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市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职业照射情况。方法对杭州市15家医疗机构22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及工作机房外周围辐射水平进行调查,并对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SA机房外周围辐射水平合格率为90.1%,DSA设备透视防护区工作人员位置空气比释动能率合格率只有50%,第二术者位总体空气比释动能率要高于第一术者位,中部(胸部、腹部、下肢)检测点的空气比释动能率要远高于两端(头部和足部)。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平均年受照剂量为0.41 m Sv。结论杭州市DSA介入诊疗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水平较低,但开展DSA介入诊疗操作时要注意规范使用辅助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术前,对第一术者的前额、颈前部铅围脖内外、左右胸铅围裙内外、左右腹铅围裙内外以及左右上肢和左右髁关节分别布置TLD元件,术后收回,测出各部位的受照剂量。结果 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左上肢、右胸>头前部、腹部>左胸、颈前部、右上肢和髁关节。有防护与无防护比较,受照剂量下降幅度在84.04%~92.68%之间,平均降幅达87.40%。结论 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治疗术中第一术者的防护还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张琳  朱建国  闵楠  卢峰 《中国辐射卫生》2011,20(2):149-150,153
目的 比较常见的血管内和非血管内介入诊疗时,第一术者、第二术者和巡回护士身体不同部位铅防护衣内外的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选取头、胸、腹部常见的血管内介入诊疗,如脑血管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非血管内介入诊疗如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每种介入诊疗单次操作时,在第一术者、第二术者和巡回护士铅防护衣内外的不同部位(即铅帽内外、铅围脖内外、胸部、腹部的铅防护衣内外、左上臂的铅防护衣外、左手背部)及X射线机出射口各放置一枚热释光剂量计,介入诊疗结束后测量热释光剂量计,对铅防护衣内外的受照剂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 不同类型介入诊疗时术者的体表剂量见表1至表4;巡回护士受照剂量很低;X射线机出射口的剂量大部分超测量量程。结论 在血管内和非血管两类介入诊疗中,术者铅防护衣内的体表剂量均低于铅防护衣外,充分说明了铅防护衣防护的重要性,要加强介入诊疗中术者的防护与管理,提高术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辐射照射。  相似文献   

4.
赵琰 《职业与健康》2009,25(5):462-464
目的了解邢台市医疗单位介入放射工作的防护状况,为保障介入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和规范发展介入放射学,制定相应的防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模拟介入放射手术条件,测定介入放射操作者的受照剂量。结果共测定11家医院,13台X射线机,介入放射手术操作人员左手和胸部受照剂量最高为980和735.3μGy/h,并且床上球管X射线机操作者操作各测试点受照剂量明显高于床下球管X射线机。结论应加强对从事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防护意识,降低受照剂量,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使用不同辅助防护设施时介入诊疗中职业人员站立区域辐射剂量水平,为介入职业人员的放射防护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法根据DSA设备的特点,使用451P电离室巡测仪测量在使用不同辅助防护设施条件下介入职业人员操作位不同高度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比较改进辅助防护设施后的防护效果。结果双球管曝光时术者位剂量要比单球管曝光时大。使用铅屏风,对第一术者的屏蔽效果优于第二术者。双球管曝光时使用铅屏风可降低第一术者31%~99%的剂量,可降低第二术者12%~90%的剂量;单球管曝光时使用铅屏风可降低第一术者4%~65%的剂量,可降低第二术者2%~30%的剂量。改进现有辅助防护设施,可明显降低术者头部、胸部、腹部的剂量,对足部剂量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结论通过使用铅屏风、改进辅助防护设施等措施可以不同程度的屏蔽介入工作场所术者位的X射线,保护介人职业人员,降低辐射剂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测量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站立区域辐射剂量的分布,了解心内科介入诊疗术者、特别是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初步估算心内科术者辐射场分布特征。方法 用国产FJ-347A型X、γ巡测仪测量心内科术者辐射场的γ辐射比释动能率;用经过质量控制处理过的热释光元件,测量辐射场的累计吸收剂量和工作人员的累积剂量。结果 铅衣阻挡射线的遮挡率50%~60%;动态监测连续五年的心内科的介入治疗人员所接受的吸收剂量年平均为6.58~39.86 mSv/a。结论 心内科介入治疗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与距离球管200 cm的站立位相符。随着站立距离的增加,整个辐射平面的吸收剂量都在下降,特别是500 cm的站立位明显降低。心内科介入诊疗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8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诊疗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Z 130—2013的方法要求,对深圳市17家医疗机构的18台DSA设备进行状态检测,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和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18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合格率为44.4%,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第二术者位结果略高于第一术者位,经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一术者位的腹部位置和第二术者位的胸部位置所受的辐射剂量值最高。DSA设备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合格率为88.9%,机房外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处于安全水平。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重视腹部区域的防护问题,重点关注第二术者位的防护问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自觉规范穿戴铅橡胶围裙等个人防护用品和使用辅助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第一术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受照剂量,为提高介入术者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广西某院心血管内科5名介入手术第一术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16),用热释光剂量计(TLD)监测介入术者的眼晶状体、左小手指、右小手指、左脚踝、甲状腺、左胸、会阴等共7个部位,记录每名术者的受照时间、手术例数、受照剂量,分别计算铅防护衣对X射线的衰减率,评估铅防护衣的屏蔽防护效果。结果 各监测部位受照剂量最高值分别为:眼晶状体2.04 mSv,左小手指为7.22 mSv,右小手指2.40 mSv,左脚踝为0.736 mSv,甲状腺为0.204 mSv,左胸0.054 mSv,会阴0.032 mSv;甲状腺、左胸部、会阴等部位铅防护衣对X射线衰减率平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为:会阴(91.4%)、左胸部(85.1%)、甲状腺(71.2%)。结论 预估算,眼晶状体年受照剂量为24.5 mSv;除眼晶状体外,其余监测部位的年受照剂量均不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介入术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有效降低其受照剂量,应强化术者自身防护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提高介入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减少不必要的照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降低介入放射学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 介入放射诊疗用X射线机(床下型)进行投照条件及对诊视床采取屏蔽防护措施改造。结果 改造后介入操作人员的各体位X射线剂量率减少83%~99%。结论 综合防护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操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介入治疗过程中不同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分析,探讨影响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方法 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不同疾病患者,不同部位受照体表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平均体表剂量中肝癌患者腹正中最高,为(125.50±215.49)mGy,其次为肿瘤患者。个体受照剂量最高为1 097.00mGy,为骶尾部脊索瘤患者。上球管较下球管使患者受照剂量高。结论 介入操作中,患者受照剂量差别很大,受多种因素影响:病种、手术复杂程度、术者的操作技术等。因此,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使患者的受照剂量合理降低,特别是主动防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18.
19.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