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轻城市灾害损失,提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编制方法,将减灾规划分为准备、风险分析、编制和实施4个步骤。依据风险分析结果,制订防灾减灾规划目标、减灾措施及策略。给出典型的地震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以某市为例,算出其各区域的地震风险。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定各区域的地震风险可接受水平。基于此结果在GIS平台上的表达,可知市内旧城区的地震风险很高,须立刻采取风险减缓措施。对减灾措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快现有设防不足工程的抗震加固,严抓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准是提高该市抗震减震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日前,“国家安监总局应急管理与紧急救援研究中心”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与该中心同时成立的,还有“达沃斯世界风险论坛亚洲研究中心”。两个中心的成立对综合灾害管理、灾害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监测、加强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和社会减轻灾害风险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防灾减灾、减少灾后损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灾害风险应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阐述了城市灾害的分类;从城市灾害预防与控制,应急反应与救援等方面分析我国在城市灾害风险控制与应对上的不足;提出8个方面的对策。该对策研究包括:建立城市安全规划、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实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并融入城市规划中;完善城市灾害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安全规划风险评价机制;加快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防灾减灾宣传;加强城市安全科学研究与交流。该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灾害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力及应急救援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法研究——以廊坊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我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面的不足;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的特点,提出一套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工作程序与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灾害识别,财产易损性分析,灾害风险分析,损失预测与风险区划,确定规划目标与减灾措施,规划编制6个阶段;以廊坊市为例,拟定了一个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分级法和减灾措施优先级评分法等,找出威胁廊坊城市安全的主要灾害和防治的主要措施,为廊坊市的灾害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此举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2022年,无锡市应急管理工作将持续加强研究、细化举措,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报告,全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无锡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城市面临的地震灾害风险,笔者在充分考虑地震灾害风险在空间上分布不均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网格的划分原则,分析并总结与地震灾害风险评价相关的工程易损性分析方法,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人员死亡数量和经济损失为标度的地震灾害风险计算方法,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提供依据。以厦门市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分为例进行了风险区划网格划分,并计算了不同网格的地震灾害风险,找出了厦门市地震风险严重的区域,为今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震防灾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峰 《劳动保护》2023,(9):32-33
<正>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能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助力平安亚运,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在做好“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综合普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全区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常态化普查工作。“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一座城市抵御突发灾害的应对水平和化解能力,体现着这座城市的防灾减灾救灾的“韧性”。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围绕基层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救援力量单薄、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弱、应急预案不全等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薄弱环节,利用数字赋能,开发助力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从城市具体规划建设的视角进行防灾能力评价,找到城市空间与设施的防灾薄弱环节,提升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首先,在深入分析城市抗灾-救灾理念的基础上,从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2个方面,建立适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防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防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防灾有向加权图模型,通过PageRank算法对用地单元防灾能力值进行排序,实现防灾减灾能力的定量评价;最后,通过某市规划实例检验评价模型,针对控规单元的防灾问题提出规划提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能够实现对各控规单元的防灾能力等级评价,反映城市控规单元防灾能力的分布情况,发现用地单元规划建设中的防灾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制定城市管网生命线系统的非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评估管网生命线的脆弱性和风险性.通过顶层设计结合工程性防护措施与非工程性保护措施可以降低防灾减灾的盲目性,进而形成统一规划的动态防护保障框架.根据Johansson构建整个管网生命线网络的准则,考虑到不同节点的差异,以管线流的供给与需求确定节点介数来判断节点的权重,得到管件接口处节点的脆弱性指标.在灾险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管网生命线系统的风险性评价指标.最后,在获得单元区域内管网风险指数后,利用ARCGIS导入属性图层展现不同区域的风险状况,得到城市不同等级管网生命线的危险区域图.结果表明,城市管网生命线需建立一个整体的联防管理非工程性防灾减灾体系,进行专业化与精细化管理,并在单元区域控制下降低灾险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