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固原市原州区发展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的有利条件,展望了原州区发展马铃薯机械化作业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阐述了泰顺县通过机械化作业创新,建立机械化作业体系,在茶园管理中用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省工、节本和增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甘蔗产量稳步增长,但在甘蔗种植作业过程中,种植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低,仍然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甘蔗产量的增长。因此,我国应全力实现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其次找出制约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针对我国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田间作业能否采用机械化进行,主要取决于机械化作业所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若产出大于投入,则该项田间作业使用机械化有利,否则就不宜采用机械化.本文介绍了量化机械化作业经济效益的数学模型及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各国都很重视营林作业的机械化。由于各国林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和机械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营林作业的机械化水平也不平衡。营林作业机械的发展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项作业机械化,第二阶段是综合机械化,第三阶段是单机自动化,第四阶段是综合自动化。目前大部分国家的营林作业机械化都处于第一阶段,有的国家在某一方面正向第二阶段跨步。根据资料,要实现营林作业的综合机械化大致需要280—300种机械。  相似文献   

6.
农博 《北京农业》2007,(1):50-50
地膜机械覆盖技术是指农作物铺膜作业采用机械来完成的一项机械化作业技术,即采用铺膜机实施地膜机械化覆膜作业的一项农机化作业新技术.机械化化覆膜较传统人工铺膜有着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王志刚  姚冰  王辉杰 《农业展望》2013,9(2):56-59,64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决定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是评价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分别分析了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耕地环节,最低的是机械收获环节,此外,受陕西省地形地貌的限制,大中型农业机械对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影响程度和发展态势均落后于小型农业机械,但作用潜力更大。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作业和机械化作业的对比分析,指出机械化作业的显著优势,为今后机械化覆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花生生产中的全程联合机械化作业模式与现阶段许多地区采用的机械化与人工配合作业模式的对比试验示范,分析计算出两者在机械设备及劳动力方面的成本投入,探索全程联合机械化作业模式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安徽省的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成本与效益的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总结出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对作业总成本的影响,得出作业收益与总成本和年作业量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作业类型的成本与效益差异。同时,为开展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增加机械化插秧效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PVC保鲜膜中主增塑剂DOP在水相中的迁移规律,以及时间、温度对DOP迁移的影响,并考察DOP迁出后,对膜的机械性能和膜的透气透水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对PVC膜中DOP的迁移均有加速作用,且随着DOP的迁移,保鲜膜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均发生改变,同时膜的透气透水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高强度地膜对棉花生产和地膜回收的影响,于202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棉花地对4种不同配方的高强度PE地膜和1种传统PE地膜进行实地测试,统计分析不同地膜覆盖棉花的种植及生产性状,并对使用后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高强度地膜能够明显提高棉田0~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且其透湿量为20.7~35.7 g·m-2·d-1,显著低于传统PE地膜,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功能。高强度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棉花出苗率和真叶长出率(P<0.05),较传统PE地膜更利于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增产率为3.1%~4.7%。除此之外,高强度地膜在使用前后拉伸负荷和断裂标称应变指数整体上均高于传统PE地膜,更有利于地膜的回收,一次性机械加人工回收率高于8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高强度地膜在新疆棉田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较传统地膜更利于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且回收效率和回收后的残膜再利用率均较高,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但高强度地膜在更广泛区域和作物上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评估和确认。  相似文献   

13.
影视作品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不仅充分展现出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内涵,还借 助可视化内容载体表达出当今影视作品的内在文化诉求。其中,乡村民俗文化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 文化,已逐渐发展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各地人民独特的生活状 态。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影视设备的发展迭代,也让影视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因此,新时期下影视 作品的长足发展更加离不开与乡村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影视作品要积极承担起做好宣传社会主流 价值观的责任使命,乡村民俗文化也要配合影视艺术完成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改性淀粉/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性淀粉/聚乙烯醇(PVA)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方法]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通过机械力与柠檬酸、甘油的双改性制备成双改性热塑性玉米淀粉,利用双改性热塑性玉米淀粉与PVA复合成膜,制备成可生物降解的塑料薄膜,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对复合膜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与原淀粉/PVA复合膜以及单改性淀粉/PVA复合膜相比,双改性淀粉/PVA复合膜的结晶度有所降低,其相容性、力学性能、耐水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室外土壤掩埋30 d后取代度为0.26的双改性热塑性淀粉/PVA复合膜的降解率约为43%,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可用作可生物降解塑料膜。[结论]该材料的制备具有制造工艺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特性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可降解地膜的区域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为平台,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覆盖(T1)、添加剂型降解膜覆盖(T2)和全生物降解膜覆盖(T3)。通过2年田间试验,定期进行田间观察和取样分析,测定不同地膜覆盖处理下的玉米产量,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地膜表面形态、力学特性以及化学结构等指标进行测定,系统全面地分析不同类型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过程及程度。【结果】各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地膜的田间降解过程表明,2种可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相似,均从覆盖后第38天表面开始出现裂纹,第58天开始出现明显降解,T3处理的降解进程总体上快于T2处理,普通地膜几乎无降解。随着地膜在田间置留时间加长,破碎程度加剧,可降解地膜的水蒸气透过量显著增加,力学性能(最大负荷、拉伸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显著下降,膜面微观形态和化学结构变化显著,普通地膜覆盖处理各项指标前后变化不明显。不同类型地膜的水蒸气透过能力总体表现为T3>>T2>T1,力学性能表现为T1>T2>T3,覆盖后98 d地膜微观表面粗糙度表现为T3>T2>T1,与田间观测效果及地膜相应物理指标结果相一致。通过计算(失重法)得出可降解地膜T2和T3的当季降解率分别为37.4%和47.8%,降解残片以<4 cm2和4—25 cm2的中小规格为主。【结论】可降解地膜可在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实现自身降解,减少农田残留。从产量、降解特性和残留率等方面综合评价,以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覆盖栽培更具潜力。  相似文献   

16.
综观我国电影翻译的历史, 我们发现, 无论是翻译数量的多寡还是翻译方式的变革都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及受众审美观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有理由认为, 电影翻译应当与时代、受众的接受程度、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 它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而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文从我国电影翻译的历史、现状、观众需求等方面进行考察, 提出我国电影翻译应当在提高译制质量的同时走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柳橙皮基可降解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新型可降解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以柳橙皮为成膜基材,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柳橙皮膜,并探究了柳橙皮浓度、增稠剂浓度、增塑剂浓度对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橙皮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0.1%,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0.2%,甘油浓度为0.2%,此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主要指标:抗拉强度为24.08 MPa,断裂伸长率为15.73%,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686×10~(-12)g·cm·cm~(-2)·s~(-1)·Pa~(-1)。研究表明,柳橙皮成膜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8.
唐亚丽  赵伟  卢立新  仇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52-18753,18765
[目的]研究增塑剂的浓度、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以提高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材料,通过改变增塑剂浓度(1%、2%、3%)以及干燥温度(50℃、60℃、70℃),测定透油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增塑剂浓度、干燥温度对膜机械性能和阻油性能的影响。[结果]增加增塑剂用量可提高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膜的抗拉强度,但是对阻油性能影响不明显,适宜的增塑剂浓度为2%;对膜液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会造成透油系数增加,适宜的成膜温度为60℃。[结论]该研究改进了大豆蛋白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适宜回收的地膜厚度,选用2种不同加工工艺的新型银黑双面地膜,厚度分别为0.010、0.015和0.025 mm,与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常用黑色地膜作对照,在温室条件下开展对比试验,用电子拉力试验机测试不同覆盖期地膜的力学性能,并结合含杂率、拾净率等指标综合评价地膜的回收性能。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方面,随着地膜厚度增加,地膜断裂伸长率和最大拉伸负荷逐渐增大,厚度0.015 mm以上的地膜其力学性能保留率均在70%以上,因此,回收时仍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含杂率方面,厚度0.015和0.025 mm的地膜,含杂率均低于80%,符合企业回收再利用的需求,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再利用处理成本;在拾净率方面,上述2种厚度的地膜表现良好,拾净率均在95%以上,有效降低了当年覆盖地膜的残留量。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地膜综合回收效果评价方法,并对地膜回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使用时长超过对照地膜123 d的情况下,这2种新型试验地膜总评价分值仍高于对照组6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回收特性,且厚度越大,综合评分越高。综上,新型地膜各方面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更适合长季节栽培;厚度0.015 mm以上的地膜综合回收效果更佳,对减少温室地膜残留量和促进回收地膜的循环再利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羧甲基玉米粉在全生物降解地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用羧甲基玉米粉替代羧甲基淀粉制备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可能性。考察了羧甲基玉米粉和羧甲基淀粉的质量分数对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透明度、强度、拉伸率和成膜液黏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对地膜性能的影响特点相同。当羧甲基玉米粉和羧甲基淀粉质量分数大于3.5%时,湿膜的强度、拉伸率、透光率均逐渐降低。成膜液黏度提高。综合考虑地膜的机械性能、透光率及机械喷涂对成膜液黏度的要求,当羧甲基玉米粉质量分数为3%时.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性能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