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和正常人成骨细胞(human osteoblast-like cells HOB)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oeptor substrate IRS)的表达。方法 半定量RT-PCR检测IRS mRNA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IRS蛋白表达。结果 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和正常人成骨细胞均有IRS-1、-2、-3、-4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以IRS-1的表达丰度最高,IRS-4表达丰度最低。其中IRSmRNA和蛋白质在MG-63细胞中的表达丰度较在正常人戍骨细胞中的表达丰度稍高。结论 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和正常人成骨细胞均可表达IRS mRNA和蛋白质。且IRS不同成员在同一细胞中的表达丰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ALP1基因在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表达,以及高表达NALP1基因对于骨肉瘤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与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比较.将NALP1基因转染质粒PcDNA3.1,将重组质粒转染骨肉瘤细胞,分成高表达基因组、空质粒组及对照组,加入抗肿瘤药物顺铂及甲氨蝶呤促使肿瘤细胞凋亡,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通过统计分析,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人成骨细胞株hFOB1.19 (P<0.05),NALP1高表达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及对照组.结论:上调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中的NALPl的表达量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70-1672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元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1μg/mL、5μg/mL、10μg/mL)的牛蒡子苷元处理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Bax和VEGFR-2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牛蒡子苷元能够抑制骨肿瘤细胞MG-63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能够降低Bcl-2基因的表达,升高Bax基因的表达,抑制VEGFR-2基因的表达。结论牛蒡子苷元可诱导人骨肉瘤MG-63细胞系发生凋亡,抑制其细胞增殖能力,并能抑制Bcl-2和VEGFR-2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能够诱导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水平的上升,这些结果阐明了其抗肿瘤作用中存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氟化钠(NaF)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0、10-2、10-1、1、10、102、5×102、103、5×103、104、2×104、4×104 μmol/L NaF染毒MG-63细胞,培养48 h.采用MTI实验观察NaF对MG-6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G-63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Tr实验结果显示,MG-63细胞开始有增殖活性时的NaF浓度为102 μmol/L,增殖活性最大时的浓度为5×103 μmol/L,增殖活性受到抑制时的浓度为2×104 μmol/L.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采用MTT实验中确定的3个关键浓度染毒细胞48 h后,高剂量(2×104 μmol/L)组的MG-63细胞凋亡率最高(6.001%),细胞增殖指数(PI)最低(0.339);中剂量(5×103μmol/L)组的细胞凋亡率最低(2.220%),PI最高(0.632);低剂量(102 μmol/L)组的PI及细胞凋亡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NaF对成骨细胞具有双向作用,低浓度下促进细胞增殖,超过一定浓度后因其增殖抑制而使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模型肝细胞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浓度胰岛素孵育HepG2细胞24h,建立胰岛素抵抗肝细胞模型。将模型细胞分别置于含不同浓度胰岛素和小檗碱的培养液中培养24h,以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法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计算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应用RT-PCR检测小檗碱作用前后模型细胞11β-HSD1mRNA的表达。结果以含10-7mol/L胰岛素的培养液孵育HepG2细胞24h后,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明显降低,表明建模成功。模型细胞经高浓度(10μmol/L)小檗碱处理后,葡萄糖吸收率明显增加[(42.53±1.99)%VS(28.16±1.99)%,t=12.9457,P〈0.01],并且高浓度小檗碱与胰岛素对模型细胞有协同促进葡萄糖吸收的作用。模型细胞11β—HSD 1mRNA表达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细胞(相对表达量:4.60±0.96 vs 0.67±0.42,t=4.9476,P〈0.05)。经高浓度小檗碱干预24h后,模型细胞11β-HSD1mRNA表达降低,与非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表达量:1.12±0.35VS0.67±0.42,t=1.1394,P〉0.05)。低浓度(1μmol/L)小檗碱则作用不明显。结论浓度依赖性地下调11β—HSD1mRNA表达是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磨损微粒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过程中的骨形成能力,为人工关节假体松动的机制及预防研究打下基础。方法MG-63细胞在无酚红的MEM培养基中单层培养,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可吞噬钛微粒(粒径小于3um)对其进行24小时干预或采用0.05%钛微粒干预0h、12h、24h、36h及48h,半定量RT-PCR观察其对护骨素(OPG)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钛微粒浓度及刺激时间逐渐增加,OPG mRNA表达上调逐渐增加。结论在假体松动病理过程中,骨形成能力增加,虽然其增加程度不及骨溶解,但为干预假体松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用Western杂交检测自发发病的2型糖尿病模型(OLETF大鼠)肌肉、脂肪、肝脏内IRS-2(胰岛素受体底物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以同种属的Wistar大鼠做比较。结果OLETF大鼠肌肉组织内IRS-2的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脂肪、肝脏组织内IRS-2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S-2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引起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因素之一;IRS-2在OLETF大鼠不同组织内的表达不完全一致;可能引起各组织对胰岛素抵抗的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乙醇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基因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乙醇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及小鼠胰岛瘤细胞(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及NIT-1细胞,不同剂量乙醇作用不同时间后,用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情况,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mRNA的表达。结果 (1)乙醇对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mRNA表达影响:作用6h,胰岛素分泌增加,各剂量组(除400mmol/L)胰岛素mRNA表达升高;作用12,24h,胰岛素分泌降低,胰岛素mRNA表达均降低。(2)乙醇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mRNA表达影响:作用12h,低剂量组胰岛素分泌升高,胰岛素mRNA表达升高,高剂量组胰岛素分泌下降;胰岛素mRNA表达下降;随乙醇作用时间延长,胰岛素分泌先升高(6h),然后下降(24h),胰岛素mRNA表达短时间(6h)上升,作用24h表达下降。结论乙醇对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mRNA表达的影响与作用时间、剂量有关,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乙醇影响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具有类雌激素效应的环境污染物双酚A(Bisphenol A,BPA)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作用及对其中癌基因EphA2和c-Myc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10^-4、10^-5、10^-6、10^-7、10^-8、10^-9、10^-10mol/L等不同浓度的BPA对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进行染毒,通过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使用RT-PCR方法测定细胞EphA2和c-Myc的mRNA表达量。[结果]BPA作用MCF-7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增殖,各浓度组均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并使其中的EphA2和c-Myc的mRNA表达呈现上升趋势,各浓度组c-Myc的mRNA水平要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BPA引起的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EphA2和c-Myc等癌基因的表达增加而引起的,并且BPA对细胞的增殖作用有一定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p53及bcl-2基因的改变,以观察六价铬[Cr(Ⅵ)]对人胚肺细胞(HEL)内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影响及绿茶对其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Cr(Ⅵ)溶液和绿茶浸泡液处理HEL细胞24h后,5μmol/L 及10μmol/L Cr(Ⅵ)单独处理组细胞内p53 mRNA和bcl-2 mRNA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绿茶浸泡液处理组与Cr(Ⅵ)单独处理组相比,细胞内p53 mRNA和bcl-2mRNA含量降低(P〈0.05)。提示六价铬可引起p53及bcl-2 mBNA水平升高,绿茶浸泡液可以降低其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胰岛素、真胰岛素变化 ,并分析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 单纯性肥胖者 70例 ,正常对照组 3 0例 ,均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同时测定血清真胰岛素 (TI)、免疫活性胰岛素 (IRI)、空腹血糖 (FPG)、血甘油三脂 (TG)、胆固醇 (CHO)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ISI1=1/(FPG×TI) ,ISI2 =1/(FPG×IRI) ] ,并对ISI1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肥胖患者血清胰岛素、真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SI1、ISI2 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ISI1的降低要比ISI2 降低明显 ( P <0 0 1)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SI1与BMI、体重、腰围、TG呈负相关 ,γ依次为 -0 678、-0 5 40、-0 5 68( P <0 0 1) ,-0 2 47,(P <0 0 5 )。多元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肥胖患者ISI1的最重要因素是BMI( -0 5 14 )、TG( -0 3 5 0 )、腰围 ( -0 3 11) ( χ2 =0 669,F =3 3 814 ,P <0 0 1)。去除BMI的影响因素后 ,ISI1与TG明显负相关 (γ =-0 2 96,P <0 0 5 )。结论 肥胖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真胰岛素水平比免疫活性胰岛素水平更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胰岛素抵抗与BMI、甘油三脂、腰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伴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揭示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受体基因酪氨酸激酶域外显子 17、18基因突变进行检测 ,并对突变的外显子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1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着胰岛素抵抗。 2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伴有胰岛素抵抗者 33例中 9例发生基因突变占 2 7.2 7% ,突变部位发生在外显子 17。银染 PCR- SSCP检测突变的 9例中呈现两种不同的带型 ,带型 7例 ,带型 2例。外显子 18未检出突变。正常对照 2 8例健康人中外显子 17、18均未检测出突变。 3测序结果带型 为外显子 1710 5 8CAC→ CAT杂合子无意突变 ,带型 为外显子1710 5 8CAC→ CAT纯合子无意突变。结论 :外显子 17的无意突变带型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基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输送胰岛素的无创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过去一般通过注射方式来摄入胰岛素,这给人体带来创伤、疼痛甚至感染,既不方便,又降低了吸收效率.生物医学工程正在研究开发输送胰岛素的无创方式.本文依据其商业化的可行性,依次介绍了几种方案,包括:肺吸胰岛素喷雾、口腔胰岛素喷雾、鼻内胰岛素喷雾、口服胰岛素、胰岛素膏贴、纳米胰岛素泵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方法随机选择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病程不同分为2型糖尿病新诊断组(A组,22例,病程<3个月)、病程<5年组(B组,26例)、病程≤10年组(C组,24例)。患者均进行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并测定负荷后30、120min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口服糖耐量试验0、30、120min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口服糖耐量试验0、30min胰岛素及C肽水平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C组各时间点胰岛素、C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oma-IR水平为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能改善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但改善程度随病程延长而下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胰岛素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法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法对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短期疗效。方法 糖尿病病人 48例 ( 1型糖尿病 14例 ,2型糖尿病人 3 4例 ) ,随机分为CSII组和对照组 ,CSII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 ,对照组于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诺和灵和睡前注射中效诺和灵。结果 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 ,CSII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有效的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 ,更快、更有效的控制高血糖 ,减少血糖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糖皮质激素加重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和高浓度糖(高糖)共同作用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理。方法 分离的大鼠脂肪细胞在5.25mM葡萄糖或加地塞米松(Dex)0.3μM培养基中孵育24h,然后测定葡萄糖的转运率,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的酪氨酸磷酸化、IRS1/2及蛋白激酶B(PKB)的蛋白表达。结果 高糖抑制了这些细胞的糖摄取率、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蛋白表达,Dex加重高糖的以上抑制作用;高糖增加IRS2蛋白表达,Dex部分对抗高糖的此作用及抑制IRS2酪氨酸磷酸化。结论 高糖能诱导胰岛素抵抗,Dex加重高糖的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胰岛素信号蛋白磷酸化及蛋白表达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肥胖症胰岛素抵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免疫与糖代谢的关系方面探讨儿童胖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52例肥胖儿童及40例正常儿童进行血糖,胰岛素,抗胰岛素抗体水平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的检测对比分析。结果肥胖组血胰岛素水平和抗胰岛素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肥胖儿童葡萄糖耐量试验呈延迟反应。结论肥胖儿童的胰岛素抵抗与抗胰岛素抗体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A number of processes ar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These include an injury to the endothelial cell barrier of the inner lining of the artery, infiltration of the artery by lipid filled monocyte-macrophages, 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cells, synthesis of connective tissue and thrombus formation. Insulin may be involved in several of these processes. Over 40 years ago it was shown that insulin is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of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in cholesterol fed, alloxan diabetic rabbits. Insulin inhibits regression and stimulates formation of lipid containing lesions in a number of species, and can promote lesions in animals fed normal diets. Insulin is also related to lipid metabolism in the artery wall and interacts with blood pressure to stimulate lipid synthesis in arteries.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s cultured from a number of species including humans proliferate in response to levels of insulin similar to those found in normal human physiology.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s of insulin are mediated by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hence may not be impaired in state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sulin also stimulates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 migration. Insulin stimulates cholesterol synthesis in cultured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enhances LDL receptor activity in a number of cell types. Insulin stimulates connective tissue synthesis, and promotes clotting.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真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 单纯性肥胖者 70例 ,正常对照组3 0例 ,均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同时测定血清真胰岛素 (TI)、空腹血糖 (FPG)、血甘油三脂 (TG)、胆固醇 (CHO)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ISI =1/(FPG×TI) ] ,并对ISI与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肥胖患者血清真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SI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SI与BMI、体重、腰围、TG呈负相关 ,r依次为 -0 .678、-0 .5 40、-0 .5 68(P <0 .0 1) ,-0 .2 47,(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肥胖患者ISI的最重要因素是BMI( -0 .5 14 )、TG( -0 .3 5 0 )、腰围 ( -0 .3 11) (R2 =0 .669,F =3 3 .814 ,P <0 .0 1)。去除BMI的影响因素后 ,ISI与TG明显负相关 (r =-0 .2 96,P <0 .0 5 )。 结论 肥胖患者有高真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BMI、甘油三脂、腰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