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论为大运动量训练后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不同性别柔道少年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和结论:少年柔道男女运动员对于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其各项指标呈现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也存在区别。提示,在安排训练计划时应尽量避免连续大运动量运动,以间歇大运动量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法,对备战第29届奥运会的国家男子拳击运动员冬训期大强度训练周CK、BUN、T、C、T/C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大运动量训练对国家男子拳击队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CK、BUN在大强度训练中期显著性升高,训练后期下降至训练前水平;T、C变化不显著,T/C比值在训练后期显著性低于训练前.提出:冬训期间,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运动员血清CK、BUN显著性升高、T/C显著性降低,机体机能状态产生适应性变化;经过积极性恢复,可改善或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4.
柔道属重竞技对抗性项目,在专项技、战术训练中主要以磷酸原和糖的无氧酵解供能为主,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常发生明显变化。通过系统观察柔道运动员冬训期大运动量训练阶段,不同训练周期运动员心率、主观强度感觉等级(RPE)、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肌酸激酶(CK)、尿素(BUN)等指标的变化态势,探讨能客观、全面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且针对性较强并适宜重竞技项目的机能监测指标体系,并探索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用监测指标,为科学安排训练、合理补充营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网球运动员医学监测与科学训练提高运动能力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择与运动训练密切相关的血指标:HB、RBC、T、C、CK、LDH、BUN;人体体成分指标:肌肉重量、脂肪含量、体指百分数、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身体水分含量、去脂体重等,持续半年跟踪监控,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围绕着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开展研究。通过阶段性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评定后,选择最佳训练方法,把握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质和量,提高训练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男子皮艇运动员周期训练时Hb、CK、BUN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皮艇运动训练周期内的训练特点与运动员生化指标变化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方法:在皮艇运动训练周,对12名某队男子皮艇运动员的常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氮(BUN)进行测试。结果:男子皮艇运动员BUN、Hb周期训练前的值处于正常人的范围,但个体差异较大;CK值高于正常人的范围;在整个训练周期,BUN,CK、Hb等指标随着训练周期训练方法的变化有周期性变化。结论与建议:BUN、CK和Hb各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纵向和横向综合比较BUN、CK、Hb指标对皮艇训练监控更有意义,不能以单一指标作为增加运动量或增加运动强度的标准;周期性训练模式既可以提高运动负荷能力又可以避免由于运动负荷对机体刺激过深产生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本队四名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进行生理指标和运动成绩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小强度、大运动量是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高原训练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成功的客观标准,对于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提高生理机能及运动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柔道     
G886.414.21.G886.414.7,HL006 9905448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天大运动量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点研究[HL,中,A]/关焕园∥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9(SML)柔道∥女子∥大运动量∥训练∥生理∥生物化学∥指标∥变化∥特征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柔道运动员机能状态和对训练强度及负荷量的适应程度,研究运动员机体物质的恢复能力及在不同训练单元的身体效应,为柔道科学训练、掌握负荷量及评价训练水平提供依据。结论与建议:(1)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采用不同训练手段,以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依据进行水球运动的科学训练.研究对象和方法:以18名广东省男子优秀水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分别于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8h、运动后24h和运动后48h进行生化指标(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血尿素(BUN)的测定.研究结果:(1)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引起CK活性变化明显大于长时间的有氧训练;(2)力量训练和无氧训练后LDH升高(P<0.001);(3)训练后GOT活性变化以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较为明显;(4)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后BUN明显升高,运动后24h BUN均能恢复正常.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了CK活性增高不仅与运动持续时间有关,而且与运动强度和肌肉疲劳有关,可作为力量训练的评定指标;血清LDH可作为无氧训练的评定指标;BUN可作为评估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疲劳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柔道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中,诸多教练认为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有教练认为跑步或力量训练及高强度的实战练习配合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还有教练则认为选材因素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其实以上每一种方法的训练在不同的教练员训练中都也有过成功的例子,但如何使成功的比例扩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缩小找准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我们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7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血液指标等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成分及形态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普通组运动员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能更好的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女子优秀组运动员肢体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优于普通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1996 年奥运会女子柔道比赛参赛资格和实现奥运会夺得1 枚柔道金牌的目标,对参加1995 年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和1996 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4 项生化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参赛队员每周负荷后机体的各项反应,可作为今后我国高水平女子柔道训练节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洪长清  严翊  谢敏豪 《体育科学》2006,26(11):67-70,74
探讨举重运动员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负荷与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关系。25名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完成为期5周的“二大一调整”式力量训练。结果:训练期间血清CK、BUN显著性升高。CD^3+、CD^4+、CD^8+、CD^4+/CD^8+虽有所波动但与训练负荷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全血IL-2和IFN-gama的mRNA呈先升后降的双相变化,并与训练负荷间有较好的一致性;IL-10的mRNA较训练前显著性下降,IL-4的mRNA有所波动,但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训练期间血清睾酮变化无显著性意义;血清皮质醇较训练前显著性升高,但最大负荷周呈明显下降变化;第2、3、5周,T/C较训练前显著性降低;LH均较训练前显著性升高;FSH在第2个大负荷循环较训练前有显著性下降;血清Prl较训练前显著升高;所有内分泌指标在调整周均未出现明显回复,训练期间C与Prl均呈正相关。结论:举重运动员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较T淋巴细胞分布对训练更敏感,是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抗病毒、抗炎症反应等免疫机能评定的敏感指标。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血睾酮调节功能的改变早于血睾酮本身的改变,血睾酮/皮质醇值较血睾酮值有更高的机能评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BIS) provides an affordable and practical assessment of fat-free mass (FFM).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assessment of changes in fat-free mass in top-level athletes using B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ccuracy of BIS in tracking changes in fat-free mass of elite male judo athletes from a period of weight stability to just before competition, using the four-compartment model (4C model) as reference method. In total, 27 elite male judo athletes (age 22.2?±?2.8 years) were evaluated. Measures of body volume assessed by air displacement plethysmography, bone mineral content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and total-body water assessed with deuterium dilution were used in a 4C model. Fat-free mass was also assessed by BIS (FFM(BIS)). Changes in FFM(BI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measured by the reference method (P?=?0.000). Furthermore, the r (2) was 0.62 and the standard error of the estimate was 1.03 kg. The limits of agreement ranged from -3.36 to 2.59 kg with no bias observed.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viability of BIS as a valid tool for tracking fat-free mass in elite male judo athletes. However, based on the wide limits of agreement observed, BIS is less valid at an individual level for tracking fat-free mass in these athletes.  相似文献   

15.
采取文献资料法、追踪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详细分析和探究了某省重竞技活动管理中心女子柔道队8名运动者的扫腰动作,得知扫腰动作在柔道训练与对战中是一个威胁强、得分高的技巧。在使用时,需要和其他动作结合应用,方可创造应用的机会,提升比赛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运动中,柔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项目,其重点讲究集力量与技术为一体。而背负投技术属于柔道训练期间主要应用的一门技术,因为成功概率极高而受到了运动员的青睐,并且成为帮助运动员获胜的关键。对于柔道训练教练来讲,在训练期间,应当加大对背负投技术的训练,控制好整体,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制定与之相符的训练方案,从而达到训练效果的最佳。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柔道背负投技术转体动作运动学和力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就中国国家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有关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指导柔道重点运动员的备战、参赛心理准备,取得了较好效果,帮助中国柔道队夺得二金一铜.主要成果与结论:(1)提高心理能力、专项智能是提高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训练需结合个体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2)训练能力与比赛能力有着本质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内部原因是运动员的应激差异,同时外部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也会产生一定影响;(3)运动员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的评价诊断需综合进行,除了必要的测评工具外,训练与比赛行为观察更为直接和客观;(4)心理能力、专项智能的训练需要从多环节、多角度、多途径、分阶段进行,紧密结合训练实践是十分关键的措施;(5)研究构建了柔道运动员心理能力、专项智能的有关概念和训练方法系统;(6)对柔道重点运动员实施了个体化的心理能力、专项智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sought to identify biomechanic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fast and skilful execution of the seoi-nage (shoulder throw) technique by comparing kinematics between elite and college judo athletes.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data were captured using a VICON-MX system with 18 cameras operating at 250 Hz as three male elite and seven male college judo athletes performed seoi-n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motion phase time of the turning ph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dicating that motion phase time is not necessarily a factor contributing quickness in seoi-nage. The maximum relative velocity of the whole body centre of mass along the anterior–posterior dir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elite athletes (2.74 ± 0.33 m/s) than in the college athletes (1.62 ± 0.47 m/s) during the turning phase (p = 0.023). The overall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body part lines, particularly the arm line, tended to be greater in the elite athletes (p = 0.068).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velocity of the thrower relative to the opponent in the forward drive and turning motion reflects high skill seoi-nage. Coaches should recognise the relative forward velocity as a factor that may contribute to a successful seoi-nage when teaching the judo throw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