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晚期面瘫手术动力矫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先天性或炎症、外伤、肿瘤切除等后天因素,致使面神经不可逆性损伤,出现表情肌失神经支配的症状,历时两年以上,称为晚期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晚期面瘫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矫正,瘫痪的表情肌需要在三方面得以改善即:①安静时,肌肉可以维持正常张力状态,使双侧面部对称;②肌肉可以进行自主的随意运动;③肌肉可进行不随意的情感表达 .面瘫是单神经损伤中最难修复的疾患,其运动复原始终是对重建技术的挑战,从Bulance (1878)尝试用膈神经与面神经吻合到Harii(1976)行神经血管吻合的显微外科技术,以至于今天运用显微解剖基础进行的多种骨骼肌加神经移植手术,都对动力矫正畸形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任何一种术式都不能完全达到以上三种功能的重建.因此,面瘫的晚期动力矫正仍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跨面神经移植术 跨面神经移植术(cross-facial nerve grafting, CFNG),由Scaramella(1970)[1] 、Smith(1971)[2]和Anderl(1973)[3]分别报道,应用长段的神经移植(常用腓肠神经[4],也可应用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 [5]、桡神经浅支、股外侧皮神经等),分Ⅰ、Ⅱ期把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对于维持面部形态不太重要的细支)与麻痹侧面神经吻合,以健侧面神经为动力源,通过轴突再生到达患侧,恢复表情肌维持张力和部分自主运动的功能.Alain Gang-bobo主张CFNGⅡ期进行, Ⅰ期将移植神经与健侧面神经吻合,待神经轴索达到游离端即Tinel征呈阳性时,Ⅱ期将游离神经植入患侧肌肉内,防止瘢痕形成影响神经生长,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左其勇[ 6]通过家兔模型的实验研究表明,作为靶肌的患侧表情肌在血运良好时可以Ⅰ期手术. 陈重光[7]通过17例临床手术证明了实验结果,但患者多为青壮年,88%面瘫发病时间少于12个月.Mackinnon和Dellon(1988)[5]再次进行了术式的改进,用腓肠神经作CFNG,同时用患侧的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以防止面肌的萎缩,希望可以改善瘫痪的表情肌,远期效果仍在观察中.多数学者认为此术式是一种理想化的方法,虽然符合正常生理状态,对于早期面瘫肌肉萎缩不明显、面神经损伤部位明确者效果较好,但是晚期面瘫表情肌已经萎缩,单纯应用CFNG矫正畸形的效果不可靠.祁佐良[8]则认为从健侧生长来的神经轴突,只要有良好的血运,可以使瘫痪的肌肉最终恢复,他对发病10年以上的 7例患者行单纯的CFNG,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膈神经为受区神经源的背阔肌游离移植治疗面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以膈神经为受区神经源的肌肉移植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带神经及血管的背阔肌移植治疗面瘫3例。术中以同侧膈神经作为受区神经源,以同侧面动、静脉为受区血管。肌肉起点固定于颧弓,止点固定于鼻唇沟及口角处。结果:3例于术后12-16周逐渐恢复肌肉运动功能,面部动脉和静态表情得到明显改善。2例肌肉移植后术侧较饱满,其中1例作二期手术修薄肌肉和皮下脂肪后得到改善。结论:与现有的肌肉移植治疗面瘫的术式相比,该术式可以1次完成。手术不需要在健侧面部寻找面神经颊支,不会造成健侧创伤和留下瘢痕;另外,受区的膈神经较长且易分离,移植肌肉上仅保留很短的神经就足够吻合,使神经再生距离短,肌肉恢复功能较快。  相似文献   

3.
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共26例,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的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上,肌腹放置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的吻合,修复由面瘫引起的口角畸形及运动障碍。结果术后即刻可矫正面部静态外观;1个月后可活动患侧口角;3个月后经训练可恢复微笑;6个月后口部活动恢复正常者23例占88%,较正常者2例占8%,略有改善者1例占4%。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其肌肉无液化、萎缩少、成活可靠、神经再生确实,是重建面部表情及恢复口角功能的较成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改善面瘫后遗症中面部表情肌联动、误动,及健侧面肌肌力偏强,口角歪斜,无法微笑,表情怪诞的症状,设计通过跨面神经移植来调控健侧的肌力并让患侧联动面肌的动作分离,使误动的面肌的收缩活动与健侧同步,从而恢复自然对称的微笑表情.方法 高选择的切断健侧面神经的分支,将健侧的神经动力通过跨面的神经移植,转移至患侧,然后高选择地将患侧联动面神经分支切断分离,将分支的远侧断端与健侧转移来的移植神经吻合,由健侧神经提供动力来支配患侧的部分面肌,使该面肌获得与健侧同步的动作.结果 2003年至今共有6例接受面神经调控手术.术后随访病例的口角同步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精确设计的面神经调控术对修复面瘫后面肌联动症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共26例,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的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上,肌腹放置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的吻合,修复由面瘫引起的口角畸形及运动障碍.结果术后即刻可矫正面部静态外观;1个月后可活动患侧口角;3个月后经训练可恢复微笑;6个月后口部活动恢复正常者23例占88%,较正常者2例占8%,略有改善者1例占4%.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其肌肉无液化、萎缩少、成活可靠、神经再生确实,是重建面部表情及恢复口角功能的较成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面瘫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交都带来了极大困难。通过相关学者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很多治疗面瘫的新方法、新理论,应用这些方法可使面瘫患者表情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动力性肌肉游离移植重建表情肌功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肌肉采用不同的方法游离移植治疗面瘫的效果不同,不同的肌肉采用相同的方法游离移植治疗面瘫亦存在各自的优缺点。需要对肌肉、面神经供支、手术方式三者综合考虑动力性治疗面瘫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跨面神经结构胸小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畸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报告家兔横跨面神经移植实验研究及吻合血管神经的胸小肌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畸形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横跨面部神经移植用以支配对侧表情肌是可行的,不吻合血管与吻合血管的跨面神经移植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提示跨面神经移植勿需强调血管吻合,腓肠神经,胸小肌游离移植是治疗晚期面瘫畸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跨面神经结合胸小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家兔横跨面部神经移植实验研究及吻合血管神经的胸小肌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畸形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横跨面部神经移植用以支配对侧表情肌是可行的。不吻合血管与吻合血管的跨面神经移植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提示跨面神经移植勿需强调血管吻合。腓肠神经、胸小肌游离移植是治疗晚期面瘫畸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二科应用跨面神经-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分期治疗晚期面瘫的临床资料。一期行跨面神经移植术, 二期行带神经血管股薄肌游离移植术。术后随访手术效果, 评估患者双侧中下面部对称性变化。应用改良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估患者术前、后口角运动程度, 通过Adobe Photoshop 2021测量患者术前、后静态和动态双侧口角连线与面中线的夹角(口角动度客观测量), 并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26例晚期面瘫患者, 男10例, 女16例, 年龄(24.8±3.5)岁(16~28岁)。分期手术间隔时间为6~12个月。术后随访(34.9±11.7)个月(1~3年),所有游离移植物均成活, 没有严重并发症, 其中2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患侧面部臃肿行移植肌肉修薄术, 1例患者二期术后1年因股薄肌固定止点位置不佳进行了肌肉止点位置调整术, 1例患者二期术后2年因口角动度不足行咬肌神经跨面神...  相似文献   

10.
1982年2月至1996年6月,共收治各类面瘫病人301例。其中采用神经、肌肉移植修复157例,筋膜悬吊119例,其他25例。包括:①神经、肌肉移植,Ⅰ期带血管神经肌瓣移植,Ⅱ期带血管、神经肌肉移植;②损伤面神经修复,面神经残端肌肉内种植以及舌下—面神经吻接;③动力性或静力性筋膜悬吊;④其他:面部畸形整形及其他肌肉移植等。认为:早期损伤的面神经吻接,舌下—面神经吻接等是早期外伤性面瘫治疗的最佳选择。Ⅰ期节段性断层背阔肌肌瓣移植是晚期面瘫的最佳选择,68例中66例取得了术后动静态平衡。腹内斜肌肌瓣移植是有前途的术式,Ⅱ期胸小肌移植及筋膜悬吊仍是晚期面瘫治疗中可选择的术式。讨论了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适应证,着重提出带有靶器官的神经移植的生长不是爬行生长,而是逐步的能量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瘫痪外科治疗301例回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82年2月至1996年6月,共收治各类面瘫病人301例,其中采用神经,肌肉移植修复157例,筋膜悬吊119例,其他25例,包括(1)神经,肌肉移植,I期带血管神经肌瓣移植,Ⅱ期带血管,神经肌肉移植;(2)损伤面神经修复,面神经残端肌肉内种植以及舌下一面神经吻接;(3)动力性或静力性筋膜悬吊;(4)其他;面部畸形整形及其他肌肉移植等,认为:早期损伤的面神经吻接,舌下一面神经吻接等是早期外伤性面瘫  相似文献   

12.
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治疗面颊凹陷并同侧面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膨体聚四氟乙烯在修复面颊凹陷及面瘫的作用。方法1997年2月~1998年7月,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片状材料填充半侧面颊凹陷,同时悬吊治疗同侧面瘫6例,术后获得2~16个月随访。结果面颊凹陷修复后,患侧与健侧对称,皮肤表面无异常,质地柔软。面瘫修复后,眼睑能完全闭合,口角静态时患侧与健侧基本对称,动态时患侧与健侧略有差异,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治疗面颊凹陷合并同侧面瘫具有安全,疗效确切且稳定,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颜面填充及悬吊材料  相似文献   

13.
应用胸锁乳突肌瓣治疗晚期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胸锁乳突肌瓣治疗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保留胸锁乳突肌的乳突附着点将胸骨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切断,游离肌腹,经颊部皮下的弧形隧道与患侧的上下唇口轮匝肌缝合,替代口周瘫痪的肌肉,治疗因面瘫所致的口鼻畸形、皮肤松弛及口角活动障碍。结果:本组8例面瘫患者术后静态时口角对称,1周后能活动患侧口角,术后1个月经训练能恢复笑容,经电话随访,所有病例口部活动术后半年恢复满意。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能矫正晚期面瘫所致的口鼻畸形,并重建患侧口部活动、恢复部分口部表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髓动员刺激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初步疗效。方法2005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下肢缺血35例43侧患肢,男23例,女12例。年龄34~90岁,平均71.3岁。病因:糖尿病下肢缺血30例38侧患肢,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2例2侧患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3侧患肢。其中间歇性跛行期5例5侧患肢;静息痛期15例19侧患肢;组织缺损期15例19侧患肢,其中组织溃疡期9例12侧患肢;组织坏疽期6例7侧患肢。在抽取骨髓前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髓2~3d,每天300μg;抽取骨髓血130-200ml,经分离纯化后再行移植。采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13例19侧患肢,下肢动脉腔内注射16例16侧患肢,下肢肌肉局部注射与动脉腔内同时注射6例8侧患肢进行移植。结果术后2个月肢体疼痛改善率为94.7%,冷感改善率为97.1%,肢体麻木改善率为93.3%。5例5侧患肢间歇性跛行距离均有不同程度增加。44.2%患者的踝肱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 ABI)有不同程度增加。39侧患肢行经皮氧分压(transe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eP02)测定,92.3%有不同程度增高。患肢溃疡:在9例11侧患肢中,愈合1侧,明显缩小或缩小3侧,无变化7侧,其中3侧患肢被截肢。术后行血管造影评估25例34侧患肢,91.2%患肢的侧支循环有不同程度增加。并发症:骨髓动员刺激出现发热和轻微乏力各1例,均自行缓解;单个核细胞移植后1周出现轻度心肌梗死1例,药物治疗1周后恢复出院,1个月后因患肢疼痛加重行膝下截肢。32例40侧患肢获随访3412个月,症状消失13侧,明显改善15侧,改善8侧,复发2侧,无效2侧。客观评价标准与术前比较ABI增加25侧;TcPOz测定增加36侧;21侧患肢的血管造影显示90.5%患肢有新生侧支形成;10侧患肢足部溃疡7侧愈合,3侧明显缩小;3侧患肢截除坏疽足趾者于术后2~3个月愈合出院。结论经骨髓动员刺激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下肢缺血,具有抽取骨髓血少、细胞量多、近期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是除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外的又一种治疗下肢缺血的新方法。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应用超长神经血管蒂肌瓣,争面游离移植Ⅰ期整复晚期面瘫畸形。自1992年,作者等手术整复晚期面瘫7例,术后随访3月~1年,3个月内肉眼可见肌肉活动,6个月面神经末梢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大。6~12个月能主动有力收缩口角。该方法既优于传统的晚期面瘫整复方法即筋膜悬吊术及肌瓣转位术,也异于近10多年来O'Brein,Harii等的Ⅱ期面瘫整复术。  相似文献   

16.
面瘫的整形修复方法很多。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神经肌肉移植在面瘫修复中的应用受到广泛注意。但面瘫治疗仍是一难题,有待进一步努力。为此作者自1990年以来对11例面瘫患者采用以皮下蒂鼻唇沟真皮瓣悬吊,同时紧缩该处表情肌的手术方法,取得成功。静态外形显著改观,动态外形亦有一定改善。手术方法简易,无需多处切口,技术亦易掌握。术后随访4个月至2年,真皮瓣悬吊未见松弛,1例发生皮脂腺囊肿,经手术切除不再复发,外形未受影响。此种新技术简单、可靠,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内斜肌游离肌瓣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腹内斜肌游离肌瓣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重建瘫痪肌肉功能。方法尸体解剖研究腹内斜肌22侧,观察形态,厚度,神经支配,血供规律,及肌切除后腹壁缺损的修复方法,在此基础上临床应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的游离腹内斜肌移植,一期治疗晚期面瘫。结果腹内斜肌的血供来自旋髂深动脉的腹内斜肌支,动脉直径(1.3±0.2)mm,尚有来自第11肋间动脉,直径(1.14±0.3)mm,和肋下动脉,直径(1.5±0.2)mm。旋骼深动脉或其腹内斜肌支或肋下动脉可作为腹内斜肌移植的吻接血管,腹内斜肌的神经支配来自第10,11肋间神经,长(12.7±1.5)cm.,及肋下神经,长(12.9±1.3)cm,可选用第11肋间神经或(和)肋下神经作为吻合神经。临床治疗晚期面瘫14例,随访10个月~6年,其中13例,术后移植肌肉恢复了功能,静态时口及人中歪斜消失,鼻唇沟两侧对称,微笑时两侧面部肌肉活动协调,且有的病例术后瘫痪侧眼睑能够闭合。结论用带血管及多神经蒂的腹内斜肌移植,是一期重建面部瘫痪肌肉功能的新方法,手术方便,肌肉功能较以往肌肉移植的方法恢复完全。  相似文献   

18.
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下面部面瘫常表现为口角歪斜,不能形成正常的笑容。下面部面瘫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要达到面部静态的对称和比较自然的笑容,尽量恢复面部表情功能。神经吻合术、跨面神经移植及肌肉转移术是常用的动力性修复方法。本文就单侧下面部面瘫的动力性修复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非动力性治疗以及动力性治疗。前者通过各种材料悬吊面部软组织,借此重建面部静态的对称性;后者通过神经修复以及带血管神经肌瓣的移植,恢复患侧部分面神经及表情肌收缩功能,达到理想的动态治疗效果。本文综述相关文献中各种神经修复方法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探讨其适用范围以及优点和缺点,为临床医生在...  相似文献   

20.
吻合神经血管的股直肌肌瓣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吻合神经血管的动力性功能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方法。方法:自1994年以来我们在股直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神经和肌肉内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7例。结果:术后患者于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2例在术后8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另5例均在术后10-12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结论:带肌肉肌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既有利于劈裂肌肉瓣时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又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悬吊下垂的口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