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蒋敏敏 《当代医学》2014,(23):20-2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的8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40),分别给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诱导麻醉前后MMSE评分以及术后谵妄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2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应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6、12及72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4 h时MMSE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6 h、术后6 h及术后12 h POCD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24及48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全麻,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6):103-105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别采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后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老年骨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B组采取全身麻醉,A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术前术后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前的MMES评分为(28.90±3.24)分,B组术前的MMES评分为(29.10±4.1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MME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 h、术后12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3.3%,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术后24 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全麻和硬膜外麻醉效果均较好,但硬膜外麻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髓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50例(全身麻醉组),硬外组50例(硬膜外麻醉组),对两组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5天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观察POCD发生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HSA)法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β)、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浓度变化.结果 全麻组患者术后第1天MMSE评分较硬外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5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第1天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硬外组(P<0.05);术后5天两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Aβ、Tau蛋白浓度显著高于硬外组(P<0.05);术后5天两组患者血清Aβ、Tau蛋白浓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Aβ、Tau蛋白浓度高于未发生POCD患者(P<0.05).结论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术后1天POCD发生率、MMSE评分及血清Aβ、Tau蛋白浓度均低于全身麻醉患者,从降低POCD发生率考虑,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时应优先选用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 MMSE)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01~2011-01住院ASA分级为Ⅰ、Ⅱ级行择期手术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90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术前、术后3 h、9 h、3 d、5 d的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O)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 h、9 h、3 d、5 d 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两组患者不同测量时间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3 h、9 h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3 d、5 d 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功能分级在椎管内麻醉中对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认知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60例,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Ⅰ至Ⅲ级.分为三组:A组为心功能Ⅰ级患者,B组为心功能Ⅱ级患者,C组为心功能Ⅲ级患者,每组20例.椎管内麻醉取L3~4为穿刺点,蛛网膜下腔注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5 ml,平卧后调整麻醉平面至T8以下,术中根据需要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3~5 ml.分别于麻醉前24 h、术后24 h和72 h时,采用MMSE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集肘静脉血样,ELISA法测定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结果 三组共有14例患者在术后24 h时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其中A组发生率为10%(2/20),B组发生率为25%(5/20),C组发生率为35%(7/20).三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或0.01),C组的MMS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麻醉前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5或0.01),C组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手术后72 h的血浆β淀粉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随心功能评级的增高而逐渐严重,在围手术期改善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很可能有益于降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膜外组手术后第1天及第7天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均与老年患者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全身麻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行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的8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麻醉后3 h、6 h和24 h MMSE评分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且全麻组麻醉后MMSE评分分别为(24.21±0.42)分、(23.25±2.18)分和(22.65±2.01)分,均较硬膜外麻醉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对患者产生认知功能影响,但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全身麻醉明显减轻,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苏建军  包月群 《甘肃医药》2014,33(2):101-103
目的:探讨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182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全麻组91例实施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将其与麻醉呼吸机联通进行机械通气;硬膜外麻组91例实施硬膜外麻醉,于患者腰椎间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给予药物。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前、麻醉6h、12h、24h、48h使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MMsE)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前、麻醉24h、麻醉48h认知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在麻醉6h、12h认知功能评分显著低于硬膜外麻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用药少,对老年骨科患者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钟云凤 《中外医疗》2013,32(3):23+25-23,25
目的探讨在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应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对其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2年3月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5岁)126例,将其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以及麻醉后6、12、24、72h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测(MMS)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麻醉后6、12h的认知功能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72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与麻醉后6、12、24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与麻醉后72h的认知功能MMS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在术后24h内,全身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64例行骨科手术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入选病例随机分为Ⅰ组(全身麻醉)和Ⅱ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及术后的SBP、DBP、HR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麻醉前和术后6h、12h、24 h 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包括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应答时间.结果 Ⅰ组和Ⅱ组患者术中、术后SBP虽然较麻醉前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Ⅰ组与Ⅱ组患者对应时间点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的DBP、HR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与Ⅱ组麻醉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2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及术后6h也明显降低,且Ⅰ组与Ⅱ组此时点MMSE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Ⅰ组与Ⅱ组MMSE评分分别较麻醉前降低,且Ⅰ组较Ⅱ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睁眼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Ⅱ组患者的应答时间明显快于Ⅰ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恢复效果好,是一种适合老年骨折患者首选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方法,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方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h、24h、72h和5d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h、24h和72h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的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h和24h的MoCA评分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和5d的MoCA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h、24h和72h的MoCA评分均低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的MoCA评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h、24h和72h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全身麻醉轻,POCD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102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全身麻醉,B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短期认知功能所受影响。结果:两组T1时MMSE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在T2、T3、T4以及T5时刻的MMSE评分要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要明显小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岁,ASA分级Ⅰ~Ⅱ级)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均分为2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24 h、72 h、5 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MMSE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S-100β蛋白水平均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术后第5天,B组患者基本恢复正常,而A组患者未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恶心呕吐及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相对于全身麻醉醉,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POCD的发生率较低,是老年患者适宜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4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每组7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 h的MMSE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 h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全身麻醉组MMSE评分较硬膜外麻醉组低(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12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能力均有影响,且全身麻醉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后对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了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6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而实验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短期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和记录。结果: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的12、24、72h内MMSE 分值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实验组患者麻醉后的12、24、72h内MMSE分值与麻醉前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在麻醉时间、输液量、出血量以及低血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对照组患者的术后24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后,均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全身麻醉对患者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高于硬膜外麻醉,因而要采取相关措施给予预防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南阳市南石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段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全身麻醉组在术后6 h和12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24 h内认知功能均有影响,但全身麻醉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创伤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骨科手术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全身麻醉后进行手术;对照组4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后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术后6 h、12 h、24 h、48 h的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术后24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在术后24 h内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24 h后的POCD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显著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骨科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于该院进行手术的7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另一组为硬膜外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2 d,术后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科患者,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能有效降低其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两种方式给老年骨科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带来的影响。方法:择取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该就诊的老年骨科患者共80例,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组:行全身麻醉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术后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差异。结果:研究组的患者苏醒时间、应答时间、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其 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患者苏醒应答时间更少。  相似文献   

20.
吴良永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90-91,9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I~Ⅱ级择期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通过MMSE评分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术后1d分别为A组17%、B组33%、C组20%;术后7d分别为A组10%、B组20%,C组13%。术后1d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统计结果与术后1d一致。结论硬膜外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组相比,能降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1d和术后7d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