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考古大会》作为一档考古探秘类文化节目,不仅为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考古学提供了多元的展现空间,还创新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路径.该节目强调考古文化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意义,实现了媒介情境中考古现场的独特演绎,即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沉浸式考古、社会意义深度阐释的文化式考古、历史事物多维展现的故事式考古.多种意味的考古形式...  相似文献   

2.
徐志宏 《传媒》2023,(20):91-93
考古作为一种小众且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业活动,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下正成为一项话题属性浓厚的公共专业活动。公众号传播、网络直播、短视频演绎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构成了公共考古的新形态。基于技术保障的多平台互动、跨平台信息联动传播,很好地平衡了网络时代大众对考古活动的凝视心理和围观需求,它们在推进考古学大众化、考古相关产业链发展、文物保护意识平民化、历史文化知识认同方面,产生愈加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类型的考古纪录片蓬勃涌现,逐渐成为了我国进行文化传播、建构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央视播出的《发掘记》,拓展了传统考古类纪录片的表达形式,也在视听层面和内容选择上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从视听处理、融合探究、内容传播等方面,分析了《发掘记》所呈现的新艺术效果以及具有的文化意义,旨在探讨考古类纪录片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焕姣  林建 《出版广角》2023,(15):21-26
近年来,古籍出版社在贯彻落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主业,抓住机遇开拓文博考古板块,抓住优质文博资源,做好顶层策划思路和框架,创新出版的内容、形式,探索多层次、多角度考古文博图书出版,塑造了考古文博品牌,开拓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构建了新时代传统文化出版的新格局。对古籍出版的新驱动和出版新实践进行探讨,展望古籍出版社文博考古图书的出版发展方向,有助于古籍出版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史前考古研究工作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引人瞩目的,大批旧石器、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的发现,为建立东北地区地方性年代序列和文化发展序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重大发现表明,这里是探索和解决一些史前研究中重大学术课题的关键地区。在新的世纪。认真回顾这一地区史前考古研究的发展历史,了解其现状,对我们做好整个东北地区的史前考古工作,明确尚待进一步开拓的问题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圣地重现     
从近年考古发现来看,相当于五帝时代甚至更早,中国各地已有相当高的文化与文明,这些考古发现自然牵动着中国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新时代对考古成果的公众化传播提出新要求。以展览为手段实现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博物馆应加强对考古成果展策划实施的研究,在展览主题、叙事结构、展品选择、传播推广方面形成适应考古展特点的策划实施方式,讲好考古故事。  相似文献   

8.
物调查资料是一种重要的考古信息,是通过考古调查手段而非主动发掘获取的物资料。它所包含的物信息一般要比考古发掘信息更为宽泛,其间,往往蕴含有等待考古发掘来揭示其详细内涵的重要物,所以历来受到物考古界与其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韩晓玲 《新闻前哨》2007,(10):52-53
在文化领域,文物考古报道"含金量"较高,受到各媒体的重视。湖北是文物大省,屡有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但文物考古报道也向来被视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一专业性很强,圈内较封闭。如何找到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是文化记者不断探索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张颐武 《传媒》2003,(2):14-15
最近,所谓“电视考古”变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不断出现的考古现场直播从国内到国外,从水下到陆地,在到处流行。人们不断地充满期待地试图看到灿烂的古代神秘的文明在直播现场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的秘密通过大众传媒变成当下时代的最新的文化奇迹,我们期望在两个小时之内改写人类的历  相似文献   

11.
我是从城建档案工作上退休的干部,业余爱好考古研究、摄影、图书等资料收藏和周游名山大川,被吸收为中国、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省长城学会会员,阜新市辽金元契丹女真蒙古史研究会、历史考古研究会、档案学会和摄影协会会员。十几年来,我以个人身份在阜新地区考察和调研的主要项目有:明代长城阜新段,清代柳条边阜新段,普安寺和寿宁寺摩崖造像,瑞应寺、普安寺、白泉寺、积庆寺和圣经寺古代寺庙建筑和宗教文化,乌兰木图山、海棠山、千佛山、青龙山、平顶山、塔山、关山和巨龙湖、松涛湖、塔山湖、佛寺等名胜古迹,还调查…  相似文献   

12.
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是基于学科的内容和逻辑,展示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近似于“行业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的模式。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内容和形式上,始终把握“考古学科”的基本点,以丰富的展板资料、搬迁的遗迹本体、微缩遗迹模型等与遗物构成紧密结合的展项;以灵活多样的展陈手段进行视觉转化,全面阐释考古学科的发展历程、基础理论、多学科综合考古的方法,展示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的过程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视觉文化的核心在于影像,影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呈现的最佳方式,具有其他传播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影像的生产地点、自身的地点和被受众观看的地点为路径,通过对文化符号的视觉化建构与表达的探讨发现,《中国考古大会》作为文博类电视节目的 代表,依托视觉化的技术表现进行文化符号的建构,塑造了文物物像符号、空间遗址符号、考古行为...  相似文献   

14.
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及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记忆。档案馆应积极参与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这既是我国考古遗产保护和管理不利的现状所要求的,也是档案馆在新时期的使命。档案馆参与考古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的路径,主要包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考古遗产的普查和收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考古遗产的建档和保存工作;积极开展和参与考古遗产的展示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考古新闻报道作得更加完美呢?结合自己长期从事考古报道的经验,我认为,从事考古新闻报道的记者要不断强化自己历史素养、文化素养、法律素养、科技素养和审美素养,通过不断的提高,让自己写出的考古新闻报道具有更高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化向来不是孤立的文化,吸收周边文化因素发展自己在此之前就已开始,但这个趋势到公元前2500年以后变得越发明显。从考古资料可以看出,中原地区的文化面貌一反单纯的形象,混合进来大量外来文化因素,变得复杂而丰富起来。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如下:第一,中原文化新出现的陶器种类不下十几种之多。  相似文献   

17.
一向冷门的考古发掘活动,随着公众越来越强烈的信息需求,逐渐成为各家媒体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在2004年的全国考古新发现中,同位于平顶山境内的张公巷窑址新发现和蒲城店遗址的发掘不仅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更被众多媒体所密切关注与追踪报道;2005年1月,蒲城店遗址和张公巷窑址又同时入选河南省十大考古发现。《平顶山晚报》在对张公巷窑址和蒲城店遗址的考古报道中,扬己之长,  相似文献   

18.
何畏 《青年记者》2006,(7):53-54
“盛世物贵,太平重考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运宏昌,经济振兴。本来比较冷僻的考古领域,变得热闹起来,考古方面的报道,频现荧屏,屡登报端,且有愈来愈火之势。  相似文献   

19.
赤峰市巴林左旗是古代辽文化发祥地,这里的石窟、佛像、佛塔、寺庙、古墓、岩画等辽代文化遗存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是对早已消失的辽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巴林左旗档案局在开展特色档案征集过程中,着力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存建立了专门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图片、史记资料、学士论文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耳朵图图》为文本,分析了成人群体性“文化考古”行为,对于成人“儿童化”现象进行反思并给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