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表明,如果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能及早诊断并行内镜下治疗(EMR/ESD),术后可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高于95%[1]。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观察了普通内镜、NBI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NBI放大内镜联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以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胃癌的诊断主要依赖胃镜下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常缺乏特异性表现,使得活检有一定的盲目性.色素染色法可显示胃黏膜微小病变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及时发现病灶,为钳取黏膜标本提供准确目标.我们对110例胃黏膜异常者进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探讨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门诊患者2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每组各1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肉眼判断病灶并内镜下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后活检,对比两组一般情况、镜下表现、活检病理、安全性等.结果 对照组检出早期胃癌4例(2.9%)、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2.2%)、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1例(8.1%)、肠上皮化生35例(25.7%)、胃炎83例(61.0%),染色组分别为13例(9.6%)、12例(8.8%)、22例(16.2%)、54例(39.7%)及35例(25.7%).染色组对早期胃癌、重度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胃炎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提高普通胃镜下黏膜异常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根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传统白光内镜、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及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鄂州医院消化内科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拟行内镜检查,HP阴性(于6个月前成功根治)和HP阳性(近6个月未曾行HP根治治疗)者纳入研究,按普通“白光-醋酸靛胭脂染色-窄带光成像放大”流程行内镜检查,在最终经组织学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中,连续收集HP阴性(于6个月前成功根治)和HP阳性(近6个月未曾行HP根治治疗)患者各120例,分别纳入HP成功根治组和未行HP根治组。对2组早期胃癌的白光内镜、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出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间病例医院来源构成(χ2=2.637, P=0.104)、患者性别构成(χ2=0.074, P=0.785)、患者平均年龄(t=0.582, P=0.561)、病变形态构成(χ2=0.179, P=0.9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普通白光内镜、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的早期胃癌检出率,HP成功根治组中分别为75.0%(80/120)、57.5%(69/120)、90.0%(108/120),未行HP根治组中分别为81.7%(98/120)、93.3%(112/120)、98.3%(118/120)。HP成功根治组早期胃癌的普通白光内镜检出率(χ2=7.046, P=0.008)、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检出率(χ2=41.554, P<0.001)、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出率(χ2=7.585, P=0.006)均明显低于未行HP根治组。HP成功根治组中,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最低,低于普通白光内镜(χ2=2.142, P=0.143)及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χ2=32.736, P<0.001),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最高,高于普通白光内镜(χ2=19.247, P<0.001)。结论 根治HP后早期胃癌的普通白光内镜、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诊断变得更加困难,尤其是对醋酸靛胭脂染色内镜的影响更为明显。上述3种内镜检查方法中,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的诊断效能最高,适合于根治HP后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下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单纯靛胭脂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行常规胃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共计160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染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靛胭脂染色,联合染色组采用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观察2组的染色情况,比较2种染色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阳性检出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观察2种染色方法对于病灶边缘和黏膜微结构形态显示的清晰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染色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和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26,P=0.311;χ2=1.441,P=0.230)。单纯靛胭脂染色和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23和0.741,单纯靛胭脂染色和白醋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7.50%(78/80)和98.75%(79/80),诊断癌前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00%(76/80)和98.75%(79/80)。在对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靛胭脂染色(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黏膜糜烂、僵硬、红晕或褪色,皱襞变平、凹陷及聚集,溃疡边界不规则等可疑病灶的437例患者,采用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及镜下诊断,并于病变区取活检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检验该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并比较其与普通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结果]纳入病例中有61例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胃癌,经普通内镜检查及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为早期胃癌的病例数分别为116例、79例。普通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55.74%、78.19%、22.81%、44.26%。ME-NBI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1.8%、93.88%、6.12%、8.2%。两者与病理诊断进行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246、0.763(P0.05)。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78%、12.815%(P0.05)。[结论]高清放大胃镜联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及靛胭脂染色能够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镜下检出率,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胃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56例,行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对NBI、靛胭脂染色诊断的胃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程度评分进行比较。内镜检查之后对所检查部位进行靶向活检,将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例中有16例经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将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6%(53/56)、93.8%(15/16)、95.0%(38/40)、5.0%(2/40)、6.3%(1/16);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靛胭脂染色诊断的胃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程度评分结果对比显示:NBI与靛胭脂染色在腺管结构显示方面无明显差别,但NBI显示微血管形态明显优于靛胭脂染色。结论NBI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胃黏膜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与靛胭脂染色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当前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肠镜是检出早期结肠病变的最佳手段,但早期结肠病变的形态往往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平坦型和微小型病变容易漏诊.色素内镜能发现平坦型、凹陷型腺瘤和早期癌的工具,是一种简单、安全、快速、适用范围广和价廉的检查手段.目前国内外有关普通肠镜发现可疑病灶后加用靛胭脂喷洒于局部病变黏膜从而进一步判断病变性质的报道较多,而常规采用全结肠靛胭脂染色内镜在筛查早期结直肠病变中研究较少.我们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常规采用全结肠染色肠镜检查与普通肠镜检查,并对结肠病变检出率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醋酸靛胭脂混合(AIM)染色与醋酸靛胭脂顺序(AI)染色方法判别早期胃癌边界效果的差异。[方法]将通过胃镜活检确诊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AIM组、AI组,各50例,分别行AIM染色和AI染色,记录染色前后病变边界的清晰程度,并在染色异常区及边缘染色正常区取活检,比较2种染色方法显示早期胃癌边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AIM组、AI组肉眼判别早期胃癌边界的准确率分别为76.0%、88.0%(P0.05),二者显示早期胃癌边界的病理准确率分别为58.0%、78.0%(P0.05);相比于白光胃镜,AIM染色、AI染色均可显著提高高分化腺癌边界判别的准确率(P0.05),与AIM染色比较,AI染色更能显著提高高分化腺癌边界判别的准确率(P0.05);AIM染色、AI染色对低分化腺癌的判别准确率却与普通白光胃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M染色、AI染色方法均能提高胃早期高分化腺癌边界判别的准确率,同时AI染色比AIM染色更能清晰的显示病变的边界,方便准确的指导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相似文献   

10.
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内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NBI)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常规内镜发现病灶者,分别于放大内镜下行NBI及靛胭脂染色,观察黏膜腺管形态及微血管结构变化,计算清晰度评分;评价病变性质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NBI与靛胭脂染色腺管结构清晰度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微血管结构评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二者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NBI诊断早期胃癌效果确切,其优点为能清晰显示病灶微血管结构变化,从而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癌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近有报道我国胃癌死亡呈上升趋势,男、女世界调整死亡率均居首位。鉴于进展期胃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早期胃癌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都可达到90%以上,改善胃癌病人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就诊病人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者随机分为2组,染色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肉眼判断病灶,常规活检。结果共人选240例,染色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染色组中检出早期胃癌25例、上皮内瘤变58例,对照组中分别检出8例、20例,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组65例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早期胃癌和上皮内瘤变检出率分别为35.4%和63.1%,无明显染色分界区(55例)的检出率分别为3.6%和30.9%,出现明显染色分界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P〈0.05)。结论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明显的染色分界区对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且费用高昂,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降低胃癌死亡率、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内镜检查是早期胃癌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17例患者依次在普通内镜、NBI、0.2%靛胭脂染色及内镜放大(×80)模式下观察病变轮廓、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并结合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非萎缩性胃炎85例,萎缩性胃炎38例,轻度异型增生19例,中度异型增生9例,重度异型增生4例,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20例,伴有肠化生者91例.NBI对病变轮廓的显示明显优于普通内镜和靛胭脂染色(P值均=0.000).经内镜放大后,NBI对胃微血管形态的显示亦优于普通内镜和靛胭脂染色(P值均=0.000).NBI模式下萎缩性胃炎胃小凹主要表现为Ⅲ、Ⅳ、Ⅴ1型,肠化生主要表现为Ⅲ、Ⅳ、Ⅴ1、Ⅴ2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Ⅴ1型及Ⅳ型,胃癌主要表现为Ⅵ型.结论 NBI电子染色结合放大技术有助于提高胃癌及异型增生的活检准确率和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富士能智能染色内镜(FICE)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经普通胃镜检查后疑似早期胃癌的患者67例,分别行电子放大内镜、FICE染色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检查。对疑似病灶的胃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并对疑似部位进行靶向活检,比较3种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结果67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早期胃癌17例。FICE染色放大内镜与电子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在观察腺管结构显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微血管形态方面,FICE染色放大内镜明显好于电子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P〈0.05)。在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方面,FICE染色放大内镜分别为94.1%(16/17)、98.0%(49/50)、97.0%(65/67),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分别为88.2%(15/17)、96.0%(48/50)、94.0%(63/67),电子放大内镜分别为58.8%(10/17)、84.0%(42/50)、77.6%(52/67),FIEC染色放大内镜均明显高于电子放大内镜(P〈0.05),且均与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相近(P〉0.05)。结论FICE染色放大内镜可以更方便地提供清晰的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早期胃癌的腹腔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疔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早期胃癌是指病变仅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而不论病变的范用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4%~96%。1994年日本Kitano报道了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经过1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上已经成熟,它与开腹手术近、远期疗效相当,2004年日本胃癌协会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作为I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以下3个方面:①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的术式和适应证;②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根治性评价;③我国早期胃癌腹腔镜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导致其早期检出率较低,尤其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1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探讨和分析胃癌发病的流行病学因素,并进行早期评估和管理,是降低胃癌发病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当前我国胃癌研究者的迫切任务。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胃癌发病相关流行病学因素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胃癌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仅次于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并且在恶性肿瘤的死亡原因中高居第2位[1]。胃癌的早期诊断研究已50多年,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胃癌的早期诊断必须首先从提高胃癌识别能力以及降低胃癌漏诊率做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往往是在对进展期胃癌不漏诊的基础上逐渐积累经验后获得的。胃癌漏诊是世界性问题,但在中国尤为突出。由于我国缺乏严格的专科医师准入制度,许多尚未接受专  相似文献   

20.
0引言内镜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消化道内镜(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镜)诊断、息肉切除等治疗外,染色、放大内镜,内镜超声(EUS)以及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染色、放大内镜黏膜染色(包括食管、胃、大肠)对于识别早期恶性肿瘤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碘染色判别食管癌,靛胭脂和美蓝染色检测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均已应用于临床.食管黏膜喷洒碘溶液,通过观察黏膜是否着色来判定病变区域,在该部位取活检往往可以发现早期肿瘤.大肠黏膜喷洒靛胭脂染色,通过放大内镜观察黏膜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