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调查云南省水源性高砷重点地区地方性砷中毒病情,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云南省弥渡县2个高砷重点村和1个对照村所有水源,检测水砷含量;对高砷村和对照村村民临床体检,检测疑似砷中毒患者和对照村村民尿砷含量;根据高砷水源饮用史、临床体检结果和尿砷水平确诊砷中毒病例,并按《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判定病区。结果检测2个高砷村水源107个,两村共用的温泉水源和13口自家水井砷含量超标(0.05 mg/L);温泉水源砷含量均值高达0.519 mg/L,是两村最主要的高砷水源,覆盖人口2 000余人;检测对照村水源20个,砷含量均合格;临床筛检两高砷村村民404人、对照村38人,高砷村检出疑似病例61例;检测高砷村人群尿样115份,高芹村尿砷中位数0.24 mg/L,高孟营村尿砷中位数0.07 mg/L;检测对照村村民尿样38份,尿砷中位数0.02 mg/L;确诊地方性砷中毒病例32例,砷中毒可疑病例5例,总检出率9.16%。结论云南省弥渡县两高砷村均被确认为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轻病区,是云南省首次确认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全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砷病病情,为饮水型地砷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根据以往地砷病的调查结果,选取1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地砷病监测.在每个监测省,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病区村中抽取86个村作为监测村,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潜在病区村中抽取48个村作为监测村.调查监测村所在县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调查监测村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居民家中饮用水含砷量,同时对常住人口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结果 ①在32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19个,覆盖自然村1673个,受益人口69.07万人.②共调查了134个村,已改水村数86个,占64.18%,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1.86% (79/86),间歇运转率为4.65% (4/86),报废率为3.49% (3/86);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91.86%(79/86).未改水村48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35.04%(356/1016).③在已改水村共检查20 885人,砷中毒检出率为4.44%(928/20 885).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3.27%(682/20885),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80%(167/20 885),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37%(78/20885);共检出皮肤癌患者1例.在未改水村共检查6166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3.08%(189/6166).其中轻度患者检出率为2.69%(166/6166),中度患者检出率为0.28%(17/6166),重度患者检出率为0.10%(6/6166);新发病例20例,分布在山西省.结论 已改水村砷中毒患病率仍然高于未改水村;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测宁夏饮水型砷中毒病区病情变化趋势,综合评价防治措施落实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管理方案》,随机抽取病区监测村5个,开展饮用水砷含量、砷中毒病情及尿砷水平监测。结果监测的4个改水村的3个改水工程水砷含量全部合格,并检查了442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3.17%,检测了248例砷中毒病人尿砷含量,范围为0.001~0.055 mg/L;1个未改水村26户高砷暴露家庭水砷超标22户,超标率为84.62%,检查了饮用高砷水源的常住人口84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9.52%;检测60例砷中毒病人或正常人尿砷含量,范围为0.004~0.094 mg/L。结论 3个改水工程达标运行,1个未改水村水砷含量超标率严重,且砷中毒患者已出现中度病例,降砷改水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水源型高砷区改水进度、改水工程运行使用情况、水砷含量及病情,为科学防治和评价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覆盖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全部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水源型高砷区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8个县69个自然村,其中病区村12个、高砷村57个;69个自然村全部完成改水,改水率100%,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10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98.55%。砷中毒现症患者145人,患病率0.84%,以男性59.31%、汉族57.93%、文盲和小学学历为主86.21%,年龄分布在14~92岁,平均年龄(63.41±17.74)岁。轻、中、重度患者分别占53.11%、33.79%和13.10%;各县区轻、中、重度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450.428,P<0.01);未发现新发砷中毒疑似患者、鲍温氏病和皮肤癌患者。患者皮肤三联征以色素脱失69.06%和掌跖角化53.96%为主;30.22%的患者有一种体征,39.56%的患者有两种体征,30.22%的患者有三种体征。结论 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达到消除标准,建议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查清湖北省仙桃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区和高砷水源的分布,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围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与<湖北省高砷水源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并结合仙桃市的地域特点,选择7个镇(区、场),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筛检居民饮水砷,超标水样再用国标法复核.利用已发现病Ⅸ和本次筛查出的高砷井居民户资料开展线索调查,筛查地砷病病人.结果 仙桃市7个镇(区、场)均存在高砷水源.在81个自然村中水砷超标的有35个村.超标率为43.21%(35/81).共筛查水井4020眼,筛查出超标井269眼,超标井(>0.05 mg/L)检出率为6.69%(269/4020),其中沙湖原种场超标井检出率最高为13.56%(115/848).高砷暴露总人口 1091人,暴露率为5.75%(1091/18 975),儿童高砷暴露人口281人,暴露率为5.82%(281/4826),其中沙湖原种场的高砷暴露总人口为467人,暴露率为13.26%(467/3522),儿童高砷暴露人13为129人,暴露率为12.91%(129/999).结论 仙桃市广泛存在高砷水源,且以沙湖原种场为中心的东南部高砷水源检出率、人口暴露率、儿童暴露率相对较高,防治工作重点应在这一地区尽快落实改水这一根本措施.其他检出率较低的地区也不可忽视,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做好相应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病区降砷改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地砷病病情,为饮水型地砷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的要求,选取11个省(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监测省(区);每个监测省(区)在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病区村中抽取监测村,其中2010年度抽取81个,2011年度抽取89个;在既往高砷暴露人数超过100人的潜在病区抽取监测村,其中2010年度抽取26个,2011年度抽取19个.调查全部监测村所在县以及全部监测村的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测定居民家中饮用水含砷量,同时对常住人口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结果 ①2010年度在45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25个,覆盖自然村1349个,受益人口72.66万人;2011年度在48个县共监测降砷改水工程233个,覆盖自然村1576个,受益人口84.61万人.②2010年度共调查了107个村,已改水村81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0.12%(73/81),间歇运转率为9.88%(8/81),无报废工程,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86.42%(70/81);2011年度共调查了108个村,已改水村89个,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86.52%(77/89),间歇运转率为11.24%(10/89),报废运转率为2.25%(2/89),改水工程水砷合格率为82.02%(73/89).2010年度监测未改水村26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66.01%(371/562);2011年度监测未改水村19个,水砷超标户数占总检测户数的54.99%(204/371).③2010年度在已改水村检查23 964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4.43%(1061/23 964);在未改水村检查3964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5.98%(237/3964),新发病例2例.2011年度在已改水村检查25 225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4.68%(1181/25 225);在未改水村检查3145人,砷中毒患者检出率为2.26%(71/3145).结论 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水质质量不容乐观;已改水病区砷中毒患病率仍然高于未改水病区.应尽快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加强改水工程的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2004-200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以往水砷筛查结果,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3个旗(县)的51个高砷自然村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在水砷为0.05~0.15 mg/L的自然村,对饮用高砷水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在水砷>0.15 mg/L的自然村,进行病情普查,普查率不低于90%.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211-2001)进行.结果 共调查病区居民28 083人,检出砷中毒患者3978人,检出率为14.17%(3978/28 083).其中可疑患者1722例,检出率为6.13%(1722/28 083);轻度患者1897例,检出率为6.75%(1897/28 083);中度患者329例,检出率为1.17%(329/28 083);重度患者30例,检出率为0.11%(30/28 083).病情主要以可疑和轻度为主.检出皮肤色素脱失2428例,检出率为8.65%(2428/28 083);皮肤色素沉着895例,检出率为3.19%(895/28 083);掌跖皮肤角化1821例,检出率为6.48%(1821/28 083);皮肤色素脱失和皮肤色素沉着同时表现的有598例,检出率为2.13%(598/28 083);皮肤色素脱失、皮肤色素沉着和掌跖皮肤角化同时表现的有265例,检出率为0.94%(265/28 083).皮肤损害以皮肤色素脱失和掌跖皮肤角化改变为主.患病人群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年龄组,占89.52%(3561/3978).男性检出率[15.08%(2209/14644)]高于女性[13.16%(1769/13 439)].结论 呼和浩特市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表现轻,但病情监测工作仍不能忽视,今后仍应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湖北省高砷水的分布,掌握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病情,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07年采取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9个县(市/区)浅层地下水含砷量进行半定量测定,对超标和可疑水样用国标法复检;并对存在高砷水的县(市/区)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 2006年检测了6个市(区)、446个村、10 028口井,其中5个市(区)有高砷水井(>0.05mg/L)分布,水砷超标率为5.29%(530/10 028).2007年检测了17个县(市/区)、1282个村、19 086口井,其中部分调查县(市/区)与2006年相重叠,结果11个县(市/区)有高砷水井分布,水砷超标率为1.74%(333/19 086).两年共检测水样29 114份,其中水砷超标863份,总超标率为2.96%,主要分布于12个县(市/区)、179个村,水砷最高为2.012mg/L.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调查确诊4例患者,其中重度病例2例,中度1例,轻度1例.结论 高砷水在湖北省广泛分布,但病情较轻,应尽快对高砷区开展改水降砷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及病例建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高砷水源分布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掌握甘肃省饮水高砷区分布范嗣和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饮用水高砷水源筛查方案,对13个重点县(市)进行饮用水源含砷量筛查,对11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县)饮水砷进行随机抽查。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砷。结果共调查24个县(市)256个乡(镇)的869个村,检测水样5956份,检测出高砷水源210处,超标水源分布在6个县(市),除1个县高砷水源为井水外,其余5个县(市)均为泉水。其中4个县(市)查出砷中毒可疑病例133例,以身体非暴露部位的皮肤色素沉着、脱失为主要体征。其余2个县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甘肃省有高砷水源分布.主要为泉水型高砷区,并在4个县(市)发现有零散病例,但病情较轻。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方性砷中毒的病情分布,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根据《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在已确定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选择10个县的37个村进行水砷含量和病情调查;水砷含量检测采用原子荧光法,砷中毒病情诊断按《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进行诊断。结果 37个村中,未改水村12个、已改水村25个,未改水村水砷超标现象比较严重,最高的达到了0.498 0 mg/L,已改水村中,水砷含量最高的为0.043 2 mg/L,最低的为0.000 1 mg/L,符合国家饮用水水砷卫生标准(〈0.05 mg/L);未改水村共调查了13 332人,查出砷中毒患者155人,患病率1.16%(155/13 332),其中轻度患者104人,占0.78%(104/13 332),中度患者51人,占0.38%(51/13 332),无重度患者;根据病区判定标准,这12个村均为新发现的砷中毒病区。已改水村共调查19 603人,查出砷中毒患者260人,患病率1.33%(260/19 603),其中轻度患者223人,占1.14%(223/19 603),中度患者36人,占0.18%(36/19 603),重度患者1人,占0.005%(1/19 603)。本次调查的37个村病情较轻。结论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周围仍然有新病区出现,今后应注重在病区邻近地区进行水砷和病情的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山西省的地方性砷中毒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陕西省饮用高砷水筛查和砷中毒病情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查陕西省饮用水含砷量,调查砷中毒病情。方法在存在高砷水成因的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20份水源水,水砷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或砷化氢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在水砷超过0.05mg/L的村,进行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对人群中砷中毒病人的调查,按国家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在1893份水源水中,有12份含砷量超过0,05mg/L,分布于商洛市所属3个村,暴露人口3148人。饮用高砷水人群砷中毒的临床检出率为37.0%。结论矿物冶炼和开采引起水砷污染,导致砷中毒在陕西省商洛市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和高砷区水砷筛查报告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34  
目的查清中国饮水型地方性砷巾毒病区和高砷区的分布,为防治与科研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采用统一试剂盒半定量法进行筛检居民饮水砷。结果调查覆盖面为11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9个县和12个师.水砷超标有43个县和3个师。共筛查水井208830眼,高砷井检出率为2.62%,内蒙古自治区检出率最高为8.05%,黑龙江省最低为0.09%。高砷暴露人口110612人,其中儿童19961人。结论西部地区高砷井分布范嗣较广,且地方性砷中毒流行较重,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5年甘肃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水氟分布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 对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饮水和改水降氟工程进行水氟监测和工程运转情况调查登记.水氟测定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结果 筛查了11个市(州)的34个县(区)354个乡(镇)的1576个村的水源.检测水样7829份,检测出水氟超标水样1891份,占24.15%.水氟均值≤1.0 mg/L的村为1185个,占调查村的75.19%;1.0 mg/L的村为391个,占24.81%;水氟最低为0.04 mg/L,最高为6.78 ms/L,以庆阳市、平凉市及定西市总体水氟均值较高,大于或接近1.0 mg/L.调查了993处改水降氟工程,对876处工程的饮水含氟量进行了检测,共检测水样3528份,有408份水样含氟量1.0 mg/L.其中≤1.0 mg/L的工程768处,占87.67%;1.0 mg/L的工程108处,占12.33%;水氟最高为5.27mg/L.剔除能正常运转但水氟超标部分,实际水氟合格且正常使用的工程682处,占68.68%.改水降氟的主要形式为打井和引水.结论 甘肃省筛查村的水氟超标仍较严重,有近1/3的改水工程报废或处于非正常运转状态,须尽快落实防治措施和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监测和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湖北省荆州市居民饮水含砷状况,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2008年,根据历史资料,在荆州市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洪湖市6县(市)357个自然村进行饮用井水砷检测,对以往发现有高砷水源的自然村及与已知高砷村土地直接相连的自然村普查,在未发现高砷水井的村按自然村井数的10%,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均匀抽取.采用水中砷快速检测盒(半定量法)检测村民饮用井水砷,对水砷≥0.03 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对水砷超标村及其毗邻村的村民开展病情调查.结果 共抽取水样6074份,检出超标水样210份,发现51个自然村为高砷区,水砷最高值为0.7 mg/L.<3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3.2%(152/4784),30~10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4.9%(58/1184),>100 m的水井水砷超标率为0,不同井深水井水砷超标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1).在水砷超标的51个自然村及其毗邻的31个村,调查居民84 064人,未发现砷中毒患者.结论 荆州市存在高砷水源,但是尚未发现砷中毒患者.建议对所有高砷区均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积极寻找低砷水源,或者进行防砷改水,打井深度>100 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8年江苏省淮安市沿淮河和洪泽湖周边地区高砷水源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简称地砷病)病情.方法 根据历史资料,收集淮安市盱眙、金湖、洪泽3个县6个乡(镇)18个村的水样检测水砷,在水砷≥10.05 mg/L的村,进行地砷病病情调查,根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地砷病诊断.结果 共检测5199份水样,盱眙、金湖、洪泽3个县共有260份水样的水砷超过国家标准(0.05 mg/L),水砷超标率分别为5.6%(247/4454)、0.7%(4/597)、6.0%(9/148).地砷病患者总检出率为5.94%(128/2155),16~、20~、30~、40~、50~、60~、70~、80~岁的地砷病检出率分别为2.86%(1/35)、2.11%(2/95)、1.26%(3/239)、3.10%(16/516)、5.53%(32/579)、10.07%(41/407)、11.84%(27/228)、10.71%(6/56).男性的检出率[9.10%(78/857)]高于女性[3.85%(50/1298),χ~2=25.46,P<0.01].结论 淮安市沿淮河和洪泽湖周边地区的盱眙、金湖和洪泽县存在地砷病病区,建议加强地砷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河南省2009年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按照《河南省2008年地方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技术方案》要求,抽取65个县(市、区)作为项目县,确定目标人群,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地方病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然后在项目县、乡、村中的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全省65个县(市、区)做基线调查小学生6 565人和家庭主妇3 082人;效果评价小学生6 204人,家庭主妇3 044人。干预后,小学生重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61.1%提高到92.6%(χ2=1 756.08,P<0.01),家庭主妇重点地方病知识的知晓率从65.0%提高到92.1%(χ2=655.90,P<0.01);其中碘缺乏病、饮水型氟中毒、饮水型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防治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病区群众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尤其要加强在学校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大理州高砷水源筛查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省大理州高砷水分布和当地居民高砷暴露状况.方法 在大理州12个县(市),采取筛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抽取自然村,以村为单位采集居民饮水水样,半定量方法检测水砷;对水砷≥0.03 mg/L的水样.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或原子荧光光度法进行复检;统计大理州高砷暴露总人口和儿童人口数.结果 共对2639个自然村进行了水砷筛查,检测水样15 180份,检出水砷<0.01 mg/L的水样14 976份,占98.66%(14 976/15 180);≥0.05 mg/L水样110份,占0.72%(110/15 180);有超标水源(≥0.05 mg/L)的自然村29个,占筛查自然村的1.10%(29/2639).在检测的水样中,井水10 399份(水井深度均在10 m以内)、山泉水3903份、河水93份、温泉水69份、水库水26份、地表水690份.在≥0.05 mg/L的水样中,井水89份,占0.86%(89/10 399);山泉水15份,占0.38%(15/3903);温泉水6份,占8.70%(6/69).共筛查人口 1 561 553人,占总人口数的67.83%(1 561 553/2 302 157),其中儿童420 513人,占筛查总人数的26.93%(420 513/1 561 553):高砷暴露人口27 865人,占总筛查人口的1.78%(27 865/1 561 553);儿童暴露人口8993人,占筛查儿童数的2.14%(8993/420 513).结论 云南省大理州存在高砷饮用水源,当地居民暴露在高砷危害中,应尽快开展砷中毒病情调查,预防和控制砷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甘肃省合作市饮水高砷水源的分布和地方性砷中毒(地砷病)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不同类型的饮水水源进行采样检测,同时进行地方性砷中毒病情调查。结果合作市的砷超标水样分布在4个乡19个自然村,呈点状分布,覆盖范围约700km^2,受威胁人群约1万人。在调查的987人中,检出地砷病可疑病例61例.检出率6.18%;高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平均值为0.0834mg/L,低砷水源区人群尿砷均值为0.0396mg/L,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省合作市部分地区饮水含砷量超标.并存在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