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式”和“住宅”对于我们而言都再熟悉不过。其中, “中国式”的命题更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近一个世纪以来从未终止对“中国式”的讨论。而说到住宅,在现代当住宅变为商品、住宅建筑的样式日益丰富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来推出一批“中国式”的住宅项目而引发“中式住宅”的概念炒作之后,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式住宅”?是针对住  相似文献   

2.
每个月都不会再收到令人头痛的电费和水费账单;不需要空调,房子里也会保持冬暖夏凉的感觉;收集雨水并经过处理后可变为家居用水;家里一切电器设备的动力都来自太阳能……这莫非是“世外桃源”的生活?不,这是欧美国家目前流行的“节能住宅”。而这种利用太阳光线提供能源的环境住宅正成为人类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世界建筑》2009,(5):124-125
住宅是人类生活环境中最小的组成单位.是人最私密的.也是每日使用时间最长的空间场所:住宅单元更是自远古以来构筑人类聚落.延伸到现今都市纹理脉络最基本的元素。秉持着设立奖项的初衷,期待透过“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方式.与台湾住宅建筑的设计者与建设公司一同为台湾未来住宅的型态找寻更适宜的人类居住环境空间而努力,唤起住宅的核心价值仍是办理“第二届台湾住宅建筑奖”所向往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宅设施》杂志社举办“住宅设旋改变中国”.推出“住宅设施十大推动企业”大型主题活动.近日已拉开序幕.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本次活动旨在推出近年来住宅设施产业发展最具推动力的十佳企业,打造中国住宅设施十大企业最强势品牌,以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小川 《安徽建筑》2004,11(5):17-17
本文简要回顾了上世纪国外住宅科技发展概况及我国目前住宅科技发展现状,对未来的高科技进入家庭,给未来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行了介绍和展望。未来的家居环境将是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环境的优美绿色生态环境,将是最终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美好愿望的理想住宅。  相似文献   

6.
在北京,住宅通用设计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必须不断改进住宅的通用设计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我们正在进行的“86~90系列住宅通用设计”适应于“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北京市一般职工住宅的建设。此系列基于“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80、81系列住宅通用设计”被采用共建成500多万平方米的住宅。现在,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推出了“86~90系列住宅通用设计”。其改进的依据是“七五计划”期间住宅建设的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及一系统新的规范及标准。1985年我们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住户意愿调查”结果及住宅建筑技术的新发展也给改进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包括住宅在内的“建筑”的意义,在于缓和对人类有害或不适的外部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象征性、商业性、娱乐性的意义在不断地加强,但是抵御食肉动物、昆虫、风雨、曰晒及来自人类自身的危害等最基本的功能依然存在。而这种住居的基本功能,在不同民族、不同气候、不同风土人情和不同生活方式下的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产生了多种多样传统的住居样式。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大都市的出现,这种传统的住居样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并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都市狭窄的土地上建起来的高层、高密度的公寓式  相似文献   

8.
英国阿尔派思路住宅——可持续住宅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冰 《世界建筑》2004,(8):70-75
本文对英国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住宅进行案例研究。阿尔派思路住宅是INTEGER的设计项目之一,体现了一种“全菜单”式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并且将这种循环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该项目为低收入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体验,并且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作为未来住宅设计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辛洪云  蔡可心 《建筑》1999,(7):32-33
住宅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核心’的基本构想,让住宅适应人类的需要和人生变化的发展趋势,使居民在跨世纪住宅中具有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搞好住宅建设,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纲领指导下,处理好“以人为本”的基本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住宅建设更好地适应居民在新世纪的生活需要。一、住宅建设的可变性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住宅。设计者在结构设计时一般要考虑如年的建设寿命。随着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观念的更新,住宅的建设标准也会随之变化。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全国经济形势发展较快,住宅制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住宅对健康的影响,大众更加追求居住的品质,从节能环保、生态绿化,到人类生活基本条件的安全与舒适,都市人选择理想住宅都注重健康和生态的居住条件。本文从健康住宅与生态住宅的定义区分出发,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出健康住宅是未来满足人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健康需求的住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张楠 《中州建设》2004,(3):78-78
“健康住宅”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提出了“健康住宅”的理念。如日本几年前就已开始推行“健康住宅”的建设.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包括健康住宅委员会.健康住宅技术研究所,健康住宅推进协会等。其研究健康住宅的理论基础是把人类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  相似文献   

12.
以实际调查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以中国未来人口及家庭构成特征、心理行为特征、环境生态特征、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以及高科技在住宅中的应用为依据 ,提出了由“起居型”向“表现型”过渡的中国 2 1世纪住宅发展趋势 ,并对居住建筑特点进行了总结。从使用面积标准 ,未来户型结构及套型模式 ,起居室等公共空间面积 ,厨房及卫生间的布局与面积等方面 ,对 2 1世纪中国住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设计满足社会、家庭发展需要的居住建筑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届“九五”住宅设计竞赛,强调以“迈向21世纪”作为主题,对我国未来住宅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世纪之交”的中国住宅正在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我国住宅建设正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预期在未来世纪之初的五年内,我国的住宅建设量每年将达到4亿m2,将为城市居民提供500万套的住宅,而另一方面我国住宅建设正在经历着迈向注重“质量”的发展阶段。1998年11月建设部召开的全国住宅建设工作会议,在很大程度上强调和布署了提高住宅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和工程质量的各项重大措施,其中,对规划设计的关键性作用作了…  相似文献   

14.
从建构城市生活角度谈住宅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造型应综合居民的城市生活体验以及在城市中的景观要求,从建构城市生活的角度进行立意才能最终烘托出居住环境的整体之美。在建构和谐社会的理念之下,“平民住宅”应该是未来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建构城市生活”的角度去造型则提供了住宅造型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许江 《上海住宅》2004,(5):27-28
在更新健康观念.强化健康意识,培养和建立科学、健康生活的热潮中.不少商品房销售人员着力宣传低密度住宅、绿化好的住宅、近水和郊区空气好的住宅就是健康住宅。笔认为,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6.
卡路斯特瑞格生态住宅,奥斯陆,挪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路斯特瑞格生态住宅是位于奥斯陆东部Gamlebyen(挪威语中即“老城”的意思)的旧城更新项目。它也是欧盟新型太阳能住宅项目。该项目是欧盟包含有各种不同的新技术的住宅项目,用来示范和验证更节能、更环保的住宅解决方案。同时.该项目还是”老奥斯陆生态城”城市规划的示范项目之一。奥斯陆生态城是1993年提出的环境和社会综合计划.  相似文献   

17.
“环保型”住宅已在房地产业轰然兴起,同时也成为了一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新项目。随着人们对环保、资源保护观念进一步拓展,“环保型”住宅已成为当前北京房地产业界的一股潮流。 绿化面积大就能称为“环保型住宅吗”? 对环保型住宅的真正概念,恐怕到目前为止京城业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在词典里环保的解释是:有关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美环境使之适于人类劳动、生活和工作。建房子,  相似文献   

18.
住宅建筑设计的常见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指出住宅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分析了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以更新住宅设计观念,提高住宅设计水平,设计出更适合消费者的住宅;  相似文献   

19.
未来高科技新型住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在能耗、环境和生态等方面对住宅提出更高更严的需求。文章为适应这种时代及生活发展所需,简要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建筑技术相结合的未来新型住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高层、多层、低层及低层连排式住宅等类型层出不穷,千变万化,而美国住宅的主流——依然是较为传统的形式——独立的庭院,二至三层高度,拥有自己的停车位和户外活动场地,这种住宅,在内部功能和空间形式上变化不大。 然而,随着城市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与更新?人们视自己的住宅为逃避都市喧闹生活和工作压力的“避难所”,因而更加注意住宅本身环境、安全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