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血液中采用PCT、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胰腺炎(MAP)18例,急性胰腺炎(SAP)72例,选取4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PCT、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组的PCT、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均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P<0.05);急性胰腺炎组的PCT、hs-CRP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对照组(P<0.05);PCT和hs-CRP对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CT和hsCRP对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钙素原(PCT)联合超敏反应蛋白(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对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为该病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6例急性胰腺炎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6例胰腺炎的病史、特点、病程、治疗经过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6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及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行保守治疗,8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转外科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对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细心的护理以及积极的治疗,11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2例死亡,12例明显好转,88例得以痊愈,死亡率为10.71%。结论: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积极护理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借助于细致的临床护理及心理护理,患者不仅顺利渡过了危险期,并且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决心,有助于疾病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4.
刘怀祥 《中外医疗》2012,31(23):169-170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的螺旋CT及超声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43例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43例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对其螺旋CT表现及超声表现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研究中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同时进行了螺旋CT及超声检查,而螺旋CT的检出率为95.35%(82/86),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77.91%(67/86),两种不同方法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螺旋CT检查可达到早期诊断并为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首选检查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60例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7例,急性出血型胰腺炎13例,合并胆系结石15例,胆囊炎9例、肝脏密度减低8例、肝内低密度改变1例,脾大2例。结论CT能评价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提示及影响预后。螺旋CT可很好显示病变部位、坏死程度及各种并发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血小板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正常人,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及35例经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后血液中血小板形态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型显著高于正常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聚集型显著高于轻中症急性胰腺炎患者。  相似文献   

7.
36例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芬 《吉林医学》2008,29(9):784-784
目的:对36例小儿急性胰腺炎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6例小儿胰腺炎的病史、特点、病程、治疗经过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6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及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行保守治疗,8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转外科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明确诊断,积极对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齐昀 《当代医学》2014,(8):58-59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在超声检查中的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采用ALOKAα7及Philips飞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全身纵、横及斜断面扫描。结果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8例合并为胰腺假性囊肿.5例并发腹水,5例并发肠硬阻,7例并发胸水,5例并发胰腺脓肿。结论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检查出急性胰腺炎及并发症,为患者进行早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对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5例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并结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5例急性胰腺炎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1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4例,且35例均经临床、实验室及腹腔穿剌证实.结论 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简便、有效的方法 ,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对急性胰腺炎的个体化治疗,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32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型急性胰腺炎5例,手术4例,死亡2例,1例经非手术治后痊愈。27例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个体化治疗方案给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轻型急性胰腺炎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对于重型急性胰腺炎,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及技术的限制而应该适当放宽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的关键因素.方法 将141例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胆源性组和非胆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和延期手术存活率、患者年龄、Ranson's评分、Binder评分、手术距发病平均天数.结果 胆源性组患者早期手术存活率为64.3%,延期手术存活率为64.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胆源性组患者早期手术存活率为77.7%,延期手术存活率为81.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年龄、Ranson's评分、手术距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Binde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术前Binder评分偏高.非胆源性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年龄、Ranso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Binder评分、手术距发病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术前Binder评分偏高,手术距发病时间较短.结论 手术早晚不是决定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而Binder并发症评分可以作为一项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探讨MPV能否作鉴别急性胰腺炎病因的参考指标.方法 检测55例胆源性胰腺炎与57例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和全血的MPV值,比较两种类型胰腺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酶类以及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在胆源性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浓度水平在胆源性胰腺炎组中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中高.胆源性胰腺炎组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在血小板和MPV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胆源性胰腺炎组中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中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鉴别胆源性胰腺炎组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组的MPV曲线下面积为0.746;当MPV的cut-off值为8.33时,判断胆源性胰腺炎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62.3%.结论 部分酶类指标的差异显示胆源性胰腺炎比非胆源性胰腺炎对相关器官组织的损伤较重,病情更加复杂;胆源性胰腺炎组的MPV值较非胆源性胰腺炎组高,提示MPV可以作为鉴别急性胰腺炎病因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睿  张伟 《华夏医学》2004,17(1):7-9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l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280例.评价每例患者SIRS阳性指标符合数,将患者分为非SIRS组和SIRS组,SIRS组可根据阳性指标符合数分为SIRS2、SIRS3和SIRS4三组,另根据是否伴有感染分为不伴感染和伴感染两组;预后情况以病死率作为指标。结果:本研究急性胰腺炎SIRS的发生率为48.6%;SIRS组的病死率(8.09%)显著高于非SIRS组(1.39%);重症胰腺炎患者SIRS的发生率(81.8%)和病死率(30.3%)显著高于轻症患者(44.1%、1.21%);急性胰腺炎患者SIRS伴感染者的病死率高于不伴感染者。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SIRS的发生以及有无感染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1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胆源性SAP组和非胆源性SAP组,比较两组早期和延期手术存活率,以及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年龄、Ranson′s评分、Binder评分、手术距发病平均天数。结果 胆源性SAP组早期手术存活率为71.4%,延期手术存活率为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胆源性SAP组患者早期手术存活率为77.8%,延期手术存活率为8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SAP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死亡患者术前Ranson′s评分、Binder评分偏高;非胆源性SAP组中死亡患者年龄、Ranson′s评分、术前Binder评分偏高,手术距发病时间较短。结论 手术早晚不是决定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而Binder评分可以作为一项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 MAPK)信号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29例及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23例, 健康对照组21例。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PBMC p38 MAPK基因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BMC p38 MAPK和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水平。统计处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法。结果: p38 MAPK基因表达水平,SAP组较对照组升高了11.7%(P<0.05),但M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8 MAPK总蛋白量SAP组较对照组增加了18.7% (P<0.05),但MAP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磷酸化p38 MAPK水平SAP 组较对照组和MAP组分别提高了444.4%(P<0.01)和44.1%(P<0.05),MAP组较对照组增加了27.8%(P<0.05)。结论: p38 MAPK磷酸化水平在AP患者PBMC中显著升高,并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P患者PBMC p38 MAPK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肝损害与血清IL-6水平的关系。方法:96例AP患者分轻、重症(MAP、SAP)两组,设正常对照组34例。采集AP患者入院24 h内及出院前1 d空腹静脉血,对照组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TB、ALB、LDH、AKP、γ、GT)及IL-6水平。结果:96例AP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58例(60.42%)。A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SAP组与MAP组比较,血清各肝功能指标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SAP患者的血清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SAP组和MAP组肝功能其他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血清IL-6水平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P合并肝损害患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无肝损害患者组(P<0.01)。AP肝损害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血清ALT、AST正相关(r=0.64,P<0.01;r=0.58,P<0.01),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无相关性。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20.50U/L、ΔAST=-8.50 U/L、ΔIL-6=-36.23 ng/L时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结论:AP肝损害发生率高,SAP肝损害严重程度明显高于MAP,AP肝损害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AP严重程度预测,ΔALT及ΔAST指标灵敏度、特异度较显著,ΔIL-6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建萍  陈旭平 《四川医学》2013,(12):1862-1864
目的 探讨并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作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2周内是否行外科手术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组(简称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手术组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两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非手术治疗方法应该作为大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与CT严重度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非胰腺炎的急腹症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行螺旋CT及增强检查与CTSI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F和BV平均值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T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TS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与CT严重度指数密切相关,有利于辅助CT灌注成像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郑丹  蒋永泼  张胜  钱灵珠  崔可  林荣海 《浙江医学》2017,39(22):2002-2004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8例HLSAP患者和43例非高脂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NHLSAP)患者的一般资料、TG、TC、LDL-C、TBil、血钙、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压积、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分析HLSAP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结果HLSAP患者好发年龄低,且多伴有糖尿病和脂肪肝,复发率高;HLSAP组的TG、TC、LDL-C、血钙、CRP、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与NHLSAP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HLSAP组ARDS的发生率高于NHLSAP组,且TG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LSAP常合并脂肪肝、糖尿病,且复发率高,早期易出现ARDS表现,因此控制血脂可以降低重症胰腺炎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8-121+封三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血钙(Calcium,Ca)水平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急性胰腺炎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PA、C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PA和Ca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PA、Ca、PT及DD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PA和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和Ca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41和0.62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胰腺炎患者PA和C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386,P0.01),且都与PT及DD呈负相关(r=-0.409,r=-0.223,r=-0.469,r=-0.238,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PA和Ca水平均降低,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PA和Ca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且都与PT及D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