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IL-4、IL-8、IL-12、IFN-γ的变化,探讨其在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毛细支气管炎,非喘息性肺炎,健康儿童血清中IL-4、IL-8、IL-12、IFN-γ的浓度.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L-8明显高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健康儿童(P〈0.01);IL-12、IFN-γ明显低于非喘息性肺炎患儿、健康儿童(P〈0.01).非喘息性肺炎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存在机体免疫功能异常:Th1/Th2失衡,Th2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2.
徐晓红  石永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65-2867
目的: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激素吸入治疗预防婴幼儿哮喘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急性期每日2次,每次1揿(125μg),出院后每日早晨1次,每次1揿(125μg),连续半年;对照组(50例)未作激素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出院后随访8~15个月。结果:观察组喘息发作14例(14/52),占26.92%,对照组22例(22/47),占46.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转为婴儿哮喘7例(7/52),占13.46%,对照组15例(15/47),占31.9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给予激素吸入治疗,可显著减少喘息发作和降低婴幼儿哮喘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ALF中IL-8和炎性细胞对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6月因喘息住院的患儿,其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毛细支气管炎组、MPP组、正常组各30例,比较各组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和IL-8水平。结果 4组BALF中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5.63,P0.01),其中毛细支气管炎组和MPP组显著高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且MPP组显著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3,P0.01),毛细支气管炎组和MPP组显著低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毛细支气管炎组和MP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单核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组、毛细支气管炎组、MP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中IL-8水平对儿童喘息性疾病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对哮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规律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患儿喘息发作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规律布地纳德吸入治疗6个月,对照组未使用药物,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喘息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喘息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IN-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NF-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5例、13例患儿发展为哮喘,两组哮喘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地纳德规律吸入能有效控制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喘息发作患儿喘息发作,降低哮喘发生率,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清炎症水平中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IgE、ECP水平和过敏原检测在其诊断中的价值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喘息婴幼儿进行血清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食物过敏原(fx5E)、吸入过敏原(phaditop)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反复喘息组血清IgE、ECP水平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及对照组增高(P〈0.05)。其血清IgE水平低于儿童哮喘组(P〈0.05);血清ECP水平与儿童哮喘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ECP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但均低于反复喘息组和儿童哮喘组(P〈0.05)。fx5E以婴幼儿反复喘息组阳性率最高(37.1%),较毛细支气管炎组、儿童哮喘组及对照组均增高(P〈0.05)。phaditop阳性率以儿童哮喘组最高(70.0%);反复喘息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增高不及儿童哮喘组(P〈0.05)。结论婴幼儿时期喘息≥2次的患儿,血清IgE、ECP水平增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为高危哮喘儿。对哮喘儿预防干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25(OH)D_3水平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症组100例和重症组80例;同时选取儿童保健体检的健康婴幼儿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婴幼儿的血清25(OH)D_3水平行组间比较。同时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Vit D治疗组和非Vit D治疗组各40例,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25(OH)D_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各组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包括咳嗽、喘息、吸气三凹征、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重症组患儿的血清25(OH)D_3水平显著低于轻症组患儿及对照组婴幼儿,且症状越重25(OH)D_3水平越低;Vit D治疗组患儿喘憋、咳嗽、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非Vit D治疗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Vit D治疗组和非Vit D治疗组治疗前的血清25(OH)D_3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it D治疗组25(OH)D_3水平及Ig A、Ig G显著高于非Vit D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 E、Ig 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Vit D缺乏有关,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过程中,补充足量的Vit D可以及时缓解临床喘憋症状,调节患儿免疫功能,缩短其病程,Vit D缺乏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加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婴儿喘息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下吸呼吸道感染婴儿126例,分为普通肺炎组44例、毛细支气管炎组45例、婴儿喘息组37例;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常规体检的1~12个月健康婴儿42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婴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同时对下吸呼吸道感染婴儿行病原学和过敏原检测。结果普通肺炎组、毛细支气管炎组、婴儿喘息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26、6.381、5.391,均P0.05);婴儿喘息组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肺炎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21、8.360,均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病毒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5,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与婴儿喘息组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936、20.937,均P0.01)。3组患儿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0.05)。25-羟维生素D_375nmol/L的患儿中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25-羟维生素D_3≥75nmol/L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8,P0.05);25-羟维生素D_375nmol/L患儿中过敏原阳性率与25-羟维生素D_3≥75nmol/L患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结论病毒感染为婴儿喘息发生的主要因素,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偏低会提升婴儿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子遗传学检验与哮喘的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符合标准的2012年11月-2013年4月份间120例住院患儿, 住院均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儿童过敏性哮喘遗传检测, 根据检测结果, 分析患儿的喘息次数与儿童过敏性检测高风险性是否有关。结果 1)第一次发病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儿童过敏性哮喘遗传检测遗传风险性明显低于第二次发病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儿童过敏性哮喘遗传检测遗传风险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患儿给予相应的抗哮喘治疗, 而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及随后的发作次数, 住院时间, 经济费用及家庭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进行儿童过敏性哮喘遗传检测, 从遗传角度上提示疾病的风险, 继而对高度遗传风险评估的婴幼儿进行抗哮喘干预治疗, 达到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在儿童哮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测定81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血清RANTES、MIP-1 α水平,毛细支气管炎发作后随访3年,最终诊断为哮喘共20例(哮喘组),单纯毛细支气管炎61例(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组).对比分析当年两组血清RANTES、MIP-1 α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组血清RANTES、MIP-1α与单纯毛细支气管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RANTES、MIP-1α预测喘息转归时,分别取cutoff值32.11μg/L、32.24 ng/L,标准误分别为0.98、1.00,率的标准误分别为0.98、0.8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8、0.925,P值均=0.000.结论 血清RANTES、MIP-1α水平可为婴幼儿时期哮喘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人群选择提供一个简单可靠的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舒酮预防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10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住院治疗期间均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组出院后采用辅舒酮吸入3个月,比较出院后2年内喘息的患病率及喘息持续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年,观察组发生喘息3例(6.00%),对照组发生喘息13例(26.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哮喘的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雾化吸入辅舒酮是有效防治婴儿哮喘的一种早期干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