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虚拟仿真及应用研究"设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文设想构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数字化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完成多比例尺、多数据类型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与国土状况信息的数字集成;通过西线调水区、输水沿线、受水区和后备水源区的数字仿真手段,对不同现有及存在的可能调水方案的工程可行性、有效性等予以综合分析和比选,并制定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量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入水量前后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2020年调水40亿m^3,2030年调水100亿m^3,2050年调水190亿m^34进行了分配研究,提出了重点水资源利用的水源工程和不同调水量的受水区范围,并建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第一期工程应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尽快实施以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蓝定香  高镔 《四川水利》2006,27(1):40-43,47
西线调水是否可行,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必须进行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能否从西线调水、能调多少水,必须在认真深入研究长江源头大自然的变化趋势并顺应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决策,否则,人类会因调水破坏自然,影响生态,而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西线工程水源区地质结构就决定了其地质环境复杂和脆弱。同时难免将使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恶化。宁可采取“保守”一点的态度,也不要酿成无法挽回和无法弥补的后果。 西线调水是否必要?黄河缺水除了黄河水源的自然减少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黄河承栽了过多的供水任务。 解决黄河缺水的治本之策,是在建立合理的水权制度和防污节水机制的前提下,以短缺的水资源为基础,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生态移民,减少水的需求总量,实现黄河水新的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快速社会评价法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调水区产生的影响与效益,调水区社会环境对西线工程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以及调水区受益的持续性,总体上认为调水区不存在制约西线工程建设的重大因素,西线工程的建设还将有效地改善调水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调水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水源区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和工程的成败。陕南的汉江、丹江流域是水源区的腹地。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水质水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陕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源区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调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处理好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有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输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泛流域水资源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雅砻江、大渡河和黄河连为一体,形成泛流域水资源系统,涉及确定合理的调水总量、调水规模与布局以及调水量合理分配等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该复杂大系统,研究跨流域水资源多维尺度模拟和优化方法,建立了3层结构的泛流域水资源时空优化调配模型系统,将调水区7条河流与黄河受水区67地市统一优化调配。采用大系统协调技术和嵌套遗传算法动态调节机制求解泛流域水资源优化分配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宜的调水规模、工程布局及调水量空间合理分配方案,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水源区水资源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建伟  范可旭  张晶 《人民长江》2008,39(17):106-108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性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以缓解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紧迫形势.一期工程从长江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两流域上游调水80亿m3,根据调水区实测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调水流域降雨、地表水、地下水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的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是根据我国水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特点而提出的一项以解决西北和京津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状况为主要目标的特大型工程项目。大西线调水是解决西北地区水资源缺乏问题的宏伟构想,为我国南水北调提出了新的思路。大西线调水与已形成的南水北调东、中、西线的格局是并行不悖的,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40余a的研究论证,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实施方案,具备开工条件。建议国家尽早决策,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9.
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的必要性与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10):88-90
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在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均具有重要地位,但水资源短缺是区域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国家"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缓解黄河流域缺水问题、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从缓解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维护河流健康、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论述了跨流域向黄河调水的必要性,分析了各调水方案的特点,以及西线一期工程的优越性,从保障区域供水安全、能源安全、城镇化进程、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论证了西线一期工程建设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河流之一——雅砻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域各河段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和预测,论证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雅砻江调水入黄河的可行性及可调水量规模。分析认为从雅砻江调水45亿m3入黄河是可行的,对流域用水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基本确定,一期工程调水40亿m3,受水区为青海、甘肃等6省(区)。主要介绍了甘肃省受水区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受水区的选定原则,初步规划的成果以及调水水资源配置所需的配套工程情况,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供水目标及范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确定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是调水工程可行与否的重要依据。根据西线总体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总调水规模约170亿m^3,其中第一期调水40亿m^3,第二期调水50亿m^3,第三期调水80亿m^3。在对黄河流域及邻近地区缺水形势和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西线调水的供水范围为黄河上中游的六省(区)及其邻近地区,供水对象主要为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并对西线调水进行了初步配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南水源区水环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水源区的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和工程的成败.陕南的汉江、丹江流域是水源区的腹地.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水质水量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了陕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现状.水源区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调水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只有处理好水源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有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输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不平衡的关键措施。一般说来,跨流域调水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模式:调水→改变原来的水文情势→自然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变化。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的实施,必然对水的调出区、调入区及其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不同的影响。为此,进一步认识、评价南水北调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长江的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目前研究成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可调水量为190~200亿m3,其中从雅砻江调水40~50亿m3,大渡河调水50亿m3,通天河调水100亿m3。西线调水以后,减少了原河道的径流量,改变了当地径流分配,可能对调水区水力发电、工农业用水、漂木、航运、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各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西线调水对调水区影响最大的是水力发电,但其影响是有限的;调水对雅砻江、大渡河局部河段的漂木有一定影响,可采用水运改陆运或其他措施予以补偿;调水对调水区的工农业用水、航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收集调研大量水文、地质、水资源、工程技术资料,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论述西线工程方案优化, 提出工程研 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利用多指标比对法, 从西线工程调水断面下移自流方案和抽水方案入手, 通过调水河流可调水 量、环境影响、移民范围、投资费用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探讨方案的优劣, 论证工程下移自流方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同时, 为减轻调水对生态、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分析并拟定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多年平均年调水总量为 170 亿 m3。研究成果可为未来工程建设决策提供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在对从通天河调水入疆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每年从怒江调水60×10~8m~3入疆的设想,规划了调水路线和工程规模,初步设计了主要建筑物的结构及尺寸,估算了工程投资,并研究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怒江调水入疆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这个方案既避免了从通天河调水入疆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矛盾,也解决了新疆的部分缺水问题,是一个可行性较高的调水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分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引水河流之一--雅砻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流域各河段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和预测,论证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从雅砻江调水入黄河的可行性及可调水量规模。分析认为从雅砻江调水45亿m^3人黄河是可行的,对流域用水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下游水文情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从雅砻江、大渡河上游7条河流调水80亿m3,调水河流下游的水文情势将发生变化。根据雅砻江、大渡河现有水文站网收集的水文资料,主要从径流、水位两方面研究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后对下游河流的影响。参照国际惯例和现行规范标准,将调水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分为3类研究区。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对径流影响较大的时段主要为连续枯水年和每年的丰水期,调水使得一类研究区水文过程均一化,小流量常态化。调水对水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类水文情势研究分区的近坝河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水文循环模拟,对流域降水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地形及降水监测台站分布特点,计算了海拔、经度、纬度、坡度、NDVI值等地理信息与月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相关性依次为海拔>经度、纬度>NDVI值>坡度。分析发现海拔、经度、纬度与降水的关系反映出水源区降水西北少东南多的整体趋势,只有NDVI值对局地降水有较强指示作用。因此,提出了基于NDVI值的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该方法计算结果在水量平衡方面与全国水资源规划成果误差不大,在降水空间格局方面基本反映了山区降水特征,说明方法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