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清除体内尿毒症毒素能力明显减退,高浓度的尿毒症毒素尤其是蛋白结合毒素(PBUTs)是心血管疾病(CVD)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认识PBUTs的合成代谢、生物毒性、清除方式对研究其影响CVD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CKD患者PBUTs特性及其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生率高且预后极差,了解CKD患者中CV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助于制定相关治疗策略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人群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在CKD患者中更为常见,但这仍然不足以完全解释其心血管事件高风险的特点。随着肾功能下降,积聚在体内的尿毒症毒素被认为在CKD患者CV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关键的促进作用,而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是当前研究最多的肠源性尿毒素之一。该文就IS对心血管毒性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硫酸吲哚酚(indoxyl sulfate,IS)是一种蛋白质结合毒素,是当前研究最多的肠源性尿毒症毒素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高发生率且预后极差的重要物质。本文综述了IS对于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例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的潜在致病机制及临床作用,表明了IS可以通过影响内皮途径、动脉粥样硬化途径、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化、心电生理等途径导致上述疾病发生,并可作为各种类型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而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CKD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质代谢异常,这是促进CV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CKD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与CVD发病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有其特殊性,各类降脂治疗能否有效改善CKD患者的CVD也存在争议。因此,文章就脂质代谢异常与CKD患者合并CV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性作一综述,这对降低CKD患者CVD发生率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疾病(CV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普通人群,CKD可明显增加CVD发生的风险;对于已有CVD或存在CVD危险因素的人群,CKD则可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如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等的发生.另一方面,CVD又是促进CKD进展、影响CKD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CKD患者致残、致死的第一位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普通人群增高,心血管疾病(CVD)是CKD进展的重要危险因子。CKD患者的矿物质与骨代谢异常(MBD)包括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升高、维生素D缺乏及高磷血症等,均为CVD的独立影响因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能调节体内磷和维生素D代谢水平。血浆FGF23水平在CKD患者早期即进行性升高,一方面是机体对尿毒症状态的适应性变化,另一方面也是骨病与心血管并发症等病理过程的起始因素。血浆FGF23水平与CKD患者的左心室肥厚(LVH)、血管钙化、心血管功能异常及死亡率增加相关。现将FGF23的生理特点及其与CVD的关系、介导CVD的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IgAN)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患病情况及常见CVD危险因素的观察分析,比较这两类常见肾脏疾病患者CVD的预测指标的差异. 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住院及门诊随访的所有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及DN资料完整的患者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有无合并CVD将IgAN和DN患者分为CVD组和非CV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这两类常见肾脏疾病CVD危险因素差异. 结果:IgAN患者181例,DN患者199例,IgAN组患者较DN组显著年轻,高血压发生率、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胆固醇(TC)明显低于DN组.IgAN患者慢性肾脏病(CKD)2~5期时CVD患病率分别为8.7%,7.7%,17.2%及44.4%,总CVD患病率19.9%,其中冠状动脉疾病(CAD)患病率为0.6%,左心室肥厚(LVH)为14.9%,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为5.6%.DN患者CKD 2 ~5期时CVD患病率分别为29.6%、40.0%、45.2%及72.7%,总CVD患病率43.7%,其中CAD患病率16.1%,LVH为33.2%,CHF为8.5%.DN患者CKD各期的CVD患病率均显著高于IgAN患者(CKD 2期为29.6% vs 8.7%,P<0.01,CKD3期为40.0% vs 7.7%,P<0.01,CKD 4期为45.2% vs 17.2%,P<0.05,CKD5期为72.7% vs 44.4%,P<0.05).DN患者CAD、LVH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gAN(CAD 16.1% vs 0.6%,P<0.01,LVH 33.2% vs 14.7%,P<0.01).IgAN及DN患者CKD5期CVD患病率均较CKD 2 ~4期明显升高.IgAN CVD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SCr及血磷水平明显高于非CVD组,Hb水平明显低于非CVD组.DN CVD组患者吸烟率、高血压发生率、血清肌酐(SCr)及TC水平明显高于非CVD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IgAN患者并发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Cr及Hb( OR值分别为1.22,P <0.05;0.67,P <0.01),而DN患者并发LVH的独立危险因素是SCr及BMI(OR值分别为1.77,P<0.01;1.36,P<0.05),并发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吸烟、SCr及血LDL水平升高(OR值分别为2.96,P <0.05;1.45,P<0.01;6.93,P<0.05). 结论:DN患者在CKD各期CVD患病率均高于IgAN 患者,两组患者的CVD均以LVH最常见,但DN组CAD、LVH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gAN,其中CAD患病率升高尤为明显,提示可能与DN患者CVD死亡率高有关.两组CKD 5期患者CVD患病率均迅速升高,提示CKD患者CVD 防治应及早进行.IgAN患者CVD发病可能与肾脏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更为密切,而糖尿病合并多种代谢异常等非肾脏病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对DN患者CVD发病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KD患者712例,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析超声心动图在CKD患者CVD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12例CKD患者中CKD 1~5期的占比分别为14.19%(101/712)、16.71%(119/712)、22.19%(158/712)、14.47%(103/712)与32.44%(231/712);随患者病情进展,其年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显著下降(P0.05);CKD 1~5期患者CVD的发生率分别为5.94%(6/101)、17.65%(21/119)、26.58%(42/158)、32.04%(33/103)与9.78%(115/231);CKD患者CVD中冠状动脉疾病(CAD)、左心室肥厚(LVH)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总发生率分别为8.15%、23.31%、11.24%;随CKD患者病情进展,胸部X线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出CKD、CVD、CAD、LVH、CHF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P0.05),且不同分期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率均显著高于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P0.05)。结论 CVD在CKD1期出现,随着病情进展其发生率逐渐上升,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CKD与CVD的筛查指标可用于各期CKD及CKD患者CVD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体内核因子(NF)-κB p65和相关炎性因子水平与并发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及进行血液滤过透析(HDF)治疗对其产生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肾功能正常的CKD1期患者(N组)40例N组,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HD)CKD5D期患者80例,分别测定血清NF-κB p65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B超测定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判断是否并发动脉硬化;之后CKD5D期患者随机分为在线(OL)HDF组及HD组,分别以OL HDF及HD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两组复测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并再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结果 与N组相比,HD组、HDF组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hs-CRP、MCP-1、NF-κB p65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发生动脉硬化比例也明显增高(P<0.05)。经3个月治疗后,HD组血清IL-6、IL-8、TNF-α、hs-CRP、MCP-1...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脏病不断进展最终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心血管疾病(CVD)是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ESRD患者有50%以上死于CVD,而动脉硬化是CV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2]).血液透析(HD)患者,由于残余肾功能下降,未进行水盐控制,易出现容量超负荷,容量超负荷形成后可引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容量负荷与透析患者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4]).最近Volker Wizemann等~([5])研究发现,在HD患者中容量负荷是决定患者预后的第二位影响因素,仅次于糖尿病.其中可能的机制就是容量负荷加重了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