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双河油田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的主要开发特征,从揭示厚油层层内结构、剩余油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入手,通过厚层层内三维定量化精细描述,精细数值模拟和全方位评价,认识非均质厚油层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富集部位、类型及形式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油层层内潜力研究及挖潜措施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胜坨油田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平面层间高度水淹,层内油层底部水窜严重。为挖掘油层层内剩余油潜力,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胜利坨油田各种沉积类型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进一步认识了油层层内厚油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超细水泥堵炮眼工艺进行层内挖潜,取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改善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开发效果。层内挖潜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喇嘛甸油田厚油层精细控水挖潜技术   总被引:16,自引:16,他引:0  
喇嘛甸油田萨、葡油层以河流相沉积砂体为主,厚油层发育,层内非均质性严重.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厚油层内既存在严重的无效、低效循环,又存在相对富集的剩余潜力.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现代沉积与野外露头考察,确定了厚油层内部4级界面3种基本分布模式,确定了结构单元4种组合类型,揭示了层内结构非均质特征.在深化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实现相控建模与精细数模一体化量化剩余油分布,搞清了注采无效循环场的分布特征.通过创新层内细分注水与层内精细堵水技术控制无效注采循环,并通过代用井补孔方法不断完善结构单元注采关系挖潜层内剩余油, 有效地改善了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德喜  张建军  高志刚  余兴华  王川 《石油学报》2007,28(1):98-100,106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不同结构界面的情况和剩余油分布的类型,提出了种厚油层精细挖潜的采油工艺:①长胶筒封隔器细分注水、堵水工艺,胶筒长1~m,封卡薄隔层及附近的炮眼,封卡结构界面厚度为0.2m;②层内水力割缝射孔工艺,该工艺定位控制精度高,割缝无震动,对薄夹层及水泥环不产生损伤,试验的最小隔层厚度达到0.2m;③层内定位平衡压裂工艺,利用6种工艺管柱,可保护上、中、下结构界面及压裂层上、下结构界面,实施的结构界面厚度达到0.4m.这种精细挖潜工艺均得到了应用,对特高含水期厚油层挖潜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喇嘛甸油田储层动用状况及综合调整方向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针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及挖掘潜难度增大的实际状况,在精细解剖各类储层基础上,对河流-三角洲沉积的各类储层成因模式及非均质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取心井水洗资料及最新完钻井水淹解释成果搞清了不同类型储层目前动用状况,确定了不同沉积环境各类储层剩余油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潜力主要集中在泛滥分流平原环境沉积的厚油层内部。通过系统完善各套开发层系储层的注采关系,采取多种进行精细挖潜,是今后油田综合调整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技术是胜利整装油田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挖潜的一项有效技术。由于水平井在生产过程中受层内夹层、剩余油富集厚度、水平井生产参数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正韵律厚油层层内剩余油分布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此研究结果在整装正韵律厚油层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储层构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油藏非均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及辫状河心滩坝、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研究,建立了厚油层层内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进一步深化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剩余油研究。针对孤岛油田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提出了采用水平井挖潜。在井区综合含水率已达93.7%,采出程度高达45.3%的情况下,矿场实施23口水平井。水平井初期产油量达31.9t/d,是同期投产直井产量的3—4倍,综合含水率比同期投产直井降低了30%-50%。  相似文献   

8.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及描述技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针对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各类油层剩余油分布复杂、剩余油识别和描述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喇萨杏油田2000年以后完钻密闭取心检查井逐井逐层解剖,基于各类油层水淹状况与砂体类型、注采关系、注采距离、注水状况等影响因素关系的分析,建立神经网络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单层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单层剩余油识别精度达到80%以上,具有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克服了以往凭经验定性分析剩余油的缺陷,为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控制因素及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渗流屏障型和渗流差异型是特高含水期2种主要剩余油控制模式,并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指出相应的挖潜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期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统计分析地层混合液电阻率计算分析剩余油储量丰度平面分布,利用吸水剖面动用状况分析剩余油的剖面分布规律.阐述了该区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构造高、构造复杂带与层内河道边缘、相变带二、三类储层及其韵律性控制,以及层间干扰、注采不完善及水驱损失影响.指出该区特高含水油层动用程度高,剩余油分布总体比较零散,平面上主要以豆粒状、豆荚状或团块状、条带状分布富集;纵向上集中分布在部分动用相对较低主力油层中,油层动用不充分,呈现严重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在正韵律厚油层次生底水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有效的方法。羊二庄油田经过30多年的开发,已进入“双高”开发后期阶段,由于受储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注水冲刷的影响,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水平井技术在羊二庄正韵律厚油层次生底水油藏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挖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在目前特高食水期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冈完善程度、地层纵向渗透性、砂你沉积特征、微构造及区域地层压力因素控制。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井区、纵向中低渗透层、注采状况较差的分流河道沉积问及沉积末端、微构造高部位及局部注水压力平衡区相对富集。在完善井冈的基础上根据地层地质特征加强注来结构调整及注水合理调配,是汉河油田油层挖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分布异常复杂。针对史南油田梁11断块沙二段8油组2层反韵律厚油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细分层内沉积微相,划分均质段,建立厚油层层内三维静态模型,对单砂体进行了多层段的数值模拟,搞清层内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利用侧钻水平井、侧钻井、补孔改层、完善注采井网、间歇注水等措施挖掘厚油层剩余油潜力,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实现区块控水稳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厚层块状稠油油藏产量劈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厚层块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开发特征,在动态分析以及区块测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油层动用范围随蒸汽吞吐周期变化的规律,并采取基于油井加热体积的新型产量劈分方法,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在辽河油田冷41,块的应用实践表明,该产量劈分方法既符合稠油热采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又适应厚层块状油藏地质特征。该方法精确、实用,可信度较高,为类似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水驱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水驱开发过程中原油性质的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原油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论述了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开采机理、水驱转蒸汽驱时机及注汽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阐明了稠油油藏水驱后期转蒸汽驱开采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油藏水锥理论为依据,分析研究厚油层中不同沉积韵律层水锥的基本模式与特征,通过研究分析确定,该断块油水界面是波状起伏的倾斜曲面,其特高含水期同样蕴藏着可观的剩余油潜力,有效地控制该断块注入水锥进是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通过实施综合措施,提高了该断块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与经济效益具有现实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硼(钆)-中子寿命测井以硼、钆化合物溶液作为指示剂,采用“测-渗-测”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多油层硝岩油田高含水后期监测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问题。该方法理论基础可靠,符合率较高,可操作性强, 地层水矿化度、岩性和套影响。在油田高含水后期,能够准确确定高含水层位,检测窜槽层位,并能很好地反映了不同储层及厚油层内部的剩余油分布情况,对增产、增注措施的选井、选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油田各项调整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相似文献   

17.
高华  王援  向阳 《石油沥青》2011,25(5):45-48
针对克拉玛依风城超稠油和低凝稠油基本性质的区别,通过控制不同拔出深度的减压渣油来生产道路石油沥青,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90号道路石油沥青进行路用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的道路石油沥青能够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研究井楼、古城油田 3~ 5m特薄层超稠油油藏地质和开采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特薄层稠油单井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累积产量研究结果 ,系统研究了 70× 10 0m和 10 0× 141m井距条件下特薄层超稠油油藏返层兼采、一套层系开发和两套层系开发的蒸汽吞吐开采厚度界限条件。该技术可用以指导 3~ 5m低品位超稠油油藏经济有效地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9.
高矿化度地区残余油饱和度对水淹层测井评价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王敏杰 《测井技术》2004,28(4):319-320
在水淹层测井解释过程中,时常遇到物性较好的中高渗透率储层,测井解释的含油饱和度比较高,试油投产的结果却是高产水,有时产水率达100%,其原因可能是储层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所致.岩心水驱油实验资料分析证实,部分中高渗透率层注水开发后确实存在残余油饱和度较高的现象.分析了高残余油饱和度对目前水淹层测井评价所造成的各种影响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复杂断块油藏开采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与东辛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经过长期高速开发和多次调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应用动静态综合分析法、沉积微相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定性定量描述油藏剩余油分布,并分析了地质,油藏水驱油机理和开发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成果应用于主力断块油藏综合调整挖潜,产量上升,综合含水下降,采收率提高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