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低氮燃烧改造后的锅炉,低氮燃烧和非低氮燃烧模式的切换使得汽温的变化幅度增加,汽温控制中需要的减温水量变化幅度增大。针对这些特性,提出利用蒸汽焓值计算平衡热势能的汽温预估控制算法,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所需的减温水量,采用汽温设定值自动分配算法以及壁温自动修改设定值算法,对各级汽温设定值进行实时整定,利用"主蒸汽温度控制中二级减温水阀门位置自寻优方法"的控制技术,对末级以前的减温控制设定值进行自动设定,实现锅炉在各种负荷情况下的汽温精确控制,明显提升汽温自动控制的性能,实现了各级减温水的自动分配,降低了汽温和壁温的超温次数。  相似文献   

2.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结合工程设计及实践,阐述了协调控制方式下锅炉主汽压力控制、床温控制、一次风控制及过热器出口汽温控制等重要控制策略及其功能,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及优化调整,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保证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减温水是保证其受热面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但减温水的投入会严重影响机组的经济性。通过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的壁温特性试验,结合受热面管道的安全性,提出提高减温水投入的触发温度,降低减温水量;同时试验测量喷水减温的延迟时间,认为喷水减温的投入时间在考虑再热蒸汽温度变化趋势的同时,需要兼顾喷水减温的延迟时间,精准控制减温水投入。提高减温水触发温度和优化喷水减温投入时间均可减少减温水量,大幅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也可防止减温器管道受到频繁热冲击,保证受热面管道安全,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浙江北仑发电厂2号机组的主汽温控制系统在改造前采用了串级PID控制策略,其调节效果不太理想,经常会发生主汽温与其设定值偏差较大、过热器壁温超限等现象,在机组控制系统改造以后,主汽温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增量式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与串级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采用基于增量式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能够预测主汽温变化的趋势,使得控制系统能够及时的进行调节,而采用常规的串级PID控制能够消除主汽温的稳态偏差,对于两侧过热器的热偏差问题,本文基于北仑电厂2号机组过热器的结构特性,加入了偏置发生器及跟踪功能,为运行人员提供了方便,实际运行效果表明,主汽温度的动态特性得了明显改善,过热器壁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电厂超超临界锅炉在中低负荷下存在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过热度低的问题,从锅炉设计和实际运行结果分析出发,提出减小锅炉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的改造方案,并通过对改造前后的锅炉进行全面的热力校核计算,分析在不同负荷下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对煤耗、过热器各受热面进出口蒸汽温度、过热器减温水量以及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下随着屏式过热器面积减少量的增加,煤耗略有增加;过热器减温水量减少;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受热面中只有屏式和低温过热器进出口蒸汽温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温过热器和再热器平均壁温均升高,但增加幅度较小。因此,从热力计算分析结果来看,减少屏式过热器受热面面积虽然煤耗略有增加,但在减少量选取合适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提高水冷壁出口中间点温度的作用,从而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超(超超)临界直流机组的主汽温控制特点是在锅炉失去确定汽水分界的情况下,将控制对象扩展到了从水冷壁至末级过热器的整个热量利用流程上,作为整体进行汽温的控制与平衡;通过燃水控制参与,实现主汽温与分离器入(出)口过热度(焓)间控制需求的有序传递,在动态中保持给水与减温水的合理分配;目前超(超超)临界机组引进的各类典型控制技术,在主汽温与燃水控制策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的控制传递策略有逆向串联传递策略、正向循环传递策略及其局部变化形式等.通过对不同类型超(超超)临界机组汽温控制传递与燃水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分析主要特点并提出完善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梅升 《华东电力》2001,29(1):39-40
马鞍山万达发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两台300MW机组,锅炉由东方锅炉厂制造。设计的过热汽温控制手段是喷水减温,由3级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1原设计控制策略存在问题和分析 机组锅炉汽温的控制策略依旧采用传统的过热器出口温度作为被调量,而相应过热器进口温度作为导前微分形式的串级调节,控制框图如图2所示。 这种调节方式存在调节滞后的缺点,即在被调量超过设定值时调节阀仍旧不动作。其主要原因是导前汽温相对于被调量变化较慢,因而在被调量超过设定值时,主调节器输出虽然变化较快,但对于副调节器此时的变化还被认为是在其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火力发电机组燃气锅炉主汽温控制系统大惯性、大时滞、扰动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隐式广义预测控制(implicit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IGPC)的主汽温预测控制策略。以主汽温为被控量,减温水流量为控制量,设计应用于燃气发电锅炉主汽温控制系统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建立主汽温预测模型,使用滚动优化对目标函数进行输出预测,构建最优控制律,并采用反馈校正在线修正预测值。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的串级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控制、动态矩阵控制和Smith预估补偿控制策略相比,在模型适配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所设计的控制策略在67s左右达到设定值,超调量仅为4.28%;在模型失配情况下,施加干扰的调节时间为78.8s,超调量仅为8.66%。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主汽温控制偏差在±7℃左右,其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有效满足燃气发电锅炉主汽温控制系统的实际要求,该策略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600MW超临界机组汽温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某60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设计了机组的主汽温和再热汽温控制策略。主汽温采用二级喷水减温控制,同时设计了双回路和串级控制策略;再热汽温主要采用烟气挡板调节,辅助采用喷水减温控制。运行实践表明,机组运行稳定,主汽温和再热汽温控制策略有效。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直流炉被控对象和姚孟电厂1号300MW本生直流机组设备本身的特点,分别设计了新型的、适用于直流炉的机炉协调控制系统、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和过热器蒸汽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对机炉协调、锅炉给水和过热器蒸汽温度等控制方案的特点分析,体现了应用基于增量式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与传统的PID串级调节系统相结合的控制策略的优越性。采用该控制方案,机组在大负荷范围(80MW)和高负荷变化速率(9MW/min)工况下减负荷时,过热器出口汽温变化和机前压力变化等调节品质满足电力系统热工自动化的行业标准,并能很快达到稳定。现场实时控制的应用效果显示了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超临界机组控制策略和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