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冬病夏治哮喘膏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接诊的104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孟鲁司特钠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冬病夏治哮喘膏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一秒率(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_1/FVC)、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FEV_1、FEV_1/FVC、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NF-κB、IL-6、IL-8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冬病夏治哮喘膏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回生口服液联合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化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NP方案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回生口服液。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3、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8+CD28-T细胞、CD4+CD152+T细胞、CD8+CD152+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CD4+CD28+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8+CD28-T细胞、CD4+CD152+T细胞、CD8+CD152+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4+CD28+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白细胞介素(IL)-6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可溶性脂肪酸合成酶(s Fas)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IL-6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 F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回生口服液联合NP方案可显著改善NSCLC患者免疫功能,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抵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露施对稳定期COPD患者IL-8、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BOD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μg bid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富露施600 mg bid口服辅助治疗2月。两组治疗前均行IL-8检测、T细胞亚群及BODE评分,2月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IL-8水平及BODE评分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IL-8及BODE评分改善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CD8+下降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露施对稳定期COPD患者可降低IL-8水平,改善气道炎症状态,降低BODE指数评分,改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可吸收螺钉及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s 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收治的70例胫腓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可吸收组(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方法,35例)与金属组(应用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35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术后血清炎症介质含量(降钙素原、抵抗素、C反应蛋白)、术后血清中应激激素含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以及T细胞亚群(采用冻干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法)和s IL-2R(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可吸收组患者降钙素原、抵抗素、C反应蛋白等术后血清炎症介质含量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术后血清中应激激素含量低于金属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组患者的CD3、CD4均高于金属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吸收组患者s IL-2R水平低于金属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胫腓骨折的效果显著高于金属螺钉内固定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T细胞亚群和s IL-2R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肝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76例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就诊顺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检测患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血肌酐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 Ag)、抗HBe、白介素(interleukin,IL)-10及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6及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和BUN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V-DNA转阴率和HBe 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e Ag/抗HBe转换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CD4~+T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0和IL-17水平均逐渐降低;治疗3个月后开始,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开始,IL-17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直至治疗12个月后,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恩替卡韦相比,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能够更好地改善拉米夫定耐药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和纤维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等促炎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设立对照分析,确诊脓毒症患儿50例为实验组,测定入院第1 d(T1)、第4 d(T4)和第7 d(T7)以及出院或死亡当天(Tx)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和简化危重评分PCIS;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10例,测定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结果对照组TNF-α、IL-8、IFN-γ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TNF-α、IL-8、IFN-γ在入院T1、T4、T7和Tx时间的含量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1例,为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验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3.5 d。结论 TNF-α、IL-8、IFN-γ可作为诊断脓毒症的辅助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疗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菏泽市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取得肿瘤组织标本,检测其中Treg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37例)和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Treg及其他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复发组患者肿瘤组织中Treg、CD4~+T细胞及白介素(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0.023,0.018),两组患者CD8~+T细胞水平无显著差异(P=0.135)。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0.001)。结论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Treg和IL-10水平升高,IL-17和IFN-γ水平降低,提示结肠癌患者存在免疫抑制,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外周血T细胞表面CD28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水平与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重型血友病A患儿54例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1β、IL-6及vWF水平、CD28和CTLA-4阳性细胞百分率、外周血CEC数目,分析血清IL-1β、IL-6、CD28及CTLA-4水平与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清IL-1β、IL-6、CTLA-4、CEC及vW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CD2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EC和vWF水平与IL-1β、IL-6及CTLA-4水平均呈线性正相关(P_均<0.05),与CD28水平均呈线性负相关(P_均<0.05)。结论血清IL-1β、IL-6、CTLA-4、CD28、CEC及vWF可能参与了重型血友病A的发病过程,IL-1β、IL-6、CTLA-4、CEC及vWF促进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而CD28抑制重型血友病A的发生发展,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维A酸相关孤独受体γt(RORγt)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 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2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组)、2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重度组)及同期本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三组研究对象静脉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BMC RORγt和Foxp3 m 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患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和重型组患者PBMC RORγt和Foxp3m RNA表达水平较高(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重度组比较,重型组患者Foxp3 m RNA表达水平较低而RORγt m RNA表达水平较高(P<0.05)。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而TGF-β水平显著下降(P<0.05)。RORγt m RNA表达水平与IL-17和TGF-β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Foxp3 m RNA表达水平与IL-17和TGF-β无相关性(P>0.05)。结论 RORγt和Foxp3 m RNA表达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发生发展有关,其表达失衡可能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失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在预充以及开放主动脉时泵入丹红注射液1.5 ml/kg,对照组患者接受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手术开始前(T1)、复温至36℃时(T2)、停体外循环后30 min(T3)、停体外循环后6 h(T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T2、T3、T4时间点血浆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血浆MD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T3、T4时间点TNF-α、IL-6、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T4时间点IL-10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Tre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有助于调节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构,抑制炎性因子活化,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对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1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组(96例)和非MODS组(24例);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9例)和存活组(111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20例纳入对照组。评价患者治疗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4天血清PCT和IL-6水平,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平均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MODS组与非MODS组患者IL-6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3、5、7、14天,MODS组患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ODS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IL-6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3、5、7、14天,死亡组患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持续上升;存活组患者入院治疗后PCT水平开始下降,与同时间点死亡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治疗前CD3~+、CD4~+、Th1、CD9~+、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Th2、Treg、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存活组患者CD3~+、CD4~+、Th1、CD9~+、NK细胞水平及CD4~+/CD8~+均高于死亡组(P<0.05),Th2、Treg、CD8~+水平均低于死亡组(P<0.05)。结论 IL-6、PCT及淋巴细胞亚群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3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99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肝功能、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31%)(P<0.05)。治疗前,两组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ST、ALT、TBIL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占比、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4(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reg、Th17、IL-1、IL-4及TNF-α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在该病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Th17、Treg细胞以及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Th17细胞水平和Th17/Treg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reg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中IL-17、IL-23、IL-6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TGF-β表达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h17细胞与IL-17、IL-23、IL-6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TGF-β表达无相关性(P>0.05);Treg细胞与TGF-β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IL-17、IL-23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IL-6表达无相关(P>0.05)。结论临床中Th17、Treg细胞极有可能参与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并且相关细胞因子参与Th17、Treg细胞的调控与炎性反应,Th17、Treg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结核性胸膜炎发病作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关注治疗对血清中可溶性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高迁移率族蛋白B(HMGB1)和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89例,在常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同时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sTRAIL、HMGB1和IL-23的影响。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TRAIL、HMGB1和IL-23的表达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TRAIL、HMGB1和IL-23的含量,减少由于炎性细胞因子增高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血清IL-21与Treg细胞及CD4+/CD8+T细胞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100例血清样本,50例为胃癌患者,50例为健康人群。对所有待测患者外周血进行IL-21与Treg细胞及CD4+/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研究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IL-21与Treg细胞及CD4+/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1与Treg细胞及CD4+/CD8+T细胞的表达情况能检测出患者是否有胃癌,可以用于临床诊断,患者的表达值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塞来昔布不同给药时机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160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时间给予塞来昔布,观察组患者术后依据人体疼痛生物钟规律给予塞来昔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48 h、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免疫功能指标(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自控静脉镇痛泵药物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血清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术后24 h、48 h、72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血清CD4~+T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D8~+T细胞水平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药物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根据疼痛生物钟规律予以塞来昔布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高压氧早期干预对胶质瘤术后患者脑水肿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胶质瘤手术术中诊断明确的患者21例,依据患者自身的适应医嘱情况,将21例患者分为高压氧组9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术后给予止血、脱水、抗生素等常规对症处理;高压氧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第3~5天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予高压氧治疗1 h。比较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手术后第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测T细胞亚群及炎性反应因子(CRP、IL-6以及TNF-α),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高压氧组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少[(26.8±2.3)cm~3 vs.(32.5±2.9)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血浆CD4~+、CD8~+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压氧组血浆CRP、IL-6以及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早期干预可降低胶质瘤术后患者颅内水肿,提高术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创面炎性反应,提示术后尽早行高压氧治疗提高胶质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行同步放化疗的8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占比、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因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但观察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占比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VEGF、CEACAM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能够下调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血清VEGF、CEACAM6的表达,抑制肿瘤进展,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炎症表型转化的小鼠RAW264.7细胞,探讨其能否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而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损伤。方法采用高糖DMEM培养基孵育RAW264.7细胞24 h,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向M1型极化,以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其向M2型极化,然后加入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最后将所有细胞分为对照组(仅用二甲基亚砜处理)、M1组(LPS+IFN-γ刺激RAW264.7细胞)、M2组(IL-4/IL-13干预RAW264.7细胞)、M1+A组(以阿伐他汀干预M1组细胞)和M2+A组(以阿托伐他汀干预M2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巨噬细胞极化的表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RT1、NGF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结果M1组和M2组细胞SIRT1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M1+A组和M2+A组细胞SIRT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升(均P <0.05)。M1组和M2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且M1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2组(P <0.05);M1+A组和M2+A组细胞NGF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均P <0.05),且M1+A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M1组和M2组细胞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 <0.05),M1+A组和M2+A组细胞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均减少,但仅M1+A组细胞的IL-1β和TNF-α分泌量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炎症表型转化小鼠的RAW264.7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上调SIRT1和NGF的表达,减少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