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孕20周前先兆流产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应用间苯三酚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80例;B组为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80例,观察两组保胎成功率。结果间苯三酚联合滋肾育胎丸组症状缓解,保胎成功74例,成功率92.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症状缓解,保胎成功41例,成功率51.25%。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03-604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法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反复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反复流产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黄体酮治疗, 20例)和B组(主动免疫法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 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A组的妊娠成功率为60.00%,低于B组的95.00%(P <0.05)。B组的先兆流产症状缓解时间、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A组(P <0.05)。结论应用主动免疫法联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反复流产患者,能够缩短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妊娠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地屈孕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继续妊娠率、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缓解及消失时间短、继续妊娠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效果好,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体酮、滋肾育胎丸、间苯三酚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来院就诊的复发性流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孕前不用药,孕后给予黄体酮胶丸(200mg/d)、滋肾育胎丸(5g/次,3次/d)安胎安胎.治疗组30例患者孕前用药:每次月经第12 d开始,睡前单次服用黄体酮胶丸200 mg/d,连续服用10 d;每次月经第5d始服滋肾育胎丸,5g/次,3次/d,直至下次月经来潮停服,连续用药3个月;孕后用药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如出现流产先兆时静脉滴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33% (28/3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 (21/30),两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黄体酮、滋肾育胎丸、间苯三酚联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安全有效,作为一种方便易行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联合地屈孕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治疗的15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滋肾育胎丸内服,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和妊娠8周血清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炎症因子(TNF-α、IL-2、IL-6和IL-10)水平变化,评价总疗效,统计保胎成功率和再次流产发生率。结果:两组血清P和HCG水平治疗后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至妊娠8周,两组血清TNF-α和IL-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IL-6和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NF-α和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7%)、保胎成功率(85.3%)均高于对照组(69.3%、62.7%)(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与对照组(4.0%)无差异(P0.05)。结论:较地屈孕酮单纯治疗,联合滋肾育胎丸可显著升高患者血清P和HCG水平,调节炎症相关因子水平,提高总体疗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降低再次流产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黄体酮、滋肾育胎丸应用于先兆流产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前者给予滋肾育胎丸治疗,后者给予黄体酮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应用于先兆流产患者可有效提高其孕酮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就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孕20周前先兆流产患者76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间苯三酚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参照组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先兆流产效果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滋肾育胎丸联合法安明在复发性流产双胎妊娠中的保胎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免疫治疗转阳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206例,以应用滋肾育胎丸及法安明进行保胎的双胎妊娠(3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双胎组(38例)及单胎组(138例),均用地屈孕酮+黄体酮肌注药物保胎,比较3组间保胎效果。结果观察组保胎有效率高于双胎对照组及单胎对照组,单胎对照组保胎有效率高于双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低于双胎对照组及单胎对照组,单胎对照组发病率低于双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联合法安明可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滋肾育胎丸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50例流产患者为探究对象,排除双方染色体问题,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孕前不用药,孕后维生素E、地屈孕酮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孕前月经后至下次月经期间滋肾育胎丸,并在孕后继续服用此药物和维生素E、地屈孕酮,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存在一定差异性,使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能有效降低流产概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成效显著,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可不断采纳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梁瑾 《现代养生》2022,(4):496-498
目的 探讨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黄体酮结合间苯三酚的治疗效果及对保胎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0例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孕周、孕次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黄体酮单一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配合治疗,对比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雌二醇联合监测在早孕期先兆流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孕龄在6~8周的早期妊娠孕妇共162例,根据妊娠结局将其分成3组,继续妊娠组56例,胚胎停育组36例,对照组70例。按孕周又分成3个亚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雌二醇(E2)水平。结果孕6~8周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雌二醇(E2)水平继续妊娠组低于对照组,胚胎停育组低于继续妊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雌二醇(E2)是维持早期妊娠的重要因素。可以预测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的预后,判断能否继续妊娠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尿抑制素A(InhibinA)在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中的临床意义及与孕酮(Proges-terone,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孕5~12周妇女64例,其中20例正常早孕,30例因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早期先兆流产及14例难免流产患者。采用双位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抑制素A、孕酮、β-HCG及晨尿抑制素A。结果:成功妊娠者血清抑制素A、P及β-HCG浓度明显高于失败结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荐血清抑制素A154.95pg/ml作为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的有效指标,预测价值高于孕酮和β-HCG。正常妊娠,孕8~10周晨尿中可检测到较低浓度的抑制素A。用黄体酮和/或HCG保胎治疗并不影响母体血清抑制素A、孕酮及β-HCG水平。结论:妊娠早期低浓度血清抑制素A有助于预测先兆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当血清抑制素A154.95 pg/ml可作为预测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成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刘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51-1252,1242
目的联合动态分析糖类抗原125、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在鉴别先兆流产结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单胎早孕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妊娠孕妇84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孕妇65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孕妇43例,动态监测三组糖类抗原125(CAl25)、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比较分析各监测指标的意义。结果正常妊娠组CAl25、孕酮、β—HCG值与继续妊娠组及妊娠失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妊娠组CAl25、孕酮、β—HCG值与妊娠失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指标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预测更具优越性,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联合监测糖类抗原i25、孕酮、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可找出早期先兆流产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对于早期正确评估先兆流产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地屈孕酮与黄体酮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研究期间的先兆流产患者11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2例,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57例,给予黄体酮肌肉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围生儿结局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保胎成功率为85.48%,高于对照组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体重、治疗时间以及新生儿畸形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6周、8周、10周的血清孕酮水平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治疗费多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4%)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较黄体酮有更高的保胎成功率,且安全性更高,缺点是价格稍偏贵,建议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水平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探讨孕早期低水平的PAPP-A是否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1 10例先兆流产孕妇(先兆流产组)与131例正常宫内早孕孕妇(对照组)血清PAPP-A水平,并追踪至孕20周.结果 对照组血清PAPP-A的中位数倍数(MOM)值为1.02±0.15,先兆流产组为0.98±0.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先兆流产组中,保胎成功90例,PAPP-A的MOM值为1.03±0.11,保胎失败20例,PAPP-A的MOM值为0.73±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先兆流产组保胎成功患者PAPP-A的MOM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PP-A水平与胚胎生长发育是否良好密切相关,可作为先兆流产孕妇预测流产结局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测定孕48周早期妊娠者血清孕酮水平展开分析,探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对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8周早期妊娠者血清孕酮水平展开分析,探讨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对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5例早期妊娠妇女,行血清孕酮水平化学发光检测,结合动态检测血孕酮水平以及B超结果,追踪其妊娠结局,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3组:先兆流产组(追踪至孕12周安胎成功)319例,稽留流产组(追踪至确诊胚胎停止发育的宫内孕)136例,异位妊娠组(追踪至确诊为宫外妊娠)110例,对其临床数据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兆流产组和稽留流产组血清孕酮水平对比,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值显著高于稽留流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血清孕酮水平对比,先兆流产组血清孕酮值显著高于异位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妊娠者的血清孕酮水平检测对其妊娠不良结局有着较好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紫河车对先兆流产患者早期妊娠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激素水平低于相应孕周正常值范围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2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紫河车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中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各孕周血清E2水平。结果治疗后妊娠第9周及第10周治疗组雌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河车对提高先兆流产患者早期妊娠E2水平有明显疗效,能进一步提高保胎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的:探讨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和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共112例为观察组,同期孕检健康者7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血清孕酮、β-HCG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孕酮及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1例孕酮>25ng/ml,β-HCG>5000IU/ml患者经卧床静养均保胎成功;58例孕酮为12.2-25ng/ml,β-HCG 为10-5000IU/ml 患者经积极治疗后55例保胎成功,3例终止妊娠;23例孕酮<12.2ng/ml,β-HCG<1000IU/ml患者经治疗后无效均终止妊娠;结论:血清孕酮、β-HCG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先兆流产诊断及治疗具高效诊断价值,可有效提升检测准确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单纯主动免疫治疗和主动免疫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疗效,探讨临床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的适宜方案。方法:205例原发性或继发性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05例,接受主动免疫治疗,妊娠后立即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B组100例,单纯接受主动免疫治疗。结果:治疗后A组妊娠成功率为90.48%(95/105),B组妊娠成功率为83.00%(83/100),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5例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为阳性133例,其中113例成功妊娠,妊娠成功率84.96%,封闭抗体仍为阴性72例中,成功妊娠58例,妊娠成功率80.56%,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原则上不需联合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可根据个体情况联合应用HCG及黄体酮安胎治疗;主动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转阳与否与妊娠结局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