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报告 患者 男,39岁.饮酒后有可疑头部外伤史,次晨家人发现左眼睑肿胀伴发热,最高达39℃.后出现头痛、呕吐,病情渐加重,5d后出现意识不清,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颞硬膜下薄层新月形低密度影,疑“硬膜下血肿”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检:GCS评分13分,意识朦胧,言语不清,左眼球结膜充血水肿,眶周水肿,左眼球稍突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射灵敏,颈抵抗,右侧上肢活动较对侧稍差,Babinski征阴性.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4.27×109/L,分类正常,C-反应蛋白> 200 mg/L.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因"头痛10d,发热、疱疹5d,伴意识障碍1d"于2010年10月17日入院.入院1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5d前出现发热,最高达38.5℃,右侧眼睑及前额出现疱疹,在当地医院应用"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1d前出现烦躁、胡言乱语、嗜睡.既往"高血压病"病史.体检:体温36.6℃,心率10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90/70mmHg(1mmHg=0.133kPa),右侧眼睑及前额可见疱疹,右侧结膜红肿、充血.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27岁.因头痛伴左眼球突出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左颞部头痛,发作无规律性,伴左眼球轻度突出,未重视,其后因头痛及眼球突出明显加重而入院.查体见左眼睑裂较右侧大,左眼球突出明显,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无复视,无眼球活动困难,无眼震,视力:左眼0.5,右眼1.0,余未见异常.头部CT示左侧眶内肿瘤,呈低密度,局部眶板受压变形,累及眶尖区,并见蝶鞍区稍高密度团块影,位于视交叉前下.颅脑MRI示左眶肌雌外上直肌上方见囊状长T1长T2信号,其内可见分隔,大小约4.5 cm×2.5 cm×2.5 cm.蝶窦见两个类圆形稍短T1长T2信号,垂体影不明显,大小约2.0 cm×2.5 cm×2.0 cm.左眶上直肌及视神经受压向下移位.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7岁,住院号29427,主因发热、头痛5天伴神志模糊半天于1986年2月1日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8℃,脉搏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80mmHg,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心肺(-),神志模糊,时有谵语,两眼睑高度肿胀,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双眼球高度突出、双瞳孔扩大约3.5mm,角膜反射消失(双),双眼球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5 2岁。因右眼疼痛 2 0天 ,发热头痛 10天 ,右肢体无力 ,口眼歪斜 3天于 1998年 11月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 2 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疼痛 ,并在附近医院就诊 ,诊断为眶上神经痛 ,给予止痛药物治疗无缓解。 10天前出现发热 (具体体温未测 )、头痛。又以感冒治疗无好转 ,于入院前 3天出现右侧眼球固定 ,右侧肢体无力 ,口眼歪斜。又以脑梗死治疗仍无缓解而入我院。 1996年曾患右侧脑梗死 ,遗留有左侧肢体无力。入院查体 :T 3 7 8℃ ,P 84次 /分 ,Bp 2 0 / 12kPa ,R 16次 /分 ,系统内科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 ,嗜…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26岁。1987年9月7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出现发热,头痛及右侧上下肢无力,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体检:体温36℃,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上下肢肌力2~3级。头颅CT增强扫描示左额叶有一高密度区,在高密度肿块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区。疑为左额叶多房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39岁。发现意识不清1h入院,查体:昏迷,口边有残存呕吐物,受伤机制不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 scale core,GCS)6分。左睑板外翻且有一圆形直径近1cm的伤口,无活动性出血,伤口内可探及一管状异物。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正常,对光反射存在。右侧肢体肌张力高,肌力Ⅰ-Ⅱ级,右侧巴彬斯奇征阳性。CT:颅内及眶内异物,脑干内部分为高密度影。由左眼睑贯穿至脑干,眶内伤及眼球及视神经,穿通视神经管,沿左侧后床突穿入脑桥腹侧直至脑桥背侧,接近第四脑室底部。入院后立即在全麻下行左眼穿刺伤探查及眶内和颅内异物摘除术。术中见眼球严重损伤,视神经已离断。顺着穿通方向轻轻拨出异  相似文献   

8.
例1 男,43岁。于1984年8月30日入院。查体:右眼睑卜垂,眼球突出,眼球凸度左13度,右17度,右眼球固定,瞳孔5mm,光反射消失,视乳头水肿,右眶可闻血管杂音,压迫右颈总动脉杂音消失。脑血管造影右海绵窦有造影剂充盈,右眼静  相似文献   

9.
董××,男,27岁。1979年5月出现复视及右眼球后部持续性钻痛。外院腰穿压力390mmH_2O,右侧颈动脉造影及脑室碘水造影无异常发现。按良性高颅压治疗1个月后头痛缓解出院。81年3月头痛加重伴右眼球突出,住某医院,进行双侧颈动脉造影仍未能确诊。经中药治疗后头痛缓解,眼球突出消失。83年6月底开始右眼球后  相似文献   

10.
例1,男,58岁,5天前右侧面部及耳部疼痛,伴耳鸣和剧烈头痛。数日后局部皮肤出现疱疹,并有口角歪斜、右眼不能闭合等。查体:神清,右侧面部、耳区、颞部有成簇的水疱,右侧周围性面瘫,其它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诊断为 Ramsay-Hunt 氏综合征。例2,男,61岁。20天前感到右侧头部疼痛不适,不久,鼻部右侧、额部及颞顶区皮肤出现成簇的水疱,伴右上眼睑红肿下垂,视力下降,约半月后水疱干燥结痂,但局部仍有剧烈疼痛,视力进行性下降,并出现眼球活动受限。查体:右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皮呋感觉过敏,有片状色素减退及沉着斑。右眼视力为指数/米。右上眼睑水肿、下垂,眼球突出并固定于中央。结膜呈混合性充血,角膜表面有树枝状白色混浊及溃疡,瞳孔扩大(4mm),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均消失。诊断为眼神经带状疱疹(HZO)并眶尖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84岁,于1998年4月2日入院。入院前10天出现发热,体温40℃左右,在家治疗,发热有所缓解。入院前3天出现头痛,伴左眼部疼痛。既往健康。查体:血压18/10kPa,体温38℃,左侧口角外侧疱疹,左眼睑红肿、下垂,左眼球各向活动受限,居中...  相似文献   

12.
视丘部位单发脑脓肿罕见,出于部位特殊给治疗带来困难。现将我们遇到一例同时伴发先天性心脏病,经立体定向吸引排脓治疗,报告如下: 患者,女,27岁,因头痛伴精神异常十余天入院,病程中有发热,自幼有“先天性心脏病”于1990年2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精神差,瞳孔等大,眼球运动正常,眼底视乳头无水肿,右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向右偏,四肢肌力V°,余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及Ⅱ级舒张期杂音,心脏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ASD,三尖瓣下移畸形。EEG示:中度异常,头颅CT示:左侧丘脑有一低密度灶,周围有明显水肿,有环形增强灶,大小约:第六层面测得病灶大小:3cm×2cm,三脑室右移。肝、肾功能均正常,脑脊液常规:外观无色透明,蛋白(+),  相似文献   

13.
天幕裂孔脑膜瘤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观察1例报告如下: 男,19岁,于1977年1月25日入院。1年前出现右枕顶部阵发性头痛,数分钟后消失,多在平卧突然坐起时发生。入院前20天头晕、右耳呜,走路摇晃,视物不清,复视。检查:眼底视盘水肿,有渗出和出血。眼球向上运动受限,无限震。听力及四肢肌力正常,步态摇晃易倒向右侧,指鼻和跟膝胫试验右侧不佳。脑电图轻度不正常,超声波中线无偏移,头颅及内听道X片无异常。椎动脉造影:见基底动脉向前推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报告 例1,男,38岁。3周前车祸致伤头部,右眼当即完全失明,以后逐渐出现眼睑下垂、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并固定,瞳孔散大。右颞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压迫右颈总动脉时消失。计算机体层摄影(CT)增强后示右侧眼静脉增粗迂回,右海绵窦密度增高,宽度增大。全脑血管造影为右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右股动脉入路,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术,颅内血管杂音当即消失。两周后,除原发性视神经损伤视力无恢复外,结膜水肿消失,眼球回缩,活动正常,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30岁。以左眼裂变窄、复视两年,阵发性头痛1年,于1990年3月26日入院。发病原因不明,否认有外伤史。头痛部位在左颞顶,为阵发性跳痛。痛剧时难以入眠,不敢下床。检查:左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活动受限。左眼睑及额部浅感觉减退。CT 平扫:左海绵窦有一4cm×3cm×3cm 椭圆形、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略呈分叶状、周围无水肿。注药后明显增强。经左颈总动脉直接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摄动脉期正侧位片。相当于 CT 占位区未见肿块染色或造影剂充盈,局部血管也无增粗或出现引流静脉。因诊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20岁。于车祸中受伤,昏迷6d后清醒,自觉颅内有搏动性杂音,与心脏跳动一致,右眼视力仅存光感,后逐渐失明,自觉右眼肿胀,伴有右侧眼球逐渐突出,没有明显的结膜肿胀和充血。体征:右眼视力丧失,右侧眼球中等程度突出,右侧眶周以及耳后搏动性杂音,按压右侧颈内动脉时杂音减弱或者消失。影像结果:头颅CT提示右侧前颅凹底骨折,右侧鞍旁高密度占位。脑血管DSA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瘘口位于距离右侧颈内动脉分叉大约0.7cm处,瘘口较大,血流量较大,不全偷流,在鞍旁为之形成大约1.5cm×1.3cm×1.3cm球形扩张,远端与海绵窦相通,通过…  相似文献   

17.
临床颅脑转移癌发生率约占15%~39%,主要以幕上占绝大多数,尤其是额、颞、顶叶皮质及皮质下,少见于颅骨和脑膜[1-2],而同时累及帽状腱膜下、颅骨、硬脑膜、海绵窦更为罕见,我科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 女,54岁.2010年11月主因"左顶部头疼进行性加重1个月余".入院查体:昏睡,双眼睑水肿;左额顶较右侧隆起且皮肤呈紫色,约5 cm×7 cm,压痛;左侧额部痛觉减退,结膜水肿,眼球固定;右Babinski征阳性.腰穿初压为250mmH2O,血象、脑脊液化验无异常.头颅薄扫CT检查:左侧筛窦、上颌窦软组织影.头颅MRV检查:左侧横窦、乙状窦不显影.头颅MRI检查:左额顶帽状腱膜下软组织肿胀,左半球硬脑膜弥漫强化,右侧硬脑膜部分强化,左海绵窦明显受侵蚀.综上检查,高度怀疑感染,颅内压增高,给予抗感染,脱水治疗,2 d后体温下降(37℃).为明确病因请全院会诊,一致认为感染可能性大,确诊需活检.  相似文献   

18.
首发脑出血的绒毛膜癌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56岁,因突发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就诊。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恍惚,眼底视乳头水肿,双瞳孔正常,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伸舌偏右,右侧肢体肌力0级,克氏征( ),CT示左侧基底节区有1.5cm×2cm高密度影,未见中线结构移位。按内囊出血治疗3周,患者神志清,对答正确,偶有头痛无呕吐,右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Ⅱ级,无病理征,腰穿脑脊液示:压力1.8kPa、红细胞0.05×10~(12)/L、蛋白2g/L,于治疗第四周无任何诱因,患者突感头痛、喷射性呕吐、右侧瞳孔3mm,左侧瞳孔2mm,对光反射尚存在,即按再出血治疗,未行CT检查。第三日我们为病人翻身时发现阴道少量流血,追问病史,患者已绝经5年,经妇科会诊,宫腔取标本送病理检查,报告有成团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1岁,因“鼻塞10个月,口角歪斜3个月,视物不清、眼球突出活动受限2个月”于2005年11月8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月起自觉鼻塞,无伴发热、流涕,2005年5月在当地医院拟“双侧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出血难以止住,术后予抗生素治疗,鼻塞无明显改善。2005年8月发现口角歪斜,说话及笑时口角歪向左侧,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当地拟“面神经瘫痪”治疗未见好转。2005年9月起发热,体温达38.2℃,双眼胀痛,眼球突出,视力进行性下降至完全失明,双耳听力下降。2005年10月1日入广州某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行鼻内镜探查术,但因出血多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化脓性脑膜炎引起眼球震颤未见报告,本文报道尸解1例。 患者女性,死亡时72岁,右利手。1996年6月7日起发热、疲乏,随后出现畏寒、头痛、呕吐。于6月13日呼吸急促而入院。心肺腹部正常。意识日本昏迷评分(JCS)为30。瞳孔对光右侧迟钝、左侧消失,眼底无异常。四肢无明显瘫痪,右跟腱反射减退,Bab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