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节竹地上器官氮、磷、钾含量及积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7年8月,对浙江省桐庐县人工种植的1~5 a的高节竹纯林采用全收获法测定不同年龄段的高节竹地上部生物量,并测定高节竹的叶、枝、秆的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高节竹地上部分器官中氮、磷、钾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叶枝秆,叶、枝、秆中氮平均含量为20.48、7.48、3.62 g·kg~(-1),磷平均含量为0.87、0.63、0.48 g·kg~(-1),钾平均含量为13.02、6.00、4.85 g·kg~(-1)。高节竹地上部各器官氮、磷、钾积累总量为294.90 kg·hm~(-2),大小顺序为:秆(142.16 kg·hm~(-2))叶(93.51 kg·hm~(-2))枝(59.23 kg·hm~(-2));不同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大小为:氮(141.97 kg·hm~(-2))钾(140.06kg·hm~(-2))磷(12.88 kg·hm~(-2))。氮素在叶、秆中分配率均为39.2%,磷、钾在秆中的分配率则分别为60.1%、56.2%。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武陵山区柏木幼、中龄林的碳氮磷钾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幼、中龄林之间各器官的碳、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均以叶的碳、氮、磷含量最高,树干的碳、氮含量最小。树干是柏木林乔木层物质储量的主要器官,与幼龄林相比,柏木中龄林树干的磷、钾储量明显较高,其余器官的物质储量差异则不显著,同样地,它们之间的枯落物层、土壤层的物质储量整体差异也不明显,但柏木中龄林各土层的物质储量均高于幼龄林。柏木幼龄林碳、氮、磷、钾储量分别为144.5997 t·hm~(-2)、7.0839 t·hm~(-2)、1.2261 t·hm~(-2)和46.5130 t·hm~(-2),中龄林则分别为160.5415 t·hm~(-2)、10.0162 t·hm~(-2)、3.0957 t·hm~(-2)和49.0526 t·hm~(-2),分配格局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仍是柏木幼、中龄林积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87.23%、91.92%)。总体来看,武陵山区柏木中龄林物质储量功能强于幼龄林。  相似文献   

3.
采取典型样地采样和实验室经典测试方法,对凤县花椒园0~20、20~40cm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凤县花椒园0~40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2.88g·kg~(-1)、11.12mg·kg~(-1)、7.23mg·kg~(-1)和142.92mg·kg~(-1);有机质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差异较为明显,整体变异系数偏高,尤其是速效磷,0~20cm土层变异系数高达119.49%。有机质及速效磷含量均属于中等偏低水平,速效氮处于缺乏等级,速效钾含量较高,生产中应提倡增施有机肥和氮磷复合肥,结合花椒生长期针对性地补充钾肥,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氮沉降对毛竹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为全面认识氮沉降对毛竹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临安市毛竹林长期试验基地,采用典型选样法,设置12块20 m×20 m样地,包括低氮(30 kg·hm~(-2)a~(-1))、中氮(60 kg·hm~(-2)a~(-1))、高氮(90 kg·hm~(-2)a~(-1))和对照(0 kg·hm~(-2)a~(-1))4种处理,每处理设3个重复样地,处理32个月,探讨模拟氮沉降对1龄和3龄毛竹NSC含量的影响。【结果】可溶性糖和淀粉在NSC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0%和20%,NSC主要以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竹叶NSC含量最高,分别是枝和秆的1.32和1.27倍;3龄竹枝和秆NSC含量显著高于1龄竹(P0.05),竹龄对竹叶NSC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氮沉降显著降低毛竹叶、3龄竹枝和1龄竹秆的NSC含量(P0.05);氮沉降和竹龄的交互作用对毛竹枝、秆的NSC含量影响显著(P0.01),对毛竹叶影响不显著。【结论】氮沉降显著影响毛竹地上器官的NSC含量及其分配,且随竹龄而显著变化,高强度的氮沉降不利于毛竹NSC的积累和固碳。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永春大荣国有林场相似生境下,对江西省星子县、永春牛姆林种源(简称青1、青2)的4年生青钱柳幼树的生物量、养分元素及能量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青1(2764.538 kg·hm~(-2))高于青2(2228.457 kg·hm~(-2));平均灰分含量、平均干质量热值、平均去灰分热值均为青1(分别为22.745 g·kg~(-1)、21.526 kJ·g~(-1)、22.034 kJ·g~(-1))大于青2(分别为21.307 g·kg~(-1)、20.703 kJ·g~(-1)、21.161 kJ·g~(-1));不同养分元素的平均含量除K外,C、N、P、Ca、Mg、Fe、Mn、Cu、Zn均为青1(分别为491.701 g·kg~(-1)、12.662 g·kg~(-1)、0.247 g·kg~(-1)、2.117 g·kg~(-1)、1.539 g·kg~(-1)、1293.897 mg·kg~(-1)、36.488 mg·kg~(-1)、21.313 mg·kg~(-1)、79.294 mg·kg~(-1))大于青2(分别为489.491 g·kg~(-1)、11.529 g·kg~(-1)、0.224 g·kg~(-1)、2.019 g·kg~(-1)、1.421 g·kg~(-1)、1134.176 mg·kg~(-1)、30.860 mg·kg~(-1)、20.353 mg·kg~(-1)、69.240 mg·kg~(-1));幼林的养分元素及能量累积量青1(分别为1416.618 kg·hm~(-2)、58.567 GJ·hm~(-2))均大于青2(分别为1131.642kg·hm~(-2)、49.053 GJ·hm~(-2))。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青1与青2间叶、根的生物量、养分元素含量及热值的差异显著。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去灰分热值间呈极显著相关;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与N、P、K、Mg及Mn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灰分含量除与C及Fe含量无显著相关外,与其他养分元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相关性;C、P、K、Mg与Mn含量间及Cu与Zn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开花麻竹的营养动态变化规律,对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开花前后营养分配格局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开花麻竹枝、秆中氮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4.40%、54.32%),叶中钾元素含量最高(54.45%);开花前期麻竹枝、叶中钾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45.81%、47.85%),秆中氮元素含量最高(76.12%);开花盛期麻竹枝、秆中氮元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35%、62.88%),叶中钙元素含量最高(34.84%)。麻竹开花前后,枝中氮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磷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秆中氮、钙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叶中钾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钙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综合麻竹各器官营养元素,钾、钙、铁等元素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次郎’甜柿土壤养分、叶片养分与果实品质的关系,探讨优质‘次郎’甜柿土壤养分、叶片养分适宜方案,为果园优质高效栽培、改善果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案。[方法]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等方法对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次郎’甜柿园土壤养分、叶片养分和果实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次郎’甜柿果实品质是土壤、叶片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对单果质量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叶片全磷、全钾、全镁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果实硬度主要受叶片全磷、全钾、全钙、全镁、全铜的影响,而土壤有机质对所有果实品质指标均有促进作用。总体上,所调查‘次郎’甜柿园土壤养分含量较为充足,叶片养分含量偏低。[结论]当地甜柿园土壤养分的优化方案为:有机质60.00 g·kg~(-1),全氮2.50 g·kg~(-1),碱解氮40.58 200.00 mg·kg~(-1),有效磷17.95 80.00 mg·kg~(-1),速效钾35.00 448.17 mg·kg~(-1),交换性钙2.5311.00 g·kg~(-1),交换性镁150.10 1 000.00 mg·kg~(-1),有效铁107.56 300.00 mg·kg~(-1),有效锰100.20450.00 mg·kg~(-1)。叶片养分的优化方案为:全氮15.00 20.22 g·kg~(-1),全磷1.09 2.00 g·kg~(-1),全钾15.9330.00 g·kg~(-1),全钙10.00 40.00 g·kg~(-1),全镁2.00 9.70 g·kg~(-1),全铁0.05 0.20 g·kg~(-1),全锰0.501.50 g·kg~(-1),全铜1.00 mg·kg~(-1),全锌5.00 60.00 mg·kg~(-1)。与理论值相比,当地甜柿园应适时增施有机肥,适当减少氮肥施用,增施磷、钾肥,注重大量肥料与各种微量肥料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黄竹地上部分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竹Dendrocalamus membranceus地上部分各器官进行研究,为黄竹的林地养分管理和培育提供基础数据。选取不同年龄标准株各1株,分别采集叶、枝、秆,用于分析不同年龄(1~4 a)和不同器官(叶、枝、秆)的植株样品N、K、P、Ca、Mg、Fe、Mn、Zn、Cu等9种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黄竹地上部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次序表现为:K、P、Mg、Zn元素为叶秆枝,其它5种元素含量均表现为叶枝秆。黄竹地上部分营养元素积累量为453.59 kg·hm-2,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大小顺序为秆叶枝,各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大小顺序为NKCaPMgFeMnZnCu。黄竹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5种大量营养元素的总重量为9.91 kg,其中N、K的吸收量明显大于其他三种元素。因此,在黄竹生产过程中应适当增施氮肥和钾肥,可以促进黄竹的生长,增加竹秆产量,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林下栽培的2年生於术为试材,研究分析了於术现蕾期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布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为於术的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於术叶片中的氮含量最高,达17.74g/kg,各器官中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花蕾>根茎>茎枝;於术细根中的磷含量最高,达2.46g/kg,各器官中的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细根>根茎>叶片>花蕾>茎枝;於术叶片中的钾含量最高,达22.60g/kg,各器官中的钾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茎枝>花蕾>根茎;於术叶片中的钙含量和镁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9.57g/kg、3.61g/kg,各器官中的钙含量和镁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花蕾>根茎>茎枝;於术同一器官中,均以钾元素含量为最高,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钾>氮>钙>磷>镁;於术叶片中的氮:磷、氮:钾、钾:磷平均分别为9.69、0.83、12.54;於术叶片、茎枝、根茎和细根器官中的氮含量、钾含量和镁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较为紧密,具有显著(P<...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省永春县桃城镇大坪村湖内,采用样地法对50年生油杉人工林凋落物进行为期1 a的定位监测,研究油杉人工林凋落物及其碳氮归还规律。结果表明:油杉人工林年凋落量为5629.60 kg·hm~(-2)·a~(-1),叶是凋落物的主要形式。凋落物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双峰形态,即2014年10月和2015年5月出现2次高峰;凋落物碳元素含量月动态比较稳定,碳元素平均含量介于469.306~498.817 g·kg-1之间;而氮元素含量受油杉生理活动的影响,月动态变化较大,氮元素平均含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51倍;碳、氮元素含量大小排序均为叶枝杂。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578.325、68.434 kg·hm~(-2);落叶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54.40%、55.01%;落枝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36.26%、35.87%;其它杂物凋落物碳、氮元素年归还量分别占总量的9.34%、9.12%。  相似文献   

11.
为给油用牡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就其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与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各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油用牡丹对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2.62、0.32和1.87 g·株~(-1),氮、磷、钾的年吸收量之比约为8∶1∶6;盛花期(5月)至果荚发育期(6月)是氮元素吸收最活跃时期,吸收的氮元素全部储存于地上部分;果荚发育期(6月)到种籽成熟期(8月)是磷元素与钾元素的吸收活跃期,此期磷与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其年吸收总量的50.00%与72.1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提供林地营养科学基础数据,对滇中高原20年生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的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及其分配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干,氮元素的含量最高,钾和钙次之,镁较低,磷最低。营养元素的积累量为376.38 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量为284.05 kg/hm^2,占整个林分的75.47%,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营养元素积累量在整个林分的比例分别为4.21%、15.18%和5.14%。营养元素年净积累量为14.20 kg/hm^2,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的年净积累量分别占林分年净积累量的38.03%、28.99%、18.46%和14.69%。云南松人工林每生产1t干物质所需氮、磷、钾、钙和镁等5种元素的量为7.55 kg,表明云南松人工林对这5种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成都市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滨河景观草坪土壤容重最大,为1.34 g·cm~(-3);公园草坪土壤黏粒含量、田间持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最高,分别为34.89%、29.48%、60.11 g·kg~(-1)、4.47 mg·kg~(-1)、247.92 mg·kg~(-1)、20.38 cmol·kg~(-1);居民小区草坪土壤pH最高。在20~40 cm土层中,居民小区草坪土壤容重最大,为1.39 g·cm~(-3),公园草坪田间持水量、黏粒含量、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28.59%、27.95%、4.47 mg·kg~(-1)、247.92 mg·kg~(-1)、53.28 mg·kg~(-1)、22.97 g·kg~(-1)、12.28 cmol·kg~(-1)。土壤肥力排序为公园草坪>居民小区草坪>高校校园草坪>滨河景观草坪;除了居民小区草坪土壤肥力为良外,其他绿地类型综合肥力均为中。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省典型的散生型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混生型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丛生型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为研究对象,对其植株氮含量及其在不同器官间(叶、枝、秆)的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竹子不同器官的氮含量均表现为叶 > 枝 > 秆,各器官氮含量均随着竹龄的增大而下降;3年生叶片氮含量绿竹显著大于高节竹、苦竹(P<0.05);秆中氮含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中2年生和3年生秆氮含量在竹种间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绿竹和苦竹的1年生秆氮含量也显著大于高节竹(P<0.05)。不同竹种间枝条氮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竹种间氮素积累量表现为绿竹 > 苦竹 > 高节竹,其积累量分别为370.28、254.72和113.03 kg/hm2,而氮素利用效率高低则表现为高节竹 > 苦竹 > 绿竹,3种竹子每生产1 t干物质所需氮素为分别为6.37、6.53和7.96 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毛竹和杉木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探索毛竹林扩展过程中毛竹和杉木叶片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为毛竹林合理调控与生态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沿毛竹向杉木林扩展方向设置3个10 m×50 m调查样带,每一样带平均划分为10个5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内选取不同年龄的标准毛竹和杉木,选取叶片测定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及叶片中碳(C)、氮(N)、磷(P)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结果】1)毛竹与杉木比叶面积(除Ⅰ度竹)与毛竹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干物质含量与毛竹比例呈正相关关系。Ⅰ、Ⅱ、Ⅲ和Ⅳ度平均比面积分别为291、215、207、213 m~2·kg~(-1),平均干物质含量分别为0.38、0.40、0.42、0.42 g·g~(-1),均显著高于杉木(115 m2·kg~(-1)与0.34 g·g~(-1),P0.05)。2)Ⅰ度竹和Ⅳ度竹叶片N、P含量随着毛竹比例增加呈增加的趋势,Ⅱ、Ⅲ度竹和杉木叶片N、P含量呈降低的趋势。Ⅰ、Ⅱ、Ⅲ和Ⅳ度竹平均叶碳含量分别为46.5%、46.1%、45.5%和46.0%,氮含量分别为27.6、22.3、21.7和20.8 g·kg~(-1),磷含量分别为1.6、1.4、1.2和1.2 g·kg~(-1)。其中,毛竹叶氮、磷含量显著高于杉木(分别为13.6和1.0 g·kg~(-1))。3)毛竹SLA,LDMC与叶C、N、P含量,C∶N,N∶P等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毛竹叶片具有比杉木叶片更高的SLA和叶N、P含量,且其向杉木扩展过程中,不同年龄毛竹的SLA,LDMC与叶C、N、P含量及C∶N,N∶P等叶功能性状采取的适应策略不同,具有互补效应,能够比杉木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氮、磷、钾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来研究氮磷钾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各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氮、磷、钾的施肥配比对青冈栎幼苗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N2P3K1处理即尿素5 g·盆~(-1)、钙镁磷15 g·盆~(-1)、氧化钾1 g·盆~(-1),可促进青冈栎幼苗的苗高、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的积累,该处理下苗木各方面综合表现最佳。(2)氮、磷、钾对青冈栎幼苗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其中氮元素影响最大,磷元素和钾元素影响较小。(3)青冈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和各种肥料的施用量呈明显的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回归方程,从而求出青冈栎幼苗氮、磷、钾的施肥适用范围:尿素12.23~14.65 g·盆~(-1),钙镁磷9.35~22.91 g·盆~(-1),氧化钾5.73~14.17 g·盆~(-1),以及各项生长指标理论最佳施肥配比组合。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对浙江省临安市、余杭区的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prevernalis)林地表层(0~30 cm)土壤的p H、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土壤有机碳(18.3 g·kg~(-1))、碱解氮(159.7 mg·kg~(-1))、有效磷(119.1 mg·kg~(-1))、速效钾(192.3 mg·kg~(-1))含量高,p H值较低(5.0);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布特征为:p H值北低南高,有效磷和速效钾为北高南低,而碱解氮、有机碳则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经营措施显著影响着土壤有机碳、碱解氮的空间分布(P0.05),土壤p H、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化同时受到土壤类型和人为经营的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海拔生境的苦竹林土壤养分变化规律,为苦竹林高效培育提供参考,测定了3个海拔梯度(190±20、380±20、600±20 m)苦竹林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了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苦竹林土壤碳、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16~19.56、1.06~1.71、0.34~0.58和3.71~9.67 g·kg~(-1),pH为4.16~4.83;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2.51~135.52、1.38~2.36和35.13~61.32 mg·kg~(-1)。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苦竹林土壤氮、磷、钾及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有机碳和pH呈升高趋势,且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均呈升高的变化趋势,且除氮/磷、有效磷/速效钾外,其他养分计量比海拔梯度间均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低海拔苦竹林土壤氮、磷、钾含量及其有效性均较高,土壤质地和肥力较好,有利于苦竹林高效培育。  相似文献   

19.
选取滇中高原磨盘山云南松林、华山松林、高山栎林、滇油杉林、常绿阔叶林共5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层有机碳、氮、磷、钾元素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价值量进行了评估,以期充分了解滇中高原磨盘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储量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土壤层(0-20cm)的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均高于下层(20-40cm,40-60cm)土壤,而全钾含量则在40-60cm土层最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含量最高,其含量分别为61.23g/kg和1.79g/kg,而华山松林土壤全磷平均含量(0.37g/kg)和土壤全钾平均含量(7.05g/kg)最高;(2)5种典型森林土壤层(0-60cm)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储量均表现为表层高,而全钾则为底层最高,此5种典型森林土壤层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储量分别为157.10t/hm~2、3.58t/hm~2、1.42t/hm~2和30.96t/hm~2;5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有机碳总储量以滇油杉林(240.59t/hm~2)最高,常绿阔叶林全氮的总储量(6.39t/hm~2)最高,而云南松林全磷(2.00t/hm~2)和全钾(42.58t/hm~2)储量最高;(3)5种典型森林土壤层(0-60cm)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平均价值总量为30.69×10~4元/hm~2,其中价值总量以云南松林最高,为35.50×10~4元/hm~2,华山松林最低,为26.99×10~4元/hm~2;土壤固碳价值量平均为8.67×10~4元/hm~2,固氮价值量平均为6.13×10~4元/hm~2,固定全磷和全钾的平均价值量分别为2.27×10~4元/hm~2和13.62×10~4元/hm~2;在有机碳及N、P、K营养元素储量总价值中各元素价值的贡献率以全钾最大(44.39%)。  相似文献   

20.
研究共设置4种不同施肥处理,探讨其对竹笋中的氨基酸、草酸、单宁、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粗多糖的影响。施肥处理为有机肥(O:蚕粪+菌棒残渣6 600 kg·hm~(-2),氮、磷、钾含量分别为2.4%、2.3%和2.9%);复合肥(F:毛竹专用肥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25∶13∶8);有机肥+复合肥(O+F:有机肥2 40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不施肥对照(CK)。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变化趋势为O+FFOCK;有机质的变化趋势为OFO+FC;,pH则是OO+FCKF。笋中蛋白质以O+F处理为最高,比F、O和CK各处理增加9.37%、17.45%和5.42%。笋中氨基酸和单宁以O+F处理最高,分别为36.1 g·kg-1和17.8 g·kg-1,其次是F处理,均与CK处理达到了显著差异。笋中草酸则以F处理最高,其次是O+F处理,分别为22.45 mg·g-1和21.24 mg·g~(-1)与CK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增加了33.87%、41.49%;粗纤维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笋中粗多糖以O处理为最高6.7 g·kg-1,且与F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脂肪与其他各类指标变化趋势不同,以空白CK最高,但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总之,施肥有利于增加笋中氨基酸、草酸、粗纤维和单宁含量;而有机肥处理有利于粗多糖的的累积;有机肥配合复合肥在一定程度增加了笋中蛋白质含量;脂肪受不同施肥处理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