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面临反隐身目标的重要作战使命,其中包括对红外隐身目标的探测跟踪.特别是采用红外制导的武器系统,在抗光电对抗能力中,除心须具有抗红外诱饵干扰等能力外,还应具有抗隐身目标的能力.分析了空中目标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对红外精确制导武器技术发展的影响,探讨提高红外制导武器反隐身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红外诱饵弹投放装置控制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诱饵弹是作战飞机最常用的一种干扰,它对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干扰效果与投放装置的控制参数密切相关,通过深入研究空战时的红外对抗过程,确定了红外诱饵弹投放装置的主要控制参数.在研究自卫飞机、红外诱饵弹和红外制导导弹的运动特性和红外辐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红外诱饵弹质心干扰原理,建立了红外诱饵弹开始投放及停止投放时间、诱饵弹序列投放时间间隔和齐投数量等投放装置控制参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典型条件下诱饵弹投放控制参数与干扰效果的关系,该模型对提高诱饵弹的干扰效率,保护自卫飞机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先进红外制导导弹主要包括小视域连续扫描制导导弹和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普通红外诱饵难以对抗。随着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红外诱饵干扰技术也不断提高。多元红外诱饵干扰技术是一种新的红外对抗手段。在对十字叉型红外制导原理分析基础上,研究了多元红外诱饵对其的干扰机理。  相似文献   

4.
红外诱饵弹是红外对抗中最常用的一种干扰装备,以隐真、示假为目的,起到迷惑和干扰的作用。通过分析红外诱饵弹干扰红外制导导弹的机理,建立了红外诱饵弹的运动模型和辐射模型。根据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存在的不足,综合干扰对象、诱饵投放时机、方向、齐射数量、时间间隔和飞机规避等因素,研究得到红外诱饵弹的作战使用方法。从而为飞机对抗红外制导导弹打击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充分发挥机载红外诱饵弹的作战效能,增强飞机的战场生存力。  相似文献   

5.
导弹作为精确制导武器已经广泛运用于战场,与之相应的对抗措施也在飞速发展。红外诱饵已经成为影响光电导引头制导导弹作战效能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红外自寻的导弹的抗诱饵干扰能力,利用半实物仿真系统构建了红外诱饵干扰条件下的导弹飞行物理效应环境,分析了导弹的抗红外诱饵干扰能力。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可知,适当设置目标和诱饵之间的距离可以起到诱偏红外制导导弹攻击静止目标的作用;对于机动目标,若在合适的时机投放诱饵,则可有效诱偏红外制导导弹攻击。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国外红外光电侦察告警设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威胁红外制导武器系统作战性能的红外诱饵弹,烟幕干扰弹,红外干扰机和热隐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红外诱饵对红外制导导弹的干扰特性及仿真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汪朝群 《红外与激光工程》2001,30(4):163-167,191
人工红外诱饵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对付红外制导导弹的有效干扰手段,所以,红外制导导弹必须具备抗红外诱饵干扰的能力。为了评估红外制导导弹的抗干扰能力,文中研究了红外诱饵干扰弹的基本特性,除了一般的红外光谱特性、起燃时间外,还研究了比辐射强度、高度效应和速度效应等特性,通过大量实验取得的有关参数是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文中还简要地论述了红外制导导弹进行抗诱饵干扰仿真试验的基本技术和仿真模型的要求,为研究红外制导导弹抗干扰性能评估和抗干扰实验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汤永涛  王国恩  陶金 《舰船电子对抗》2011,34(5):105-107,117
在分析了光电对抗作战效能指标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烟幕遮蔽干扰的作战效能,给出了烟幕遮蔽条件下对目标的发现和识别概率模型,接着结合红外诱饵干扰红外制导导弹应满足的几个条件,定量分析了红外诱饵的作战使用效能,得出了干扰成功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贾林通  童中翔  王超哲  马榜  王彪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9):904005-0904005(12)
红外制导导弹,特别是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发展,给飞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面源红外诱饵是对抗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有效手段。首先,在分析红外成像制导的原理和弱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机载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机理和作战能力指标,并介绍了机载面源诱饵的装备现状。其次,概述了自燃箔片红外诱饵和的自燃液体红外诱饵的装备现状和制备方法。然后,从试验研究、建模研究、图像生成、干扰策略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机载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探索性分析方法的机载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的仿真方案,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分析诱饵的干扰策略。  相似文献   

10.
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红外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同时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使得红外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一些先进的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如红外告警、红外干扰机、定向红外干扰系统、红外诱饵、红外烟幕、红外隐身等被用来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烟幕干扰下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栋  吴涛 《红外》2013,34(5):39-41
介绍了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烟幕干扰下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机理,给出了一种综合评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在烟幕干扰下作战效能的方法。该方法以数字仿真为基础,结合靶场试验,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到导弹在烟幕干扰下的毁伤概率。该方法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继勇  叶宗民 《红外》2012,33(3):9-12
舰载红外警戒系统与舰载搜索雷达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对来袭掠海导弹和低空飞机的充分报警。如何评价舰载红外搜索警戒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捕捉能力是舰艇防空作战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舰载红外搜索警戒系统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舰载红外警戒系统效果评价方法,为正确评价舰艇防空反导系统的效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的计算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烟幕对红外制导反舰导弹的干扰效果,分析了烟幕的干扰原理及干扰过程,建立了烟幕浓度扩散模型、红外辐射强度变化规律模型及红外导引头探测能力模型,对烟幕干扰红外制导反舰导弹的效果进行了量化研究,计算结果对烟幕弹对抗红外制导反舰导弹的战术使用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红外诱饵弹对抗四元红外导引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外制导导弹发展趋势和四元红外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目标定位方法、抗干扰原理及传统红外诱饵弹干扰方式失败原因.通过对红外诱饵脱离导弹视场时间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了增加投放红外诱饵弹数量、缩短投放间隔干扰四元红外导引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舰载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布设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载烟幕是防御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一种有效措施和方法。为了研究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的战术运用方法,分别建立了舰艇、烟幕、导弹的运动模型及成功干扰判定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动态地模拟出了红外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的态势,得出了烟幕布放长度、时机、舷角及舰艇规避机动的原则和方法。仿真结果对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的战术运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空战评估的红外空空导弹功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外空空导弹是最有效的近距空战杀伤武器,但其工作机理复杂,干扰环境多变,仿真出来的导弹很难与真实导弹的性能相符.为了简化仿真过程、提高仿真结果确性,摒弃复杂的物理仿真从导弹的功能仿真切入,注重导弹的识别、导引、控制、运动过程.首先建立基于三自由度的导弹数学模型,简化导弹运动方程;其次将抗干扰方法分类,分析导引头进入抗干扰状态和没进入抗干扰状态抗干扰的不同机理;最后建立以导弹、诱饵、飞机为主体的仿真平台,以脱靶量、导弹轨迹、抗干扰概率做为仿真结果的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仿真的红外空空导弹模型简单、易于实现、抗干扰结果与真实导弹接近,能够满足空战评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多发红外诱饵弹干扰下飞机击中概率计算。主要考虑飞机红外辐射强度沿方位角变化和诱饵弹投放时间因素,将飞机红外辐射强度看作方位角的函数并认为投放时间服从于概率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末阶段飞机-诱饵-导弹对抗模型,并通过数值方法计算得到飞机击中概率。算例中进一步分析了干扰时对抗过程的细节。  相似文献   

18.
红外烟幕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培堂  姜宁 《光电技术应用》2003,18(5):14-17,21
在分析红外成像制导原理、红外热成像系统干扰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红外烟幕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仿真模型,得出了舰载红外烟幕弹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一般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舰载防空导弹研制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研究了低空来袭的海军攻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 NSM)的红外辐射特性,并建立了NSM反舰导弹物理模型。用ICEM软件对NSM反舰导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然后通过CFD软件仿真得到了NSM反舰导弹的温度和红外辐射亮度分布。最后采用反向蒙特卡洛法分析和计算了不同探测角度下NSM反舰导弹的红外辐射强度,为舰载防空导弹不同角度下拦截能力的评估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