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评价非对比剂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技术对肾动脉解剖变异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患者先后使用同一设备进行NCE-MRA和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扫描后获取肾动脉血管的影像解剖图像,分别由两位医师对每例图像质量进行技术评分,然后评价两种方法对于血管的显示价值.结果 NCE-MRA组和CE-MRA组中,图像质量为3分以上者分别占93.3%(28/30)和96.7%(29/30);两者显示共60个单肾的肾动脉血管的符合率为97%(57/60),均没有出现假阳性病例,NCE-MRA方法出现假阴性3个.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位诊断医师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均>0.75.结论 NCE-MRA是一种无需使用对比剂、非侵人性的MRA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肾动脉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TIRM技术和SPAIR技术在颈椎磁共振成像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年龄20~40岁,男女各10例),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分别使用TIRM技术和SPAIR技术行颈椎磁共振成像。由2位高年医师对图像质量采用双盲法评分,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AIR技术所获图像优于TIRM技术所获图像,两组图像的椎体、脊髓、脑脊液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2.389、13.043和16.175,P〈0.05)。软组织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2.096,P〉0.05)。尤其是在TIRM成像时,颈髓常有伪影,影响诊断。结论:为了获得清晰满意的颈椎磁共振脂肪抑制技术图像,特别在需要同时诊断椎体和脊髓病变时,应该采用SPAIR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比剂剂量对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扫描,30例使用低剂量(0.7ml/kg)对比剂,3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1.5ml/kg),注射速率均为4.5ml/s.扫描后同时获得肺动脉CTA及肺灌注图像.测量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对比分析两组间增强后的CT值.判断肺灌注图像质量并分级,比较两组的肺灌注图像质量差异.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左、右叶肺动脉干及各肺叶动脉增强后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图像清晰显示.低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6/30),常规剂量组肺灌注图像大部分信号均匀(24/30).常规剂量组上腔静脉、右心房高密度对比剂所致灌注伪影明显多于低剂量组(48:10).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肺动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降低对比剂剂量可以减少双能量肺灌注图像的伪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 CT 不同重建层厚对标准水模能谱成像的 CT 值、水(碘)浓度、SD 值的影响。方法使用 GE 公司单源双能 CT(Discovery CT 750 HD),选择辐射剂量相近(165~262.5 mAs)的8个扫描协议,对 GE 20 cm 直径的水模行 CT 能谱成像(GSI)扫描,管电压采用140 kVp 和80 kVp 瞬时切换,扫描视野 medium,螺距1.375,探测器宽度40 mm,每个协议采集6层5 mm 层厚图像(B 组),重建1.25 mm 层厚图像(A 组)。使用 AW4.5工作站,将面积约3000 mm2的圆形感兴趣区(ROI)置于水模的中心、3点、6点、9点、12点的位置进行测量,分别在70 keV 单能量图像上测量 A、B 2组的 CT 值和 SD 值,在水(碘)基图像上测量水(碘)浓度和 SD 值,分别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及 B 组 CT 值和水(碘)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D 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2组水(碘)浓度的 SD 值均小于 CT 值的 SD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建层厚的改变不会影响单源双能 CT GSI 扫描的 CT 值和水(碘)浓度,对 SD 值有影响。GSI 对物质浓度的测量及 CT 值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注气小肠灌肠及MR水成像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小肠疾病的41例患者行小肠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16例小肠插管注气约1000 ml后行磁共振小肠灌肠(注气灌肠组),另25例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水成像组),其中24例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1500 ml,1例严重肠梗阻直接利用肠腔的液体作为肠道对比剂,除该例肠梗阻外,其余病例扫描前均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 mg以抑制肠蠕动。扫描序列包括:①注气灌肠组,静脉注射钆喷替酸匍甲胺(Gd-DTPA)12 ml后行冠状面和横断面自旋回波(SE)序列及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序列增强扫描;②水成像组,应用冠状面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和FSPGR序列平扫及冠状面和横断面FSPGR、SE序列增强扫描;每个序列均带脂肪饱和技术。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并将小肠MRI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诊断对照。结果:1例克罗恩病(Crohn病)被误诊为淋巴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和1例易激综合症MRI未发现异常,其余各例的MRI诊断均与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诊断一致。水成像组屏气扫描的图像无呼吸运动伪影和磁敏感伪影,质量优于SE序列和注气灌肠组的图像。结论:MR注气小肠灌肠及水成像对诊断小肠器质性病变,尤其是Crohn病、肿瘤和鉴别小肠梗阻的原因具有重要价值,两种检查方法中,MR水成像较注气小肠灌肠更优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倍剂量钆布醇和单倍剂量钆喷酸葡胺在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中显示梗死心肌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纳入42例有心肌梗死病史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成像扫描,根据对比剂类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钆喷酸葡胺)和B组(钆布醇)。最终40例患者的心脏磁共振延迟增强图像用于数据分析:A组20例,B组20例。延迟增强图像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5~8 min、9~12 min及13~16 min时完成。比较两组对比剂之间左心室血池的信噪比(SNRLV)、梗死心肌的信噪比(SNRIM)、梗死心肌和正常心肌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IM-RM)及梗死心肌和左心室血池之间的对比噪声比(CNRIM-LV);比较同一组对比剂在三个时间段内左心室梗死心肌体积的差异。结果 5~8 min时,两组对比剂在SNRIM、SNRLV、CNRIM-RM和CNRIM-LV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  相似文献   

7.
新型对比剂的开发和研究是分子成像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EST)是一类阴性磁共振成像对比剂,与传统的阴性对比剂不同的是,CEST通过转移饱和质子达到减低水分子的信号(T1和T2*)而产生阴性对比.使用CEST不仅可以观察活体组织的结构改变,还可以进行代谢显像、标记细胞成像和pH值测定等.就CEST作为分子成像对比剂的成像原理、应用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心肌灌注成像(PI)联合延迟扫描成像检测梗死心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及延迟扫描成像检查.分别计算低灌注节段组和正常灌注节段组灌注信号强度参数前后信号增强最大强度(SIp)、相对峰值强化率(SI%)、累积信号强度(ASI)、对比剂到达时间(t0)、强化峰值时间(t1),对比剂流入到强化峰值50%s时间(t1/2)、对比剂流入到强化峰值时间(Tp)、最大曲线上升斜率Slope(α).观察心肌低灌注节段,并与DSA结果比较.测定延迟扫描强化区与无强化区的信号强度值,计算强化区体积占心肌总体积的比值,分析强化区体积所占心肌总体积的比值与每搏输出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心肌首过灌注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存在较好的相关性(X2=21.0,P<0.05,r=0.53).(2)正常灌注节段组各参数分别为:SIp(162.8±30.2),SI%(136.2±6.6),ASI(931.4±98.1),t0(16.2±1.1),t1/2(18.5±1.4),t1(22.4±1.4),Tp(9.7±1.7),Slope(α)(16.1±1.7).低灌注节段与正常灌注节段参数SIp、SI%、ASI、t1、Tp、Slope(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p、SI%、Tp、Slope(α)为反映心肌首过灌注TIC的特异性参数,能敏感地反映缺血的程度.(3)延迟强化后,异常延迟强化区信号值(616.6±38.4)与正常延迟强化区信号值(304.0±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延迟强化区体积比与患者每搏输出量呈负相关(r=-0.977,P<0.05).结论 MR心肌PI通过灌注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梗死心肌的程度,参照延迟增强的结果,可确定梗死心肌,并计算梗死面积,是对心肌血供情况的最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钆对比剂对腹部实性脏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图像质量及其参数值的影响,寻找腹部IVIM序列扫描的合适时机。资料与方法 20例患者分别于对比剂注射前后行相同腹部IVIM扫描,测量并计算b=50、300、8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上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的信噪比(SNR)以及肝细胞癌(HCC)的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并测量肝脏、脾脏、肾脏及HCC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IVIM参数(D值、D*值、f值),对各测量值增强扫描前后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增强扫描后b=50 s/mm2肝脏的SNR较增强前明显下降(t=2.397,P<0.05)。b=300 s/mm2 HCC的CNR显著增高(t=-3.380,P<0.01)。肾脏各b值的SNR均较增强扫描前显著下降(Z=-2.675~-2.201,P<0.05);而脾脏、胰腺及HCC各b值的SNR与增强扫描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或Z=-1.324~1.104,P>0.05)。增强扫描后仅肾脏的ADC值、D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DC=3.569,P<0.01;ZD=-3.053,P<0.01),而肝脏、脾脏及HCC的各参数值增强扫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2~1.689,P>0.05)。结论注射钆对比剂可降低肝脏低b值和肾脏各b值DWI的SNR,使中等b值肝脏病变的CNR增高,而不影响脾脏、胰腺和肝脏病变的SNR。钆对比剂亦可降低肾脏的ADC值、D值,而对肝脏及其病变、脾脏的DWI及IVIM参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变扫描视野是否会对双能CT能谱成像(GSI)时CT值的测定及物质分离的计算产生影响.方法:取清洗干净后消毒灭菌的试管17支,分别注入蒸馏水及不同浓度碘对比剂.17个试管的碘浓度分别为0、0.1、0.2、0.3、0.4、0.5、0.6、0.8、1.0、2.0、3.0、4.0、5.0、6.0、8.0、10.0和20.0 mgI/ml.采用GE Discovery 750 HD CT扫描机,宝石能谱成像(GSI)方式,扫描视野分别选取大(A组)和中等(B组)各扫描一次,共余扫描参数2组相同(转速0.8 s/r,螺距0.984,探测器宽度40 mm).在混合能量、水基和碘基图像上分别测量每组试管的CT值、水及碘含量.ROI选取在试管长轴位的最大截面,大小约392 mm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视野的图像,物质分离计算所得碘含量与真实值之间均具有明显相关性(A组r=0.9995,B组r=0.9996,P<0.001).17个试管A组扫描测量平均CT值为(86.86±131.78) HU,平均水含量为(977.14±10.54)mg/ml,平均碘含量为(3.91±5.37) mg/ml;B组扫描测量平均CT值为(106.89±141.51) HU,平均水含量为(994.39±12.35)mg/ml,平均碘含量为(3.82±5.59) mg/ml.两组CT值及水含量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碘含量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双能CT能谱扫描能够反映不同浓度碘溶液中的碘含量并能进行定量分析,改变扫描视野可以影响混合能量图像中CT值的测定,但对物质分离计算中碘含量的测定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