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1962年Sutherland发现并提出环3′,5′——磷酸腺苷(以下简称cAMP)作为“第二信使”参与多种激素的作用以来,有关cAMP在激素作用中及生理上的重要意义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特别是由于建立了较为简单而敏感的cAMP测定方法,更给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除了发现cAMP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和体液内,同时还发现它在尿中的排泄量远较细胞内和血浆内的含量为高。曾有些学者通过尿cAMP的测定发现cAMP含量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如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高血压症等尿cAMP水平升高,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患者尿cAMP水平降低。Taylor(1970)首次报道了妊娠期妇女尿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动物细胞中作为激素第二信使的cAMP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用及其重要性已有不少的研究资料可以来说明,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此项研究工作开展甚少。cAMP在动物体内分布甚广,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直接地影响许多酶的活性以及细胞内的生理生化过程。然而在植物细胞中cAMP分布情况如何?其生理生化效应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不仅对cAMP的研究是需要的,而且对直接对cAMP起调节作用的腺苷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和cAMP一磷酸二酯酶(3', 5'-cyclic adenylic acid-phosphodiesterase)的研究也同样是非常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人体内cAMP与cGMP动态平衡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MP(环磷酸腺苷)与cGMP(环磷酸鸟苷)作为“第二信使”参与激素的作用。 Goldberg等根据在一些分化的细胞(心肌、平滑肌、血小板和中枢神经细胞)中观察到cAMP和cGMP对细胞代谢反应和生理功能的調节作用是相反的,浓度的变化是相反而相关的,提出了双向控制学说和阴阳学说,似乎和我国中医学的“阴阳”相符。他们认为这一对阴阳物质能调节细胞的酶反应和细胞的生理效应。正常代谢和生理反应就是这一对阴阳物质的动态平衡的结果。为了探讨cAMP与cGMP  相似文献   

4.
CYP19基因表达与芳香化酶活性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香化酶是雌激素合成中的关键酶,催化睾酮和雄烯二酮转化为雌激素。本文在对芳香化酶的蛋白结构、基因特征和分布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重点对编码该蛋白的CYP19基因的调控因子以及芳香化酶活性的调节进行探讨。CYP19基因的调控因子包括cAMP反应元件(CRE)、类固醇生成因子1/肾上腺4结合蛋白(SF-1/Ad4BP)、雌激素受体(ER)等顺式作用因子和TATA结合蛋白(TBP)、生长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主要通过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对其进行调节。而芳香化酶表达及其酶活性的调控因子主要集中于性类固醇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此外还受到温度等外部因子等因素的调节。芳香化酶的调节对维持雌雄激素间作用的平衡、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早就认为cAMP是蛋白多肽类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的第二信使。但是cAMP为什么能引起生物学变化?依靠什么力量诱导反应发生?酶是细胞内调节代谢的关键性物质,两者间又有什么关系?七十年代以来,更深入探讨这一系列问题就发现了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本文仅就手边所得资料对此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激素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早就认为cAMP是蛋白多肽类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的第二信使。但是cAMP为什么能引起生物学变化? 依靠什么力量诱导反应发生? 酶是细胞内调节代谢的关键性物质,两者间又有什么关系? 七十年代以来,更深入探讨这一系列问题就发现了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本文仅就手边所得资料对此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环化腺苷酸(adenosine 3′, 5′-cyclic monophosphate, cAMP)是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第二信使。高等植物中cAMP的存在及其生理作用曾引起人们长时期的争议。随着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证据的不断增加,cAMP已被认为是高等植物信号途径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植物中既存在催化cAMP合成的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s,AC),也存在引起其降解反应的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 PDE)活性,它们共同维持细胞内cAMP水平。与哺乳动物相比,高等植物中cAMP一般表现较低的浓度水平,它却可以对许多刺激因素作出瞬时反应而显著升高,从而诱导产生信号作用。已有证据表明,cAMP在高等植物中参与环化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 CNGCs)和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s)等介导的信号级联反应,也与钙离子/钙调素(calcium/calmodulin, Ca~(2+)/CaM)、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等信号途径相连,以及能够与高等植物中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生长素(auxin)、赤霉素(gibberellin, GA)等许多激素的效应发生相互作用。cAMP信号能够对高等植物的离子运输、细胞周期、有性生殖、温光反应、光合作用、衰老、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反应等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适应性中发挥广泛的作用。本文比较系统地综述了有关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归纳提出高等植物cAMP信号作用模型,以及讨论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环腺苷酸(cAMP)作为一种第二信使,通过影响依赖于它的蛋白激酶活性,广泛参与细胞各种生理活动。孕酮既能够抑制卵母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作用位点在Gs亚单位上),又可从激活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使卵母细胞内cAMP水平下降。实验证明,孕酮诱发的cAMP水平下降为卵球成熟早期的必要变化之一,同时对成熟来说又是充分的条件。cAMP水平下降似乎导致一种所谓的成熟蛋白质(MP)的磷酸化速度的减慢或抑制,和导致该蛋白脱磷酸化速度的加快,从而解除了它对卵球成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曾经报道,给大鼠脑室注射 cAMP,外源性地提高脑内 cAMP 水平,引起大鼠的电针镇痛效应显著减弱,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已知裂解 cAMP 的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茶碱能提高脑内 cAMP 含量,而 PDE 激活剂咪唑则能降低脑内 cAMP 水平。因此本文用脑室注射 PDE 抑制剂氨茶碱或 PDE 激活剂咪唑的方法以图改变中枢内源性 cAMP 的水平时对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氨茶碱能拮抗电针镇痛,而咪唑则对电针镇痛有加强作用。这与外源性注射 cAMP 的结果一致,说明脑内 cAMP 可能是对抗电针镇痛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固醇类激素调节生命过程的确切方式是目前许多工作者所探索的问题。除这类生物调节剂的重要生理功能外,它们还能剧烈地改变某些疾病过程的表现,由于这些事实,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是加强了。由于固醇类激素有如此广大的生理作用,似乎有理由提出,它们可能是广泛作用于酶功能的。事实上,固醇类激素可以通过调节酶存在的量,或者通过控制酶活性来影响某些酶系统的。在各实例中,总要提出:到底固醇类激素是如何影响酶系统而发生这些改变的这个根本性问题。激素在细胞水平的作用大概取决于多种生物学因素,例如(1)酶存在部位激素的供应情况(取  相似文献   

11.
植物性神经系统与内分泌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器官具有植物性神经支配,植物性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和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通过免疫活性细胞的受体影响免疫功能。递质与激素作用于细胞受体后,通过细胞内的各种转换机制:cAMP、cGMP、核内受体、ATP 酶及钙调节剂,激活免疫生物学效应。激活的免疫系统亦可产生递质或激素,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大鼠卵泡刺激素(FSH)分泌的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促性腺激素(GTH)细胞用毛喉素(FSK)或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处理后,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刺激,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FSH分泌量,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FSK能显著提高GTH细胞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SQ22536能显著降低GTH细胞中的cAMP含量,FSK和SQ22536都不会影响GTH细胞的蛋白激酶C活性,GTH细胞cAMP含量的变化对FSH分泌的影响不显著。结论:cAMP-PKA(蛋白激酶A)不是FSHβ亚基分泌的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爪蟾胚胎内胚层细胞间连接通讯发育的时程为指标,观察了cAMP和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对这一发育的影响。将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催化亚基注射入爪蟾胚胎四细胞期的每一个细胞可使该胚胎内胚层细胞间连接通讯的发育明显加快,提示在正常状态下这一发育的进程是受细胞内依赖cAMP的磷酸化水平的制约。但用双丁酰cAMP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胚胎进行培育,或将cAMP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注射入胚胎细胞,对这一发育并无影响,可能是由于这些胚胎细胞内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的实际有效含量较低而cAMP含量较高所致。注射这种蛋白激酶催化亚基所诱导的胚胎细胞间连接通讯在注射后约8.5小时出现。这一时间比前人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用cAMP或必需的信使RNA诱导出细胞间连接通讯所需要的时间(2—4小时)长得多,提示在胚胎中依赖cAMP的磷酸化对细胞间连接通讯发育的作用是从RNA转录的水平上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一种快速可靠的3’,5’-cAMP 磷酸二酯酶活力测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磷酸二酯酶(PDE; E.C.3.1.4.17.)催化cAMP分解为5′-AMP,它与质膜上催化cAMP生成的腺苷酸环化酶配合,共同控制细胞内cAMP含量.因此,观察PDE活力变化对于研究环腺苷酸在细胞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PDE活力测定多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AMP为底物.由于一般粗酶样品中同时存在多种5′-核苷酸酶,使5′-AMP分解而引起误差,因此常将经PDE作用后生成的5′-AMP转化为腺苷测定.基本反应如下.3′,5′-cAMP 5′-AMP 腺苷 Pi  相似文献   

15.
在脂肪的沉积过程中,激素敏感酯酶(HSL)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动物体内激素敏感酯酶的多寡、活性的高低对动物脂肪的沉积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了激素敏感酯酶对脂肪分解代谢的调控。本文将从激素敏感酯酶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机理;日粮、激素、添加剂及动物生理阶段等方面对激素敏感酯酶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环化腺一磷(cAMP),是一种重要的生理物质,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在细胞内起着调节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的作用,许多激素是通过它来行使生理功能的。氚标记环化腺一磷的合成,为生物学、医学方面的有关研究与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腺苷酸环化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苷酸环化酶(AC;E.C.4.6.1.1)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复杂的酶系统,它通过鸟苷酸调节蛋白,与膜表面激素受体相偶联,催化细胞内ATP生成cAMP,介导外部信息的跨膜传递。测定AC活力对于研究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激素,神经递质及药物对细胞代谢的调控,以及细胞增殖分化,肿瘤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Krishna等人(1968)建立的方法为基础,综合有关改进方法,建立了一种简便的AC放射分析法,并对cAMP的分离效果及影响酶活力的若干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鸟苷酸环化酶一直充当腺苷酸环化酶的副手。30年前,这两种酶是在肾上腺素激活糖原代谢时作为细胞内介质的cAMP被鉴定后才发现的。从此,腺苷酸环化酶及其产物cAMP被确定为激素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重要的细胞内信号系统。相比之下,鸟苷酸环化酶和cAMP的应用较少,结果常常忽视了这一系统;但这两个独立的系统最近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家兔为实验对象,观察了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浆cAMP,cGMP,血糖和血浆甘油三酯(TG)的影响以及对肝组织,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cAMP和cGMP含量及有关酶——腺苷酸环化酶(AC),cAMP-磷酸二酯酸(A-PDE),cGMP-磷酸二酯酶(G-PDE)活力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素是酶不是激素姜德才(四川省涪陵卫校,涪陵648000)肾素是酶还是激素?在各类生理学教材中未作明确界定。如肾脏内分泌,在激素章归属于激素;而在心血管活动调节及肾脏泌尿功能调节中,又称其为蛋白水解酶[1,2]。本文旨在辨析肾素的生理属性。一、酶与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