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评价运用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联合教学在麻醉本科实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40名麻醉本科实习学生随机分为A组(第一个月仅用可视喉镜,第二个月仅用普通喉镜,n=20)和B组(第一个月仅用普通喉镜,第二个月仅用可视喉镜,n=20)。通过气管插管考核与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用SPSS 23.0软件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①第一个月,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A组为90%,B组为60%,B组的成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所需时间A组为(61.8±5.0)s,B组为(83.0±4.9)s,B组所需的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A组为5%,B组为14%,B组的并发症例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第二个月,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并发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显示普通喉镜插管所需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的学生认为用可视喉镜教学有好处,提高了学习兴趣,两种方式结合的方式更好。结论 先用可视喉镜再用普通喉镜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气管插管,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培养自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视化技术在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名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可视组进行临床麻醉教学,每组2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喉镜进行气管内插管教学,以及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教学;可视组采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内插管教学,以及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进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教学。教学后2组学员分别对模拟人进行实训以及对患者进行临床实践。记录各组完成操作所用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绘制相应学习曲线。采用GraphPad Prism 6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 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可视组学员对模拟人完成气管内插管时间分别为(45.1±16.3) s、(32.8±13.4) s(P<0.05),且可视组学习曲线下降较快。对照组和可视组学员对患者的气管内插管时间分别为(44.1±10.1)s、(36.7±9.8) s(P<0.05),可视组口腔内出血及术后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可视组学员完成股静脉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11.7±2.4) min、(10.6±2.5) min(P<0.05);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76.8%、可视组为89.6%(P<0.05),且可视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视组学习曲线下降较对照组快。结论 可视化技术为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可视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应用于麻醉学本科实习生学习气管插管术的效果,探讨可视化教学应用于麻醉学本科临床实习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五年制麻醉学本科专业实习生共135名,随机分为A(89人)、B(46人)2组.A组采用传统教学法,B组采用可视化教学法学习气管插管术.观察和比较A、B 2组实习生第一次气管插管成功比例,实习期最后1个月使用普通喉镜和UE喉镜气管插管完成时间以及两组实习生对所在组教学方法满意度.结果 B组实习生第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P<0.05)实习期最后1个月使用普通喉镜和UE喉镜气管插管完成时间B组均较A组缩短(P<0.01),不记名问卷调查B组对本组教学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 可视化教学法应用于麻醉学本科实习生学习气管插管术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学实践教学的重点,是每位麻醉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可视化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直观可视,能清晰地看到操作过程和解剖结构,故我科尝试用来进行气管插管教学。即,教师先用视频喉镜进行规范操作演示并讲解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在气管插管模型上反复练习至熟悉程度,最后才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与传统的直接让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的方法相比,改良后的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视喉镜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手术治疗的88例重症需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7例患者在可视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可视组)、4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光纤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常规组),对比使用两种喉镜下的插管效果差异。结果可视组患者的声门暴露时间、插管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可视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89.36%显著的高于常规组患者的65.85%(P<0.05);可视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10.64%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的26.83%(P<0.05)。结论可视喉镜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插管时间、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气管插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应用可视喉镜,探讨提高麻醉本科实习医师掌握运用普通喉镜进行气管插管的能力。方法选择在作者所在医院学习麻醉专业的实习学生共45名,随机分为3组(n=15):普通喉镜组(P组),可视喉镜-普通喉镜组(G组),普通喉镜-视频喉镜-普通喉镜组(PG组)。P组仅用传统国产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和培训;G组先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进行带教和培训,待实习学生掌握其技术并能成功完成2例以上气管插管操作后改用普通喉镜操作。PG组先用传统国产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和培训,再运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进行讲解,最后再使用普通喉镜进行研究测试。把培训人员连续10次使用普通喉镜插管分为2组,每组5次,记录每组完成每例气管插管的时间,第一次试插成功率。结果各组实习医生第1组和第2组应用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插管时间比较(见表2)。在第1组试插中,PG组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均高于P组和G组(P<0.05),完成插管所需的时间也较其他两组短(P<0.05);第2组试插中,三组插管成功率均得到提高,PG组,P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可视喉镜的应用提高了气管插管技术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也不能盲目依赖先进仪器设备,而要合理利用,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和全面的麻醉学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急诊治疗时行气管插管术的病例198例,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99例。A组于普通喉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B组于可视喉镜引导下进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可视喉镜组患者插管时间显著低于普通喉镜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普通喉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喉镜能明显减少急诊气管插管时间,提高成功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可视喉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视频插管系统,通过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的教学实践,认为可视与普通喉镜二者不能偏废,要结合使用,对可视喉镜在清晰显露声门的情况下,能否顺利置管是最主要的问题;而对于普通喉镜而言,能够清晰显露声门的情况下,置管不存在问题,使用可视喉镜插管可以在临床麻醉教学中让学生对困难气道有更深刻的体会。文章旨在探讨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在临床麻醉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处于同一水平的实习生30名,随机分成两组,即普通喉镜组和可视喉镜组,每组15名。选择需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300例,两组实习生随机选择患者进行插管,比较两组之间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组织损伤、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实习生对气管插管的知识掌握和认识的异同。结果与普通喉镜组相比,可视喉镜组插管成功率较高(P<0.05)、插管时间较短(P<0.05)、组织损伤率较低(P<0.05)。在调查问卷中,可视喉镜组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直观性、操作易懂性及学习兴趣均高于普通喉镜组,但两组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视喉镜技术能缩短学生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组织损伤,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阮义峰  陆军  曾琼  金晶星  王宁 《黑龙江医学》2017,(11):1049-1050
目的比较可视喉镜与MCcoy喉镜用于神经外科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60例,Mallanpati分级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n=30),可视喉镜组(Ⅰ组)和MCcoy喉镜组(Ⅱ组),记录声门显露时间、气管导管置入时间、气管插管情况,术后随访患者咽喉疼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在声门显露时间、气管导管置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喉疼痛可视喉镜组5例,MCcoy喉镜组6例,环状软骨按压MCcoy喉镜组11例,可视喉镜组没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可视喉镜组100%,MCcoy喉镜组有两例二次插管。结论可视喉镜有助于神经外科声门显露困难者声门显露,且可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几率。减少了气管插管对颅内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困难气管插管时用气管插管引光器(引光器)结合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经右侧磨牙气管插管的效果及心血管应激反应.方法 选择42例AS合并困难插管拟施全身麻醉患者,入选AS均伴有颈椎侵犯、颈椎前屈后伸受限符合困难插管,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21例,Ⅰ组为引光器插管组,Ⅱ组引光器联合PetCO2插管,两组均用镇静慢诱导方法,咽喉部表麻用气管插管引光器插管引导配合PetCO2经右侧磨牙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等情况.结果 Ⅰ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48%,二次插管成功率为9.52%,Ⅱ组一次成功率为95.24%,二次插管成功率为4.76%.插管时间Ⅰ组(45.43±5.23)s,Ⅱ组(40.62±4.75)s,两组插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即刻收缩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引光器用于AS困难插管具有良好的插管效果,引光器加PetCO2比单独用引光器更适合于困难插管中,并可缩短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整合教学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比较2组学员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学员清创缝合术、洗胃术、气管插管术、留置鼻胃管术、心肺脑复苏术、病例分析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学员健康意识、急救技能、科研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与分析能力、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在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整合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员的科研创新能力、急救技能、知识掌握程度、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模拟人系统在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imMan综合仿真模拟人,对120名医学本科5年级学生进行气管插管训练。实验分为2组:模拟人组(SIM组,n=60)和多媒体组(MM组,n=60),分别进行模拟人训练和多媒体教学,然后通过理论题测试、操作测试,以及问卷调查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教学效果。结论:采用模拟人系统进行医学生气管插管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验证我院自行研制的现场急救可视气管插管辅助器的使用效果。方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救治150名患者,比较其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场急救可视气管插管辅助器可以显著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分别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将124例行全麻气管插管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组和罗库溴铵组,各62例,经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3 μg/kg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顺式阿曲库铵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罗库溴铵组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后行气管插管,比较气管插管的总有效率及两组患者诱导前、插管后1、5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的变化,记录全麻诱导的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指数及组胺释放情况.结果 罗库溴铵组气管插管总有效率为95.2%,与顺式阿曲库铵组(8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4,P<0.05);两组患者插管后1 min的MAP、HR明显上升(P<0.05),5 min后与诱导前无明显差异;罗库溴铵组的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较短,恢复指数也明显低于顺式阿曲库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库溴铵用于全麻气管插管术的起效时间短,恢复迅速,是临床上较理想的肌松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教学中伴随的问题及术后喉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以期提高气管插管教学的质量。方法:10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教学组和医师组,每组50例。记录2组的插管时间、脱氧合发生率和尝试插管次数,并在患者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和术后24 h评估患者喉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插管时间、脱氧合发生率和插管次数在教学组均显著高于医师组(P<0.01)。医师组的喉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教学组(P<0.01),而2组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教学会延长插管时间并增加插管次数,同时增加气道损伤的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夹舌牵引气管插管法与普通气管插管法在急诊危重病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和优势。方法  将需要气管插管的16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夹舌牵引气管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同时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间、1次成功率、插管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和不良反应方面少于对照组,1次成功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3)。结论  夹舌牵引气管插管法能短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提高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插管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 SLMA)与气管插管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喉罩组(30例)采用第3代喉罩插入法进行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组(30例)采用气管插管法进行气道管理。对两组置管操作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中PETCO2和SPO2、置拔管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两组患者HR、MAP均显著增高( P〈0.05),且气管插管组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前气管插管组HR、MAP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两组各时相点SPO2及气腹前、停气腹前即刻PETCO2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能首次成功置入导管,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置入时间分别为(18±6) s和(16±3) 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喉罩组发生并发症7例,显著少于气管插管组的15例( P〈0.05)。结论:全麻下应用Supreme喉罩能有效通气,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的关系,探讨艾司洛尔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机制.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用药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负荷量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用药组将艾司洛尔1 mg/kg稀释于生理盐水10 mL中静脉注射后以250 μg/(kg·min)微量泵输入,然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和插管后3 min时记录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同时分别抽取8 mL动脉血标本用于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插管后3[KG*2]min,对照组BIS(63.53±3.11)、NE(2.02±0.68)和E(0.58±0.07)分别高于插管前水平的BIS(42.6±3.46)、NE(1.63±0.38)和E(0.54±0.04),P均<0.05,用药组BIS、NE、E水平无明显改变.插管后3 min,对照组NE(2.02±0.68)和E(0.58±0.07)高于用药组NE(1.84±0.43)和E(0.53±0.04)(P<0.05),对照组BIS(63.53±3.11)和△BIS(20.93±4.57)明显高于用药组的BIS(43.13±3.16)和△BIS(7.53±3.0)(P<0.01),对照组插管后SP(148±20)和HR(89±180)高于插管前水平(P<0.05);用药组插管后SP、DP和HR与插管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艾司洛尔通过抑制气管插管时外周交感神经的兴奋,直接减少血浆中NE和E的释放,推论其可能间接减少中枢NE和E的浓度,而抑制气管插管后BIS的反应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