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在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正式提出来的。这种"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之一[1]。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使检验人员能及时识别危急值,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对抢救危重患者保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临床实验室有必要结合临床建立本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危急值",并建立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我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2月建立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妇产科临床医疗安全的相关情况;对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前后两年间危急患者医疗干预开始时间、孕产妇/妇科患者及围生儿危急重症发生率、母儿预后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危急值报告率与孕产妇/ 妇科患者及围生儿急救发生率呈负相关(r=-1.0,P<0.01);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后对危急患者医疗干预开始时间明显缩短,孕产妇/ 妇科患者及围生儿危急重症、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妇产科临床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应用,可有效降低涉及"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方面的医疗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实行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妇产科临床医疗安全的情况观察总结;对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前3年,危急患者医疗干预时间、产科、妇科患者及围生儿危急重症急救率、急救成功率及医患纠纷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危急值报告率与孕产妇及围生儿急救发生率呈负相关,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后对危急患者医疗干预开始时间明显缩短,孕产妇科及围生儿危急重症的急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医患纠纷发生明显降低。结论临床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应用,可有效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提高了医疗安全性,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郑宏图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77-178
中国医院协会关于"患者安全目标"管理中提出,要求医院临床实验室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贯彻这一制度的落实,保护患者的合法利益,保障医疗安全,增强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临床的意识,参照相关标准,制定出了适合我院工作实际的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现将应用过程中体会简介如下:1建立"危急值"制度报告的意义医院检验科的职能就是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结果,而这种检验结果是临床医生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特别是一个严重异常检验结果的出现,可能意味着对病人的生命产生严重威胁,如果临床医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这方面的相关信息,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就有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否则病人就有可能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和治疗机会,甚至是失去生命,所以这种异常检验结果的出现,对病人和医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将其称为"危急值",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检测发现后,及时地向临床医生进行汇报,即"危急值"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危急值制度的应用意义。方法对信阳市精神病医院2015年发出的危急值报告项目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危急值272例,占全年检验报告数的1.2%,其中白细胞计数危急值16例,血钾168例,肌酸激酶危急值76例,血糖危急值8例,血锂危急值4例。结论危急值制度在精神病患者用药安全性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发现危急值后应及时与临床联系,以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危急值报告在医疗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建立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运行方式,对建立超声危急值报告前后两年间发生的危急患者医疗干预时间、及时干预率、干预成功率、医疗不良结果、医疗纠纷率等进行比较。结果:电子病历信息平台危急值报告与电话通知危急值报告同用是较安全的报告管理方式,对危急患者的及时干预率和干预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开始干预时间显著缩短(P<0.01),医疗不良结果和医疗纠纷明显降低(P<0.01)。结论:超声危急值报告可有效降低医疗隐患,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科危急值应用的体会。方法本院于2012年12月起实施检验、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危急值的报告范围、报告程序,建立登记制度。从2014年12月制度制定至2016年8月接收危急值报告患者共872例,分析危急值应用的体会。结果本组共报告危急值患者872例,其中检验科报告435例,放射科报告89例,CT室报告197例,超声科58例,心电图室报告93例。涉及内科490例,外科189例,妇科123例,儿科70例。通过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本组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了医疗风险的发生。结论在急诊科应用危急值,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极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沈芳  沈林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2):1486-1486
<正>危急值是一种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将处于危险的状态。国内学者对危急值的概念、危急值项目设置、作用和意义等有所认识[1,2],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第4点明确要求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急值的报告涉及实验室、护理部、临床医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危急值概念进入中国。经过十多年发展,自2007年起,原国家卫生部将危急值报告列入患者安全目标管理,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急值报告项目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并能提供咨询服务。《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亦对危急值报告提出明确要求[1]。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使检验人员能及时识别危急值,及时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际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政司指导下发布了<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我院心内科自2010年8月以来开始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至今,对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早期进行有效干预或治疗,避免出现生命危险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但尚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13年精神病住院患者检验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查阅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2013年出现的检验危急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危急值报告共出现298例,其中血钾173例;肌酸激酶91例;血糖18例;白细胞计数10例;血锂6例,占以上全部检验报告的0.76%。结论:精神病住院患者检验危急值报告以低血钾、肌酸激酶升高和血糖异常为主,分别占危急值报告总例数的58%、30%和6%。做好临床危急值报告工作,对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安全水平,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方法对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单据进行分析,探讨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危急值检验报告数据占全部检验数据的0.14%,占危急值项目检验数据的1.78%。其中血小板计数是危急值发生最多的项目,其次依次为白细胞计数、血钾以及血红蛋白。其中发生危急值最多的3个科室依次为血液科、肿瘤科以及ICU。结论检验科的检验人员认真的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让临床医师迅速、准确的了解危重患者的检验结果,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王亚  冯远奇  王爱琳 《吉林医学》2011,(21):4459-4459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的价值。方法:对血常规、凝血检验危急值进行设置,并分析其报告流程及临床价值。结果:利用网络优越性、报告双审制度、长期坚持及不断完善建立的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不仅能加强检验人员的责任心,避免不规范的操作,还提高了检验质量。结论:血常规和凝血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可提高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生命危急值是指临床检验结果中高度异常的检测值,其提示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对与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安全水平和有效改进服务质量与诊疗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之一[1].本文结合我院的临床实际情况,就检验科生命危急值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规范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检验报告危急值的护理管理,抢抓患者最佳救治时机。方法对检验报告危急值的各个环节进行培训、指导,让每个护理人员都正确掌握报告危急值的方法。结果护理人员全部认识了检验报告危急值的重要性,掌握正确报告危急值的方法,认真落实检验报告危急值的报告制度。结论在完成检验报告危急值制度的工作流程中,护理工作是重要环节,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熟练掌握报告流程,能有效保证临床检验危急值制度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陈立刚  陈代钊 《海南医学》2011,22(11):128-129
本文阐述了危急值的概念,探讨了如何建立危急值和保证危急值的准确性,总结了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我院检验科目前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杨文珍 《包头医学》2014,38(3):144-145
目的:分析我院心电图危急值组成的特点、报告流程和处理结果等因素,为今后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帮助。方法:整理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本院心电图室报告的危急值相关资料,用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本科危急值的特点是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住院患者比门急诊患者多,共报告5种危急值,其中以快速心房颤动最多。结论:此次分析结果有助科室危急值报告工作持续改进,保障临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相关性。方法:将构建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以后的孕产妇当作观察组,将未构建妇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前的孕产妇当作对照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与围生儿医疗安全的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医疗干预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更短,且产妇与幼儿结局也比对照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疗安全之间所存关系非常密切,通过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构建,可使临床医疗安全性得到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卫生部将危急值报告列入患者安全目标,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报告制度。本文就县级医院检验科在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定过程中对危急值概念、危急值项目选择、危急值项目报告限、危急值识别报告登记的认知实践过程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急值项目管理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危急值进行设置、上报、处理。结果定期对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实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动态管理。结论只有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时有效的传递,从而使医疗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