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构建医院血液库存智慧化管理模式,提高临床用血管理水平。方法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设计智慧血液储存冰箱,建立人、机、血互联互通的物联网平台,实现血液入库、血液出库、血液信息统计以及血液监控的智慧化管理。结果 模式应用后,降低了血液库存盘点差错率,减少了每日冷链高温报警次数,优化了不同保存期血液输注率,避免了血液资源浪费,降低了院感风险。结论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医院血液库存智慧化管理模式,能够实时动态监控血液库存、血液保存温度、血液效期等,保障了血液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前,献血者红细胞血袋样本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存在安全风险。通过整合输血管理系统血型复检平台、血液库存管理平台与交叉配血平台,依托血袋样本智能模拟冰箱,建立献血者红细胞血袋样本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应用后,实现了血袋样本的精准定位,提高了输血科配发血工作效率,且全程可溯源,有利于保障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建立血液物联及冷链监管系统,整合并优化血站、医院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城市一体化输血管理智慧云平台,实现了血液从“血管到血管”全流程的信息追溯,为城市智慧应急用血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医院智慧血液配送模式,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研发物联网智慧血液储存冰箱、物联网智慧血液转运箱,搭建智慧血液管理平台与智慧血液配送监控平台,由专人、定时、分批次进行“公交线路式”计划性配送血液。结果 智慧血液配送模式的应用,使临床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血液离开冰箱30 min内输注)由84%提升至98%,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7%降低至0.7%,血液全程冷链保存,退回血液二次发放率达97%,临床最短用血时间缩短至(2±1)min,实现了临床用血随用随取。结论 智慧血液配送模式对提升临床用血管理水平、保证血液质量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合PDA应用来设计涵盖血液保存、运输,交接、配血、发放、临床血标本采集和血液输注等流程的闭环式输血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医嘱执行情况.查看血液和血样运输进程、血液输注和不良反应信息记录.减少目前输血管理工作中大量手工记录、交接环节.实现临床用血的实时监控和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青岛市中心血站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建覆盖血站和38所医疗机构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冷链信息的精准监控,冷链监控链条延伸至临床用血科室,全面提升了全市血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7.
以射频识别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发无人值守智能取血设备。设备含有信息采集模块和身份识别模块:当血袋取出时,通过身份识别模块验证取血人员身份,待识别通过后,触发对应抽屉解锁,实现自助取血。自智能取血设备启用以来,未发生发血差错,并将取血时间缩短到不足2 min,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预配血模式在县级医院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手术中输血量最大的3种病种,比较3种病种备血人次与用血人次、备血量与用血量,分析传统配血方法与预配血模式下TAT(从输血科接到手术室用血通知到血液发出时间)及手术室满意度。结果预配血模式的运用,TAT由(17.17±2.26)min缩短到(2.44±0.38)min,手术室满意度从85%提高到100%。结论选择性的对择期手术临床输血预配血,能有效缩短手术用血等候时间,保障手术用血的及时性,确保医疗安全,值得在县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智能管理系统进行手术室高值耗材全流程闭环管理,为手术室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将我院高值耗材进行一物一码标识和自动识别,通过RFID智能终端与医院手术室原有HIS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无缝对接,构建医院医疗物联网(HIOT)系统.根据我院手术室实际场地及工作流程进行高值耗材智能全流程闭环...  相似文献   

10.
按照军队医院对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等级评审检查细则要求,为做好库存血液质量管理,对储血冰箱温度实施24小时监控,严格将储血冰箱温控制在4±2℃范围之内,以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2013年1月,我院输血科储血冰箱安装了数字化温度监控系统,使科室2台储血冰箱实现了全自动温度监控。该系统的使用,避免了人工监控储血冰箱温度的各种弊端,对保证血液储存期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自主研发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母婴识别及婴儿防盗管理系统,满足临床监护需要,防止新生儿抱错或被盗。方法该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采用RFID技术,在婴儿身上佩戴可发射出RF射频信号且对人体无害的智能电子标签,同时在医院内需要进行控制的区域安装信号接收装置。结果 信号接收装置可以接收到婴儿电子标签所发射出的RF信号,并据此对婴儿所在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对盗窃婴儿的行为及时报警提示。结论 该系统以其适用性、可靠性、完整性等优点代替了传统的婴儿佩戴标志环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行研制闭环输血信息管理平台,开展从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审核、血样采集、血样接收、血型鉴定配血、发血到临床输血、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不良反应上报、血袋销毁等全流程的环节质量管理工作。平台使用后,实现了多方位实时质量监管和反馈,使临床用血量减少,出院患者和手术患者输血比例明显下降,较好地提高了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效能,提升了临床用血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与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保障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方法:采取独立设置储血点,规划供血区域,理顺采、储血点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血液冷链”管理制度,构建“血液冷链”管理培训长效机制;引进血液运输专用箱、温度监控系统及血液运输温度监控芯片等,加强“血液冷链”监督管理。结果:初步建立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结论:“血液冷链”框架的建立与实施,为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对“血液冷链”管理监督和检查提供规范性依据,保障了血液贮存、运输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相似文献   

14.
临床用血信息化管理对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的临床用血管理系统中输血申请、相容性检测、血液库存、输血反应、病历检查、统计功能模块的信息化流程再造,实现了用血全过程闭环管理以及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保证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研究控制临床输血感染的预防措施,指导基层医院临床输血时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调查基层医院输血科室的基本现状,根据临床现状探讨和分析临床输血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经调查10所县级和28所乡镇级医院,县级医院各项操作均比乡镇级医院相对规范,输血科室机构的建立县级达到9所占90.00%、乡镇级9所占32.14%;建立相应管理制度的县级达到7所占70.00%、乡镇级8所28.57%;基层医院对于血液出入库登记、输血前检查、血袋保留等项目基层医院输血科室均不够完善;对于血液及血液实际的储存环境温度的记录更不完善,血液贮存设备普遍为家用冰箱,且基层医院的消毒比例较低且人员配备不足及素质较低。结论基层医院输血科医护工作人员应规范临床输血工作,开发更加灵敏高效的血液检测技术,以及控制和预防临床输血疾病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输血科预防医院感染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科在血液的贮存、交叉配血、领发血、临床输注过程中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及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其方法:(1)血袋:发血时,须将血袋表面用500 mg/L有效氯溶液擦拭后再发出。(2)贮血冰箱:贮血冰箱每周用500 mg/L有效氯溶液消毒1次,冰箱门把手每天用500mg/L有效氯溶液擦拭1次。(3)水浴箱:恒温水浴箱应定期更换水,以免水内微生物繁殖,注入水前用1 000 mg/L有效氯溶液消毒水浴箱。融化血浆时如发现有血浆渗漏应更换水,并用1 000 mg/L有效氯溶液消毒水浴箱,换出的水加入500 mg/L有效氯,消毒30 min排入污水管道。(4)…  相似文献   

17.
目的: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医院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低温医疗物品和空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医院药品、血液、试剂等的管理更安全、可靠、完善。方法:利用物联网RFID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研究开发医院冷链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对医用物品和空间的全程实时温湿度监测,并具有统计分析、自动报警、短信提醒等功能,实现了全程智能化、自动化冷链监管。结论:该系统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方便易用、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临床输血涉及到血液中心、各医院血库和临床科室等,特别是医疗机构的诸多环节对医疗的合理、科学用血影响很大;为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有效,加强对输血关键环节的管理及合理用血的检查、评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血液储存精细化管理是血液质量与安全的保障。苏州市中心血站编制了《血站合格血液储存库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范》地方标准,规范了血站合格血液储存库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应用模型、RFID电子标签的要求、RFID读写设备的要求、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典型应用场景以及异常情况预防与处理等内容,保障临床用血安全,促进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确保患者用血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案例回顾,对血液交接与信息核对不到位、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交叉配血未复核等临床用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人员、环节、技术三方面阐述了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关键因素。提出医院需加强培训,强化信息化监管,加强多学科协作等,以促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落实,提高输血效率,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