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薛伟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417-1417
<正> 水钠潴留是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主要特征,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起着重要作用,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及水钠潴留,加重CHF。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利尿剂联用,可从多角度改善上述症状,从而改善CHF。我院近2年来,用卡托普利分别与安体舒通、双氢氯噻嗪联用治疗CHF,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对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即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s)能够显著地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与左心室肥大(LVH)病人的临床症状,但随访研究表明,单独的ACE阻滞不足以完全阻止这些病症的潜在病因,尤其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合成。虽然A-Ⅱ似乎主要通过一种可转变血管紧张素-Ⅰ(A-Ⅰ)的“转化酶”合成,但研究证实RAS也可利用其他的酶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多巴酚丁胺、血管扩张剂以及心脏移植和心脏辅助装置等。与其他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相比,利尿剂是惟一能迅速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的药物,可使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在数小时或数天内消退,并能有效控制液体潴留。利尿剂  相似文献   

4.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时间并显著改善症状,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的拮抗药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对心力衰竭患者同样可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死因。丁邦晗教授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首先应遵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指南2014》,坚持"金三角"用药,注重发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的协同作用;其次,视具体情况择优采用减轻心脏负荷的药,如对于心功能差的患者可采用洋地黄+螺内酯联合应用;第三,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要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辨证多属心气不足、水瘀互结,故应重视补气,处理好补气与温阳的关系;最后,强调要用好中成药,中成药是现代药物治疗心衰的有效补充,既可改善症状,也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心力衰竭(HF)的病理生理起着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显著改善慢性HF患者的预后,但对血管紧张素I不能完全阻断,剩余部分仍可通过其他途径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采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NYHA分级下降2级30例,NYHA分级下降1级8例,无效2例。结论 ACEI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类有效药物,早期心力衰竭,ACEI临床症改善明显,再发生心衰入院患者减少。  相似文献   

8.
肖骏  佘强 《医学综述》2005,11(4):312-31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而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长期过度增强则导致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逆转心脏重塑,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和发病率已为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是心力衰竭联合药物治疗的基石。具口服活性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阻滞剂(ARBs)为一类新的RAS调节剂,较ACEI具有更好的耐受性。现就ARBs逆转心脏重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55-159
心力衰竭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常见并发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也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故而改善ESRD患者心力衰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慢性心力衰竭传统治疗药物一般是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与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以上三药联合称之为“金三角”,可以改善心肌重构,降低心衰患者住院及心血管死亡风险,是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方案。近年,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预后,成为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的全新药物。目前本血液净化中心一例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该药后心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联合应用美托乐尔和辛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7例Ⅱ~Ⅳ级(NYHA)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及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无明显液体潴留时美托乐尔和辛伐他汀,观察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分别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前后两次LVDd、LVEF值,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心率、血压。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心率、血压及心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乐尔和辛伐他汀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干预醛固酮逃逸对心血管疾病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明  刘新玲  石如海 《医学综述》2006,12(12):737-739
醛固酮逃逸现象是指在血管紧张素Ⅱ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应用过程中,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短期内下降,长期治疗后仍可增高的现象。慢性心力衰竭醛固酮合成和释放增加。钠潴留、电解质紊乱,脂质胶原沉积和纤维化,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加重。螺内酯的化学结构类似醛固酮,能阻断醛固酮作用。显著降低心力衰竭的总病死率和(或)住院时间,拮抗心律失常,新的选择性醛固酮拮抗剂可作为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和心肌梗死后强适应症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后,患者的病情将逐渐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展,此时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增加了水钠潴留和周围血管阻力,导致心室进行性扩张,最终加重心力衰竭,因此,阻断RAAS、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产生,对治疗CHF极为重要.本文比较洛汀新和缬沙坦对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以评价两药抑制左室重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二)—病理生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心力衰竭 (心衰 )是一种多系统的疾患 ,以心脏、骨骼肌及肾功能异常为特征 ,且伴有交感神经系统刺激及神经激素改变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心肌收缩期功能障碍非瓣膜性心衰最初的异常改变为左心室功能下降 ,使心输出量降低。而心输出量降低又可激活某些神经激素代偿机制 ,这些代偿机制旨在改善心脏的动力学状况。例如 ,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通过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及外周血管收缩 (增加儿茶酚胺分泌 )而维持心输出量。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兴奋也可使血管收缩 (血管紧张素 )、水钠潴留(醛固酮 )而增加血容量。此外还有血管加压素…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治疗目的除了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外,更强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延长患者的寿命.心力衰竭时,心肌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增强, A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密度增加,产生的AⅡ增多,使心室重塑加重, ACE抑制剂(ACEI)抑制心肌的ACE使AⅡ产生减少,阻止心力衰竭的进展.此外, ACEI还能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扩张血管的前列腺素生成增加,并有抗细胞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 Ⅱ receptor blocker, ARB)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分析 15 例用 ARB和 15 例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抗心力衰竭治疗3个月的DCM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及心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3个月,两组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ACEI组与ARB组心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RB可改善DCM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减缓心力衰竭的病程发展,可作为ACEI副作用不能耐受者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高病死率一直被认为是其显著特征。近年来随着治疗模式的转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与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随着病程延长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症状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中年和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东北地区寒冷的时间比较长,气候骤变时此病更多见,是威胁老年人的一大疾病之一.利尿剂是有液体潴留心力衰竭 (心衰)患者治疗策略的重要组分.单用呋塞米或单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比试验发现,液体潴留常出现在用卡托普利治疗的心衰患者,而非用利尿剂者.多中心试验所纳入的患者均是症状和液体潴留得到了完全控制,用单一利尿剂治疗不能长时间保持临床稳定的心衰患者,且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应用,出现临床失代偿的机会减少.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心衰的药物治疗模式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转变成2000年后以利尿剂为基础配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强心剂的治疗模式.药物治疗心衰目标从以单纯改善临床症状转变为针对心衰发生时神经-内分泌改变而控制临床症状、改善长期预后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郭良敏  梁芸 《四川医学》2023,44(7):748-75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基本资料及药物治疗的现状,探讨心衰药物对于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5月就诊于我院并住院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础资料及住院期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衰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0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以男性居多(57.3%),主要病史为高血压(78.2%)、冠心病 (51.5%)和糖尿病(38.8%),住院期间心衰患者主要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 NI(57.3%),利尿剂(75.7%),β受体阻滞剂(68.0%)等;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的使用也是和患者主观症状(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则和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10),钙通道阻滞剂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02)。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上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对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有一定意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NI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利尿强心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口服氯沙坦钾、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4天,并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二维超声及多普勒检查,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输出量(CD)改善情况.对照组常规应用利尿剂、强心剂以及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疗程同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7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联合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时间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