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通过对ZW油田主力油层微构造研究,总结油层微构造特征及其主要类型,在总的油田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在区域构造控制下,受沉积环境、差异压实作用、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正向(小高点、小鼻状等)、负向(低点、凹槽等)、斜面微构造特征。利用地震精细解释微构造及低序级小断层的识别技术,研究高含水油田后期剩余油挖潜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2.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对于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庆长垣南部敖包塔油田敖9区块在电性解释过程中存在新老标准对比差距较大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根据试油井及相邻敖包塔油田已开发区块开发井的静、动态资料,包括不同沉积类型砂体的电性曲线对比、分析、油层产油含水资料等,以地质研究为基础,以测井为依据,研究、优选出一套适合该区块的科学合理且经济有效的有效厚度电性解释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琴  章凤奇 《河南石油》2004,18(2):11-13
孤东油田馆陶组下段是物性总体较好的河流相储层,电阻率显示比馆上段低很多,长期以来认为储层含油性较差。经过重新解释和试采发现部分储层井段为高产低阻油层。通过对研究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认为造成孤东油田馆下段油层低阻的原因主要有地层水矿化度高、油藏构造幅度小、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高等。根据低阻油层的低阻成因和油层地质特征,把低阻油层分为低渗型、高渗型、薄层型三类,并分析了造成这三类油层低阻的主要原因。本项研究对孤东油田低阻油层的解释提供了基础,为老区寻找储量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滚动勘探开发,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具长庆特色的侏罗系、三叠系、老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三大技术系列。侏罗系滚动勘探开发技术主要是通过恢复古地貌和古水系,确定局部构造,并在有利的储集相带早期预测评价;三叠系滚动勘探开发技术是对以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的长3以上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形成的构造—岩性油藏,采取细分沉积微相,确定有利储集相带,在与区域性鼻状构造匹配的部位进行滚动部署;老油田勘探开发技术是开展油藏精细描述,进行油田地质再认识,重新建立油层判识标准,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已探明油田寻找滚动扩边潜力区或重新认识非主力油层。这些技术特别适用于小型隐蔽式岩性油气藏,并已在长庆油区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5.
Moran油田是Assam盆地上部油田中开采时间最长的油田之一,Assam  盆地是Assam-Arakan地质区域的一部分。该油田位于印度的东北部,开发于20世纪50 年代后期,属于典型的砂岩油藏,开采层位是渐新世Barail油层组。截止到目前,该油田已采出原始地质储量的近29%,日产油达到350m3,日产油量最高时能稳定在2500 m3。近期对该油田进行更深油层的开发,发现了新的含油层,三维地震数据说明不仅渐新世油层是河道砂构造,在更深的始新世油层组也具有含油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6.
深度开发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4,自引:8,他引:76  
本文从我国陆相油藏的具体地质条件出发,回顾了老油田的开发历程和发展的阶段性,提出当前高含水老油田已进入深度开发的新阶段。分析了这个阶段地下剩余油分布的总格局和总特点,指出油层内剩余油已呈高度分散状态,但仍有相对富集的部位;分析了新阶段油田开发在工作目标、挖潜对象、研究深度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文中还进一步根据我国储层的非均质特征和构造的复杂性,着重分析了剩余油分布的规律,提出要发展精细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阿塞拜疆正寻求外部帮助,对一些重要的陆上油田进行挖潜。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socar)现正对外提供4个陆上老油田的数据资料包,以吸引外国投资进行再开发。这4个汕田分别是:比比一埃巴特、布佐夫纳一马什塔加、卡拉和济里亚,  相似文献   

8.
国外油田开发技术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发现大型优质油田可能性的减小,以及已投入开发同田的逐步发展,迫使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研究新技术,降低油田开发费用,并采用各种新技术经济地开采老油田剩余储量,以满足对石油需求的增长,本文简要介绍国外油田开发技术近年来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方法利用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寻找油层保护措施。目的解决月东构造稠油开采中的油层保护问题。结果月东构造是一个敏感性较强的储层,所使用的钻井液与储层配伍性较好,伤害指数07<Dd<1,储层为轻度伤害;据此,对月东构造开发全过程中油层保护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结论解决了海上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的油层保护问题,节约了作业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为海上同类油田提供了可借鉴的油层保护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老油田开发层系的重新评价与补充勘探 ,是增加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红岗构造是一个典型的长轴背斜构造 ,地层发育较全 ,具备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因此在红岗油田开发 2 0年后对其新层系开展了重新评价与补充勘探。通过对红岗构造的整体剖析及不同层位的对比 ,弄清了该构造的油气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勘探。通过经济、有效的加密井加深、加密井加测横向、加密井生产试油和利用老探井试油等方法 ,发现了黑帝庙油气藏。在高台子油层找到了油气富集层位及富集区 ,建成了年产油 15× 10 4 t的生产能力 ,弄清了葡萄花油层的开发潜力。重新评价与补充勘探工作为红岗油田增加储量、产能建设和措施挖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主要成分是重油积高粘原油的油藏,如何在短期内提高原油采出量和最终采收率是传统方法(注水)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沙哈林油田利用热作用于油层的方法开采高粘原油,这在沙哈林陆地寻找新油田潜力很小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在老矿场提高采油率进行采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河油田油层微构造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双河油田主力油层微构造研究,总结出油层微构造征及其主要类型,它包括正向微构造、负向微构造和斜面微构造等。生产实例表明正向微构造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严重水淹区、建议在制定油田开发加密调整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构造因素,尽可能把加密生产井钻在正向微构造上,负向微构造只能钻注水井。  相似文献   

13.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要增储上产,就必须寻找新的储量,无论是寻找新的构造油藏还是岩性油藏,都必须准确落实构造,而单一地采用地震或测井资料进行构造成图都有局限性。针对老油田目前构造研究存在的问题,有机地结合测井和地震解释的优点,提出了油田开发阶段的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包含测井构造研究、测井层位深度建模、精细地震解释、建立研究区变速场、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该技术在大港唐家河油田精细构造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程度很高的G388-2井断块,根据研究成果提供的1口井位获得高产油流。图7参6  相似文献   

14.
扶余东区是一个有30多年开发历史的老油田,目前产油量下降较快,综合含水率已经达到88%。为了寻找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和层位,2002年用油藏监测仪RMT在该区测井30多口。RMT测井资料显示,该区块大部分油井上部主力油层剩余油饱和度较低,水淹严重;油井下部油层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但动用程度较差;部分油砂体内纵向上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水淹不均匀。针对这些情况制定并实施了调剖、堵水、补孔、压裂等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控水、增油效果。实践证明,RMT在这类油田过套管测量含油饱和度方面具有较大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双河油田主力油层微构造研究,总结出油层微构造特征及其主要类型,它包括正向微构造、负向微构造和斜面微构造等。生产实例表明正向微构造为剩余油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为严重水淹区。建议在制定油田开发加密调整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微构造因素,尽可能把加密生产井钻在正向微构造上,负向微构造只能钻注水井。  相似文献   

16.
板桥油田中区板桥油层组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港油区板桥油田中区目前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为寻找优质储量接替区块,2002年以来对全区板桥油层组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利用地震、地质及测井等资料,应用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技术,注重对小断层、微构造高点的解释,为建立准确的构造模型及寻找潜力目标奠定了基础;划分沉积微相,研究砂体类型,认为水道砂体、水道侧翼砂体是该区的主要含油砂体。根据综合地质评价结论,先后在3个断块部署新井7口,均获得高产油气流,新增探明含油面积1.9km^2,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0万t,为板桥油田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的后备资源。图5参14  相似文献   

17.
裂缝的存在会引起地震反射特征的改变,应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以依据这些反射特征的差异识别、预测裂缝。在观察和统计大量岩心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新肇油田葡萄花油层区域、局部构造裂缝的基本特征、发育规律和分布范围。利用新肇油田的三维地震资料,首次在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尝试利用地震解释技术对裂缝进行识别和预测,同时指出:研究区内葡萄花油层的构造裂缝主要发育于粉砂和过渡岩性中;在裂缝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构造部位的控制和断层的影响;利用地震解释技术得到的裂缝预测结果在区域上与地质分析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河南双河油田注水开发中的稳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河油田油层厚,油砂体多,主力油砂体较突出,油层无统一的油水介面。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沉积相带不同,渗透率级差较大(11.56),层内非均质严重,非均质系数为1.56。这使油田在注水开发中,平面上和纵向上水推速度不均匀的矛盾突出,因此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油田稳产需要认真考虑。一、不同含水阶段油井开采应采取不同稳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集油田是一个已投入开发的油田。作者通过对王集地区的地堑断裂系、鼻状构造、沉积相特征、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的研究,提出王集油田的主体构造实际上是一泥底辟构造的新认识。这一认识将对研究王集油田的油层分布规律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震在纯化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纯化油田构造十分复杂。通过三维地震与钻井资料精细结合,对其宏观及微观构造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并经构造与动态的一致性检验,确定其油藏类型,认为原来所谓层状断块油藏实为受复杂断层控制的层状构造油藏;再依据老油田潜力区的控制因素,判定小断层对油层的封堵分割作用是形成潜力区的主要因素,确定出3种主要的潜力区,打井实施后取得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尤其是非主流线区的构造低部位,可视为注水中水力遮挡富油区,是一种新的挖掘潜力方向。将三维地震资料与大量钻井资料相结合,在老油田稳水控油、增储上产的研究中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获得显著效果。图3参3(邹冬平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