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报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 5 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施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后心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优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 2 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施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术后心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瓣替换术优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2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采用瓣叶切除修复、瓣裂修复、交界缝合、腱索缩短、双孔二尖瓣成形、人工瓣环植入。手术前、后应用食道内超声心动图判断二尖瓣反流的原因和部位及手术治疗效果,术中采用左室注水加压试验初步判断二尖瓣成形的效果。术后随访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心脏彩超显示,15例(60.00%)无二尖瓣返流,9例(36.00%)为轻微~轻度返流,左房、左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针对不同瓣膜病变,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行二尖瓣外科修复疗效确切,术中左室注水试验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可为二尖瓣成形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刘磊  姚建民 《医学综述》2015,(2):249-251
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二尖瓣成形术较二尖瓣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根据二尖瓣不同的病变,可以采用三角形切除术、矩形切除术、腱索转移术、腱索置换术、瓣环成形术等;根据技术条件及微创理念可以采用正中切口、部分正中切口、右侧胸壁小切口、胸腔镜、机器人及介入治疗等。相信随着技术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以回顾性的方式探索二尖瓣置换手术(MVR)在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中远期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从2016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在我院行二尖瓣置换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手术干预,并对患者定期随访。通过对比术前及术后随访患者的相关情况,了解行二尖瓣置换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93例手术干预患者均无死亡,术后随访患者心脏相关功能均有所改善(P <0.05)。结论 二尖瓣置换对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有明显的效果,能很好地改善心脏相关功能,机械瓣膜组与生物瓣膜组在改善心脏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mitral valve repair,MVP)治疗二尖瓣脱垂的手术方法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1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MVP的164例患者的资料,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理改变,运用矩形切除、腱索转移、腱索置换、缘对缘技术、人工瓣环成形技术、自体心包条瓣环成形技术、滑行瓣环成形技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治疗部分患者合并的其他心内病变,术中行注水试验和经食道超声(TEE)检查,术后超声检测成形效果。结果:术中TEE检测,成形效果不佳者2例,出现SAM现象2例,均改行二尖瓣置换(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术后因出血过多行再次开胸3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2例重度低心排综合征,1例恶性心律失常,其余顺利出院。术后l周、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的二尖瓣病理改变,灵活运用多种成形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17例的经验。方法:2000年5月-2001年12月,对1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合并继发孔房间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6例,结果:全部病人康复出院,其中14例随访2-17个月,心功能I级13例,Ⅱ级1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复查:7例无返流,5例极轻度返流,2例轻度返流.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优选方法,准确的成形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在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5~2020-1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6例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3)、对照组(n=63)。对照组实施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观察组实施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天数,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LAD、LVEDD、LVEDV较术前降低,LVEF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LAD、LVEDD、LVEDV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35%(4/63)低于对照组19.05%(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MVR术相比,采用MVP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  相似文献   

10.
11.
二尖瓣组合结构是由二尖瓣环、二尖瓣叶、腱索和乳头肌组成,是左心室解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组合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术后左室舒缩功能和防止左室破裂有重要作用[1~3]。现将近年来保留二尖瓣组合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二尖瓣组合结构的特殊生理功能研究二尖瓣组合结构除作为房室瓣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的特殊生理功能:1.1 心肌力学功能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组合结构的完整性对维持左心室的收缩几何形状和收缩舒张功能有十分重要意义[4],尤其是腱索乳头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效果。方法:总结了54例65岁以上老年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成形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结果:术后1周,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术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5)。术后随访6月和1周相比,LVEF有统计学差异(P<0.5),LAD和LVED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二尖瓣病变特征,选择合理的成形技术,死亡率低,心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二尖瓣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于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住院治疗的9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尖瓣病理改变均在体循环下行矩形切除、腱索置换、腱索转移、缘对缘技术及人工瓣环成形技术等术式治疗。所有患者均术中行经食道超声(TEE)及注水试验检查,术后超声检查二尖瓣成形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1.1±31.2)min,转流时间为(102.2±26.4)min,手术总耗时为(188.5±30.8)min。术中改行MVR 2例,其中成形效果不佳1例,出现SAM现象1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因出血过多再行开胸手术2例。术后7 d、6个月,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均短于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对二尖瓣脱垂患者依据病理改变情况应用多种MVP成形术可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熊荣生  刘邕波  邓盛 《中外医疗》2008,27(13):25-25
目的 总结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经验,对21例二尖瓣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方法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1例.风湿性5例,退行性变5例.先天性10例.缺血性1例.手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进行,二尖瓣接辩下,瓣叶和瓣环的顺序成形,同时矫治合并的心血管畸形.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缩小.二尖瓣未见返流18例,残留轻度反流3例,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术中准确判断导致关闭不全的原因和病变范围,采取相应的成形方式,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因MI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4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均为同一主刀团队开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 a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二尖瓣返流程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V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35名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55名,女80名。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交界成形术(90例)、瓣环环缩成形(13例)、裂缺缝合(29例)、双孔二尖瓣(20例)、腱索缩短术(5例)、三角切除术(5例)。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则一并矫正。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中反流程度、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D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135名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院内死亡率为5.2%,二次手术率为2.3%,剩余125名患儿门诊随访,失访率为8.8%,平均随访时间(18.2±15.2)个月。患儿术后平均LAD[(20.0±5.8) mm]、LVDd[(33.7±6.3) mm]、LVDs[(21.6±4.9) mm]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LVEF[(68.7±4.6)%]较术前提高(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2.5%的患儿反流程度降至中度或以下。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儿童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中手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术式。若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可同期矫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该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120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资料。观察对比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低于术前(P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术前(P 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在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具有满意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手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评价保留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对心功能的维护作用。36例保留二尖瓣装置手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左心室缩小,低心排发生率下降,未见卡瓣及左心室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20.
14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手术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总结 14 2例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4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 ,连续对 14 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修复成形术 ,男 88例 ,女 5 4例 ,平均年龄为 (38.5± 7.8)岁。病因诊断 :二尖瓣腱索断裂 74例 ,二尖瓣黏液变性伴瓣叶脱垂 36例 ,冠心病二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15例 ,二尖瓣瓣环扩大 11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二尖瓣穿孔 4例 ,扩张型心肌病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2例 ;7例患者合并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病变。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 ,采用瓣叶切除缝合、瓣环成形、穿孔修补、腱索转移、edgetoedge技术及人工腱索成形技术 ,术中以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 结果 死亡 2例 ,1例术后第 6天死于脑出血 ,另 1例术后第 5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5例患者术中转为瓣膜置换手术 ;其余患者术毕二尖瓣无返流或轻度返流。在平均为 (34.5± 4 .8)个月的随访中 ,有 2例二尖瓣返流加剧至中度而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余患者二尖瓣返流未见加剧 ,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适当的患者、运用合理的瓣膜成形技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瓣膜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