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目的探究c.2418A>G突变对原纤维蛋白-1(FBN1)基因转录过程的影响,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利用Life Tech Ion PGM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名既往无致病因素的早发性胸主动脉瘤患者的15个与遗传性主动脉疾病相关基因进行组合检测,发现其FBN1基因携带c.2418A>G杂合突变。软件预测该突变会导致mRNA异常剪接的发生。利用Minigene技术构建分别带有c.2418A>G位点和正常位点的重组表达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抽提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Sanger测序分析。提取患者和健康人血液中淋巴细胞的RNA,利用qRT-PCR和测序确认该突变对mRNA剪接的影响。结果 MUT-Hela细胞内未检测到含有c.2418A>G突变位点的mRNA,FBN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3.354,P<0.01);患者淋巴细胞内未检测到含有c.2418A>G突变位点的mRNA,并且3个不同外显子区域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人(t=4.979,P<0.01;t=3.243,P<0.05;t=5.017,P<0.01),提示异常mRNA发生完全降解。结论 c.2418A>G突变使mRNA发生降解,可能是该患者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个中国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及位点。方法:对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与已知数据库的比对分析,找到候选的致病基因及位点,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在先证者的8号染色体CSPP1基因上存在2个杂合突变位点,分别为c.1132CT,p.R378X以及c.2244_2245delAA,p.E750GfsX30。这两个位点在家系中符合遗传共分离规律。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CSPP1基因的c.1132CT,p.R378X以及c.2244_2245delAA p.E750fsX30位点为引起该Joubert综合征家系临床病变的突变位点,这是国内首次报道的由CSPP1基因突变导致的Joubert综合征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7 234例新生儿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热点突变情况,为广州地区遗传性耳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分娩的7 234例新生儿脐带血液标本进行耳聋基因热点检测,基因突变新生儿行Sanger测序验证及基因外显子测序。结果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266例(3.68%),其中GJB2基因突变159例(22.0%),SLC26A4基因突变85例(1.18%)。在266例的基因携带者中,GJB2 c.235delC杂合突变占49.6%(132/266),SLC26A4 IVS7-2A>G突变占28.2%(75/266),其余位点占22.2%。携带者一代测序验证结果与耳聋基因筛查结果一致,基因外显子测序中发现有3名双重突变患儿,两例为GJB2 c.235 del C与GJB2 c.109G>A双重杂合突变患儿,另一例为SLC26A4 IVS 7-2 A>G与SLC26A4 c.1983C>A双重杂合突变患儿,3例患儿经父母血液标本验证,双重杂合位点分别遗传自父母。结论本研究7 234例新生儿聋基因筛查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最高,其次是SLC26A4基因,为耳聋儿童的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与指导。现行热点突变检测位点可能漏检其他突变位点,可根据本地检测情况调整或者制定适合本地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迟发型丙酸血症(PA)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选择2016年8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经剖宫产分娩娩出的1例男性迟发型PA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本例患儿的干血斑串联质谱(MS/MS)、尿滤纸片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家系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史、串联质谱检测结果、遗传代谢病Panel高通量测序结果及随访结果。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①本例PA患儿无特殊临床症状,干血斑MS/MS检测结果提示丙酰肉碱(C3)水平为2.79~7.03 μmol/L,GC/MS检测结果提示尿液3-羟基丙酸水平为0~129.48 μmol/L。②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Panel结果显示,PCCA基因检测到2个致病突变(c.802C>T、c.827delG)。其中c.802C>T点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p.Arg268Cys突变,该突变位点遗传自患儿母亲;此外c.827delG为移码突变,该突变位点遗传自患儿父亲,该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p.Gly276ValfsX46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③随访结果显示,患儿肝、肾功能正常。④本例患儿最终诊断为迟发型PA。 结论移码突变c.827delG是PCCA基因未报道的新突变,新生儿MS/MS、GC/MS检测结合Panel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迟发型PA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特征。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27例维吾尔族PKU患儿PAH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在54条染色体中共检测到了3种,22个PAH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p.R176X(c526CT)无义突变;p.EX6-96AG(c.611AG)剪接突变;p.Q232Q(c.696AG)静默突变;其中p.Q232Q为此次检测的高检出突变位点。结论明确了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种类和特征,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第3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及突变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新疆南疆地区确诊的37例维吾尔族PKU患儿和40例健康维吾尔族新生儿PAH基因第3外显子及内含子衔接区进行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在37例维吾尔族患儿的74条染色体中共检测到了2种突变,12个PAH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位于第3外显子p.A104D(c.311CA)和第3内含子区域IVS3-22CT(c.353-22CT);其中IVS3-22CT为此次检测相对高检出的突变位点占总例数的18.9%。两种突变的性质分别为错义突变和静默突变。结论明确了新疆维吾尔族PKU患儿PAH基因第3外显子及内含子衔接区的突变种类和特征,为深入研究和临床诊断维吾尔族PKU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1例多器官发育缺陷的新生儿进行高通量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明确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与分析,再对可疑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胸廓发育畸形伴先天性心脏病和肝脾肿大,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其存在DYNC2H1基因c.8512C>T(p.R2838*)及c.10163C>T(p.P3388L)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结论根据测序结果结合临床表现,鉴定该患儿为DYNC2H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ATD)。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疑似Noonan综合征(NS)的危重早产儿及其父母进行基因诊断,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及临床资料,应用Agilent Sure Select Human All Exome V5试剂盒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捕获,Illumina 550测序仪进行双端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验证家系成员以明确突变遗传方式。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发现NS患儿RAF1基因杂合错义突变c. 770CT,p. S257L、Sanger测序验证家系成员为新发突变。结合患儿特殊面容、双侧心房及右室增大、中度肺动脉高压(PAH)等临床症状诊断为Noonan综合征。结论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能够快速发现Noonan综合征基因突变,对重症新生儿病例的明确诊断及临床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漳州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类型,分析各突变型的发生率。方法利用荧光分析法对出生在漳州市的新生儿进行G6PD缺乏症筛查;对初筛阳性的233例新生儿用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Massarray)检测常见突变位点;对未检测出常见突变的样本采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基因检测。结果在漳州地区的46 540例样本中,G6PD缺乏症初筛阳性的共1415例,男女阳性率分别为4.31%(1077/24 947)和1.57%(338/21 593),男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33例初筛阳性样本中,使用Massarray技术检测出10种常见突变,包括c.1376GT(102例)、c.1388GA(40例)、c.871GA(11例)、c.1024CT(10例)、c.392GT(9例)、c.95AG(7例)、c.1360CT(4例)、c.487GA(3例)、c.1004CT(1例)、c.563CT(1例),其中复合突变c.1024CT/c.1376GT及c.1376GT/c.1388GA各1例;Sanger测序检出4种突变,包括c.305TC(2例)、c.187GA(1例)、c.77GT(1例)、c.486-34del T(4例);其余35例未检测出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共检测出14种G6PD基因突变,c.1376GT和c.1388GA占71.72%,是漳州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且在G6PD缺乏症中首次报道了c.305TC和c.187GA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菏泽市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特点,为深入开展PKU的诊断以及进一步的基因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确诊且自愿进行基因检测的PKU患儿的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检出位点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及父母验证。结果 28个患者经测序分析后,共检出致病变异位点53个,总检出率为94.6%。其中25个患者检测到2个致病突变(89.3%),3个患者检测出1个突变位点(10.7%)。在53种变异类型中,错义突变38种(71.7%)、剪接突变4种(7.5%)、无义突变11种(20.8%)。变异位点分布在PAH基因第2、3、6、7、9~11外显子以及第4内含子区。外显子区变异位点50个(94.3%),内含子区变异位点3个(5.7%)。经典型PKU患儿以 c.1068C>A为主,轻度PKU患儿以c.158G>A、c.728G>A为主,轻度高苯丙氨酸血症(HPA)以c.158G>A及c.1068C>A为主。c.158G>A、c.728G>A和c.1068c>A的检出人数较多,c.158G>A在轻度PKU及轻度HPA患儿中检出,平均Phe浓度为860.74 μmol/L,c.728G>A在经典型PKU、轻度PKU患儿中检出,平均Phe浓度为879.51 μmol/L,c.1068C>A在经典型PKU及轻度HPA患儿中检出,平均Phe浓度为1 098.44 μmol/L。结论 菏泽市PKU患儿PAH基因突变以c.158G>A、c.728G>A及c.1068C>A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探讨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串联质谱-非衍生法对石家庄市2014年1月—2018年3月出生的113 810例新生儿进行酰基肉碱谱筛查,联合气相色谱-质谱及维生素B12负荷试验对可疑患儿进行确诊并分型,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MMACHC、HCFC1基因突变分析,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结果:确诊的2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中11例做了基因检测,3例为单纯型,8例为合并型。基因分析发现11种基因突变位点,已见报道8种,分别为C.666C>A、C.482G>A、C.656_658delAGA、c.609G>A、C.80A>G、C.394C>T、C.440_441del和C.599G>A;未见报道3种,分别为C.239A>G、C.4535A>T和C.4442C>T。突变频率分析表明C.482G>A较为常见,突变频率为0.25。随访发现8例合并型的患儿1例夭折,基因型为C.656_658delAGA/C.440_441del;3例发育迟缓,基因型分别为C.599G>A/C.656_658delAGA/C.4535A>T、C.609G>A/C.609G>A和C.80A>G/C.394C>T;其余4例无异常表现。结论:8例合并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基因突变分析发现,C.482G>A为热点突变。基因型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结合分析表明C.656_658delAGA /C.440_441del基因型致病性较强;基因型C.599G>A/C.656_658delAGA/C.4535A>T和C.80A>G/C.394C>T预后较差;基因突变位点C.656_658delAGA致病性较强,且预后差;基因突变位点C.482G>A预后相对较好。通过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可及早发现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明确患儿基因突变情况,可为家庭再生育指导、产前诊断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育龄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采集深圳地区体检育龄夫妇外周血样本,采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G6PD/6GPD)比值法、突变阻滞聚合酶链扩增系统(ARMS-PCR)结合二代测序(NGS)全序列分析方法,对样本进行G6PD基因突变检测和分析。结果:5640例样本G6PD酶活性异常比例为6.4%(360/5640),G6PD基因突变比率为7.8%(442/5640)。酶活性正常的5280例样本中(男性1331例、女性3949例)基因突变占1.8%(96/5280),男女性样本漏诊率分别为0.3%(3/1331)和2.4%(93/3949),而在1109例G6PD酶活性异常样本(包括之前收集的749例阳性样本)中,有25例样本未发现基因变异,误诊率2.2%(25/1109)。本研究共检出23种基因突变类型,发现c.460A>G、c.226A>C、c.-6T>C、c.452C>G 4种未见报道的基因突变类型。结论:深圳地区常见G6PD缺乏症致病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为c.1376 G>T、c.1388 G>A、c.95 A>G、c.871 G>A、c.392 G>T、c.1024C>T 6种,与中国人G6PD缺乏症常见基因突变类型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4例尚未见报道的可能致病性突变,其与酶活性缺乏的具体关系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2受体共同γ链(IL-2RG)基因突变致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的临床特征与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4例疑似X-连锁SCID患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4例患儿及其亲属进行IL-2RG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本研究4例患儿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重症肺炎)且胸部X射线摄片均提示无胸腺或胸腺显著缩小(100%),其中,接种卡介苗后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儿为3例(75%),有家族病史患儿为2例(50%).4例患儿中,血常规示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减少(100%).IL-2RG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示4例(100%)患儿均有基因突变并确诊为X-连锁SCID,其中,无义突变为2例(50%,分别为c.711.G>A,p.W237X及c.578.G>A,p.W193X),错义突变为1例(25%,c.173C>A,p.P58Q),剪切位点突变为1例(25%,IVS5-2 G>T).4例患儿直系亲属及1例患儿母系亲属IL-2RG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显示,有家族携带者患儿为3例(75%),新生突变为1例(25%).结论 IL-2RG基因突变检测可诊断X-连锁SCID.X-连锁SCID患儿若能尽早进行IL-2RG基因检测并明确诊断,并在患儿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前及时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治疗,可重建患儿免疫系统,挽救其生命,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肺癌中p53基因突变类型和可能致癌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肺癌中p53基因的作用及突变类型与不同致癌物的可能关系,用PCR-SSCP核酸序列技术分析了原发非小细胞肺癌中p53基因的突变谱,结果发现128例中94例发生突变,其中86例为点突变,7例为缺失和插入突变,1例为拼接部位突变。点突变以G→T和T→G突变为主(63.9%),G→A和A→G占25.6%,这些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并根据其突变特点分析了可能的环境致癌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 用荧光分析法对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青岛市新生儿筛查中心筛查的214 466例样本进行G6PD酶学筛查,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测定酶学筛查缺陷样本的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酶学筛查阳性44例,基因确诊36例,青岛地区G6PD 缺乏症的患病率为0.168‰(36/214 466),男女患病率分别为0.149‰(32/214 466)和0.0187‰(4/214 105),男女患病率比例为8∶1,共检出7种G6PD 基因点突变,包括c.1376 G>T(13/36,36.11%), c.1388 G>A(10/36,27.78%), c.95 A>G(7/36,19.44%), c.487 G>A(2/36,5.56%), c.871 G>A(2/36,5.56%),c.517 T>C(1/36,2.78%)和c.383 T>C(1/36,2.78%),未检出复合突变。结论 青岛地区G6PD 缺乏症患病率较低,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1376 G>T、c.1388 G>A、c.95 A>G,此3种突变占基因突变病例总数的83.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类型,明确其突变位点,探讨LDLR基因突变类型与其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FH发病的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 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血脂测定,并行心电图、心脏和全身大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之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G)技术结合扩增产物直接序列分析,检测LDLR基因启动子和全部18个外显子片段,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该基因正常序列比对,找出突变,并检索FH突变数据库(www.ucl.ac.uk/fh).采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载脂蛋白B100(ApoB100)基因Q3500R位点突变,以排除家族性ApoB100缺陷症(FDB).结果 先证者LDLR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c.1864 G→A错义突变,使得所表达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天冬酰胺(Asp622Asn);该外显子同时发现c.1959 C→T(Val 653Val)同义突变.在其母亲及外祖母LDLR基因中均发现上述两种突变,其父亲及外祖父也发现Val653Val的同义突变.克隆测序验证上述两种突变.结论 国内首次发现Asp622Asn突变;该突变可能是FH发病的分子病理学基础,并导致其严重的临床表型.PCR联合DHPLC技术可用于FH可疑人群的确诊.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探讨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95例慢性乙肝的HBV前C区1896、1814及HBV C基因启动子(BCP)1762、1764四位点突变,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95份血清标本中,有91份分别检测到了HBV前C区/BCP区基因突变,阳性率95.8%,其中G1896A突变33例(36.3%),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64例(70.3%),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22例(24.2%),未检测到A1814C突变毒株。G1896A A1762T G1764A联合突变后,血清HBV DNA水平较未变异组降低(P<0.05),其它各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应用基因芯片法可同时检测HBV多个突变位点。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BCP区突变对血清HBV DNA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佛山市南海区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育龄人群中α-和β-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于2009年1月1日~2010年4月30日,在南海区计划生育服务站,连续采集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11642例新婚待孕夫妇的外周静脉血。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为地贫筛查血液学阳性指征。对筛查出的1399例阳性样品进一步进行α珠蛋白基因和β珠蛋白基因型分析。结果:育龄人群中地贫基因总携带率为9.91%,其中α-地贫基因携带率为6.45%,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3.46%,α-和β-地贫基因双重杂合子检出率为0.33%;检出3种缺失型α-地贫基因的构成比依次为77.60%(-SEA)、15.02%(-α3.7)、7.38%(-α4.2);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11种,基因频率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CD41-42(-TTCT,38.21%)、IVS-Ⅱ-654(C→T,22.83%)、-28(A→G,10.17%)、CD17(A→T,4.71%)、CD43(G→T,4.71%),占突变基因的91.07%。结论:本研究描述了佛山市南海区育龄人群常见的α-和β-地贫的发生率和较为详细的基因突变谱,为在本地区人群地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构建信息储备库,为临床诊断、遗传咨询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选取2014年1—10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6 945例新生儿于出生3 d后采足跟血,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行先天性遗传性耳聋GJB2基因235delC位点、迟发性耳聋SLC26A4基因(IVS7-2A>G和2168A>G)和药物性耳聋线粒体12S rRNA基因(1555A>G和1494C>T)检测,所有检测均在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结果:6 945例新生儿中共发现突变携带者239例,检出率为3.44%。其中114例(1.64%)携带235delC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235delC纯合突变;97例(1.40%)携带IVS7-2A>G杂合突变,1例(0.01%)携带IVS7-2A>G纯合突变,14例(0.20%)携带2168A>G杂合突变;9例(0.13%)携带1555A>G均质突变,2例(0.03%)携带1555A>G异质突变,1例(0.01%)同时携带有IVS7-2A>G杂合突变、1555A>G异质突变和235delC杂合突变。结论: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是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的主要方式。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携带情况,在分子水平上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