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芪为中医的传统固表药物,祖国医学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三七其功效为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为止血化瘀常用要药.为了进一步探讨黄芪与三七的临床应用价值,充分发挥临床治疗效果,收集、整理多年临床应用体会,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是传统中药,能补诸虚,可固可托,具有益气补虚、升阳、固表排脓、消肿等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笔者参考近年文献,将其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是以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为正品,是中医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具有益气补中、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黄芪对心血管保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功效。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大剂量应用黄芪治疗某些难治疾病,收到了较好效果,现举案3例  相似文献   

5.
黄芪作为一味常用中药,在古代时期就已经有记载和使用。黄芪在补虚方面有很多用法,以补虚来益气固表、利尿、生肌、托毒排脓。通过查阅本草古籍中关于黄芪的记载,选取含黄芪的方剂并对其功效及临床应用和应用范围进行归类总结,探讨黄芪的药性功用,对黄芪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黄芪是以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cus Bge)的根为正品。是中医补气要药,味甘,微温,具有益气补中、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敛疮生肌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黄芪成分主要包括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等。对黄芪有效成分心血管药理作用,近些年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黄芪在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升阳举陷、益气固摄、半身不遂等方面的用量进行概述,认为黄芪在临床上应辩证选用,辩证确定药量,方能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8.
黄芪精口服液的临床应用张铭传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214400)黄芪精口服液是由扬子江制药厂生产,以黄民为主要原料提取而成,具有益气补血,固表止汗的功效。笔者用此治疗多种疾病,均收满意疗效,现将肤浅体会介绍于下。1感冒周某,男,8岁,学生,1995年...  相似文献   

9.
十年来玉屏风散的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屏风散是中医扶正固表的经典方剂,为表虚易感风邪者所用。该方出自元朝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一书,由白术、黄芪、防风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等功效。近十年来该方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一、临床应用方面 (一)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吴氏用玉屏  相似文献   

10.
玉屏风散出自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中药组合而成,具有益气、固表、敛汗之功,主治表虚自汗证。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为方中之君药;白术补气健脾,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之功,具有培土生金之意,为方中之臣药;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且黄芪得  相似文献   

11.
玉屏风散儿科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屏风散儿科证治举隅朱宁生(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医院210015)关键词:玉屏风散;儿科疾病中图法分类号:R272玉屏风散方出自《世医得效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药组成,为益气固表止汗之剂。临床主要用于表虚自汗,表卫不固易感风邪之证。据笔者临床实践,玉...  相似文献   

12.
黄芪 ,味甘 ,性温 ,归脾、肺经 ,是补气的要药 ,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配伍不同 ,在不同的方剂中 ,而发挥不同的作用。配伍应用有 :( 1 )黄芪与麻黄根、牡蛎、浮小麦相配 ,组成“牡蛎散”。主治诸虚不足自汗出 ,心悸 ,短气烦倦。本证是因为正虚无邪 ,滑脱不禁而致 ,故治宜固表敛汗。方中重用黄芪为君 ,取其益气固表 ,协同诸药以固腠理。( 2 )黄芪与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相配 ,组成“透脓散”。主治气血虚不能托毒外透之痈疡肿痛 ,脓成不溃证。治宜补益气血 ,托毒溃脓。方中用生…  相似文献   

13.
黄芪味甘、性微温,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疗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其1日用量为9~30 g.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所治病证、配伍药物等不同情况,斟酌用量.本文就黄芪在不同配伍中的用量做初步探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或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eg.)Hsiao)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其化学成分包括:苷类、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黄芪的许多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有多方面的作用,笔者拟就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进展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莉雯 《新疆医学》2004,34(4):107-108
黄芪注射液是中草药黄芪的提取物。其主要成分有黄芪皂苷Ⅵ、黄酮、多糖类及各种氨基酸等,具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益气固表之功效。它的作用非常广泛,对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我院自2001年~2002年3月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加重期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芪味甘、性平,为常用传统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能.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含有多种皂甙、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胆碱等复杂的化学成分,黄芪多糖、皂甙、黄酮等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随着中药药理研究及应用的快速发展,黄芪的药理作用得到人们更多的认识,为了保证中药临床疗效、安全性与质量的稳定性,中药指纹图谱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检测手段、现代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蓝桂梅 《右江医学》1996,24(2):82-83
调元生脉散的临床应用体会田林县人民医院中医科(533300)蓝桂梅调元生脉散出自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其作用为大补肺气,固表止汗,益肾水,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故凡诸脏气虚皆可用之。方由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甘草组成。临床症见因气阴不足所表现的体倦...  相似文献   

18.
黄芪主含甙类、多糖等,是临床上应用极其广泛的一味中药,具有扶正益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目汗、气虚水肿、久溃不敛等[1,2].  相似文献   

19.
防己黄芪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用于风湿兼气虚的证治。该方由防己、黄芪、自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祛风化湿、益气固表的功效,主治风湿,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等证候。后世医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于临床各科,取得了显著疗效。本文就近年防己黄芪汤在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荆丰德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702-2704
<正>中药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膜夹黄芪和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1]。目前随着对黄芪认识的逐步深入,在药理作用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