糖对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将50只小鼠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D-半乳糖(0.5 g·kg-1)皮下注射建立衰老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归芪多糖(1 g/kg和0.5 g/kg)给小鼠连续灌胃42 d后,测定其血清中过氧化氢(H2O2)和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大脑中单胺氧化酶(MAO)、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结果显示,归芪多糖能明显抑制小鼠血清H2O2含量、肝组织XOD和大脑MAO的活性(P<0.01);显著提高肝组织中GSH-PX的活性和皮肤组织中Hyp的含量(P<0.01)。证明归芪多糖可能通过降低衰老小鼠血清H2O2的含量、肝组织XOD和大脑MAO的活性,以及提高肝组织GSH-PX的活性和皮肤组织中Hyp的含量的机制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物种差异对NAFLD模型复制的影响,探讨不同鼠种NAFLD形成及其机制.方法 长爪沙鼠、SD大鼠、ICR小鼠各20只,按种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16周后,观察肝脏HE及Mallory三色染色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血脂(CHO、TG、LDL-c、HDL-c)、肝功能(GOP、GPT)及肝组织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及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沙鼠Hyp、CHO、TG、LDL-c、HDL-c、肝指数、GOP、GPT、MDA、FFA均升高,SOD、GSH-PX、CAT活性降低(P<0.05,P<0.01),肝脏出现纤维化;大鼠CHO、肝指数、GOP、GPT、FFA、SOD活性升高,MDA含量、GSH-PX、CAT活性降低(P <0.05,P<0.01),有局灶性脂肪肝炎;小鼠CHO、LDL-c、HDL-c、肝指数、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 <0.05,P<0.01),肝脏病理正常.结论 三种动物在脂质代谢、肝功能、氧化应激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并形成了不同的NAFLD模型:沙鼠形成伴高TG、CHO血症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形成伴高CHO血症的局灶性脂肪肝炎模型、小鼠形成高胆固醇血症模型但肝脏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过氧化氢酶( CAT)及内皮素( ET-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成地面对照组和急性低压缺氧组,急性低压缺氧组又分成缺氧1组和缺氧2组,每组8只。急性低压缺氧后10 min和24 h处死动物,迅速取出肾脏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内皮素( ET-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低压缺氧后,大鼠肾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下降(P <0.01),缺氧1组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 <0.01),缺氧2组GSH活性显著降低(P <0.05),但MDA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T-1和TNF-α表达均明显增强,24 h 后表达减弱。结论SOD、CAT和GSH活性明显下降及ET-1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可能参与了缺氧性肾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茴香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取Wister大鼠100只,随机取12只设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小茴香组和复方丹参组(n=12);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镜检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HE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炎症与脂肪变性明显,经小茴香干预后明显改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TP、ALB含量显著降低(P〈O.05),HYP、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茴香组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TP、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HYP、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小茴香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调节大鼠脂质过氧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两种莪术类药用植物姜黄素提取物,结合3种姜黄素的含量分析其对小鼠的抗氧化药效。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姜黄素提取物中3种姜黄素的含量。选取48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灌胃提取液(含1组喂基础饲料)。正常饲喂14 d后,小鼠采血测定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CAT (过氧化氢酶)、GSH-Px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XOD (黄嘌呤氧化酶)及NO (一氧化氮)、MDA (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经姜黄素提取液灌胃的小鼠,SOD、CAT、XOD活性升高,NO含量下降;GSH-PX活性普遍升高,MDA含量普遍下降;2种莪术抗氧化活性具有差异性,浓度或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不具有正相关关系;产地不同,也是影响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双歧啤酒的延缓衰老作用。方法将老龄小鼠和黑腹果蝇随机分成纯净水对照组、市售啤酒对照组和双歧啤酒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进行果蝇生存实验,检测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歧啤酒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半数死亡时间、平均寿命和平均最高寿命,提高老龄小鼠血液中SOD、GSH-PX的活性,降低老龄小鼠血液中MDA的含量。结论双歧啤酒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基因可调节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并间接影响抗疲劳和抗氧化能力,而低氧环境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升。为了考察低氧运动对Nrf2基因敲除小鼠的抗疲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敲除Nrf2基因的小鼠置于模拟海拔3 000 m和5 000 m (氧浓度约为14.4%和11.1%)的环境中进行4周的低氧训练。研究发现,模拟海拔3 000 m的低氧运动显著提高了小鼠的力竭跑台运动时间,并减弱了骨骼肌损伤。而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氧运动未出现上述效果。低氧运动显著上调了Nrf2 mRNA表达以及HIF-1α、SOD1、SOD2、GR、GSH-PX、NQO-1和HO-1蛋白表达。模拟海拔3 000 m的低氧运动降低了机体ROS和MDA水平,而模拟海拔5 000 m的低氧运动提高了机体ROS和MDA水平。本研究表明敲除Nrf2抑制了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并降低了小鼠的身体机能。而适当的低氧运动则可通过上调Nrf2和HIF-1α的表达来间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机体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提高抗疲劳和抗氧化能力。然而,氧浓度过低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E(VitE)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致痫组(SE组)、VitE[按体重100mg/(kg·d)]干预组(VitE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检测致癫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SE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tE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SE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SE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itE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SE组显著延长(P〈0.05)。(2)SE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VitE干预组SOD、GSH.PX-GSH显著增高,而MDA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E可改善癫痫持续状态后大鼠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海马区的损伤,从而实现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Model组)、Sal[按体重1g/(kg·d)]治疗组(sal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捡测缺氧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lk(GSH)、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模型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Sal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2)模型组SOD、GSH—PX、GSH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Sal干预组SOD、GSH.PX、GSH显著增高,而MDA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Sal可改善高原缺氧大鼠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的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海马区的损伤,从而实现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江河  魏敏  张蓉  李华  闫志强  刘绍明 《生物磁学》2011,(15):2868-2871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对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Sal[按体重1g/(kg·d)]干预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变化,并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相应的比酶活力及含量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相对于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撤离平台后,模型组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sal治疗后大鼠在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0.05)。(2)模型组SOD、GSH、GSH—Px显著下降,MDA明显增高,Sal干预组SOD、GSH、GSH—PX明显增高.而MDA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l可减轻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减轻海马区氧化应激减轻海马区的损伤,进而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