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涉核舰船在海上活动时,由于操控失误、电气短路、火灾、碰撞、战损、高温高压蒸气泄漏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核事故,严重时还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人员伤亡和区域放射性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仅国外的285起核潜艇事故中就有61起发生在海上,其中核事故47起[1,2].一旦发生海上核事故,当事国家就面临应急救援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玉军  白云 《人民军医》2011,(8):677-678
美国海军水面舰船部队的卫勤保障力量,其管理模式分为平时和战时两种。平时,各水面舰船部队常规编配的海军医务人员,为舰船官兵提供日常医疗保健服务;战时,则启动临时编制加强卫勤保障力量,以维护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肺纤维化是临床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也可见于战时核辐射、平时核事故。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血管活性多肽参与了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某些基因与其发生具有相关性。分子机制的研究也给防治措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海洋中人工放射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核武器试验、核动力舰船活动和核设施废物排放.《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之前,军事大国大肆开展军备竞赛,核武器试验频繁,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沉降导致海洋放射性水平显著提高.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军用为主的核动力舰船迅猛发展,世界核电发展的需求使得从事核燃料运输、核废物处理等的船只规模不断增大.据不完全统计[1-2],截止2005年底,仅核潜艇就发生过285起较大的事故,其中反应堆一回路事故38起,沉没18起(明显有放射性释放的16起),至少50枚核弹头散落在海底,随着海水的冲击和腐蚀,放射性物质最终会向海洋环境释放并扩散迁移,再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间接影响人类健康安全.此外,滨海核设施放射性废物的日常排放以及核事故泄漏也是海洋放射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如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造成核泄漏,大量高放射性废水排人海洋,对渔业资源等与人类休戚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立场出发,就解决海洋放射性污染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肺纤维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肺纤维化是临床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也可见于战时核辐射、平时核事故。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血管活性多肽参与了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某些基因与其发生具有相关性。分子机制的研究也给防治措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战时舰员伤亡因素分析沈俊良战时,舰船可能受到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武器的袭击,包括炸弹、炮弹、导弹、鱼雷、水雷,甚至飞机的冲撞,导致舰船受损舰员伤亡;重者舰船沉没,舰员弃舰逃生,从而更可发生因环境因素引起的损伤。因此,战时舰员伤亡因素十分复杂,认真地对...  相似文献   

7.
世界首次核电站事故反应堆堆芯熔化模拟试验在法国进行1993年12月2日法、美、加、日、韩三国出巨资联合在法国卡达拉奇核研究中心的Phebus反应堆上首次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核电站事故反应堆堆芯熔化模拟试验.这次试验的目的是模拟一次核电站冷却剂丧失事故,旨...  相似文献   

8.
放射复合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复合伤是战时核爆炸与平时核事故等条件下发生的主要的、特殊的伤类之一,人们予以高度重视。国外放射复合伤文献以俄、美两国为多。放射损伤所复合的致伤因素较为多样化,国内研究复合伤的机构较少,主要集中在第三军医大学。研究的放射复合伤类型主要是放烧复合伤。...  相似文献   

9.
核事故医学应急数据资料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事故医学应急数据资料库吴生财,周军,邵宪章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经济和安全的能源,其发生事故的概率很低,但是从世界核电站的运行史来看,其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尚不能完全排除,有时甚至是相当严重的。换言之,就具体一个核电站来看,在其运行期内,完全可能不会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特大震灾和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4台沸水堆机组冷却系统相继出现问题,其中3台机组反应堆堆芯熔化,发生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根据厂外影响程度,此次事件被定为7级(特大事故)[1-2].福岛核事故是核电历史上首次置于“电视直播”之下的核灾难.事件过程扑朔迷离、瞬息万变、险象环生,应对的复杂性、长期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超乎预料,无不牵动世人的神经,对核电发展前景及其公众认知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田湾核电站周围饮用水和食品放射性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云港田湾核电站规划容量为8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能发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了两台俄罗斯AES-91压水堆核电机组,分别于2006年5月和2007年7月并网发电.开展田湾核电站周围地区饮用水和食品的放射性水平调查,积累核电站周围饮用水和食品放射性水平资料,可为快速初步判断可能发生的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及时上报信息提供基础数据,为核事故后果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09-2010年调查了田湾核电站30 km范围内饮用水和主要食品,如大米、小麦、蔬菜、鱼类、肉类及牛奶中的放射性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旭霞  陈伯华 《人民军医》2007,50(6):320-32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核武器高精度制导和小型化得到迅速发展,在未来海战时使用小型核武器已成为可能。核深水炸弹、惯性炸弹、感生辐射弹、核电磁脉冲弹,以及对付航空母舰的核鱼雷等都可能对海军部队造成核威胁。此外,舰载核武器系统意外发射、核武器意外爆炸等,也会给舰船带来核威胁。本文就国外海军核武器辐射防护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的里氏9.0级强烈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核电厂放射性物质严重泄漏,国际核和放射性事件定级为7级核事故,核事故发生的后患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核电站事故场外应急医疗救护与辐射卫生防护工作及其特点探讨刘祖森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拥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0万千瓦的核发电机组,反应堆为压水堆,在设计时采用了“纵深设防”的原则,在裂变产物进人环境之前设有三道屏障.它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两台机...  相似文献   

15.
田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建立的第3座核电站,位于江苏省东北部的连云港市田湾,2005年10月18日开始首次装料,12月20日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2007年5月17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田湾核电站周围30 km范围内15岁以下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辐射对特殊人群影响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氰化物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缺氧的全身中毒性毒剂.据比利时毒理专家报告在两伊战争中曾使用过神经毒、芥子气、氢氰酸三元混合毒剂,造成人体复合伤,难以诊断和治疗;在平时氰化物又是毒物分析和环境检测的重要项目.随着大量的塑料、腈纶纤维、丁腈橡胶制造工业的发展产生大量的丙烯腈,另外电镀、冶炼、染料、制革、照像制版等方面也常用氰化物.因此,氰化物中毒病人无论平时和战时都有发生的可能,生物体液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海况舰船环境下实验犬去骨瓣减压术的操作时间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摇摆舱液压模拟器,分别模拟舰船航行时4种(A、B、C、D)不同船体摇摆度条件,行专家咨询论证的海战时常用的去骨瓣减压术,选取20条杂种犬随机分组并分别进行操作时间测定与可行性研究.结果 去骨瓣减压术在不同海况下船上操作均顺利完成,实验犬术后观察48 h无死亡发生,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舰船上操作的精准程度受一定影响,但去骨瓣减压术在上述4种海况中实施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傅建国  邓重柿 《人民军医》2002,45(6):362-363
卫生队在保障基层官兵身体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新时期 ,怎样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是各级卫勤机关 ,特别是卫生队长们值得思考的课题。根据我们从事卫生队管理工作近 2 0年的经验 ,认为新时期加强卫生队全面建设 ,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1 平时与战时的关系卫生队既要做好平时工作 ,更要着眼战时需要 ,全面加强建设。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 ,目前有的卫生队战备意识不够强 ,平时工作没有与战时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尤其是少数医护人员认为仗一时打不起来 ,平时准备工作做得再好 ,可能这辈子用不上 ;有的认为卫生队庙小 ,平时没有多少事…  相似文献   

19.
放射损伤合并烧伤的放烧复合伤,主要见于战时核爆炸与平时核事故,也见于贫铀弹伤害、核恐怖"脏弹"袭击等情况.两伤合并后,伤情更重,救治更难,预后更差.国内外对此研究较为重视,国外以俄、美、法等国,特别是俄罗斯Budagov项目组对放烧复合伤研究较多[1].国内复合伤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目前主要集中于第三军医大学[2].由于放烧复合伤早期休克发生率高,感染出现早而重,出血及造血障碍显著,创面愈合慢,极大地影响其预后转归和治疗[3].针对这些重要的发病环节,本综述主要从早期抗休克与心功能保护、抗放药物应用、复合伤创面处理等3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20.
放射损伤合并烧伤的放烧复合伤,主要见于战时核爆炸与平时核事故,也见于贫铀弹伤害、核恐怖"脏弹"袭击等情况.两伤合并后,伤情更重,救治更难,预后更差.国内外对此研究较为重视,国外以俄、美、法等国,特别是俄罗斯Budagov项目组对放烧复合伤研究较多[1].国内复合伤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目前主要集中于第三军医大学[2].由于放烧复合伤早期休克发生率高,感染出现早而重,出血及造血障碍显著,创面愈合慢,极大地影响其预后转归和治疗[3].针对这些重要的发病环节,本综述主要从早期抗休克与心功能保护、抗放药物应用、复合伤创面处理等3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