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83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LCBDE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46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RCP/EST+LC(ERCP/EST+LC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近期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及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93.5%vs 89.2%),中转开腹率(6.5%vs 5.4%),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7%vs 8.1%),近期结石复发率比较(5.2%vs 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联合LCBDE与LC联合ERCP/EST对于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样有效,LC联合ERCP/EST可缩短手术时间,但在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不如LC联合LCBDE,两种微创方式都有其各自的适应证,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支架引流术(LC+LCBDE+支架)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即EST+LC)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外科9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行LC+LCBDE+支架,45例行EST+LC,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C+LCBDE+支架组病人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EST+LC组,手术时间长于EST+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LC+LCBDE+支架术比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LC+LCBDE治疗40例,实施ERCP/EST+LC治疗50例。对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LCBDE的住院时间短于ERCP/EST+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有微创、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LC+LCBDE术后恢复时间更短。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 L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LC+ LCBDE)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LC+ LCBDE术和EST+ 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LC+ LCBDE术者127例,行EST+ LC术者105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 两种术式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 LC组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高于LC+ LCBDE组(P<0.01).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对于胆总管直径<1.0 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病人宜采用EST+ LC术式;对于胆总管直径>1.0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病人应首选LC+ 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5.
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三种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剖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引流术(OC+ECBD)3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89例分别采用OC+ECBD(O组)、LC+LCBDE(L组)和EST+LC(E组)治疗,其中O组132例、L组36例、E组121例,比较3组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结果 3种术式的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E组(P<0.01).结论 3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单纯胆总管结石,无明显胆管感染或急性胰腺炎者适合选择LC+LCBD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2组的胆总管直径、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7例患者中,85例采用LC+LCBDE治疗,其中54例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28例放置T管引流;42例患者采用ERCP/EST+LC治疗。LC+LCBDE和ERCP/EST+LC两种术式结石清除率〔100%(82/82)比97.37%(37/38),P=0.317〕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1%(4/85)比4.76%(2/42),P=1.00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和住院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方面LC+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组均明显少于ERCP/EST+LC组〔住院时间:11(5)d比17(9)d,P<0.001;住院费用:27 054(8 452)元比31 595(11 743)元,P=0.005〕。结论 LC+LCBDE和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是LC+LCBDE尤其是LC+LCBDE一期缝合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较ERCP/EST+LC有较明显的优势;并且LC+LCBDE对于结石大小、数量没有限制,能够在保留乳头功能条件下,一次麻醉解决两个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合适病例可考虑LC+LCBDE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6例分别采用LC+LCBDE和EST+LC治疗,其中LC+LCBDE术治疗132例、EST+LC术治疗124例,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结果:两种术式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平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T+LC组手术总时间、手术费用均明显高于LC+CLBDE组(P<0.0l)。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胆总管直径<1.0cm、胆总管中下端结石或老年胆石症患者宜采用EST+LC术式;胆总管直径>1.0cm的多发性较大结石、尤其是中青年患者应首选LC+LCBDE术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LC+LCBDE,58例行EST+LC,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LC组。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LC+LCBDE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经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LCBDE术)和十二指肠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术+Ⅱ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ERCP/EST+Ⅱ期LC术)两种双镜联合的微创手术方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台州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双镜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LC+LCBDE组43例,ERCP/EST+LC组52例,对比两组的术中观察指标,术后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LC+LCBDE组比,ERCP/EST+LC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减少(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增加(P0.05)。结论 LC+LCBDE和ERCP/EST+LC均为安全有效、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结合患者和术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 copic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与LC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4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1例行LC+LCBDE,156例行LC+EST;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残石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LC+LCBDE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费用低,但住院时间稍长,两组中转开腹率、残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C联合LCBDE及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病情允许时LC联合LCBDE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的可操作性及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在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期间,我院共有75例胆囊结石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21例(EST+LC组);LC后行EST治疗5例(LC+EST组);LC后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LCBDE),术中经胆道镜取石术49例(LC+LCBDE组)。结果 EST+LC组中的21例患者,有2例因胆总管内结石太大而无法取出,中转为LC+LCBDE治疗。LC+EST组中的5例患者,LC术后均经EST治疗后取净结石。LC+LCBDE组中的49例患者中,有35例行LC+TC-CBDE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一期闭合胆囊管;14例行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术,8例一期缝合胆总管,6例放置T管。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是一个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具有微创、费用低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