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吉芝 《医学信息》2007,20(6):1039-1041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封闭引流创面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 ̄2006年12月行乳癌改良根治术的32例病人采取双条硅胶胃管持续引流创面,并与采取传统引流方式的患者对照,对照组用普通橡胶管一条引流创面,两组病人均接相同的负压引流器。结果同期内A组的平均引流量比B组明显增高,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伤口Ⅰ期愈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管负压封闭引流创面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烧伤创面早期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电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侧肢体创面行切开减张术,17处行截肢(指)术,23处创面行缝合术,34处创面换药治疗.结果 23处创面行皮瓣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4处、5处、4处.67处创面行皮片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44处、13处、10处.一期修复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43处,延期修复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24处.高压电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53处,低压电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14处.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清创术后合理选择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是取得电烧伤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皮片修复宜采用延期修复,皮瓣修复宜采用一期修复;DR脱细胞异种皮覆盖、VSD可为创面植皮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改善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的临床方法。方法:采用整形外科的各种皮瓣,全厚皮移植和直接缝合等方法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结果:本组52例中4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舍,2例腹部带蒂皮瓣蒂部发生感染,二期断蒂手术时经过处理愈舍良好,2例局部皮瓣的尖端出现小片状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对早期、中晚期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进行修复,创面愈合时间短,远期效果良好,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严重电烧伤创面早期皮瓣、肌皮瓣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严重电烧伤患者116例146处电烧伤创面,观察146处创面早期扩创一期皮瓣、肌皮瓣修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146处电烧伤创面全部治愈,手术后皮瓣、肌皮瓣一期愈合率96.4%。结论早期清创一期皮瓣、肌皮瓣修复严重电烧伤创面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修复电烧伤部位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合伤口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慢性难愈合伤口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12个创面中,糖尿病性溃疡4例,创伤性溃疡3例,压迫性溃疡3例,神经性溃疡2例。创面清创后用PRP凝胶修复,然后定期比较PRP与全血中的血小板计数,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PRP的血小板计数约为全血的5~8倍。用PRP修复的12例中,创面完全愈合7例,部分愈合3例,皮瓣转移后愈合2例。结论PRP凝胶对慢性难愈合伤口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且应用安全,无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覆盖急性毁损性创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诊住院治疗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患者的临床病例,按治疗方法分组:急诊清创后同种异体皮覆盖创面,待二期修复创面的28例为治疗组;清创后一期皮瓣、植皮封闭创面的2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创面封闭时间。结果 两组救治成功率分别为96.43%和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治愈时间(16.17±1.87)d与实验组(21.71±3.9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性损伤急诊手术应以稳定患者全身情况为重点,创面使用同种异体皮覆盖待二期修复,可降低急诊手术的风险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7.
张宝亮  赵成茂 《医学信息》2010,23(6):1681-1681
探讨横切口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具有术野暴露良好,腋淋巴结清扫满意,皮瓣坏死率低,切口愈合好,上肢功能影响小,能够达到术后美容效果,能够提高对乳癌患者的身心保护.经近年来临床验证效果十分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防止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怎样避免发生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我院吸收优良的手术操作方式,摸索出较满意的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不坏死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富林密伤口愈合凝胶(Flamigel)对Ⅱ度烧伤创面和供皮区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2003年2月~2007年2月选择70例浅Ⅱ度烧伤、50例深Ⅱ度烧伤和40例供皮区创面作为治疗组,局部创面清创后外用富林密伤口愈合凝胶,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同期选70例浅Ⅱ度烧伤、50例深Ⅱ度烧伤和40例供皮区创面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70例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9±3.5天和11.3±2.4天;5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4±2.2天和21.4±3.1天;40例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3±3.3天和16.3±2.5天;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富林密伤口愈合凝胶有明显促进烧伤创面和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改善褥疮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三○六医院Ⅳ期褥疮患者30例设为联合负压组,采用皮瓣修复手术联合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Ⅳ期褥疮患者30例设为单纯手术组,采用单纯皮瓣修复治疗创面,比较两组患者褥疮创面一次手术修复成功率。结果单纯手术组22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8例出现感染、伤口裂开或部分裂开,一次手术成功率为73.3%;联合负压组28例一次手术成功出院,2例出现伤口裂开和感染,再次手术治疗后伤口愈合,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3.33%。联合负压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褥疮皮瓣一次手术修复的成功率,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慷舒灵敷料治疗糖尿病足及下肢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常规治疗四周以上无效的糖尿病足及下肢慢性创面患者16例,使用慷舒灵敷料治疗,视创面渗出的情况每3~5d换药1次,1周为一观察周期。结果5周愈合1例、6周愈合5例、7周愈合6例、10周愈合1例,11周愈合2例,有1例于12周行需要行自体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慷舒灵全组总有效率为100%,8周愈合率为75%。结论慷舒灵敷料可有效治疗糖尿病足及下肢慢性创面,提高慢性创面愈合率,并可减少患者创面处理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修复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复科共处理18例同一肢体多发电烧伤创面患者,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游离或带蒂皮瓣、多种复合皮瓣及动脉穿支皮瓣,辅以皮片移植进行修复。结果18例患者术中共转移皮瓣65个,其中62个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佳,2个皮瓣出现远端淤血坏死,1个皮瓣出现感染切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均二期愈合。随访3个月到3年,皮瓣质地、弹性、色泽均良好,局部功能恢复好,效果理想。结论对于同一肢体部位多发性电烧伤创面,根据创面情况,综合应用多种皮瓣技术,能最大程度实现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足踝部皮瓣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对自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行创面清创+VSD术,二期行皮瓣转位创面修复+VSD术。结果本组患者2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8例皮瓣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清创及伤口换药后自行愈合。1例皮瓣感染再次清创+VSD冲洗治疗后好转。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到足踝部皮瓣手术中可以提供良好的术后引流,减轻水肿,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创膜对兔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制做兔背全层创伤模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创面分别外用护创膜及无菌凡士林敷料。伤后3、5、7、10、l4、17、21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并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估创面的修复质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率及修复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护创膜与凡士林纱布相比能加速创面愈合(P<0.O5),护创膜组在皮肤愈合的组织病理等级评分上优于凡士林纱布组(P<0.05)。结论护创膜促进创面愈合并提高愈合的质量,是创面修复的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敷料。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肘关节开放骨折随着工伤事故发生率增高而迅速增高,骨折往往同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目前采用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已被广泛报道。 目的:探讨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修复复杂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的特点。 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治疗的复杂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患者41例,均一期常规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封闭创面,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覆盖后,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面。 结果与结论:4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22个月,平均13个月。外固定时间为8-13个月,平均9.8个月。开放性创面Ⅱ期植皮或皮瓣移植手术后均完全愈合。31例患者骨折Ⅰ期愈合,7例延迟愈合,3例不愈合,行髂骨植骨后8-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41例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3%。其中Gustilo Ⅱ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更佳。提示自体植皮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架治疗复杂重度开放性肘关节骨折疗效满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桡肌肌皮瓣治疗肘后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肘后部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合并创面感染3例。均采用肱桡肌肌皮瓣修复创面,其中急诊清创、一期皮瓣移植修复2例,一期清创、二期皮瓣移植20例。结果:本组22例患者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于术后14天皮瓣下出现部分感染,经二次扩创、置管闭式引流后创面愈合。术后按植皮成活面积评定疗效,22例患者均为优。术后均随访4~48月,平均18月,受区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肘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肱桡肌肌皮瓣血管蒂恒定,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肘后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和组织外露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骨诱导膜技术:包含体内形成诱导和诱导膜内植骨2个阶段,其中体内形成诱导膜首先行骨缺损部位彻底清创,依据骨折具体状况选取合适固定方式对骨折行稳定固定,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部位,感染性骨缺损则依据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或经验采用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该术后6-8周纵行切开诱导膜结构,小心去除骨水泥,采用钻头或骨锉去除两侧骨端和髓腔硬化骨,促进植骨融合,于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缝合诱导膜,预防移植骨重吸收。 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经过应力牵拉刺激加速骨折断端间充质干/祖细胞分化增殖,加速生成新骨与肢体重建,在修复骨缺损时还可恢复肢体长度完成骨折断端加压愈合。但Iliazarov外固定牵张成骨需要长时间固定,技术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费时费力。 背景:采用膜诱导技术治疗长段骨缺损具有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等优势,既往研究多采用该技术治疗软组织条件较好的骨缺损患者,对于骨缺损且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或者伴随感染等患者的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长段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平均年龄(47.15±8.16)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5.1 cm×3.4 cm至21.8 cm×9.4 cm,骨缺损长度5.8-19.5 cm,平均(11.4±2.3) cm。对于创面轻度污染者行清创、骨折外固定、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填塞,局部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覆盖皮肤创面;对于创面感染患者,先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感染控制后再填充骨水泥及皮瓣手术。一期术后8-12周行二期植骨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试验获得南华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创面轻度污染的9例患者,清创后固定外固定架、填充骨水泥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均未发生感染;②6例感染患者清创封闭式负压引流一二周完全控制感染后进行填充骨水泥和皮瓣手术,创面愈合;③15例患者在骨缺损二期植骨以后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在8-12个月间,平均(9.18±2.10)个月;④结果表明,膜诱导技术联合皮瓣移植可有效治疗长段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 ORCID: 0000-0002-6182-9993(陈彦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切口愈合不良指切口愈合生物学阶段出现明显停滞或延迟而导致切口不愈合甚至切口范围扩大,伴有明显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渗出,伴或不伴坏死组织,是外科手术并发症之一[1]。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皮瓣下感染致皮瓣与胸壁之间形成潜行,多由于皮下积液合并感染和腋下引流管口感染引起,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也是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和后续治疗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乳腺癌的多元化治疗效果。我们对我院2011年1月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踝部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足踝部Gustilom。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缺损41例,其中ⅢA型18例、ⅢB型15例、ⅢC型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3.5cm×3.0cm-25.0cm×15.0cm,平均12.0cm×8.0cm;合并软组织感染11例,骨感染4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清创和多种皮瓣移植修复术,其中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14例,足底内侧动脉皮瓣4例,游离皮瓣移植23例。结果:本组41例,26例骨折固定的同时行一期创面皮瓣移植修复,15例先行骨折固定、软组织创面经数次清创二期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失败,后经游离皮瓣手术完成创面覆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9例,二期愈合2例。术后41例均随访3—24月,根据下肢肢体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6例、良19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结论:足踝部Gustilo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软组织缺损经清创、皮瓣移植修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早期覆盖封闭大面积浅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0年至2005年入院的大面积浅Ⅱ度、深Ⅱ度偏浅烧伤患者60例,其中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在受伤后6h内在静脉全麻下行创面清创+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一次覆盖封闭创面,一次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后,聚维酮碘软膏外敷包扎治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观察、不同烧伤深度的愈合时间比较以及创面愈合质量比较;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30例创面全部顺利愈合,浅Ⅱ度烧伤创面(6.0±1.2)d愈合,深Ⅱ度偏浅创面(12.0±2.7)d愈合,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瘢痕少,仅有1例有轻微瘢痕增生。患者病情平稳,疼痛少,生活质量提高,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对照组30例创面浅Ⅱ度(10.0±2.3)d愈合,深Ⅱ度偏浅创面(17.0±3.6)d愈合,其中深Ⅱ度偏浅创面愈合后有1例轻微瘢痕增生,4例严重瘢痕增生。结论脱细胞(猪)真皮基质敷料早期一次包扎治疗大面积浅度烧伤创面,方法可行,创面愈合快,最大限度保留创面再生能力,给创面愈合提供了良好的内环境。同时患者病情平稳,疼痛轻,瘢痕少,提高了生活质量,这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