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滨水地区的繁荣、衰败以及复兴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于上海黄浦江西岸的物质空间环境脉络变迁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以政策引导与多方合作、文化事件介入、工业地块转型及城市资本再分配等为特征的后工业时代黄浦江滨江更新的"西岸模式",并对城市开发公司作为更新推手的角色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后工业时代城市滨水区发展的困境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陈怡 《建筑与文化》2016,(1):176-177
由于以往长期粗放型的城市建设,导致由大规模的地域化、活力性、自然生态化的建筑空间日益消失。本文以具有传统水岸环境的绍兴市迪荡湖北园概念规划为例,将江南水乡的形态特色、构成原理、空间形态等理论研究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相结合,探讨适合于现代社会的水岸空间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3.
危良华  杨安平  周洲 《规划师》2013,29(8):118-121
随着城市回归滨水地域发展趋势的加快,如何建设具有活力和品质的城市水岸已经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关注的课题。杭州市滨江区的北塘河畔城市设计以规划理念策略的创新、功能结构的明晰、交通体系的完善、公共利空间的丰富和开发控制引导,完善滨水地区的活力支撑体系;同时,通过突出滨水主题、复合利用土地、满足滨水活动需求、凝练滨水空间意向和构筑特色滨水空间形态,打造高品质的现代城市滨水地域。  相似文献   

4.
有着独特水系的"泉城"济南历史上具有鲜明的风景特征。但是今天,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与水之间的关系被割裂了,河道和湖泊远离市民的生活。大明湖及护城河沿岸景观规划旨在通过水系的整理和水岸景观的改造,将城市、护城河、大明湖和众多的泉群紧密联系起来,完善城市的滨水步行空间,建立城市中心巨大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恢复济南城市的风景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建筑实践作品"水岸山居"为例,从城市、建筑、力学等不同的研究视角,分析该建筑对江南传统村落空间类型的继承与转译,阐述其蕴含的设计思想,指出观念对建筑创作及空间操作技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回顾武汉福星惠誉·水岸星城住宅区的规划设计过程,阐述城市中心现代滨水居住区的规划方法,并从基地分析、规划设计分析、单体分析3个方面详细论述该项目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界面之一,水岸空间是城市水陆交接的过渡带,是一个富有活力的弹性空间,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水岸空间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开展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水岸空间的建设往往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这个具有生态人文双重意义的空间的规划设计意义重大,亟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支撑,本篇从城市的水岸空间建设现状着手,基于近两年广受关注的海绵城市理念,结合实践项目,探讨海绵城市在水岸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并对水岸空间规划设计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设计有机且自然的城市水岸空间是城市滨水空间规划的发展方向,水岸亲水空间景观构成会影响人们对水岸空间的心理与认知的感受,本文尝试列出影响城市水岸亲水空间构成模式的因素,探讨其对城市水岸景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Location:Pudong New Area, Shanghai"鳗鲡嘴"是黄浦江东岸的第三处凸岸,原址为捷东水泥厂,工厂搬迁后遗留下了大量工业厂房和违章建筑,这也是黄浦江工业岸线的印记。新的城市空间正于不远处快速建设,鳗鲡嘴滨江绿地以此为契机,将自然、生态、活力引入城市,充分发挥公共空间张力,缝合江面与城市。方案从场地特性出发,量体裁衣,绘制属于上海的"水际线",创造属于场地的水岸生活方式,为未来的居民和使用者打造24小时开放、满足日常生活、多样活动场地  相似文献   

10.
工业水岸转型实践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基于对上海、广州近年若干更新案例的观察,城市共享的日常空间营造已成为具共识性的更新方向。鳒鱼洲工业遗存在珠三角地区滨水工业遗存中具有典型性,其更新既面对融入城市、激发活力的共性问题,也面临文化个性的建构问题。以案例考察、项目特征解读为基础,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条分缕析,归纳出以城市性重构为基础,地方性塑造点睛的园区日常空间营造方法,提出通过“疏、补、活、变”策略实现城市性,结合地方传统审美、气候友好设计塑造地方性的整体更新实践路径;对项目落地及初步使用情况加以反思,指出具体实践路径随城市发展具有渐进性特征,需要在多方合作下持续实现。  相似文献   

11.
滨水工业遗产既是遗产,也是城市景观。从滨水工业遗产的空间形态出发,探讨城市景观的共享性,提出滨水工业遗产改造的3个特征和共享的5个特性。对上海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更新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其共享性有待提升。并指出以共享为导向的滨水工业遗产改造,将对城市景观的发展做出新的引领和呈现  相似文献   

12.
相当多的城市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滨水区在城市中拥有重要的经济、文化与生态价值。在城市设计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往重点多放在静态景观空间上,而忽视了对城市景观空间的动态考量,特别是忽略了人们随机漫游的视觉空间体验,尤其是在滨水游憩与湖面泛舟的人群,其视点由于具有随机动态性而难以捕捉,使得以其动态活动为基础的设计难以入手。本文以西湖为案例范本,针对西湖的核心问题,梳理城市眺望体系的相关国际规划理论和实践,系统提出"人-城-湖"三者互动的滨水望城的动态设计理论与技术,对其天际轮廓、动态游览路线、视觉感受、景观廊道、空间形态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中国式滨水景观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范本。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3):75-8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文化设施密度、车行道路网密度、慢行道可达性、周边商业设施密度、周边常住人口密度以及周边景点密度等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莉 《山西建筑》2010,36(34):10-11
针对我国城市滨水区开发与建设现状,对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与设计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明确了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与开发的目标,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规划》2020,(5):62-73
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岸是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的总体目标,因此,对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开展综合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选取黄浦江两岸地区11处文化活力型公共空间项目,与纽约滨水区域两处公共空间项目一同开展综合评价,采用多源数据支持的评价技术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滨水公共空间的功能效用和建设品质为评价内容,以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价值导向,全方位把握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成效,并与国际一流水岸的公共空间进行横向对比。通过量化评价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造对策和建议,为更好地推进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庄志强 《山西建筑》2010,36(30):6-7
以吴江西塘河景观游憩规划为例,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滨水地区做好规划设计,改善城市面貌,增添市民游憩空间等方面着手,对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景观游憩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概况的介绍,以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与控制为例,从四大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即滁州市清流河滨水空间规划设计,创建休闲、生态、复合型城市中心区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9.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滨水区岸线开敞度、慢行体验、周边环境设施、居住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使用者人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滨水公共空间及其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促进全龄友好、提升城市活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