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确诊的18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住院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 按性别、疾病、年龄及肝硬化将患者分组,计算181例ALD患者《中医体质量表》得分情况,分析AL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无差异,比较各个疾病主要体质类型有无差异。结果 ALD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其体质分布比例为:阳虚质(26.52%)、血瘀质(16.77%)、气郁质(13.81%)、阴虚质(13.26%)、气虚质(9.94%)、平和质(9.94%)、湿热质(7.73%)、痰湿质(2.76%)、特禀质(1.10%);ALD患者不同年龄之间,肝硬化患者与非肝硬化患者体质分布类型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LD患者组间AIH、PBC及PBC-AIH比较体质无统计学差异。气郁体质患者单核细胞绝对值大于血瘀体质患者(P < 0.05);血瘀体质患者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与某些体质类型有明显差异;阳虚体质患者腺苷脱氢酶高于阴虚体质患者(P < 0.05)。结论 ALD患者的整体中医体质类型以阳虚质为主;不同体质与临床指标存在关联,并且阳虚质患者预后相对较差,ALD当以温阳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失眠患者中医体质状态及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所纳入的177例在2014年10月-2018年6月间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进行基本信息采集,中医体质辨识,建立研究数据库并完成严格核查校对后用SPSS23.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来统计各指标的构成比,χ2检验分析不同变量之间构成比的差异性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来对失眠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患者以复合体质者居多,单纯体质者较少,且以“气虚质 + 阳虚质 + 痰湿质 + 血瘀质 + 气郁质”的“组合”体质最多见,其次为“气虚质 + 阳虚质 + 血瘀质 + 气郁质”及“气虚质 + 阳虚质 + 血瘀质”两种“组合”。另外,九种单一体质在这177例失眠患者中出现的频率为:血瘀体质 > 气虚体质 > 阳虚体质 > 气郁体质 > 痰湿体质 > 特禀体质 > 阴虚体质 > 湿热体质 > 平和体质。把睡眠质量分解为“是否难入睡”、“是否睡眠浅”及“是否多梦”3个层次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难入睡”与年龄、输血史及口苦症状相关,且年龄及输血史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29、4.324,P < 0.05),口苦症状为保护性因素(OR值为0.375,P < 0.01);“睡眠浅”与婚姻状态、夜尿情况相关,且二者皆为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253、0.243,P < 0.01);“多梦”与气郁体质相关,且气郁体质为保护性因素(OR值为0.535,P=0.051)。结论 广西地区失眠患者多为复合体质,尤以合并有血瘀体质的复合体质者最为常见,与睡眠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输血史”“婚姻状态”“气郁体质”及“婚姻状态”“气郁体质”及“口苦症状”“夜尿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肠息肉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国内所有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肠息肉相关性的临床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对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4.0对横断面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项横断面研究和3项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总计4423例。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和阳虚质占肠息肉患者人群中的比例分别为21%(95%CI:16%-25%)、19%(95% CI:15%-24%)、17%(95% CI:13%-22%)和16%(95% CI:11%-21%)。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湿热质人群在肠息肉发病风险的OR值为21%[95% CI(16%,25%),Z= 9.49,P<0.01],其余体质类型在肠息肉发病的风险中无统计学差异。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中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以湿热质、痰湿质居多;在华北地区以阳虚质居多;在东北地区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居多。在西南地区以气虚质、湿热质居多。结论 肠息肉患者的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居多,尤以湿热质最为常见,可能是导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但由于中医体质学研究的特殊性,导致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建议今后的研究尽可能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减少偏倚的产生,提高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亚健康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及现状,探讨亚健康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亚健康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为传统中医功能声称的保健食品功能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重庆维普(CQVIP)、PubMed及EMBASE数据库,纳入所有评价亚健康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 version 4.0.4软件进行单率Meta分析、OR值(odds ratio)及其95% CI (confidence interval)表达效应值。结果 共纳入31项研究,研究总样本量为55 059例,其中亚健康人群43 707例,一般人群11 352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亚健康人群占比前四的体质,比例分别为21.4%(95% CI:16.2-27.2%)、21.2%(95% CI:18.0-24.4%)、16.2%(95% CI:13.7-18.7%)、13.5%(95% CI:11.2-16.2%)。对亚健康人群及一般人群进行比较,发现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发生亚健康风险的OR值分别为4.97(95% CI:3.03-8.15)、3.99(95% CI:2.17-7.31)、2.30(95% CI:1.52-3.48)、0.15(95% CI:0.10-0.2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偏颇体质是发生亚健康的风险因素,而平和质是发生亚健康的保护因素。从性别来看,亚健康男性和女性的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的比例相当,而女性的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的比例要高于男性。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漏斗图分析显示存在发表偏倚风险。结论 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是亚健康人群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也是发生亚健康的风险因素。建议今后研究进一步探讨3大偏颇体质与亚健康的关联性,为亚健康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史和体质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发病状况及中医体质分布进行探究。[方法] 依照纳排标准选取于2020年门诊就诊的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史采集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Pearson-χ2对各项数据间差异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主体质分布较多的为平和质、阳虚质和特禀质。3种最常见的中医体质为:特禀质120例(占18.8%)、阳虚质107例(16.7%)、湿热质89例(占13.9%),这3种体质共占49.4%。男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布较多的中医体质是特禀质49例(占20.0%)、湿热质45例(占18.4%)、气虚质34例(占13.9%),这3种体质共占52.3%;女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布较多的中医体质是阳虚质76例(占19.2%)、特禀质71例(占18.0%)、湿热质44例(占11.1%),这3种体质共占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方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前3位的分别是:阳虚质、特禀质和湿热质;南方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前3位的分别是:特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西北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最多的是特禀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较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特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不同性别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患者中医体质与钙、镁、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在上海熙康门诊部收集血脂异常患者200例,血脂正常人群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指标(TC、TG、LDL-C、HDL-C)及血钙、镁、锌指标,并对血脂异常组进行中医体质评估。使用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异常组体质类型与钙、镁、锌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血脂异常组钙、镁、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1);②不同体质之间的钙均值有差异(P < 0.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钙与LDL-C相关(P = 0.039),锌与TC相关(P = 0.03);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与阳虚质及痰湿质相关,TG与阳虚质相关(P < 0.001),TC与痰湿质相关(P < 0.001)。结论 血脂异常患者血钙、镁、锌微量元素水平及血脂指标与中医体质分型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文献库,纳入符合要求的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文献,提取原始文献资料并评价研究的质量;以RevMan 5.3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以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有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涉及高血压病人4 401例,对照组7 934例,全部为横断面研究。痰湿质(OR = 2.24,95%CI:1.77 - 2.83,P < 0.001)、阴虚质(OR = 1.28,95%CI:1.13 - 1.45,P < 0.001)、气虚质(OR = 1.21,95%CI:1.06 - 1.37,P = 0.005)、血瘀质(OR = 1.24,95%CI:1.06 - 1.46,P = 0.007)是高血压人群更易出现的体质类型;而平和质是对照组更易出现的体质类型(OR = 0.56,95%CI:0.51 - 0.61,P < 0.001);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特禀质在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的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是否明确纳入既往诊断的高血压和研究质量是异质性主要来源;目测漏斗图未发现明显发表性偏倚。结论 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血瘀质是高血压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佳,且存在设计缺陷,无法说明中医体质与高血压发生的因果关系,结论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人低能量损伤骨折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利用大鹏新区 3 个街道 20 个社区健康服务 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及随访,对 7360 名 60 ~ 85 岁老年人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指导手册》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 统计 9 种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其中男性 2865 名,低能量损伤骨折者 116 名;女性 4495 名,低能量损伤骨折者 386 名。分 析低能量损伤骨折者和所有研究对象的体质类型及分布差异。结果:7360 例研究对象中,平和、气虚、阳虚、血瘀、阴虚、 痰湿、湿热、气郁、特禀质分别占 21.38 %、13.06 % 、13.84 %、11.79 %、9.68 %、11.45 %、9.33 %、5.65 % 和 3.82 %; 低能量损伤骨折者 502 例,以气虚质最多,占比达到 30.86 %,其次为阳虚、血瘀、阴虚质分别占 18.32 %、13.93 % 和 13.74 %,平和、痰湿、湿热、气郁、特禀质分别占 7.16 %、5.18 %、4.25 %、3.55 %、3.01 %。老年人低能量损伤骨折危险评分与平 和质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气虚、阳虚、血瘀、阴虚质 4 种偏颇体质类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人低能量损伤骨折 的发生与中医体质类型密切相关。平和质是降低老年人低能量损伤骨折风险的因素,虚性偏颇体质及血瘀质是增加老年人 低能量损伤骨折风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地区人群调查获得我国雄激素性脱发的体质分布及社会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通过全国多地区人群问卷调查发放,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法评测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分析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共调查2 084人,收回有效问卷2 014人,合格率为96.8%,其中男性1 261例,女性753例;平和质1142例,占56.70%;8种偏颇体质占43.30%,居于前4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2.51%)、湿热质(9.14%)、气郁质(6.11%)、阴虚质(5.56%),单纯体质893例,占44.34%,复合体质1 121例,占55.66%,男性(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平和质明显高于女性,男性AGA患者以湿热质居多,阳虚质次之,女性AGA患者以阳虚质居多,气郁质次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脱发类型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7个不同区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平和质东北比例最低。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华南华西较高,东北,华南阳虚比例较高,华南阴虚体质较高,华北痰湿比例较高,东北,华中华东地区湿热比例偏高,东北,西南气郁比例偏高。结论:AGA患者中偏颇体质占43.30%,主要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较多见,不同区域,性别的AGA患者体质分布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六安市城区居民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患者中医体质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服用中药治疗并有活产结局的患者为中药组,同时选择正常妊娠(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有活产结局的90例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质类型,比较两组患者孕前、孕期、产后中医体质变化特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中药组阳虚质39例、气虚质25例、阴虚质5例、痰湿质3例、湿热质2例、血瘀质4例、特禀质1例、气郁质3例、平和质2例。对照组阳虚质11例、阴虚质5例、气虚质10例、痰湿质4例、湿热质5例、血瘀质7例、特禀质3例、气郁质16例、平和质29例。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阳虚质、气虚质转化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及平和质的体质转化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前、孕期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气郁质、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孕期及产后SDS评分与本组孕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焦虑状态及抑郁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可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妊娠患者的中医体质及焦虑状态、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为临床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调研。结果:经调查67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平和质占19.25%;8种偏颇体质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质占21.64%、阳虚质占15.82%、阴虚质11.94%、气郁质占11.19%、湿热质占7.76%、痰湿质占5.22%、特禀质与瘀血质各占3.58%。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多见,且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体质分布与地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吴云  姚志山  王巍  张文静  张志勇 《河北中医》2021,43(1):25-28,33
目的 研究分析酒精性肝病(AL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体质的证型分布情况研究.方法 收集2016-03—2020-03就诊的ALD门诊(100例)或住院(71例)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日折合乙醇量及ALD具体诊断情况,通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判定患者的中医体质,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人工流产(简称人流)后体质分布规律,为人流后体质调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王琦教授创制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制定《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问卷》,对380例人流后3天的妇女进行体质调查。结果:气虚质占44.47%,气郁质占40.53%,阳虚质占36.84%,血瘀质占29.47%。流产1次的偏颇体质占38.34%;流产2次的偏颇体质占61.53%;流产超过3次的偏颇体质占96.36%。年龄15~22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29.87%;年龄23~30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50.25%;年龄31~38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84.62%;年龄39~45岁的人流后偏颇体质占100%。结论:人工流产后体质以气虚质最多,其次为气郁、阳虚和血瘀质,且年龄越大、流产次数越多,偏颇体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记录60例成人原发ITP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体质类型,分析不同性别、不同病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成人原发ITP患者,统计体质频次98例次,气虚质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2例次(22.45%),其后分别为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特禀质>湿热质>气郁质;不同性别体质类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平和质在不同病程中的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气虚、阴虚角度调理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探讨中医体质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影响。方法计算2014年4月—2018年2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首个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助孕的241例PCOS患者《中医体质量表》得分,根据得分判定所属体质。比较3种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一般资料、Gn时间、Gn总量、卵子及胚胎情况、妊娠结局。结果241例PCOS患者中,痰湿质96例(39.83%),气郁质49例(20.33%),平和质38例(15.77%),湿热质20例(8.30%),阳虚质18例(7.47%),瘀血质10例(4.15%),阴虚质5例(2.07%),气虚质3例(1.24%),特禀质2例(0.83%),以痰湿质、气郁质、平和质为主要体质类型。3种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湿质患者体质量指数、睾酮(T)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应用时间均明显高于/长于气郁质、平和质患者(P均<0.05);气郁质患者自然流产率为23.81%(5/21),痰湿质为9.09%(4/44),平和质为0,3种常见中医体质类型患者间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PCOS患者整体偏颇体质以痰湿质、气郁质为主;偏颇体质对助孕过程及结局有负面影响,早期调整偏颇体质对改善助孕结局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晴  林岚  高碧珍  赖新梅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5):385-386,422,383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与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10名平和质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他8种体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患者各10名作为观察组。观察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成熟价值MV与不同体质及舌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舌苔脱落细胞(iV)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瘀组、气郁组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MI)明显高于其它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不同舌色组(紫、淡白、红、淡红)和不同舌苔组(薄白、白腻、薄黄、黄、薄)之间MI、MV差异不显著。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MI、MV与体质相关,血瘀质与气郁质子宫肌瘤患者舌苔脱落细胞成熟度明显高于其它体质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