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变化情况,为评估项目执行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12月采用整群抽样,对8个县(市、区)796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2006年8月开展的中期评估调查结果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专项调查和项目中期评估中该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92.58%和9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项调查中"关于无偿献血是否传播艾滋病"、"每隔6个月以上献血对身体是否有害"的正确率,以及上述两个问题均正确的比例分别为82.66%、83.67%和66.81%,高于中期评估的72.45%、68.38%和5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专项调查和中期评估显示最近1次与配偶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5.25%和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上升,分别由中期评估的89.82%、90.32%上升到专项调查的95.96%和9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行为干预效果较为显著,但仍需加强无偿献血和部分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以进一步提高和维持部分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安徽省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行为状况,为评估项目前期执行效果和制定后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普查的方法,对8个项目县(市、区)的360名暗娼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0.17%;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分别为93%和72.4%(χ^2=53.38,P〈0.001);与嫖客最近一次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3次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达84.4%和73.5%: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为56.3%;自原咨询检测(VCT)服务的知晓率为86.1%,利用率为50.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高于基线调查结果。结论项目地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有所上升,但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和VCT服务利用率较低,安全套使用率离项目要求还有差距。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项目地区全球基金项目5年来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影响因素以及变化情况,评价5年来项目工作效果并为下轮滚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普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徽省10个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地区的高危人群和感染者、学生、流动人口、居民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项目2006年专项调查(以下简称中期评估)数据评价项目终期效果。结果在15268名调查对象中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是89.81%,其中暗娼91.5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93.50%,流动人口83.05%,农村居民87.60%,城镇居民87.50%,中学生92.29%。10个项目地区的平均知识知晓率为濉溪县88.36%,颍州区88.63%,临泉县91.07%,阜南县91.27%,界首市88.79%,萧县90.99%,谯城区91.94%,蒙城县93.21%,利辛县91.94%,郎溪县83.17%。各地区知晓率较高,但各项目地区知晓率不平衡。暗娼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5.38%,暗娼最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7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6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最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0.88%。较中期评估有较大提高。结论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项目中期评估时有明显提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和行为仍存在不平衡,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永平县路边店和县城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以及吸毒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的使用率,从而减缓性病艾滋病的传播蔓延。[方法]多部门合作、目标人群参与,采取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结果]提高了目标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知识知晓率干预后达99.5%;促进了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最近一次商业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干预后达97%,最近一个月商业性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干预后达89.1%。[结论]永平县高危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项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重点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知识、行为的现状,客观评价2010年度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及五年行动规划(2006-2010年)目标实现情况。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9个全球基金项目重点县1 226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以项目中期(2008年)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8题全答对者1 005人,占81.97%,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途径和希望知识获得途径均为"医生"、"电视"、"免费宣传材料"。与2008年项目评估比较,"无偿献血不会传染艾滋病的知识点"正确回答率由84.30%上升到94.78%(χ2=60.435,P0.001),"每六个月以上献血对身体无害"由84.46%上升到93.20%,(χ2=41.011,P0.001);"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93.58%上升到98.00%,(χ2=38.163,P0.001);"最近三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80.90%上升到92.00%,(χ2=14.765,P0.001)。结论重点地区HIV感染者/AIDS病人艾滋病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较2008年评估结果有所提高,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2008年大幅度提高;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较单一,个人及家庭歧视现象依然存在,消除歧视、向"零"艾滋迈进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县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城区居民(包括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状况,评估项目前期工作效果和为制定后期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8个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项目县的城区抽取1654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面对面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在1614份有效问卷中,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4.3%;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93.5%,6条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94,P〈0.001)。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知晓率为76.5%,使用率为17.5%。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为55.7%。流动人口中婚外性行为的比例为3.7%,坚持安全套使用率为36.7%。结论安徽省项目地区城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艾滋病知识认知不全,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不高,VCT服务知晓率和利用率低。今后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全面提高各类城区居民的艾滋病(包括无偿献血和VCT)知识知晓率,提高安全性行为的形成率和VCT服务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攀枝花市男性矿工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的男性矿工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男性矿工260人,拒访率为2.3%。男性矿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0%,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16.2%。非婚性行为时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30.0%、20.0%;与配偶的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24.2%、9.8%。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1.6%。结论 攀枝花市男性矿工存在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急需对其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高危行为,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面对面调查,对2007年东莞市新发现的25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吸毒情况、性接触史、采供血/手术史及其配偶子女的艾滋病病毒检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共用注射器吸毒比例达78.0%,商业性性行为不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1.0%,商业性性行为者中82.0%的人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配偶子女的艾滋病病毒检测率低于1%。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画或宣传资料、网络和医生咨询。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的认知正确率低,全部回答正确的比例分别为1.0%、4.0%和1.0%。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应选择更有效的宣传工具进行相关知识传播,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艾滋病防治。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流动人口艾滋病KAP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成华区建筑工人、工厂工人、个体经营者、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家政从业人员、临时雇佣劳动力、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类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2.9%,不同人群之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64,P<0.001);80.0%的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持歧视态度;8.6%的调查对象最近1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9%,其影响因素有艾滋病知识得分(OR=1.60,95%CI:1.10~2.30)、月收入(OR=0.31,95%CI:0.12~0.85),是否接受艾滋病宣传材料(OR=2.89,95%CI:1.16~7.16),最近1年51.7%的调查对象在商业性行为中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城市"流入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歧视态度普遍存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对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阜外某批发市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制定该人群的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300名市场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识总知晓率为75.5%,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在80%以上,但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均在60%以下,个别的仅为30.3%;被调查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仍存在一定歧视态度,仅有43.0%的人表示不会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避而远之,不同的态度与知识知晓情况存在正相关;被调查者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2.4%的人有过吸毒史,63.5%的人有过性生活,其中发生过婚前性行为的占45.5%,已婚的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占8.8%;安全套使用率不高,近半年中每次都用者占16.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者占36.8%。结论应针对批发市场务工人员的知识薄弱环节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倡安全套的使用,减少高危行为,降低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现状,评价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开展情况及防治实施效果,为合理制定今后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4个县中15~49岁农村居民,开展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9 665份,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75.40%,艾滋病知晓知识平均得分6.46±1.87分,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为59.4%,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低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719,P﹤0.001)。结论安徽省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部分知识点有显著性提高,达到了五年行动计划中2010年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75%的目标。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较低。今后应加大农村居民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以提高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内艾滋病高危人群安全套推广使用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1个社区,再从其中随机抽取8条街道,对所有娱乐场所内的从业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和安全套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在对有关艾滋病经性、血液和母婴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80.2%、86.9%和76.1%,最近半年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7.3%,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而不使用安全套占到27.3%。结论制定针对性策略并采取相应措施,长期开展宣传、干预工作,是提高娱乐场所女性服务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安全套使用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产妇对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知识知晓率水平、对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态度、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制订本地区母婴阻断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式了解辖区内孕产妇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所持态度及其吸毒、有偿供血、外出打工、性病感染情况等高危行为和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在本次监测的454名孕产妇中,孕产妇HIV感染率为0.22%;对传播途径等8个核心指标知晓率为47.58%;64.1%不愿意与HIV感染者交往;0.44%丈夫有吸毒史;30.40%丈夫去外地打工或经商;17.10%接受过安全套发放服务;84.36%艾滋病知识信息来源于电视。[结论]该地区孕产妇HIV感染率高于本地区全人群感染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对HIV感染者存在恐惧和歧视,安全套发放、知识宣传这些干预工作开展力度和普及面尚不能满足目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应充分关注本地区孕产妇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建议开展产前门诊常规HIV检测,提高孕妇HIV自愿咨询检测率。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调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为制定宣传干预计划提供客观的指导意见。方法对重庆市某高校在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自填表式问卷调查,所有数据经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91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占34.0%;他们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在80.0%以上,对于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除了经蚊虫叮咬传播外,其余的知晓率都在85.0%以上;他们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仅约有50.0%的学生知晓每次性交使用安全套和不共用针具吸毒可预防艾滋病;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积极,80.0%的学生回答愿意关心帮助HIV感染者和病人;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杂志和宣传资料;53人(5.8%)有性行为史,8人有商业性行为,2人有同性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不用安全套的原因是不愿使用和认为没有必要,其中多数学生建议加强艾滋病宣传,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性健康的教育纳入教学中,提倡使用安全套。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只是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因此应加强学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井研县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及艾滋病高危人群分布。方法通过相关部门调查艾滋病高危人群分布,对商业献血者、卖淫嫖娼者、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和自愿人群的艾滋病知识、行为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井研县有娱乐场所从业人员736人,其中提供性服务的有200人;吸毒者80人,其中注射吸毒15人;1996年前商业献血者1500人;外出打工者100000人,城区日流动人口约3000人。对1208人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行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54份(78.97%),认为HIV可预防者占41.61%,认为同餐会传染HIV者占76.oo%,认为安全套可预防HIV者占17.09%,性行为的安全套使用率为16.42%;对408名高危人员检测HIV抗体,从性病人群中检出3人阳性。结论井研县艾滋病高危人群分布广,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低,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13年厦门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状况、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艾滋病相关行为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对辖区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问卷调查,采静脉血进行HIV、丙肝、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13年HIV、梅毒、丙肝感染率分别为:9.0%、4.7%、0.0%。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92.1%。近6个月有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的人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93.2%。近6个月有过商业同性性行为的人群中安全套使用率为100%。近6个月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18.1%。结论根据监测所得出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的薄弱环节和不同情况下安全套使用率的不同,应对当地MSM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与干预,进一步提高艾滋病干预服务的覆盖率,加强MSM人群健康意识,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和性病治疗率,从而减缓艾滋病在该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项目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省项目地区全球基金项目两年执行情况,为后3年项目计划提供依据。方法中期评估采用普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省8个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分别对性工作者(普查)和感染者/病人、流动人口、居民、学生(分层整群抽样)等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项目基线资料评价项目中期效果。结果7336名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是83.78%,其中暗娼90.17%、感染者/病人86.90%、流动人口82.61%、居民(重点乡镇)87.38%、居民(非重点乡镇)73.09%、居民(城镇)86.26%、中学生(83.24%)、吸毒人群84.00%(x^2=904.32,P〈0.001)。8个项目县平均知晓率分别为96.95%、92.26%、89.84%、88.32%、85.26%、81.70%、77.60%和77.11%(x^2=392.42,P〈0.001)。暗娼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有303人(84.4%),最近3次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有264人(73.5%)。感染者/病人最近1次与配偶过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有639人(56.7%),最近3次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有572人(50.8%)。与基线相比,除了吸毒人群外,所有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人群对10个艾滋病知识点的答对率都有所提高;暗娼和感染者/病人的安全套使用率有所提高。结论我省项目地区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形成率较项目启动时明显提高,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知识和行为不平衡,仍需要加大力度全面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长途卡车司机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自愿咨询检测意愿等信息。方法,选取上海市最大的长途货运停车场——南方停车场为调查地点,采用匿名问卷调查281名长卡司机,其中22人自愿接受艾滋病抗体检测。结果281名长途货运卡车司机(以下均简称为“长卡司机”)均为男性,16~49岁占96.4%,初中占68.3%,85.1%为已婚。被调查的长卡司机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等知识掌握较好。77.2%的人认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HIV感染,79.4%的人认为减少性伴可以预防HIV感染,26.7%回答最近1年里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最近1年每人平均找过6.2个暗娼。仅有2.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可能感染HIV,53.0%的人听说过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VCT);听说过免费VCT服务的人中,51.0%的人知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免费VCT服务,19.9%表示不会去做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本次自愿检测者未发现HIV阳性。结论长卡司机大部分属于性活跃人群,易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需要提供有效干预,降低无保护商业性行为的发生,提高VCT的可及性及接受度,从而达到控制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武汉市开展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综合行为干预的近期效果。方法以武汉市11个男男性行为者活动场所的男男性行为者为干预对象,开展为期6个月的艾滋病综合行为干预,干预前后进行2次匿名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男男性行为者253人和154人。干预后,除“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外,调查对象各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在85%以上,对于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有感染艾滋病可能性”的比例由22.1%上升到51.3%,“知道在哪儿可以做艾滋病检测”的比例由62.5%上升到86.4%,“为了预防艾滋病性病,今后愿意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66.0%上升到9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调查对象最后一次肛交性行为使用安全的比例明显上升(P〈0.05);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由33.2%上升为36.4%(P〈0.05);固定一个男性性伴的比例由48.2%上升为59.1%(P〈0.05)。结论以男男性行为者的活动场所为切入点,取得场所业主支持和配合,遵循干预对象参与原则,依靠同伴教育志愿者,以外展服务、同伴教育的方式开展男男性行为者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