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对幼鼠慢性内脏痛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出生后8~14d内,每天固定时间给予一次60mm Hg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痛模型,对照大鼠除了不行结直肠扩张外,其他情况同模型大鼠。实验分组:对照组、对照空白小球组、对照蝎毒小球组、模型组、模型空白小球组、模型蝎毒小球低剂量组、模型蝎毒小球中剂量组、模型蝎毒小球高剂量组。大鼠第28天开始胃肠给药,连续给予蝎毒靶向制剂14d后,采用腹外斜肌放电来评估肠道痛觉的敏感性;进而采用离体脑片场电位的记录方法,观察慢性内脏痛幼鼠海马CAl区场电位LTP的变化。结果:模型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明显增强,服用蝎毒靶向小球后,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显著减少(P<0.05);记录离体海马场电位LTP显示,模型幼鼠场电位LTP较对照幼鼠的幅值显著增加(P<0.05),同时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可显著降低模型幼鼠海马场电位LTP的幅值(P<0.05),而对对照幼鼠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可抑制幼鼠慢性内脏痛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林国威  林春  郑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0):1341-1345
目的从整体行为学角度探讨脊髓NMDA受体在慢性内脏高敏大鼠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模型组大鼠在出生后d8~d15内,每天接受一次结直肠扩张刺激;对照组除了不行结直肠扩张刺激外,其他情况同模型组。大鼠成年后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进行肠道敏感性评估。观察两组鞘内注射MK-801前后AWR评分和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刺激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在20~60mm-Hg CRD时,模型组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鞘内注射不同浓度MK-801后,模型组AWR测痛阈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③鞘内注射MK-801(1.5mol·L-1)后,模型组腹外斜肌对CRD反应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肌电测痛阈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给药前后无改变。④模型组结直肠病理检查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大鼠脊髓NMDA受体可能参与慢性肠道高敏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5-羟色胺2A(5-HT2A)受体对大鼠慢性内脏痛敏反应及其电针治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内脏痛模型组、模型加溶媒对照组、模型加酮色林组、模型加电针组、模型加针药合用组等6组。慢性内脏痛模型采用对新生幼鼠给予结直肠扩张刺激方法制备;电针选取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疏密波,强度1 mA,持续30 min,隔日1次,持续4次。记录各组大鼠在结直肠扩张刺激诱导下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结果①在20和40mmHg压力刺激下,模型加酮色林组大鼠腹壁撤退反射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P<0.01)和模型加针药合用组大鼠(P<0.05,P<0.01)。②在3种不同压力刺激下,模型加酮色林组大鼠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皆高于模型组和模型加针药合用组大鼠(P<0.05)。结论脊髓5-HT2A受体能够降低慢性内脏痛大鼠的痛觉敏化,但在电针治疗慢性内脏痛敏反应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评价方法,探讨应用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方法:新生期反复结直肠刺激(colorectal irritation,CI)建立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性模型。32只SD新生大鼠按2×2析因设计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新生期反复CI,15~21d腹腔注射雷莫司琼;A1B2组:新生期反复CI,15~21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2B1组:新生期未接受CI,15~21d腹腔注射雷莫司琼;A2B2组:新生期未接受CI,15~21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常规饲养到幼鼠期(6周龄),通过观察幼鼠在不同压力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distension,CRD)刺激后的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内脏痛阈和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进行内脏痛觉敏感性评价。结果:幼鼠痛阈受建立内脏痛敏化模型和早期雷莫司琼干预两因素影响。建立内脏痛敏化模型可使幼鼠痛阈降低11.56mm Hg,早期雷莫司琼干预则使幼鼠痛阈提高9.06mm Hg,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应用雷莫司琼使AWR评分及腹外斜肌放电幅值降低,对于AWR评分的主效应在各个CRD压力下有统计学意义;对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的主效应在各不同CRD压力下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能够降低幼鼠内脏痛觉的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化学刺激引起的两种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采用两种化学刺激建立两种新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方法采用成年大鼠,经肠道连续6d给予冰醋酸或芥末油刺激后,进行直肠扩张,评估肠道敏感性,记录胃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和面积,检测血清5-H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冰醋酸模型肠敏感性(P<0.05)、胃肠电频率(P<0.01)均升高;芥末油模型肠敏感性(P<0.01),胃肠电频率(P<0.01)、峰电位(P<0.05)、峰峰值(P<0.01)、峰面积(P<0.01),血清5-HT含量(P<0.05)均有变化,提示模型组敏感性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反证药物组肠敏感性、胃肠电及血清5-HT含量均有一定恢复。结论通过对成年大鼠肠道进行化学刺激,成功建立了新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对慢性内脏痛雌鼠的敏化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慢性内脏痛雌鼠痛反应的影响及其与脊髓NMDA受体的关系。方法在♀大鼠新生期给予数次结直肠扩张刺激,成年后分为高、低雌激素组,用腹外斜肌放电水平来评价成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用NMDA受体拮抗剂D(-)-2-amino-5-phosphonopentanoic acid(AP-5)鞘内给药比较两组大鼠脊髓NMDA受体的功能。结果 (1)模型鼠高雌激素组的内脏痛反应比低雌激素组的反应强。(2)AP-5鞘内给药对内脏痛反应的抑制作用在模型鼠两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雌激素可加重模型雌鼠的内脏痛反应,雌激素不能使模型雌鼠脊髓背角的NMDA受体功能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系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大鼠模型并作出症状学评价,选出优化模型。方法应用70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母分组、束缚组、醋酸组、母分+束缚组、母分+醋酸组、母分+束缚+醋酸组(简称三因素组),空白组不予干预,其余各模型组大鼠在出生后的第2天到21天,每天接受不同影响因素的刺激;通过计算粪便点数的变化、测量大鼠模型腹部回缩反射(AWR)情况来测评各组间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设情况。结果在不同模型组别的比较中,双因素组与三因素的腹泻症状、肠敏感性增高等改变比单因素组较明显,多因素组模型优于单因素组。结论运用多种因素建立的大鼠动物模型能够全面地模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多因素大鼠模型总体模拟效果优于单因素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改变与c-fos在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乙酸灌肠法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A组,n=12)和对照组(B组,n=12),造模后通过腹部回撤反应评分评价内脏敏感性;用印度墨汁肠道染色法观察小肠蠕动,以墨汁在小肠中移行的距离占整段小肠长度的百分比来观察小肠推进蠕动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结果该模型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特征,A组腹部回撤反应评分、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灌肠法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性,c-fos的高表达参与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异常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阿普唑仑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分配宫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10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50例,针对病症均采用常规治疗,此外观察组额外使用阿普唑仑片辅疗,经过4周治疗后,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改善作用,进而确定阿普唑仑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是否有增效作用,促进更好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结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时,配合阿普唑仑辅助治疗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并对模型的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估。方法将出生8~21d的大鼠乳鼠给予连续性的直肠内炎症性刺激(直肠注入0.087 mol.L-1醋酸0.5 ml),建立IBS内脏感觉过敏的动物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大鼠在直结肠扩张时痛觉阈值的变化以及致痉剂对模型大鼠的离体肠管舒缩运动的影响,研究IBS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第6周和第8周模型组抬腹和拱背的压力阈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离体肠管运动实验中,加致痉剂后模型组升高比值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鼠的新生期肠道内的慢性炎症刺激,可以在成年后引起慢性内脏敏感性增高,是一个符合IBS基本特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和5-羟色胺(5-HT)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发病机制的影响,为从脑肠轴方面分析研究D-IBS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母乳分离+醋酸刺激+四肢束缚制作D-IBS大鼠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5-HT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下丘脑和结肠组织中NPY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NPY mRNA表达在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和下丘脑组织均降低(P<0.05)。5-HT蛋白表达在模型大鼠结肠中升高(P<0.05)。结论脑肠肽NPY和5-HT可能参与D-IBS脑肠轴异常机制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观察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CN通道)的特异性阻断剂ZD7288对急性内脏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结肠内注射1%醋酸1mL,建立急性内脏痛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N2在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经节及胸腰段与腰骶段脊髓背角的表达;通过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观察模型大鼠鞘内分别给予50与100nmol/LZD7288后内脏痛觉敏化是否发生改变。结果:HCN2在模型大鼠腰骶段背根神经节及胸腰段与腰骶段脊髓背角的表达均较对照大鼠增强(P〈0.05)。鞘内注射50~100nmol/LZD7288可以剂量依赖性降低急性内脏痛模型大鼠的腹壁撤退反射评分和腹外斜肌放电幅值(P〈0.05)。结论:ZD7288可抑制急性内脏痛大鼠的痛觉敏化,而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的HCN2通道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复制大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浓度依次为8、4、2 g.ml-1,按生药量计)、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3周后,酶免法测定大鼠血清5-HT和血浆SS、SP含量的变化,观察菝葜提取物对大鼠结肠5-HT、SP、SS和脊髓SP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结肠MC甲苯胺蓝法染色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菝葜提取物低剂量组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和血浆SS含量(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血浆SP的含量(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结肠SS、SP和脊髓SP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灰度值(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结肠5-HT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P<0.01);并且能够减少模型大鼠结肠MC计数(P<0.05)。结论菝葜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S、SP,结肠5-HT、SP、SS、MC,脊髓SP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联合甘草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脑-肠轴炎症因子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冰水浴刺激等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分别设定单用的白芍总苷组和甘草酸组,以及两药合用组,考察各组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和肠推进变化,然后观察各组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和空肠组织炎性病理学变化,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P物质(substance P,SP)和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结果:甘草酸与白芍总苷均能显著增加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值,白芍总苷可同时减缓肠推进速率,合用后可显著减少模型皮层和小肠组织IL-6、TNF-α的表达,减轻脑-肠组织的炎性反应。结论:白芍总苷和甘草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及脑肠组织炎性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合用效果显著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药连用后显著降低脑内和肠道炎性因子IL-6、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对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5-HT、SP、CGRP和TNF-α含量以及肠组织病理性影响。方法:使用SD大鼠7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以噪音刺激、足底电击、夹尾刺激、束缚和番泻叶提取物灌胃方法,建立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随机分5组维持刺激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用药15 d后考察行为学变化和各种IBS大鼠的肠推动,然后处死各实验组大鼠,检测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结肠和血清中5-HT、SP、CGRP和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麦大枣汤能显著降低IBS大鼠焦虑样,但降低肠推动作用较阳性药对照组弱。甘麦大枣汤可降低肠组织和血清中的5-HT、SP和CGRP水平(P<0.05),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但各给药组中的TNF-α相比IBS模型无显著差异。病理分析显示,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IBS大鼠肠组织中炎性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对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有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SP、CGRP表达有关,对TNF-α相关因子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麦大枣汤对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5-HT、SP、CGRP和TNF-α含量以及肠组织病理性影响。方法:使用SD大鼠7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均以噪音刺激、足底电击、夹尾刺激、束缚和番泻叶提取物灌胃方法,建立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模型随机分5组维持刺激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用药15 d后考察行为学变化和各种IBS大鼠的肠推动,然后处死各实验组大鼠,检测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的病理学变化,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结肠和血清中5-HT、SP、CGRP和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麦大枣汤能显著降低IBS大鼠焦虑样,但降低肠推动作用较阳性药对照组弱。甘麦大枣汤可降低肠组织和血清中的5-HT、SP和CGRP水平(P<0.05),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但各给药组中的TNF-α相比IBS模型无显著差异。病理分析显示,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可明显减少IBS大鼠肠组织中炎性反应。结论:甘麦大枣汤对焦虑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有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SP、CGRP表达有关,对TNF-α相关因子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健脾安肠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束缚-大黄灌胃致大鼠肝郁脾虚模型,观察健脾安肠丸对血浆VIP、P物质水平的影响。结果 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VIP、SP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组VIP、SP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健脾安肠丸能够显著降低D-IBS大鼠模型血浆SP、VIP水平,显著改腹泻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与脊髓NMDA受体NR2B亚单位在慢性内脏痛觉敏化中的作用。方法模型组大鼠出生后d8~15,每天接受一次伤害性结直肠扩张刺激,8wk龄后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评估大鼠肠道敏感性。对腰骶背根神经节及胸腰与腰骶脊髓背角神经元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对照与模型大鼠NR2B的表达。并比较对照与模型两组大鼠腹腔注射AP-7(NMDA受体拮抗剂)前后原发传入神经对结直肠扩张刺激的反应。结果①模型组大鼠AWR评分显著增高。②模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NR2B亚单位表达增强。③模型大鼠脊髓内脏相关神经元NR2B亚单位表达增强。④AP-7显著抑制模型大鼠腰骶传入神经纤维对结直肠刺激的反应。结论NMDA受体NR2B亚单位可能参与慢性内脏痛外周与脊髓痛觉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内脏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肠道连续6天给予冰醋酸或芥末油,分别建立冰醋酸或芥末油大鼠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灌胃曲美布丁或芍药苷高、中、低剂量药液,每天1次连续3天,观察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记录大鼠结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和面积.结果:曲美布丁及芍药苷中剂量给药后大鼠肠敏感性显著改善,明显降低两种模型大鼠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阈值,降低结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及峰面积.结论:芍药苷可通过降低肠道敏感性,改善结肠电生理活动来治疗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大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48-51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1基因(CNR1)多态性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及老年病科收治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技术扩增血清标本中的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顺序的测定,比较两组患者常见等位基因及基因型情况,进而对CNR1的多态性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对基因组DNA扩增的目标片段进行顺序的测定共发现8种CNR1等位基因和20种基因型,研究对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为AAT13,最常见的基因型是13/13,观察组患者AAT13及13/13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1.67%和33.33%,与对照组(33.33%、16.67%)相比明显要高;初步得到一定结果后,以等位基因AAT10分界,观察组患者等位基因AAT≥10(96.67%)及基因型为≥10/≥10出现的频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等位基因AAT≥10(83.33%)及基因型为≥10/≥10出现的频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CNR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出现最高的为AAT13,其最广泛的基因型为13/13,CNR1基因型的多态性和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存在一些联系,对于拥有≥10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为≥10/≥10的人群更易患肠易激综合征,这对肠易激综合征早期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