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结石、壶腹肿瘤、胰头癌、胆管癌及炎性狭窄等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术前MRCP检查,结合手术,回顾性评价术前MRCP定性及定位诊断。结果 (1)定位诊断:对结石梗阻部位显示率为100%,对其他梗阻部位显示率为66.7%-100%;(2)定性诊断:术前诊断结石正确率为76.9%,恶性占位正确率为33.3%-66.7%。结论 MRCP对梗阻性黄疸疾病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影像对结石定性诊断特异性较高,对肿瘤部位诊断结合其他辅助诊断方法会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及两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有详尽、完整的手术及病理资料的梗阻性黄疸者132例。行常规MRI及MRCP,MRCP检查后48h内行ERCP检查。详细分析影像结果,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CP结合MRI诊断准确率为93.9%,ERCP诊断准确率为86.4%。结论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替代ERCP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低场强磁共振机上提高MRCP图像质量和胰胆管梗阻性疾患定性诊断能力的方法。方法:用重T2WI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非屏气扫描技术及三维图像后处理,做MRCP检查共35例。正常组8例,病变组27例。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示胆管阻塞部位和不同程度扩张的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能显示胆总管、肝总管、左右肝管起始部及胆囊的形态。MRCP综合诊断恶性胆道梗阻、胆石症和其他良性胰胆管病变的符合率分别为84.6%(11/13)、100%(6/6)、80%(4/5);MRCP对胰胆管病变定位诊断准确性为100%(24/24)。结论:良好的胃肠道准备和呼吸伪影抑制,恰当的参数匹配是提高低场强MRCP图像质量的重要方法。MRCP结合MRI断层图像和不同方位的FSE源图像的综合诊断方法对病变的定性诊断能力优于仅用MRC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ERCP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19例。该11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用西门子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行常规MRI及MRCP检查。常规MRI包括轴位T1WI、T2WI及T2trufi冠状位扫描;MRCP检查包括3DMRCP和二维厚块MRCP检查。结果良性病变98例,其中胆系结石80例,胆管炎性狭窄12例,胆总管蛔虫4例,胆总管囊肿2例。恶性病变21例,其q1胆管癌11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7例。MRCP能清晰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结构,能直观地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对梗阻性胆道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结论MRCP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特别是对结石的诊断,能清楚地显示梗阻部位、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周围病变性质,为临床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Truen FISP序列与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梗阻性黄疸的48例患者的Truen FISP序列与MRCP分别进行阅片诊断,再结合其他序列进行诊断,最后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e FISP序列与MRCP判断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对于胆道及胆道内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1.1%,MRCP为83.7%,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胆道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1.8%,MRCP为36.4%,前者优于后者(P〈0.05)。而结合T1Wi、T2wi序列扫描后正确定性率达93.7%。结论True FISP序列与MRCP均能很好地判断胆管有无梗阻,对于梗阻部位的定位诊断两者无明显差异。由于MRCP对胰胆管整体显示较好,因此胆管内小病变不易漏诊。对于胰管的显示,MRCP也明显优于True FISP序列。而对于胆外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True FISP序列能提供MRCP所不能提供的病变信息,能较准确地对梗阻原因作出定性诊断。如果结合常规,T1WI、T2WI扫描,将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梗阻性黄疸为临床常见病.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是对该病进行各种治疗的前提。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方法主要靠影像学技术,而经十二指肠镜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二者成像原理及技术不同,成像特点也有差别.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收集了自2001年以来的35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通过比较ERCP与MRCP检查结果,旨在比较二者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行MRCP检查的21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或ERCP病理证实,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本组为71%,各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表现。认为MRCP用水成像原理,不用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我科行MRCP检查的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纷手术或ERCP、PTC证实,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本组为78%,各类病变均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作者认为,应用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素平  杜勇 《西部医学》2009,21(8):1373-1375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三维原始图与动态增强MRI检查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梗阻性黄疸者常规进行MRI、MRCP扫描,可疑占住性病变患者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详细对比分析影像、手术及病理结果,分析MRCP的原始图、动态增强图象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结果MRCP结合三维原始图像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与SSFSE序列的MRCP图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MRCP结合常规MRI图像及动态增强MRI扫描诊断肝外恶性梗阻性黄疸与单纯SSFSE-MRCP图像差异亦有显著性(P〈O.05)。单纯MRCP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9%,MRCP结合MRI原始图诊断准确率为93.9%。结论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需要结合MRCP原始图及动态增强MRI。  相似文献   

10.
班秀丽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173-173
目的:评价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和胰胆管造影(MRCP)对梗阻性黄疽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rue Fisp序列多方位扫描成像及核磁共振MRCP成像对5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I检查,根据MRI表现进行病变的定位及病因学诊断,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True Fisp序列和M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学及定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二种序列组合均定位诊断。对于胆道及胆道内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0.2%,MRCP为85.3%,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于胆道外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疽,True Fisp序列的诊断符合率为85.2%,MRCP为29.5%,前者优于后者。对于各种原因所致梗阻性黄疸,联合运用2种成像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为90.2%,明显优于MRCP。结论:True Fisp序列的准确性高于MRCP,能较准确地对梗阻原因作出定性诊断,或提示临床进一步做何种检查有效,如果再结合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对于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诊断将会有更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在胆外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可疑梗阻性黄疸的虱进行MRCP检查。42例(75%)行手术治疗。14例(25%)行非手术治疗。结果:56例虱中53例(94.6%)可通过MRCP明确诊断,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2例(3.6%)硬化性胆管炎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做出诊断;1例(1.8%)胆总管结石误诊为胆管癌.结论:MRCP对胆道疾患诊断具有无创性、高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8例临床诊断为阻塞性黄疸病例行MRCP和ERCP检查。对MRCP和ERCP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比较,对比2种检查方法差异。结果 MRCP诊断梗阻病因与临床/病理对比,准确率90.8%;ERCP诊断梗阻病因与临床/病理对比,准确率98.0%。结论MRCP在阻塞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作为阻塞性黄疸的首选检查和ERCP的术前筛选,是一种可靠、安全、无创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MRCP快速屏气序列的应用技术及效果评价。方法收集我院通过利用Ge Signa Profile 0.2TMR成像系统,对25例临床初诊为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MR平扫+MRCP(单次激发FseT2WI快速屏气扫描检查),将其影像表现与临床及病理诊断对照分析,以评价低场MRCP的应用价值。结果25例梗阻性黄疸均能较好显示肝内外胆道系统,所有病例均经一次扫描成像,基本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进行MRCP检查,具有无创伤,安全,简单易行,可准确显示梗阻部位,并能判断引起梗阻原因等优点,基本可以达到高场磁共振扫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用低场磁共振仪进行胰胆管成像(M RCP)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0.2 T磁共振仪对3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检查。先训练患者熟悉连续闭气26s或36s;腹部加压,常规SE序列横轴位T1W I、T2W I扫描及ST IR扫描,然后取轴位T2W I胆囊最大层面作M RCP定位,采用间隔快速激发射频脉冲序列行M RCP检查,图像经2D重建。结果:34例梗阻性黄疸,其中胆总管癌21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下段炎症3例均可显示胆道扩张,梗阻端形态轮廓钩划清楚,其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结合常规T1W I、T2W I图像,定位准确率100%(34/34),诊断符合率为91%(31/34)。所有病例均经一次扫描,基本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利用低场磁共振仪进行M RCP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病变中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技术,可显示梗阻部位,能较准确判断梗阻的病因、定位及定性,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9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MRCP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82例,其中胆系结石67例,胆管炎性狭窄13例,胆总管囊肿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16例,其中胆管癌7例,壶腹癌3例,胰头癌6例。结论 MRCP对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是诊断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宝群  林腾  王楚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669-1671
目的:探讨老年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价值。方法:51例62岁以上阻塞性黄疸患者(男32例,女19例),经超声检查并手术证实或CT/MR检查未发现结石,其中23例采用超声引导的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PTBD)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超声均能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正确率为77.5%(31/40),PTBD均1次穿刺成功,无显著并发症发生,患者黄疸迅速缓解消退。结论:超声对老年人各种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不宜手术治疗及术后复发患者,超声引导下PTBD是一种比较安全、简便、经济的治疗老年非结石原因阻塞性黄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单次激发对98例临床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和拟诊胰胆疾病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结果恶性梗阻28例,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8例、壶腹癌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直接侵犯3例,良性梗阻70例、胆总管结石30例、胆囊切除术后狭窄9例,其他、胆囊炎或结石25例、慢性胰腺炎6例,本组定位诊断率为100.0%,定性准确率为87.7%.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较为准确,结合MRI轴位、冠状位原始图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非创伤的检查方法,能为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弥散加权序列(DWI)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水成像技术和弥散加权序列对50例患者行MRCP、DWI检查,MRCP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另选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按照实验室胆红素水平将50名患者分为轻中重组,将组间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6%(48/5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42/50)。结论:ADC值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程度、评价肝脏功能,MRCP联合DWI序列扫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起到定位定性诊断的作用且准确率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磁共振、CT两种影像手段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差异。方法:收集40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腹部扫描检查,同时行MRCP、MRI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或ERCP检查获得病理结果。利用多平面、曲面重建技术对所得CT增强图像进行胰胆管重建,与MRCP、MRI检查结果对比,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结合MRCP、CT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38/40)、82.5%(33/40);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5%(37/40)、90%(36/40)。两种影像学在定位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5.124,P<0.05),但在定性方面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848,P>0.05)。结论:MRI结合MRCP判定疾病部位的准确率最高,CT则快速、方便,在临床上应结合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检查。如果二者结合判断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十分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