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科学技术》2014,(9):F0004-F0004
本项目首席科学家匡海学教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的新假说,即“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药味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药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以主要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均可影响药物疗效发挥或与副作用发生有关的一类生物学效应。促进机体能量、物质代谢的中药具有热(或温)性,抑制机体能量、  相似文献   

2.
中药通过对机体物质代谢的调节以纠正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能量代谢是人体物质代谢的最基本形式。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依赖于能量。因此,机体能量代谢变化规律与药物研究密切相关,中药通过影响能量代谢的某些环节,实现对机体异常能量代谢的调节。本文通过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重点阐述了中药对机体能量代谢过程中线粒体酶、线粒体膜电位及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生物体中能量代谢物质含量变化等几个方面,并且提出了一些思考,以寻求更好的传统中药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热中药(附子、干姜、花椒)对正常大鼠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温热中药在性味—功效—药理作用上的共性和差异性,为阐明温热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Sprague Dawley(SD)雌雄大鼠,给药21 d后,大鼠通过腹腔内注射1%戊巴比妥钠麻醉(每100 g体重0.15 mL),差速离心法提取蛋白,BCA蛋白定量和SDS-PAGE检测蛋白完整性,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2D LC-MS/MS筛选肝脏中的差异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温热中药(附子、干姜、花椒)共筛选出50个共有差异蛋白,其中11个差异蛋白在肝脏中低表达,39个差异蛋白在肝脏中高表达,50个共有差异蛋白主要分布在18个通路中,其中绝大多数与能量代谢相关。结论:附子、干姜、花椒等热性中药在蛋白质组学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性,这种共性不仅体现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上,也体现在其他药理作用上,其中,主要是通过增加体内热量生成和提高对能量的利用两个方面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研究结果为以“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性(气)与味是中药(包括方剂、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或组分、单体化合物)同时兼具的两种特性。药味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药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以主要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的,可影响药物疗效发挥或与副作用发生有关的一类生物学效应。”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的客观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评价中药寒热药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细胞器,它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能量。而生物能是维持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能量代谢是人体物质代谢的最基本形式。它包括:能量的生成、利用、转换、储存和调节等环节,构成了近代生物能学。近代生物能学与祖国医学中"气"的学说不尽相同。祖国医学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六  相似文献   

5.
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邓海平  雪勇  丁光宏 《中国针灸》2004,24(2):105-107
人体是一个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人体红外辐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反映人体脏器和全身各部的代谢变化.经络对热的远距离传递以及艾灸激发循经高温线的现象,提示艾灸除了温热效应之外,光的非热效应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而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惊人一致性,提示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这给艾灸的临床应用及灸疗仪器制作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DBJ-1型微波针灸仪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针灸仪是将经络学说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研制出的一种针灸治疗仪器 ,它是采用一种特殊结构的包括毫针在内的不同轴小天线 ,向人体经络穴位进行定量、定向辐射微波束能量 ,使其既具有微波的热效应、非热效应、电磁场效应 ,又具有中医针灸的治疗作用。通过微波辐射 ,可温经散寒、活血消肿、镇痛解痉 ,因而对肩周炎、腱鞘炎、腰痛、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而且微波针灸仪操作简便、无痛 ,患者易于接受。1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亦称“五十肩”,是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主要引起肩关节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中医精微物质转化与糖脂能量代谢存在着一致性。机体首先将血液中的葡萄糖经氧化分解转化为能量,提供生命活动。当机体储存的血糖、肝糖原、肌糖原均已消耗,机体则动用脂肪进行三羧酸循环进行物质能量转化,为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中医有"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这就蕴含了精微物质糖脂物质能量转化存在着次序的病理生理本质。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特定穴红外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UC患者特定穴的红外辐射特征,探讨穴位红外辐射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UC患者和健康人5个特定穴的红外辐射光谱及其平均尖锐程度和能量。结果:UC患者5个特定穴的辐射强度大体上是大于健康人,UC患者左右两侧合谷、上巨虚和足三里穴的辐射强度均有显著差异的波段多于健康人,而列缺穴均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商阳穴有显著差异的波段少于健康人。UC患者左右两侧穴位谱的尖锐程度和能量均与健康人无差别,UC患者左右两侧穴位谱的尖锐程度和能量的差别小于健康人。结论:UC患者特定穴存在红外辐射特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肠道病变,但并不能说明穴位红外辐射特征的改变与穴位局部能量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从生物物理学的角度探讨灸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艾灸的治疗作用并不单纯是温热效应,而是光谱辐射、生物热效应及非热生物效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研究已被广泛关注,并应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提高临床疗效和仿灸治疗仪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此,本文就艾灸对机体局部温度变化与特点、艾灸红外光谱特性、艾灸生物热效应与能量转化、艾灸生物热传递与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针刺补泻效应的影响因素,阐述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和穴位特性对针刺补泻效应的不同影响。方法结合针刺补泻的研究进展,分别以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结果以补泻手法为切入点发现,补法可促进机体亢进,泻法则可抑制机体亢进,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之间可形成明确的正相关性;机体状态对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机体状态处于低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亢奋,而机体处于状态亢奋时,无论补泻均可使机体状态低下,补泻效应的产生在一定情况下依赖于机体状态的自我调衡;穴位特性对靶器官补泻效应的影响,体现于穴位自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了穴位对靶器官的效应方向,同时穴位对靶器官的特定调控作用是其效应表达的重要基础之一。结论针刺补泻效应与补泻手法、机体状态及穴位特性三方面皆有关系,针灸时需把握患者机体状态,辨明病证虚实,熟悉腧穴特性,施以正确的补泻手法,才能将补泻效应发挥更佳。  相似文献   

11.
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物理学知识,分析了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隔物灸主要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完成从间隔药物到穴位皮肤的传热过程,而穴位皮肤到深部组织和其他部位的热传递则主要通过生物传热效应完成。结合生物传热有关理论对隔物灸穴位后的生物传热过程进行研究对揭示隔物灸临床机理十分有益。除温热效应外,艾灸与穴位红外共振辐射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药液等注射到相关腧穴或特定部位,利用针刺和药物的协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通过多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治疗效果。对其作用效应及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利于指导穴位注射的临床应用,也将为研究和探索经络、腧穴的功能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器——电视机、空调器、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组合音响、电磁炉、电脑、手机等已经成为现代都市家庭不可或缺的东西。然而,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新的污染:“电磁污染”。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电磁污染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i TRAQ标记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寒性中药——黄芩对大鼠物质、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寻找差异蛋白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阐明寒性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与给药组,其中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给药组每天上午灌胃给予黄芩水煎液(3 g生药/kg),连续造模及灌胃给药15天。取肝脏组织,经处理后采用Mascot2.2和Proteome Discoverer1.4(thermo)等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及查库鉴定。结果:给药组与空白组相比,共鉴定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蛋白22个,分别参与了机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黄芩水煎液可以部分抑制机体的物质及能量代谢,在蛋白组学层面和能量代谢角度初步揭示了寒性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代研究认为,活性氧增加、能量代谢活化可缩短寿命;而限制能量、摄入抗氧化物质可延长寿命。机体或多或少存在两者的失衡,长期蓄积则问题逐渐明显化。作用于汉方医学的“证”或生活习惯的处方,只有很小的差异。基因研究把这种差异当作“基因多样性”。DNA碱基序列与表达量等存在的个体差异,通过多数相关基因表达,也许是汉方和基因医学的结合点。抗衰老基因(klotho)有9处变异,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其中7处与骨密度降低、钙代谢异常、肥胖等衰老的基础病变有关。机体存在着促早老与延缓衰老两类重要的SNPS,直接影响其疾病的发生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i TRAQ标记结合2D-LC-MS/MS技术分析寒性中药黄芩对热证大鼠物质、能量代谢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寻找差异蛋白并分析其代谢途径,为阐明寒性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空白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热证组大鼠每天上午灌以120mg/kg优甲乐混悬溶液,给药组每天上午灌以120mg/kg优甲乐混悬溶液,下午灌胃给予黄芩水煎液(3g生药/kg),连续造模及灌胃给药15天。取肝脏组织,经处理后采用软件Mascot2.2和Proteome Discoverer1.4(thermo)等软件进行查库鉴定及定量分析。结果:热证模型与空白组相比,共鉴定与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差异蛋白29个,分别参与了机体的脂类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给予黄芩水煎液后,可以对其中12个差异蛋白有回调作用。结论:优甲乐诱导的热证模型能够提高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水平,黄芩水煎液可以部分抑制机体的物质及能量代谢,在蛋白组学层面和物质能量代谢角度初步揭示了中医热证的实质和寒性中药对机体作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失衡密切相关。内质网(ER)和线粒体作为关键的细胞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的调节。ER功能失衡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液中糖脂积累,进而引发能量代谢失衡,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与凋亡,从而加速糖尿病的形成与进展。中医学中脾与内质网和线粒体均有其相关性,脾主运化与现代医学中促进物质能量代谢的功能相似。当脾主运化失职,分清泌浊失司时,会酿生痰浊水湿,壅滞中焦,干扰物质与能量的正常代谢。日久脾气亏损,动力不足,精微失于输布,故物质和能量代谢作用减弱。助脾运化法可扶脾气、助脾运、畅气机,恢复脾主运化功能,促进能量代谢平衡。因此,本文基于ER—线粒体互作,从“脾土壅滞—ER应激”与“脾气亏损—线粒体功能障碍”两方面探析助脾运化法可恢复机体能量代谢稳态从而治疗糖尿病。这可能成为从亚细胞水平层面科学理解传统中医学理论的新思路,可为助脾运化中药复方治疗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香港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对针灸机理的研究,提出如下假说:穴位的本质就是针灸针的机械运动(或艾灸的热效应等)转化为细胞信号并激活细胞产生效应的敏感点(或者特定点、特异点等);经络的本质就是这些有密切关系的(效应相关的)细胞(以及其它相关的组织结构等或效应传导通路等)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正>肝脏是维持机体稳态和进行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可根据机体生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物质代谢方式,如饥饿时肝细胞通过糖异生途径维持血糖相对恒定,饱食时则促进糖原、三酰甘油合成。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和机体关键的能量感受器,在应激情况下,AMPK磷酸化后激活,通过限制合成代谢减少ATP的消耗和促进分解代谢增加ATP的生成来维持机体稳态。近年  相似文献   

20.
<正> 激光针灸是在中医针灸疗法的基础上,新兴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日趋广泛地应用于医学临床。为了推动激光针灸疗法的发展,山东针灸学会受全国针灸学会委托,于一九八六年十月十日至十四日,在威海市召开了全国激光针灸学术交流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85篇。来自全国的63名代表,对激光针灸的基础理论和六十多种疾病的治疗,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激光治疗疾病,主要是依据激光的生物学特性——光学效应、热效应、压力与冲击波效应、电磁反应等来完成。激光照射穴位,通过机体的生物效应和经络调节,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在照射左侧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