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成药》2019,(9)
目的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混悬剂后,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累积释放度。然后,研究纳米混悬剂体内药动学行为,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161.67±4.23)nm,PDI为0.105±0.011,Zeta电位为(-30.47±1.15)mV,40 min内累积释放度大于90%。与原料药比较,纳米混悬剂t_(max)显著缩短(P<0.05),C_(max)、AUC_(0~)_t、AUC_(0~∞)显著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了1.86倍。结论纳米混悬剂可有效改善柚皮素体内吸收,明显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情况.方法:以尼膜同为参比,研究自制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口服灌胃后禁食与进食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242.96±47.50) μg/mL和(236.33±7.80)μg/mL,AUC(0-t)分别为(409.01±89.34)μg·h/mL和(415.42±42.76)μg·h/mL;以尼膜同为参比,尼莫地平纳米混悬剂在禁食与进食条件下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657%和522%.结论:在比较食物效应对口服尼莫地平制剂的影响时,尼膜同在进食状态下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是禁食组的1.28倍,而纳米结晶进食组大鼠的生物利用度仅为禁食组的1.02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聚己二醇硬脂酸酯15(Solutol HS15)对黄豆苷元小肠吸收的促进作用. 方法 采用扩散池法考察了黄豆苷元在肠黏膜的吸收性质及不同浓度Solutol HS15对黄豆苷元在小肠吸收的影响. 结果 Solutol HS15对黄豆苷元小肠吸收的促进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分别在浓度为0.1%和0.5%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制水飞蓟素混悬剂对大鼠单剂量口服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体外物理稳定性及释放特性的评价,筛选并自制混悬剂后大鼠单剂量口服给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飞蓟宾的血药浓度,并与市售同类制剂利肝隆比较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自制水飞蓟素混悬剂和利肝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23和9.58 h/μg/ml,最高血药浓度分别为9.68和4.15μg/ml,达峰时间均约为0.50 h,自制水飞蓟素混悬剂较利肝隆的相对利用度为148.54%。结论:通过处方筛选提高了水飞蓟素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水飞蓟素混悬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苷肠溶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肠溶微丸在Beagle犬体内的释药行为及其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6只健康Beagle犬口服自制PNS普通胶囊或自制PNS肠溶微丸(胶囊型)后,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计算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利用度比较,并对体外累积释度和体内累积吸收率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自制PNS肠溶微丸对PNS普通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三七皂苷R1 520.56%,人参皂苷Rb1 367.70%,人参皂苷Rg1251.66%,上述3成分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均延长;R1,Rb1,Rg1的体内外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 9,0.877 2,0.691 2。结论:自制PNS肠溶微丸与PNS普通胶囊相比生物利用度更高,在pH 6.8的缓冲液中R1,Rb1,Rg1的体内外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5,(1)
目的: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口服给药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粒径、多聚分散系数(Pd I)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姜黄素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396.4±67.2 nm,Pd I为0.369±0.061,Zeta电位为-16.7±3.5 m V。姜黄素原料药和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3.62±0.66 mg/(L·h)和14.36±1.20 mg/(L·h);t1/2分别为0.62±0.06 h和2.15±0.15 h;tmax分别为1.83±0.11 h和1.02±0.09 h;Cmax分别为0.94±0.12 mg/L和5.78±0.46 mg/L。结论:姜黄素原料药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张小飞  果秋婷 《中药材》2015,(1):163-166
目的: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在大鼠口服给药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以纳米混悬剂粒径、多聚分散系数(Pd I)和Zeta电位为指标,考察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影响因素,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姜黄素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396.4±67.2 nm,Pd I为0.369±0.061,Zeta电位为-16.7±3.5 m V。姜黄素原料药和纳米混悬剂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3.62±0.66 mg/(L·h)和14.36±1.20 mg/(L·h);t1/2分别为0.62±0.06 h和2.15±0.15 h;tmax分别为1.83±0.11 h和1.02±0.09 h;Cmax分别为0.94±0.12 mg/L和5.78±0.46 mg/L。结论:姜黄素原料药制成纳米混悬剂后能显著提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该研究制备了黄芩苷纳米晶体(baicalin nanocrystal,BC-NC),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探头超声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黄芩苷纳米混悬剂,然后通过流化干燥工艺将其脱水干燥成固体微丸,考察纳米晶体的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黄芩苷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纳米晶体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颗粒状,平均粒径(248±6) nm,多分散指数(PI)为(0.181±0.065),Zeta电位为(-32.3±1.8)mV.BC-NC达峰浓度(Cmax)为(16.51±1.73) mg·L-1,0~24h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加为(206.96±21.23) mg·L-1·h,与黄芩苷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均有显湿著性提高(P<0.0l).结论:通过高压均质及流化干燥工艺制得的黄芩苷纳米晶体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有望进一步制成口服固体制剂.  相似文献   

9.
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纳米混悬剂提高难溶性药物灯盏花素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自乳化溶剂扩散工艺制备了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所得纳米混悬剂PCS粒径为(293 .11±55 .86) nm,Zeta电位为(27 .5±4 .9) mV;建立以超滤法测定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溶解度和溶出度的方法,并以该法进行了灯盏花素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考察。结果纳米混悬剂显著提高了灯盏花素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进行了灯盏花素纳米混悬剂及粗混悬剂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纳米混悬剂显著提高了灯盏花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并延长了其作用时间,其大鼠灌胃绝对生物利用度从(1 .3±0 .9) %提高到(14 .4±3 .7) %,MRT从(4 .1±1 .4) h延长到(8 .6±1 .8) h。结论纳米混悬剂的肠道转运行为是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实验制备了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PEDX-NS),并进行了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考察纳米混悬剂的形态及粒径分布。以herpetrione(PEDX)为指标成分,采用HPLC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血药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得的纳米混悬剂呈不规则球形,平均粒径为(238.6±1.9) nm,多分散度指数为(0.183±0.017)。herpetrione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25.19 μg·h·mL-1,达峰浓度(ρmax)为11.64 μg·mL-1,与参比药herpetrione普通混悬剂(PEDX-S)相比,分别提高了2.47倍和2.63倍(P<0.01)。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工艺简单可行,herpetrione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普罗布考为模型,研究纳米混悬液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纳米混悬液;采用Zetasizer nano ZS90测定其粒径和ζ电位;采用Tecnai G220 S-TWIN观察其外观形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Inersil C8柱为色谱柱,乙腈-水(85∶15)为流动相测定其含量;以日本大耳兔为实验对象,测定其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 自制纳米混悬液中药物形态为类球形,载药量为101.04 mg·mL-1,粒径为364.9 nm,ζ电位为-24.1 mV;经影响因素和稳定性实验可知,纳米混悬液稳定性良好;血药浓度峰值较片剂提高了290%。结论 通过纳米混悬液技术,显著提高了普罗布考的生物利用度,该方法为解决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紫杉醇-白桦脂酸混合纳米混悬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制备一种紫杉醇-白桦脂酸混合纳米混悬剂,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以泊洛沙姆188、卵磷脂为稳定剂,以稳定剂浓度、稳定剂比例、均质压力、循环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粒径及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优工艺为稳定剂质量浓度0.6mg/m L,泊洛沙姆188-卵磷脂(2∶1),均质压力100 MPa,循环次数20次。最优工艺制备的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282.54±5.40)nm,PDI为0.242±0.020。紫杉醇-白桦脂酸混合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粒子呈棒状,再分散性与短期稳定性均良好,其中的紫杉醇和白桦脂酸均以无定形形式存在。制备成纳米冻干粉后,紫杉醇水中溶解度提高约90倍,白桦脂酸提高约100倍。在2h内纳米冻干粉中2种药物累积溶出百分率显著提高,均达到95%。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是有效、可行的,纳米混悬剂可改善紫杉醇和白桦脂酸溶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利用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1 mol.L-1三乙胺,冰醋酸调pH 7.5)(45∶5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nm测定酚红的含量。结果: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331 7X-0.771 8(r=0.998 5),Ka=0.331 7(h-1),t1/2=2.09(h);异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687 0X-0.150 4(r=0.985 2),Ka=0.687 0(h-1),t1/2=1.01(h)。结论: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谢慧  何佶彦 《天津中医药》2020,37(6):711-716
[目的] 采用介质碾磨法制备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借助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法优化了制备工艺参数并确定了处方中稳定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并以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粒径分布(Y1)和Zeta电位(Y2)作为评价指标,以处方中的药物浓度(X1),稳定剂浓度(X2)和表面活性剂浓度(X3)作为考察因素,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其处方;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微观形态;并比较了木犀草素原料药与纳米混悬剂的体外溶出状况。[结果]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确定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参数为:碾磨介质与混悬剂体积之比为1:1,研磨速度为2 500 r/min,研磨时间为4 h,稳定剂为羟丙基纤维素(HPC SL),表面活性剂为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经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得到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最优处方为:药物浓度为28.0 mg/mL,稳定剂浓度为1.5 mg/mL,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2 mg/mL;按照该处方制备的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为(324.3±21.6)nm,Zeta电位为(-31.4±0.9)mV,在扫描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呈颗粒状均匀分布;木犀草素纳米混悬剂的药物溶出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结论] 本研究将木犀草素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可显著提高其体外药物溶出速率,有望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异同。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黄芩苷镁盐和黄芩苷的含量,计算黄芩苷镁盐的吸收速率常数(K_a),每小时单位体积的肠吸收量(Abs),表观渗透系数(P_(app))等肠吸收动力学参数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等药动学参数,明确黄芩苷镁盐的肠吸收动力学和药动学特征。通过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黄芩苷镁盐与黄芩苷在体和体内的吸收差异。结果:肠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黄芩苷镁盐的K_a为黄芩苷的16.33倍,Abs为黄芩苷的1.78倍,P_(app)为黄芩苷的15.75倍,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但药动学数据显示黄芩苷镁盐的药峰浓度(C_(max)),AUC0-t,达峰时间(T_(max))和血浆清除率(CL_z)与黄芩苷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黄芩苷比较,黄芩苷镁盐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更好,且吸收迅速。黄芩苷镁盐灌胃给药后药动学特征与黄芩苷无显著性差异,原因是黄芩苷镁盐经体内胃酸的作用被还原成为了黄芩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黄芪甲苷自乳化释药系统(SMEDDS),并考察其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根据黄芪甲苷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以及配伍实验结果,确定了黄芪甲苷SMEDDS的处方组成,并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绘制出能够形成理想微乳液区域各组成成分的用量范围;评价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微乳的微观结构、粒径分布以及体外药物释放情况;考察黄芪甲苷SMEDDS经模拟人体生理体液稀释后的稳定性;通过大鼠在体小肠灌流实验考察黄芪甲苷自微乳液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黄芪甲苷SMEDDS处方由Capmul MCM、聚山梨酯80、Transcutol H构成;在形成微乳区域内任选择一点处方用量制备黄芪甲苷SMEDDS,经水分散后形成淡蓝色乳光微乳液,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微乳大小均匀,呈圆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45.4±5.8)nm;黄芪甲苷SMEDDS在3种溶出介质中药物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其形成的微乳液在模拟人体生理液体中物理稳定性良好。黄芪甲苷SMEDDS在大鼠整个肠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原料药混悬液。结论将黄芪甲苷制备成SMEDDS可提高药物溶出速率,增强肠道对药物吸收程度,有望改善黄芪甲苷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杭凌宇  申宝德  沈成英  杨阔  袁海龙 《中草药》2021,52(7):1898-1905
目的制备不同粒径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herpetrionenanosuspension,Her-NS),并探讨粒径对Her-NS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2种不同粒径Her-NS,采用单因素实验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稳定性指数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工艺参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Her-NS形态,X射线衍射(XRD)分析晶型,透析法研究体外释放特性。通过SD大鼠比较2种不同粒径Her-NS口服药动学差异。结果以P188、P407为稳定剂分别制备了200、450 nm 2种不同粒径Her-NS(Her-NS_(200)、Her-NS_(450)),SEM显示2种粒径的Her-NS均为球状,XRD分析表明2种粒径Her-NS均为无定型态。体外释放度与药动学结果显示,与波棱甲素原料药比较,2种粒径Her-NS的累积释放度明显提高,Her-NS的达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均显著提高;Her-NS200的C_(max)、AUC_(0~t)均高于Her-NS450。结论 Her-NS可明显提高波棱甲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且粒径越小,生物利用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马永贵  袁龙  王文清  方建国  施春阳 《中草药》2017,48(9):1820-1824
目的比较盐酸小檗碱(BBH)及其磷脂固体分散体(BBH-PSD)的肠吸收特点,探讨磷脂固体分散体技术提高小檗碱生物利用度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HPLC法测定在体灌流液中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变化,分别考察不同部位、不同灌流体积流量、不同质量浓度对BBH和BBH-PSD肠吸收特性的影响,以吸收速率常数(K_a)和表观吸收系数(P_(app))为指标。结果 BBH和BBH-PSD在空肠吸收最快,BBH-PSD在空肠的K_a和P_(app)显著高于BBH(P0.05);BBH-PSD在体积流量为0.2、0.4、0.8 mL/min下的K_a和P_(app)均显著高于BBH(P0.05);质量浓度的增加对BBH肠吸收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随着BBH-PSD质量浓度的增加可显著增加BBH的肠吸收(P0.05)。结论磷脂固体分散体技术可促进小檗碱在各个肠段的吸收,尤其是空肠,其促进吸收机制与提高小檗碱渗透性、增强单纯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19.
侯雨  朱琳  张奇镔  叶小风  柯俏颖  徐志士  魏颖慧 《中草药》2023,54(12):3815-3823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芪多组分自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并考察其大鼠肠吸收特性。方法 通过溶解度实验、油相与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配伍实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最优处方组成;并从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稳定性等方面对自微乳进行评价。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考察自微乳的肠吸收特性。结果 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辛酸癸酸单双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蓖麻油35、助乳化剂为乙二醇。在微乳形成区选择各辅料用量,采用适宜方法加入大黄总蒽醌及黄芪总皂苷制得的组分自微乳,外观均一透明,加水分散后形成黄色乳光的微乳液,透射电镜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下观察到微乳分散均匀,无黏连,呈大小均一圆球形乳滴;平均粒径为(33.01±0.12)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on index,PDI)为0.10±0.02、电位为(-10.10±1.00)m V;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和黄芪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6.29、8.80 mg/g。自微乳中大黄总蒽醌在十二指肠、空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及表观吸收系数(Papp)较回肠段均有显著提高;黄芪...  相似文献   

20.
武娜  张利红  程玲  李娟娟  邱玲  沈刚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2015,46(12):1759-1763
目的制备金丝桃苷固体纳米晶体(hyperoside solid nanocrystal,Hyp-S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Hyp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冷冻干燥得Hyp-SN。以平均粒径及多分散度指数(PI)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对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所得Hyp-SN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测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叔丁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的Hyp-SN平均粒径为(405.2±14.6)nm,PI为0.25±0.08(n=3);扫描电镜显示Hyp-SN呈不规则棒状,大小较均匀,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Hyp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后,仍以结晶状态存在;体外释放结果表明Hyp-SN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显著高于Hyp物理混合物。结论 Hyp-SN制备方法简便,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